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為什麼能創造存款貨幣?

假如我在銀行存了1000元,法定準備金率20%,即交給央行200,還剩800。這800里再減去銀行投資放貸等用出去的,剩下的由銀行持有的是不是就叫超額準備金?換句話說,超額準備金可以分為2部分,一部分是真的為了防止顧客集中取款,另一部分是銀行想花但卻花不出去的? 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在顧客存入1000元,銀行交掉法定準備金的一瞬間(還沒其他花費),超額準備金是不是就是800?

存款準備金包括法定和超額準備金。如果超額準備金是上面所說的意思的話,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能創造貨幣存款。但法定準備金如何創造貨幣存款?不是交給央行的嗎?

如果能以例子說明最好了!感謝!


1 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存在央行(不是個人存在商業銀行)的資金中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

2 不是存款準備金創造貨幣,是銀行的放貸行為創造貨幣。當銀行放貸的時候,資產方借記一筆貸款,確認對客戶的未來資金索取權,負債方貸記等額負債,通知客戶在本行有資金可動用。全過程和準備金無關。

3 1000元的作用是限制貸款總額。假設這筆錢由商業銀行轉存在了自己在央行開設的賬戶,那麼隨著商業銀行放貸總額的增加,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也同樣增加,央行則會用銀行吸收存款總額乘以法定準備金率所得數字,要求商業銀行將1000元中越來越多的部分轉為法定準備金,相應減少超額準備金。最終當1000元全部轉為法定準備金的時候,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耗盡。

4 理論上商業銀行最乾淨利落的做法是:1000元存入央行以後,放出一筆5000元的貸款,前述1000元瞬間全部轉為法定準備金,貨幣創造一步達到最大值。

以上是假設只有一家商業銀行的簡化情況。


@Nash Lew 的答案是錯的。

首先,在進行理論探討的時候,將貨幣派生過程僅僅看作以準備金率為固定值的幾何級數的貨幣乘數並沒有問題。沒必要用「經濟決策下銀行的最優放貸規模」來否定掉這個簡單框架。

理論上,其放貸能力跟銀行是否有存款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種情況只有在法定準備金為0的時候才能出現,然而這裡討論的是法定準備金存在的情況。

準備金,只能通過與央媽進行交易獲得。銀行不能用存款繳准,有些教材上舉例說用存款繳準是錯的,再用剩下的存款放貸也是錯的。一,存款是銀行負債,不可能變成銀行在央行的資產。二,銀行用負債繳准,總體資產負債賬目平衡不了。三,教材中有些例子說銀行用存款中的通貨(比如現金存款)繳准,本質是將負債端的通貨形式借給資產中相應數額部分的通貨表達形式,而不是用存款繳准。四,銀行繳准只能用其資產(不管是銀行資本金還是貸款資產),或者向央行購買債券(即獲取資產)。

這段話錯到家了。錯誤的根源在於這位不懂會計,以為銀行是用負債端的「客戶存款」上繳準備金。實際上,負債端客戶存款的增加對應著資產端的資產增加,然後銀行從增加的資產中擇一部分將其轉變成超額準備金或者法定準備金,根本不存在「資產負債平衡不了」的問題。但是用「貸款資產」交准又屬於作者的異想天開。放出去的貸款拿來交超額準備金?銀行的人知道了怕不是要笑掉大牙。

舉個例子:想像一家新成立的商業銀行,收到一筆客戶存款比方說1000元,在20%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求下必須上繳200元作為法定準備金。會計分錄如下:

收到存款

借: (資產方)庫存現金 1000

貸: (負債方)客戶存款 1000

交準備金

借:(資產方)央行法定準備金存款 200 (1000*20%)

借:(資產方)央行超額準備金存款 800

貸:(資產方)庫存現金 1000

以這筆資金為依託放貸

借:(資產方)貸款 4000 (800/20%)

貸:(負債方)存款 4000

同時,超額準備金轉為法定準備金

借:(資產方)央行法定準備金存款 800

貸:(資產方)央行超額準備金存款 800 (餘額為0)

這哪裡總體資產負債不平了?

