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七錯」裁判文書帶來的思考(金台銳評)2017-11-22 徐 雋
05-25
□裁判文書漏洞迭出,即便裁判的實際內容是公正的,也很難讓當事人相信自己的權利被嚴肅對待,當事人對公平正義的感受也打了折扣 最近,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人民法院一份裁判文書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只有一頁紙的執行裁定書,卻出現了7處書寫差錯,包括地名、姓名、性別。這份裁判文書兩處把「東安縣」寫成「東這縣」,把兩名被執行人的名字反覆寫錯,把性別「女」寫成了「呂」,令人難以想像。 裁判文書是司法活動結果的最終呈現,是全部司法過程的記錄,是一個案件最重要、最嚴肅的法律材料。生效的裁判文書會給當事人權利帶來直接影響,因為其背後是國家在「背書」。應該說,寫好裁判文書,是法官的天職,是向社會供給優質司法產品的基本要求。
然而,東安法院的這份「七錯」文書,不僅達不到供給優質司法產品的要求,離基本的合格都相距甚遠。裁判文書經手人如此馬虎大意,不僅是校檢不嚴格,更是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出了問題,是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缺失的表現。試問,當事人拿到這份連自己的姓名和性別都寫錯的裁判文書,該做何感想?裁判文書漏洞迭出,即便裁判的實際內容是公正的,也很難讓當事人相信自己的權利被嚴肅對待,當事人對公平正義的感受也打了折扣。
最高人民法院對提高裁判文書質量一直很重視,各級法院都開展法律文書評查,強調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強化法官對寫好判決書、裁定書的認識,提高裁判文書的質量。但真正倒逼全國法院法官寫好每一份裁判文書的根本舉措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生效裁判文書網上公開。 凡是法律規定應該公開的裁判文書統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把裁判文書和裁判過程曬到陽光下。截至今年11月19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超過3700萬份,訪問總量超過110億次。110億次的點擊,就是110億次的監督,不少案件審判的瑕疵甚至錯誤被發現,一些類案裁判尺度不一問題引起司法機關的重視。此次東安法院「七錯」文書被曝光,正是源於文書上網,被媒體和群眾發現。如果沒有裁判文書網上公開,類似的「七錯」文書很可能被忽視。這一次是書寫差錯,下一次就可能就是裁判的實體不公。 「七錯」裁判文書令人遺憾,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提示我們,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質量,培育司法職業精神的最好辦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僅要靠公正司法得以實現,還要靠無死角的司法公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深化司法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提質,應成為司法機關一以貫之的改革方向。
推薦閱讀:
※【概覽系列】《思考,快與慢》——與理性人矛盾的現實人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覺:哇,好漂亮?
※怎樣理解黃宗羲的「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怎樣突破主觀的局限性,看清真正的自己?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