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是所有成年人的老師|重解道德經 第五十五章

嬰兒是所有成年人的老師|重解道德經 第五十五章

來自專欄 星賢論文化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古本合校

酓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蚰蠆蟲蛇弗蠚,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

未知牝牡之享寂怒,精之至也。

終日呼而不憂,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勥,物臧貝寶,是謂不道。

註:

1、這裡的「扣」字,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捕」,在帛書《老子》甲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為「搏」,「扣」是楚簡《老子》的寫法。此三字均可用,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

2、這裡的「享」字,在楚簡《老子》中為「亯」,即「享」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會」,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合」,帛書《老子》甲本缺此字。此三字均可用,但「享」字內涵更為豐富,故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

3、這裡的「寂」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寂」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脧」,讀juān,即男孩生殖器之意。此字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全」,帛書《老子》甲本缺此字。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寂」,「脧」與「全」應該都是因抄錄時無法理解文意而附會出來的。故本合校版選用「寂」字。

4、這裡的「憂」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頁下心,其與「憂」字相通,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愛」,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嗄」,即聲音嘶啞之意。帛書《老子》乙本缺此字。本合校版用「憂」字替代。

5、這裡的「貝」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即」,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則」,「貝」是楚簡《老子》的寫法。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貝」,「即」與「則」應該都是因無法理解文意而附會出來的。故本合校版選用「貝」字。

6、這裡的「寶」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寶」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老」,應為因抄錄時無法理解文意而附會出來的。故本合校版用「寶」字替代。

古本注釋

酓:同「飲」,亦通「隱」,隱藏。讀yǐn。

蚰:節肢動物,像蜈蚣而略小。讀yóu。

蠆:蠍子一類的毒蟲。讀chài。

蠚:有毒腺的動物刺毒別的生物。讀hē。

扣:擊。

怒:奮起,興奮的狀態。

勥:逼迫。

臧:通「藏」,藏匿。

古本釋義

隱含深厚之德的人比作嬰兒。

毒蟲蛇蠍不蜇咬,凶禽猛獸不攻擊,骨弱筋柔而握得牢。

未知男女之間的享受而能平息興奮狀態,純真之極。

整日呼喊而不憂愁,和諧之極。

和諧叫做常,知道和諧叫做明,利益生命叫做祥,心驅使氣叫做勥,藏匿物資、珍愛錢財,這叫做不道。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到,將大道運用於各個層面將使其德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本章則對厚德之人所具有的獨特狀態進行了生動的闡述。

酓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老子喜歡用比喻的手法來詮釋大道,他曾用水來比喻上善,這裡則是把蘊含深厚之德的人比作嬰兒。為何比作嬰兒?因為嬰兒是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合道,無善無惡,道德具足。因此《道德經》中曾三次講到嬰兒之德——「槫氣致柔,能嬰兒乎」(第十章),「我泊焉未佻,若嬰兒未咳」(第二十章),「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第二十八章)。本章是第四次闡明嬰兒所蘊含的深厚之德,並點明厚德之人必如嬰兒。

蚰蠆蟲蛇弗蠚,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

厚德者如嬰兒,哪些地方像呢?當然不是外表像嬰兒一般,而是指厚德者與嬰兒有很多相似的特徵。

第一個特徵就是毒蟲蛇蠍不蜇咬、兇猛禽獸不攻擊。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那些蛇蠍、禽獸之類的真的不會傷害嬰兒嗎?這個問題得辯證的看。很多養寵物的人知道,一般來說,貓、狗這樣的動物對嬰兒是很友好的,它們會對嬰幼兒格外的有耐心且寬宏大量,很少會主動招惹小孩子。如果被小孩虐得受不了了,它們才會反抗。凡事都有例外,偶爾也有寵物傷害嬰兒的惡性事件,那應該是寵物本身的性格缺陷或某些疾病造成的。講寵物與嬰兒的關係,是因為這是目前人們所能接觸到的直接證據。現代社會已經很少有人能接觸到毒蛇猛獸了,沒法證明老子的話是否準確。不過從世界上個別野獸收養嬰兒的案例來看,它們對待嬰兒的態度也許並不那麼兇狠。因為大部分動物對待幼小的生命通常會有同情之心。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老子只是在講一種通常的狀態。畢竟人類不知道動物的想法,所以沒必要去冒險。