我以前管理全國商業銀行準備金的時候,貌似也沒見哪家銀行抱怨說資產負債表做不平。孫國峰的理論只是對以前的存款等比數列創造貸款進行了改進,並沒有顛覆貨幣創造理論。


特別提示:所有會參加考試的同學,在涉及相關問題時,請全部按照教材原文您授課教師教學原文或原話作答。本帖僅供學習討論。】

原回答:

最近又看到很多關於貨幣乘數與貨幣派生體系的回答。覺得有必要再說一遍幾個被大部分同學誤解的點。

其一,部分同學將貨幣派生過程僅僅看作以準備金率為的固定值的幾何級數的貨幣乘數,是不合理的。貨幣乘數並非固定值,更沒有簡單判定的理論值。當然從反映貨幣擴張程度的層面,貨幣乘數還是貨幣乘數。

其二,準備金成本不是固定的。準備金體系決定了隨著銀行貨幣擴張,其獲取準備金成本會上升。銀行貨幣擴張,等同於通過央行貨幣銀行體系得到的授信就越多,其成本主要代表就是準備金成本的上升。這會對銀行無限擴張進行限制。當然,即便沒有準備金,沒有央行體制,銀行也不會無限放貸。後面會提到。

其三,信用貨幣體系中,銀行具有無限放貸的能力,無限。理論上,其放貸能力跟銀行是否有存款沒有半毛錢關係。銀行就是一分錢沒有,也可以放貸。存款是銀行負債,銀行不需要先有負債,才能放貸(擴張資產)。銀行放貸是創造貨幣,是貨幣派生擴張,銀行放貸不是說要先有資產,然後把它有的資產借出去(何況存款是銀行負債),銀行放貸可以靠信用擴張創造貨幣(從這個角度,信用就是基礎資產,資產擴張就是貨幣擴張,有沒有金融中介這一點都是一樣的)。無央行體系中銀行的信用來自於社會公信或資產公信、民間公信(如票號),而在央行貨幣體系中來自於以準備金為交換向央行獲取的授信。央行的信用來自於國家信用為代表的公信。一國政局穩定國家的央行的信用與央行的資產無關。

儘管如此,銀行也不會無限放貸,因為:首先,放貸越多,在央行體制中,銀行總體存款的增加會提高獲取準備金的成本,從而最終使得銀行不賺錢。其次,就算沒有央行體制,放貸越多,貨幣市場供需最終會因為當前經濟增長的區間而達到長期均衡,此時到達放貸數量最大值,繼續放貸不但無利可圖,還會經營虧損。換言之,你就是最簡單畫一個二階導數小於零一階導數大於零的圖,也知道為了實現最大利潤點,銀行絕不可能按照貨幣市場供需均衡上限放貸,不然銀行就成了長期中的均衡廠商,邊際成本等於邊際利潤,除了養活員工,倒騰來倒騰去純為人民服務?再次,不看銀行總體,只看各個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會限制各銀行的信用擴張過程。

其四,準備金,只能通過與央媽進行交易獲得。銀行不能用存款繳准,有些教材上舉例說用存款繳準是錯的,再用剩下的存款放貸也是錯的。一,存款是銀行負債,不可能變成銀行在央行的資產。二,銀行用負債繳准,總體資產負債賬目平衡不了。三,教材中有些例子說銀行用存款中的通貨(比如現金存款)繳准,本質是將負債端的通貨形式借給資產中相應數額部分的通貨表達形式,而不是用存款繳准。四,銀行繳准只能用其資產(不管是銀行資本金還是貸款資產),或者向央行購買債券(即獲取資產)。

其五,理論上現代信用貨幣體系,可以無需通貨。別再動輒扯鑄幣稅(當然貨幣體系是有可變成本的),別再說央行還有金庫之類的,理論上,有沒有金庫對貨幣體系的邏輯沒有影響。當然現實只能無限接近而達不到「理論上」,比如至少還得做好應對外星人入侵的各種風險準備。算了。正經一點說。集權式的央行的存在並不是經濟學理論上一個自恰均衡貨幣體系所必須的,卻必然是人類社會貨幣體系中所必須的存在。

(傳統教材中也不是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如評論中 @Eason Sun 所說的資產負債形式可變,而由於在舊時代資產負債依賴於同一種形式,貨幣體系必須依靠通貨建成和實現貨幣政策傳導,依賴於同一種表現形式的教材描述,造成了很多人在教課與學習時的誤解。事實上如果在傳統教材中按照會計原則進行講解,就不會造成這麼多人的誤解。)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上述內容,以及央行如何通過準備金制度管理貨幣擴張體系,可以轉移至這個科普介紹帖。宏觀經濟學十日談-Day 9-傳統貨幣銀行理論全錯了?(與師弟關於孫國峰所長新貨幣銀行理論的討論節選)

