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藝術出身的人聊藝術
人們談到藝術的時候往往覺得藝術高雅得不食人間煙火,自己永遠無法企及。可其實沒有必要把藝術想得如此高大上。
私以為人們有這個誤區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天價畫,比如下面這些,看似亂塗亂畫的作品被拍出天價,人們覺得作品和價值不對等,從而嚴重懷疑自己沒有藝術鑒賞力。
這麼想很沒有必要,天價畫都是藝術品中的個例,而其中的緣由常人也無法評說,所以不能拿天價畫來以偏概全。
我們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大概有兩種,一是顏值,二是性格。其實看畫也是如此,喜歡一幅畫,無外乎是兩個原因:這畫顏值高;這畫立意好。
顏值高無非就是從構圖、線條和筆觸、色彩等多方面綜合的一個結果。所以我們欣賞的時候也就是從這幾個方面。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倫勃朗,倫勃朗的布光,被現代廣泛用於攝影中。他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而他的肖像畫,由於這種布光,會在較暗一側的臉上,出現一個亮色的倒三角。
印象派擅於用顏色描繪光的變化,比如莫奈的稻草堆,同是一片稻草堆可它在不同季節不同時刻有著不同的顏色變化。出現這一派別之後,光與色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莫奈的《睡蓮》,雷諾阿的《紅磨坊的舞會》都是我們看了覺得顏值很高很美的的作品。
如果說一篇文章立意好也是說它主題鮮明,激勵或是教育人,讓人感同身受。那麼,畫也是如此。
感同身受。就比如你看到一幅畫,覺得這畫讓你很舒服,很溫暖,很壓抑,很血腥,很叛逆。或是文藝點說是讓你想起了初戀,讓你覺得彷彿在夏日裡吹過了一絲風,或是彷彿在大雪後深吸了一口氣。
比如畢加索後期的立體派系的畫,扭曲的線條陰暗的色彩完全不符合顏值高,但會給人很大的觸動吧。
我們從小學到大的文化課最強調對錯,一道題正確答案是C,那ABD就都是錯的;最終的解是6,那除6之外任何數字也都是不對的。而藝術,不管是繪畫還是音樂,從來都沒有正確答案,看重的都是感覺。
所以像聽古典音樂,看畫展這些事情,沒有什麼適不適合,沒有什麼懂不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自己做著開心就好。
以上只是非科班的我對藝術的初步理解,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指教。
推薦閱讀:
※吳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繪畫攝影藝術的糾結與碰撞
※寫給食物鏈低端的插畫師
※女朋友會畫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繪畫丨美國現代藝術家Nandita的手繪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