不過厚德者的狀態的確是這樣,他們不會受到毒蛇猛獸的侵害,故此老子在第五十章講到,「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椯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這個「善執生者」與本章所講的厚德者有共通之處,善於掌控生命是德厚的一種體現,厚德者必然善於掌控生命。而且厚德者要比「善執生者」更進一步,不只是野獸無處施展它的威力,更重要的是野獸們根本就不想傷害他。

為何厚德者如此有福呢?正是因為他如嬰兒般的天真無害,渾身散發著柔和純美的氣息,毒蛇猛獸既不會擔心被其所傷也沒有傷害他的必要,大家相安無事、和諧相處,豈不快哉?

第二個特徵是雖柔弱卻抓得牢。嬰兒是筋骨柔弱,小手卻能牢牢握住東西。厚德者雖狀態柔弱謙和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行動力,困難再大也從不動搖。因此他們總是能以柔弱勝強,不會因自己的弱小而放棄理想。

未知牝牡之享寂怒,精之至也。

這是第三個特徵,世人對這句話的曲解頗深。由於在帛書本及河上公本中,此句為「未知牝牡之會(合)而脧怒(作),精之至也」,因此現代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被誤導了。其中最迷惑人的就是這個「脧」字,其意為小男孩的生殖器,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成為:嬰兒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小雞雞卻能勃起,這是精氣充沛的緣故。而實際上楚簡《老子》中並沒有提到什麼男孩生殖器,那個字應該是寂靜的「寂」。老子講的是平息人的興奮激動,而不是生殖器勃起。並且那個「精」字也不是精氣、精液的意思,不是名詞屬性,而是指純真、純凈,是一個形容詞。故此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尚未得知男女之間的享受,於是能平息自己的興奮狀態,這是因為嬰兒純真之極。老子要是知道他的話被後人傳成了小雞雞勃起,該是多麼的哭笑不得啊!

王弼在修訂《道德經》的時候可能也覺得坊間流傳的這點內容有些不對勁,於是沒有採用這個「脧作」,而是改為了「全作」,不過這也夠令人費解的了。

其實楚簡本中的這句話是非常符合《道德經》全篇主旨的,即對「無欲」的推崇。嬰兒不知男女之樂,因此沒有慾念,即便有興奮刺激,也能很快平息,這叫「寂怒」。嬰兒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其具有純真的心念。不像成年人,受到些感觀刺激,就能興奮半天,難以消退。而厚德者雖知男女之樂,但仍能如嬰兒一般保持一顆純真之心,不會被亂七八糟的慾念所控制。他們能很快從興奮狀態中平靜下來,讓自己恢復安穩。

可見,老子這句話的重點是厚德者的純真無欲,而並不是讚美人家充沛的精氣。當然,老子講「無欲」並不是讓人類消除慾望,都變成性冷淡,而是希望人們不執著於慾望,不做慾望的奴隸。

終日呼而不憂,和之至也。

這是第四個特徵。小嬰兒雖然整天呼喊哭鬧,但他們並不憂愁。為什麼小嬰兒能無憂無慮呢?正是因為他們的身心狀態極為和諧,嬰兒與天地自然都能和諧相處,哪裡會有什麼憂愁呢?可為什麼小嬰兒會如此和諧呢?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被任何的世俗觀念所干擾,還擁有純凈的心靈和頭腦。所以老子講「絕學無憂」,正是此理。

可見,人剛出生的時候就是與道相合的,是恆德不離的,也是天人合一的。只是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被灌輸了太多的無益之知及世俗之學,才使得他們逐漸背離大道,變得越來越不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各種憂愁煩惱一起襲來,有些人招架不住就崩潰了。

