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品知識-處方與非處方篇

處方與非處方篇

1、什麼處方葯和非處方葯

    處方葯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葯是不需要憑醫

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處方葯和非處方葯不是藥品本質的屬性,而管理上的界定,無論是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都是經過國

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2、如何正確使用非處方葯?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非處方葯雖然是經過有關部門和醫藥學專家嚴格遴選,並經過國家藥品監

    督管理部門批准的,但它們仍然屬於藥品,因此,患者在使用非處方葯是同樣要十分謹慎,特別要注意下述幾點:

    ①要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醫藥學知識,這是用非處方葯進行自我葯療的基礎。

    ②選用藥品包裝上有國家統一標識的非處方葯;

    ③仔細閱讀藥品標籤及使用說明書,了解其適應症、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

    ④認真檢查所選藥品有無批准文號及非處方葯「登記證書編號」;

    ⑤注意藥品的內外包裝有無破損,以及是否註明有效期;

    ⑥嚴格按說明書用藥,不得擅自超量、超時使用,若有疑問,應向醫師諮詢;

    ⑦嚴格按要求貯藏藥品,並放置於小兒不能接觸到的地方;

3、什麼是藥品的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在正常用量範圍內,使用合格藥品所引起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以下幾種:

    ①藥物的副作用:是在規定的常用劑量範圍內使用藥品時產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作用。

    ②藥物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少數具有物異體質的患者某些藥物產生的異常反應,如口服阿斯匹林,大多數人無異常反應,但少數人會出現皮疹、發熱、皮炎、哮喘、白細胞減少等癥狀,嚴重者會發生過敏性休克。

    ③藥物繼發感染(或二重感染):主要是因為長期、大劑量使用廣譜搞生素,使敏感的細菌被殺死了,不敏感的細菌則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新的感染,如葡萄菌引起的腸炎等。

    ④毒性作用:藥物有常用劑量範圍內使用時,不會產生毒性反應,只有過量、過久使用才會引發毒性作用,如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腎毒性,各種抗腫瘤葯的心臟毒性等。

    ⑤致畸作用:不少藥物對胎兒發育所產生的影響民被大量證實,所以孕婦必須慎用藥物,尤其是在妊娠最初的3個月,更應謹慎。

4、國際通用的處方葯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是Rx,中R和x兩個字母組成,R是「Receptor」的首字母,表示接受者之意,x表示處方的內容。

5、國際通用的非處方葯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是OTC,即「Over The Counter」的縮寫。

6、非處方葯有哪些特點?

    不需要醫生處方即可購買、使用;適用於可自我判斷的病症;應用相對安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7、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相比,哪個療效好?

    非處方葯均來自原有的處方葯,多是經過臨訂較長時間使用、療效確切、服用方便、安全性比處方葯相對要高的藥品。但療效的比較不是一個簡單睥問題,一些處方葯的療效很好,但由於安全性問題或使用不方便等原因不能列為非處方病。另個,一些新上市的藥品,雖然療效很好,但尚缺乏較長時間的臨床使用,安全性未定,也不能列為非處方葯。一般上市的處方葯要經過3~5年的臨床使用,使用,證實其安全性較高,才可能轉為非處方葯。

一、從藥品的標籤上識別

    正品葯必須具有註冊商標、生產廠家、批准文號、品名、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規格、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內容;規定有效期的藥品,還必須註明有效期。

    假冒葯多沒有註冊商標,有的標籤可能包括正品葯標籤的內容,但其註冊商標、批准文號是偽造的,印刷質量低劣,字跡不清,顏色不正,個別是甚至有錯別字,英文字母也有錯,文句不通,或字體大小不一;有的則根本就不具備正品葯標籤的內容。

二、從藥品的外觀上識別

    1、看。

    (1)一般片劑:看有無變色、花斑、發霉、粘結、片面缺損、不光潔、結晶體析出等現象。

    (2)糠衣片:應是白色或其它顏色,表面光滑。如果藥品表面褪色、露底、或變色發霉、粘連、糠衣片裂開,或出現斑點等都不能使用。

    (3)膠囊劑:如有發霉、變軟、碎裂、外殼有小孔,都不能使用。

    (4)散劑:如發粘、結塊、發霉,則不能使用。

    (5)眼藥水:如有結晶,絮狀物或毛點、變凶、渾濁、沉澱等都表示葯已變質,不能使用。

    (6)注射劑:如它瓿破裂、封口不嚴、色澤不均勻、有異物沉澱,注射用粉種劑出現變色,嚴重結塊、粘瓶或潮解都不能藥用。

    藥品超過有效期也不能銷售、使用。

  

