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水運為什麼會全面衰落呢?

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水運為什麼會全面衰落呢?

今天,鐵路、公路、管道運輸突飛猛進,遠洋航運起色突出,但內河水運卻依然在歷史的低點徘徊。汾河、渭河已經喪失了運河功能,黃河斷流乾涸,曾經的鴻溝早已消失不見,京杭大運河也已經荒廢半數河段。黃金水道長江水系也面臨,上游水運不通,中游航能力差、下游水運潛力無法完全發揮的問題。在古代扮演著極其重要角色的水路航運,目前處境十分尷尬。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建國後一段時間水運全面衰落和今天內河航運的窘境呢?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由於計劃經濟的弊病,造成水運全面衰落。

1,新中國成立初期,計劃經濟全面代替市場經濟,全國性的商業活動衰落。內河水運需求銳減,內河航運慢慢陷入停滯。

2,新中國成立初期,列強對中國沿海的封鎖,遠洋貿易,現代造船工業極端落後。海運需求銳減。海運事業萎縮。

3,新中國初期,計劃經濟重心在缺乏水運的東北地區,東北地區陸路交通發達,水運自然逐漸處於次要地位。

4,新中國初期,面對列強戰爭威脅,長時間的進行了備戰、備荒,限制了許多地區的區水運發展,期影響了水運進步。

5,新中國成立初期,隨著蘇聯經濟模式全面影響中國,此時火車、公路、管道效益高於落後的水運系統。由此,中國水運事業自然一落千丈。

二,改革開放之後,主要因為政府短視,造成內河水運繼續衰落。

1,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地區,對內河水運要求減少。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東部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經濟迅猛崛起,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三架馬車主力之一,內地工業卻相對衰落,沿海地區的海運和對外貿易吸引了大部分的目光,內河航運價值卻被忽視。

2,匯率和物價因素,內河水運大宗商品物流成本優勢無法體現出現。

改革開房之後,物價水平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中國製造業成本極低,而水運的時效性遠遠沒有公路、鐵路搞,水運大宗商品物流成本優勢無法體現出現。加之造橋、造船技術落後,內河水運自然被長期忽視,從而愈加落後。

3,政府短視,缺乏內河水運投資,形成歷史欠賬。

例如:「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全社會內河水運投資僅僅約為1000億元,這還不足全社會交通建設投資的2%,相比於公路和鐵路每年上千億乃至萬億的投資規模,可謂微不足道。由於政府長期不重視內河水運,缺乏現代化交通運輸概念,內河水運方面長期缺乏投資,形成歷史欠賬。

4,缺乏統一管理,各地政府自行其是。

內河水運是一種系統性很強的交通方式,需要由於缺乏統一管理,由於缺乏統一管理規劃,各地政府項目自行其是難以協調,造成規劃不同步,內河水運事業難以發展。

5,政府盲目推崇鐵路、公路運輸,盲目推崇水利灌溉、發電功能,漠視運河功能,缺乏長遠規劃,積重難返。

政府盲目推崇鐵路、公路運輸,鐵路00橋、公路橋過低,過矮。水電站規劃建設時,漠視運河交通保護,部分水庫、水閘橋樑設計時,片面強防洪、發電、灌溉、運輸效益,根本沒有規划水利運輸功能,缺乏對水運預留空間。由此,一座橋、一個水閘、一座大壩毀了一個航道的事例層出不窮,嚴重阻礙船隻通行。

如:珠江幹流上游水電站設計時,根本沒有考慮水運通航,造成船隻阻塞在岩灘、龍灘等水壩跟前無法通向上游,形成航道梗塞。

如:黃河幹流三門峽、萬家寨、青銅峽等等水利大壩,全部未設計通航功能。不僅上游沒有考慮通航設施,連中游三門峽都未考慮水運通航。

三,自然條件影響,加劇內河水運衰落。

1,不合理開發,水土流失嚴重,航道淤積。

建國以來,由於不合理開發,大量經濟活動圍湖造田,盲目開墾湖泊、河道,導致水域面積銳減,曾經的千湖之省湖北,水域銳減50%以上,嚴重削弱了河流運輸功能。加上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嚴重淤積了湖泊河流,加上缺乏疏通,河道淤積成陸地。

2,用水量劇增,水量減少。

在北方,更為嚴重的是用水量劇增,水域減少,河流斷絕。以河北為例,目前幾乎整個河北平原河流都成為季節河流,曾經可以行船到河北腹地的天津港,河流水運功能幾乎徹底消失,內河航運幾乎完全癱瘓,曾經靠著河北平原河流運輸發展起來的天津港,內河航運幾近全廢,如今只能當做海港使用。

綜合來看,未來10~20年內,中國有必要需要建立統一的全國河道、運河管理機構;對內河航道進行標準化、網路化;對內河水運港口建設、船舶製造、工業區設施進行標準化。


推薦閱讀:

銀行加息!銀行加息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中國儲蓄率高是一個假命題
得過且過後的生死轉身
孫立平:一業興旺百業衰的畸形經濟時代要結束了
中國會掉進陷阱嗎?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