厚德者亦如嬰兒般和諧,他們也能做到無憂無慮,過著快樂的生活。而實現這種狀態的方法就是絕知、絕學。厚德者自覺地杜絕了那些無益的知識和學問,如此才能始終如嬰兒般地徜徉於大道之中,以道修身、持家、理政,其德乃厚,其心乃和。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勥,物臧貝寶,是謂不道。

老子從嬰兒之和展開來說,對如下幾種狀態做出了評價,前三個為正面評價,後兩個為負面評價,我們分別來看。

和曰常

老子把和諧叫做常,也就是正常、常態之意。誠如老子所言,和諧是宇宙的基本常態,而不和諧只是宇宙的非常態。正如我們所見到的自然界,平時大多數情況都是和諧的,只是偶爾會有狂風暴雨、地震海嘯出現。

知和曰明

老子把一個人懂得和諧叫做明,也就是明智之意。老子曾多次講到「明」,可見他對做人是否明智非常重視,並不喜歡愚蠢的傢伙。了解和諧法則的人,會自覺地維護自身以及周圍的和諧狀態,如有令他感到不和諧的地方,他會馬上分辨出來,並努力進行調整,這是真正的明智之舉。而為達目的不惜破壞和諧環境,故意製造混亂的人,則可以說是不明智的。除非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否則那樣的行為必定會被世人所厭棄。

益生曰祥

「益生」即利益生命,這是宇宙天地的本性。「道生之而德畜之」,嬰兒降生之後,就需要不斷地得到滋養,以增益其生命,老子把這叫做祥,即吉祥之意。

本來是很吉祥的事,偏偏被眾多學者解讀為不詳或「妖祥」,於是這句話的意思就變成:貪婪縱慾叫做不詳,就會有災殃。這樣理解也沒問題,只是老子在此並沒有這個意思。

據《說文解字》所載,「祥」為福、善之意。雖然「祥」字在某些情況下的確可以作不詳之兆來解釋,但其本意仍應該是吉祥的意思。老子在第四十三章中曾寫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可見,「益」並不是什麼貶義詞,「益生」也不是壞事,而利益生命當然是吉祥之事了。

但是「益生」過了頭,就會演變為自私自利、利己主義。而現今社會貪婪縱慾泛濫成災,真的是有些「不祥」了。可見,「益生」這件事還是得適度,只有適度的「益生」才能讓萬物生長、生命興盛,從而讓人們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具體到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就是要從利益自己的生命開始,爭取去利益身邊的人,進而擴大到更多的人,也就是利己、利人、利益眾生。

心使氣曰勥

這個「氣」為氣脈之氣。以心驅使或控制內氣流動,這在老子看來是不好的,因此他把這種行為叫做勥,勥即強力,也就是強力逼迫之意。

剛才講的都是正面的狀態,現在又轉為負面了,這也體現了老子辯證思維的特點。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本來是好事,過度了就會物極必反。上面講的是「益生曰祥」,但「益生」也不能過頭,強求利益自身則會適得其反。

我們知道古人很喜歡修鍊氣功導引之術,以期強身健體、益壽延年,這也是一種「益生」。但在老子看來,如果強行驅動內氣以修習周天運轉、採氣煉丹等術,都是強求妄為,是逼迫氣脈違背正常運行規律的有害行為。你看嬰兒會用心使氣嗎?當然不會。嬰兒都是「槫氣致柔」,學著嬰兒做就好了。

關於這一點,我想一些高水平的氣功或瑜伽修鍊者應該是贊同的。修鍊氣功最忌諱的就是氣機紊亂導致出偏,輕者身體不適產生病痛,重者走火入魔、心神錯亂。可見以心使氣的確是有風險的,因此老子並不贊同人們為了修身而沉迷於行氣煉丹之術。正如《壇經》所云,「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這是對老子之言的一個極好註解。

物臧貝寶,是謂不道

另一種負面狀態就是藏匿物資、珍愛錢財,換句話說就是貪愛財物、拜金主義,老子直言這都是無道的。還是用嬰兒來對照,看看小嬰兒們貪不貪物、愛不愛財,便知何為有道、何為無道了。成人們對於物質太過迷戀,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殊不知自己如此痴迷的東西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貪之何用?