    2、聞:主要是聞氣味。如地奧心血康膠囊,真品有濃腥臭味,假品大多為芳香。鹽酸林可黴素注射液具有大蒜或腌菜臭味。合成魚腥草素片具魚腥草臭味。頭孢氨苄膠囊,用手捻藥粉有皮蛋臭味。

  

    3、嘗:嘗膠囊內容物味道。如快克膠囊,真品味苦,假品味澀。阿莫西靈膠囊,真品味微苦,假品有玉米澱粉味。

  

    4、試:如復方新諾明片易燃燒,假品不燃。

  

    5、送:如購銷使用過程中,如對藥品質量有懷疑,應送葯檢部門檢驗,合格者方可使用

中成藥篇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製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

中成藥製造

  指直接用於人體疾病防治的傳統葯的加工生產。

包括:

—用中藥傳統製作方法製作的各種蜜丸、水丸、沖劑、糖漿、膏藥等中成藥;

—用現代製藥方法製作的中藥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

—專作治病的藥酒。

我們經常所說的中成藥精確指是什麼?

生活中人們常說的中成藥是指由中藥材按一定治病原則配方製成,隨時可以取用的現成藥品,如各種丸劑、散劑、沖劑等。優點是現成可用、適應急需、存貯方便、能隨身攜帶、省去了煎劑煎煮過程、消除了中藥煎劑服用時特有的異味和不良刺激等。缺點是葯的成分組成、藥量配比一成不變,不能靈活多變、隨症加減,另外近年來,有關中成藥引起的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也有報道,如硃砂安神丸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葯源性腸炎;黑錫丹久服可致嚴重鉛中毒;羚翹解毒丸或銀翹解毒丸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等。這些反應雖較少見,一旦發生病情都較嚴重。因此有服用某種中成藥而發生中毒或過敏反應者,必須牢記以後不可再服同種葯。

吃中成藥有哪些忌諱

不能喝. 辛辣、生冷的東西最好不要吃,一般吃中藥不能喝茶、喝綠豆湯。還有很多中藥不能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還有個別的葯忌狗肉、牛肉、羊肉等。

還有跟你吃的中成藥的成分有關,

像吃中藥的時候一般不要同時食用蘿蔔

具體你應該去諮詢一下醫生

正確使用中成藥,應注意以下三點:

分清內服還是外用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為原料,按照規定的處方、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製劑。具有便於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中成藥分內服和外用兩種。

內服中成藥的常用劑型為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膠囊劑等,主要適用於臟腑氣血異常所導致的各種疾患。內服中成藥一般在中藥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較嚴格。外用中成藥常用的劑型有膏貼劑、搽劑、栓劑、滴鼻劑、滴眼劑、氣霧劑等,主要適用於瘡瘍、外傷、皮膚及五官科的多種疾患。外用中成藥中相當數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時應慎重,以防中毒。

避免毒副作用

一般來講,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藥的優點之一。生產中成藥所採用的中藥材大都是天然藥品,但還是有毒副作用,可以說沒有一種中成藥無毒副作用。「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代人們在尋找和識別食物的過程中,誤食了一些有毒的草藥,在毒性反應後,卻治好了某些病痛,這樣就發現了中藥。毒性是中藥的一種基本屬性,但毒性不等於毒藥,關鍵在於如何正確應用。

為了避免毒副作用的發生,首先要做到葯證相符。古書《醫述》中講:「凡醫人用藥,須先認證,認證須先審脈。審脈明,斯認證真;認證真,斯用藥當。」診斷不明,葯證不符,「熱證」用「熱葯」,「寒證」用「寒葯」,無異於火上加油,加重病情。

其次要了解中成藥的主要藥材成分、用法、用量、配伍宜忌等。《有毒中草藥大辭典》一書記載有毒性的中草藥487種,其中致死量在1克以下的極毒藥22種,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超量使用可致嚴重後果的大毒藥50種。國務院發布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確定的管制使用的中藥有28種。例如,含有中藥材黃葯子的中成藥,有明顯的肝毒性,過量或長期應用,可導致肝臟損害;含有關木通、廣防己、馬兜鈴的中成藥因含馬兜鈴酸,具有明顯的腎毒性,使用不當會導致腎損害;含蟾酥的中成藥,使用不當會導致心臟損害和心律失常;含馬錢子的中成藥,使用過量會引起神經系統損害。外用的中成藥一般避免內服。

有時為了提高療效,多種中成藥配合使用,有可能使其中的某項成分重複使用,使其劑量增大,如果是毒性藥材或者藥性峻烈的藥味,很容易發生毒副作用。還有可能在不同中成藥之間出現配伍禁忌,如附子理中丸與金匱腎氣丸配合應用,因兩種中成藥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為烏頭鹼)這味中藥,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如含有烏頭的中成藥與含有貝母、半夏等治療咳嗽的中成藥配合應用,就會出現配伍禁忌(「十八反」中烏頭反半夏、貝母)。

