標籤:

新華日報:中國電影請向「勾兌」說不

新華日報:中國電影請向「勾兌」說不2012-06-19 07:05   來源:新華日報        

  17日,馮小剛帶著新片《溫故一九四二》亮相上海電影節。當人們都期待著「小剛炮」能說點什麼時,馮導果然不負眾望,在首場產業論壇上再度開炮:「目前很多編劇都在做『化學勾兌』的劇本,將投資方喜歡的明星和元素湊在一起。但是,好故事不是坐在賓館裡就能憑空捏造出來的,還是要有發現的眼光。」

  如何說一個好故事。關於中國電影的問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儘管這場論壇的主題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但在馮小剛看來,與其挖空心思得到外國人的認同,不如平心靜氣地審視自己。因為「把故事講好,正是當今中國電影所欠缺的」。

  說個好故事難嗎?可惜,面對這樣一個看似難度係數並不高的問題,交上滿意答卷的中國導演並不多。從網友自製的「國產爛片排行榜」,到圈內人自嘲的「金掃帚獎」,無數質量欠佳的國產片,讓觀眾甚至開始呼籲「退票制」的到來。

  有沒有誠意,是能不能講出一個好故事的基礎。但現在很多國產片連這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三兩個侃爺、兩盤花生、一碟瓜子、滿屋子的煙霧繚繞……很難想像,這就是國內很多影視劇本的創作環境,幾個人一聊、幾個段子一湊,就成了。雖然不堪,卻很現實。

  針對圈內「快餐式」創作,馮小剛直言,「一動筆就成,那是『化學勾兌』,不是『釀』出來的,不該這麼弄。」《溫故一九四二》,改編自劉震雲的一部短篇小說。短短50多頁的文字,要拍出一部2個半小時的電影,劇本怎麼寫?馮小剛就說,寫劇本有兩種方式,「聰明人」靠在賓館裡頭腦風暴,另一種人則是在路上走出來的。馮小剛說自己是「笨人」,去了河南、陝西、山西、重慶等地一路尋訪,聽老百姓講故事,劇本在路上不斷生長。

  從《甲方乙方》到《天下無賊》再到《集結號》,馮小剛的電影之所以屢次獲得票房豐收,和他善於從文學作品中吸取養料分不開。文學是土地,電影是大樹。要想枝繁葉茂,必須要根深蒂固,把根往地裡面扎,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可惜,當前的影視界總有一種「怠慢」編劇的態勢。編劇署名權被剝奪、稿酬被拖欠、劇本被肆意刪改,就連電影節也經常不設編劇獎。編劇,成了影視圈的「弱勢群體」。為什麼現在影人對故事如此不重視?原因,或許很現實。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故事好不好對拉來投資並不起決定性作用。與其費盡心思地琢磨一個劇本,不如多拉幾個明星加盟。如果靠明星的名頭就能拉來投資,又何樂不為呢?劇本好不好,又有誰在意呢。

  這樣的過程,在香港也曾出現過。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期。電影人有演不完的戲、賺不完的錢,劉德華一年拍13部電影,人稱「劉十三」,鄭裕玲同時在9個劇組拍戲,被喊做「鄭九組」。到了90年代,隨著台灣資金的注入,香港電影更是光靠「名單」就能賣錢。製片往往只要列出明星陣容,就能拉到上百萬資金,俗稱「買片花」。在這種狀態之下,濫竽充數、跟風之作多了起來。質量在下降,但拍攝成本卻因明星片酬暴漲而不斷增加,再加上盜版影碟、好萊塢大片衝擊,香港電影開始由盛轉衰,自食惡果。

  這樣的苗頭,在內地已開始出現。所謂的「百億票房繁榮」,更多的只是一把虛火,大量的票房都被美國大片拿走了。隨著好萊塢大片進口配額的提升,今年國產片的形勢相當嚴峻。上半年,共有155部影片在內地上映,8成是國產片,但票房只佔38%。為此,內地院線甚至將6月21日-7月20日定為「國產電影保護期」,整整31天沒有好萊塢大片的上映。可是,光靠保護是救不了中國電影的。說到底,觀眾還是會用腳投票。光靠明星、緋聞和炒作,是「勾兌」不出一部好看的電影的。什麼時候,中國電影開始重視劇本、重視編劇了,或許就能釀出真正的好片了。 本報記者 董 晨


推薦閱讀:

《七十七天》獲國際大獎,江一燕零片酬出演是真的嗎?
哪種臉被稱為「校園偶像劇女主臉」,完全不會老?
千萬不要讓自己生病哦,因為魔法會消失!
《百萬巨鱷2》導演是誰?
出席2017戛納電影節 嘉豪集團創始人施嘉豪:投資影視行業也是一種選擇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