僅供討論。

補充:

此外,對@Eason Sun 的批評意見的反駁意見。

其一,他說我說「銀行就是一分錢也沒有,也可以放貸」,是不顧央行體制下有監管的要求。且不說知乎上各相關問題是基於央行體制下的貨幣銀行理論,不管立足於是否具有央行的貨幣體系,理論層面的討論都不存在你說的為了滿足準備金的監管要求就必須得有資產。銀行沒有資產,可能就開不了銀行,這是事實,但這跟貨幣銀行體系有關係?就算默認央行體制存在,貨幣派生體系也跟準備金要求這個監管無關。理論層面準備金是為貨幣擴張加上一個邊際成本上升的枷鎖。

對於你的批評意見,我的反駁意見是「銀行不需要有一分錢,也能獲得準備金,好嗎?」

其二,我回答中說到做不平的問題,不是針對你的回答。在你的記賬中,已經沒有用存款繳准,這是對的。

但是,其中把1000資產都立即繳准(法准+超准),銀行喝西北風?就算這是臨時情況,進一步立即放貸,最後的擴張上限就是那4000?不能繼續擴張了?還是說你認為只能用最初的現金通貨資產繳准?

其三,對於我說的「即便沒有中央銀行存在,銀行也不會無限放貸」,被你理解為我在討論中,枉顧中央銀行的存在。拜託,我說的是「即便」,即便,代表著,首先確立了「在中央銀行體制下,銀行擁有無限放貸的能力」這一前提。所以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我說的,「無論有沒有中央銀行體制,銀行都擁有無限放貸的能力」。

其實,從始至終,我反駁的只是你回答中說「1000元決定了貸款上限」這一個點,你其餘的回答內容我沒意見。不不不,還有一點意見,不要在你的反駁意見中稱我這個為高贊答案,千贊以下都不算,亂講是要負責的。

最後,雖然歡迎討論,但是真心不想再討論這種問題了(補充於2018-04-24)。

再補充一點:

儘管孫所長是貸款創造存款派生體系的科普者,也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論文對此問題進行討論,更是代表者,但是對貨幣銀行體系的這種理解並不是孫所長的專利,請自行擴展閱讀文獻。沒有所謂「孫所長那一套理論」,它就是「中央銀行下的貨幣銀行理論」。

以下為科普閱讀:

中國貨幣理論首度進常春藤大學 被西方學界全面接受

新貨幣銀行理論邏輯-孫國峰

貨幣市場利率、流動性供求與中央銀行流動性管理--對貨幣市場利率波動的新分析框架 - 孫國峰

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 - 孫國峰

中期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研究:基於商業銀行兩部門決策模型的分析 - 孫國峰

Methods of policy accommodation at the interest-rate lower bound

On the Optimal Choice of a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Targets and Instruments of Monetary Policy

Optimal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n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The Central-Bank Balance Sheet as an Instrument of Monetary Policy

Monetary Instruments and Policy Rules in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nvironment

Transparency and Credibility: Monetary Policy with Unobservable Goals


很好的問題,但是你的貨幣銀行學可是學得有些爛哦。

首先要理解基礎貨幣的概念。基礎貨幣是央行資產負債表負債端的主力,可以理解為央行欠全國人民的債,而這個債的憑證,一部分是你們手中的毛爺爺(流通現金),另一部分就是銀行「放在」央行的錢。

其次你要懂得貨幣派生的道理。假設銀行在央行存了100塊,20塊是法定準備金,那80塊就是超額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假設銀行全借出去了,那這80塊錢就成了某些人的存款了,增加80塊存款,有16塊要交上去,但是銀行又多了64塊錢可以借出去了,如此循環往複。那這裡就請你自己算一下這樣能夠一共派出多少貨幣總量了哦。貨幣總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那自然你也能看到超儲對於貨幣乘數的影響。

最後你就要明白降低/增加存款準備金率,並不增加基礎貨幣,而只是增加了法定準備金在總準備金的比率,也就是超儲比率變小了。這當然會影響資金面了。

至於基礎貨幣是怎麼增加/減少的,過去的回答已經說了很多次,不再贅述了。


謝邀,

題主你的觀點有錯誤。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其資產流動性、風險性等,因而所持有的實際準備一般會與法定準備存在一定差額,由此產生超額準備。