最後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長期服用。有些中藥毒性小,但長期服用,可蓄積中毒。

為了避免中成藥毒副作用的發生,醫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中藥的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毒性、配伍宜忌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還要熟悉中藥現代藥理知識,了解每味中藥的主要成分、體內代謝、毒副作用等。作為患者,一般不要擅自購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購葯。

切記服用禁忌

飲食禁忌即通常所說的忌口。古代文獻上有常山忌蔥,何首烏、地黃忌蔥、蒜、蘿蔔,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以及蜜反生蔥等記載。這說明服用含上述中藥材的中成藥時,不可同食某些食物。另外,在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妊娠禁忌某些中藥對胎兒有損害作用,根據藥物對胎兒損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為禁用和慎用兩類。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較強或藥性峻烈的中藥,如麝香、三棱、莪術、巴豆等;慎用的大多是含有一些活血行氣、瀉下導滯及大辛大熱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等。禁用的絕對不能用,慎用的可酌情使用,但應盡量避免,以防發生事故。

還要注意常見於藥品說明書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黃的中成藥,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壓、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復方烏雞膠囊規定「屬濕熱等實證者慎用」。

自辨中成藥變質四法

過去,中成藥大都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成藥一放就是幾年、十幾年。

現在的中成藥按規定在包裝盒上都列印了產品批號和有效期。但是,個別藥品只有批號,至於個體配製的「秘方」葯更是什麼也沒有了。對於手頭的這些中成藥何時該扔?答案是「變質就扔」。辨別中成藥是否變質,可歸納為四法。

  一、觀其形。外形失去固定形狀者,如原為粉末狀或顆粒狀,現黏成一團或潮解成糊狀,或膠囊變扁成凹凸不平,手感潮濕粘手等都是變質的表現。二、觀其色。片劑、膠囊、糖衣片、水劑、糖漿變色者是變質的表現。三、品其味。如糖漿變酸,丸劑、片劑有異味者是變質的結果。四、聞其味。中成藥都有其特有的氣味,若有酸敗發霉的氣味,也是變質的結果。

治感冒時選中成藥要注意幾點

入秋以後,天氣轉涼,傷風感冒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不少人圖省事,感冒後直接到藥店買些中成藥自己治療。可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吃中成藥治感冒有時候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時候卻一點也不見效。這是什麼原因呢?再加上到藥店一看,櫃檯里擺放的治感冒的中成藥不下幾十種,到底哪一種適合自己呢?

  

  中醫大夫介紹說,中醫將感冒分成為風寒、風熱和暑濕三種類型。由於疾病類型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樣。

  

  從臨床表現來看,風寒型感冒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打噴嚏,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咽喉疼痛不明顯,舌質不紅,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等為特徵。治療時,應以辛溫解表及宣肺散寒為主。可以酌情選用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風寒感冒沖劑、荊防沖劑、解熱感冒片、感冒退燒片、參蘇感冒片、感冒軟膠囊、傷風停膠囊、傷風感冒沖劑、杏蘇感冒沖劑、荊防敗毒丸等。

  

  風熱型感冒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鼻塞,流黃稠鼻涕,咽喉紅腫疼痛,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時,應予辛涼清解及肅肺瀉熱,可以選用銀翹解毒顆粒、夏桑菊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柴黃清熱沖劑、復方感冒靈片、感冒清膠囊、清熱感冒沖劑、復方夏桑菊感冒片、銀柴合劑、清感穿心蓮片、復方雙花口服液、復方穿心蓮片、清熱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膠囊等。

  

  治療感冒的關鍵在於辨清感冒的性質是屬於風寒還是屬於風熱。同時,對於感冒的各種合併癥狀也需留意加以區分。如秋冬季節的感冒一般為里有積熱,外感風寒,因此病人多會出現咽喉腫痛等上火的表現。這樣,在服用感冒清熱顆粒的同時,也可適當配合一些板藍根沖劑、牛黃上清丸等清除體內的積熱。如果感冒的同時伴有胃部脹悶,食欲不振,噁心欲吐,腹脹便溏,舌苔厚膩等食積內停癥狀,則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導化積。如果感冒表現為咳嗽聲重,甚至連聲嗆咳,晝輕夜重,則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寧嗽膠囊等以宣肺解表,鎮咳祛痰。病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推薦閱讀:

連接器的基本知識
釀酒技術-紅曲酒的釀造方法
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紅地星紀年
貨幣衝突與開放社會的敵人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