可能有人覺得私藏財物屬於個人愛好,怎麼會被扣個無道的大帽子?其實這可不是扣帽子的問題,而是真的影響很大。本來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物資,被少數人據為己有,變成了私人財產,其他人想用卻得不到,或者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取得,這難道不是無道嗎?當然,這主要是指為了自私的目的非正常地佔據資源,或獨自享用,或囤積居奇。你把自己的存摺藏起來是沒毛病的。

而貪財這件事同樣是無道的。原因很簡單,對於人類而言,最重要的應該是每個人的幸福與快樂,而不是有多少錢。很多人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可事實上金錢買不來真正的幸福與快樂,能花錢買到的頂多是偽裝的幸福和感官刺激所帶來的快感。幸福與快樂也不一定隨著金錢的增加而增加,很多時候錢越多反而煩惱也越多。事實上,金錢只是人們獲得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也可以,但是請淡淡的愛,別過分貪愛。當人們把注意力都集中於賺錢的時候,社會就會被物慾所吞沒,金錢則成為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人類將迷失於物質幻象中無法自拔,從而失去與大道的連接。這就是當前社會正在上演的一幕,雖不致病入膏肓,也足夠傷筋動骨,因為有些人對金錢的迷戀已經發展到喪心病狂的程度了。還記得關於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嗎?據說它的沉沒源於人類的貪婪,希望現在的人類能夠避免。

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就是這句話在通行本《道德經》及帛書《老子》中都寫為「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帛書《老子》缺「壯」字)而楚簡《老子》根本不是這麼寫的。由於帛書本和通行本的成書年代要晚於楚簡本,因此可以推論是後人在抄寫時誤將「物藏貝寶」寫成了「物壯則老」,不過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故意這麼改的,甚至還加了一句「不道早已」。

這種改法表面上看似乎還說得過去,但深究起來卻很牽強。萬物生老病死皆為常事,任何生物都要經歷從幼年到少年,再到壯年,而後衰老的成長過程,幹嘛說人家長到壯年開始變老就是無道?還要補上一句,咒人家變老的就該早早完蛋!這都是什麼啊!難道是我想多了?

不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通行本和帛書本這麼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的壯與老,萬物也包括人本身。老子講「柔弱勝強」,講厚德者如嬰兒,但從沒有把壯年與老年看作不良事物。他自己就是個老頭,怎麼會說自己無道呢?真是笑話。由此看來,後人的篡改還是很有問題的,只是在楚簡《老子》尚未出世之前,人們只能面對這令人費解的文字假裝看不見罷了。

本章評述

老子以嬰兒作為參照物來講解厚德者的特徵,讓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他給嬰兒和厚德者總結了四條共同特徵,即:

毒蛇猛獸不加害,

狀態柔弱意志堅,

純真淡然身心安,

和諧自然無憂煩。

接下來老子又對嬰兒與厚德者所具有的品質——崇尚和諧、利益生命——給予了肯定,而對以心使氣及戀物貪財的反自然行為提出了批評。老子不講是非善惡,但並不意味著對人的言行沒有評判,他的評判標準就是道,有道則吉,無道則凶。

若想了解自己是否合道,只要用嬰兒來做對照就可以了,這能很容易地判斷出自己的行為是有道還是無道,是德厚還是德薄。而打算提升自我的人們,還是趕快放下自負與固執,先虛心接受來自嬰兒的不言之教吧。


推薦閱讀:

英語里所說的「Dont judge me.」是什麼意思?
有哪些人如其名的人?
和田玉文化 愛玉無悔 玉有靈
上聯:緣分淺漸行漸遠,如何對下聯?
歷史上有什麼四個字的軍事行動稱呼?就像端平入洛一樣?

TAG:道德經書籍 | 文化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