超額準備金是可以通過長期貸款,短期貸款貸出去,

整個貨幣的是這樣,A把10000元存入銀行,銀行上交2000元準備金,這2000元銀行是動不了的,由央行管理,銀行可以把剩餘的8000元用來放貸,

銀行把8000元貸給了B,B貸了款就會有消費,B一旦消費了,C就會有收入,

C把收入的8000元存入銀行,銀行再上交1600元,還有6400元可以用來放貸,

D這個時候又來貸款,銀行決定只貸6000,因為最近壞賬率有點高,金融政策不明,或者是接近節假日,人們會集中取款,因為20%的存款準備金可能出現擠兌。

D貸出6000,消費之後E收入6000,E把錢存入銀行,銀行上交1200準備金,還有4800+400的可支配資金。

這個流程就是創造貨幣的流程,

只有10000元的貨幣,卻能憑空創造幾百萬的貨幣量,如果沒有存款準備金,那麼貨幣的數量就會無窮大。

法定存款準備金無法創造貨幣。它是為了存款人擠兌和控制貨幣乘數。


建議你考一下證券從業資格證。裡面的《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你最後一句說如果能以例子說明最好了,那就看例子:

第一步:你在銀行存了1000元,由於法定準備金率是20%,銀行保留200,將800用於發放貸款,此時超額準備金率為0,如果銀行保留300,發放貸款700,那麼超額準備金是300-200=100。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的用途不僅局限於防止顧客取款,也不完全是因為銀行花不出去,後面會做說明。

第二步:你在銀行存了1000元,由於法定準備金率是20%,銀行保留200,將800用於發放貸款。但是這800貸款發放,依然在銀行體系,企業拿到貸款後放在銀行開立的結算賬戶上,個人拿到貸款後也放在銀行,不管是a銀行還是b銀行,依然在銀行體系中。(此處不考慮取現的問題,企業貸款動輒數億,企業往來都是轉賬,實際提取成現鈔的比例微乎其微)

因此在賬面上,銀行又多了一筆800元的存款,存款合計為1000+800=1800元,按照20%的保證金比例,需要留存1800*20%=360元法定準備金,因此為了滿足新的準備金要求,銀行需要留下360-200=160(用增量800*20%=160計算的結果一樣)。因此銀行本次可用於放貸的資金為800-160=640。

這個過程就是貨幣創造的過程,雖然每一次擴張新增的存款越來越少,但是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制的進行下去,最終效果是一個等比數列求和,第一次放貸800,第二次放貸800*80%,每一輪乘以80%......求和為800/(1-80%)=4000,准本金類似的,第一次為200,第二次需要留存200*80%.......求和為1000。

因此最終銀行再也無法新增信貸的時候,準備金為1000,貸款為4000,合計存款為5000,1000/5000=20%,依然符合法定準備金要求。5000/1000=5,這就是貨幣的乘數效應,最初的1000擴張成了5000,準備金是1000,這1000被稱作「高能貨幣」。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部分,下面是問題的回答了:

在我看來,預防儲戶提現只是一個比較小的原因,重要的原因在於限制貨幣無限制的擴張,設想一下上,如果沒有準備金的要求,銀行在拿到1000元存款後理論上可以放出正無窮大的貸款。準備金比例的存在讓每一輪貨幣創造有了限制或者損耗,導致最終放貸量是有極限的。

非現鈔記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擴張現象。


瀉藥。

超額準備金是銀行主動留存的現金。不是想花卻花不出去的現金。顧客存1000也不代表暫時多出來的800現金是超額準備金。因為銀行遲早會把非準備金的資金放出去,進行又一輪新的貨幣派生行為。


第一個問題:「 在顧客存入1000元,銀行交掉法定準備金的一瞬間(還沒其他花費),超額準備金是不是就是800?」

如果銀行只有這一個客戶,是的。

第二個問題:法定準備金如果暫時沒有入央行,算作貨幣存款。


請看《資本論》第三卷,借貸資本部分,權威且天衣無縫的邏輯。


推薦閱讀:

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跟理財產品利率正相關還是負相關?

TAG:金融學 | 貨幣 | 金融 | 存款準備金 | 超額存款準備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