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留學生的抑鬱症
關於留學生群體的抑鬱症問題,我想摒棄艱深的心理學術語,簡單寫寫我的體驗。抑鬱症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相比只是揭露現象和傷疤,更重要的是播撒黑暗降臨前和陰霾散去後的溫暖陽光。
困擾
難道出國留學一開始就是充滿困難的嗎?是的,但是開始更多的是興奮,是內心認定的「值得」。 可以一步步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了解新鮮的文化,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奇人物。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讓新生們的臉上帶著滿滿的期待和喜悅。但同時,對於我們而言,大概最容易受到的抑鬱困擾便來自於bipolar depression--躁鬱症了。
如果躁鬱症被去掉病理學的標籤,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雙向極端的生活狀態:有時義薄雲天豪情萬丈,彷彿能披荊斬棘地拯救世界,彷彿能一直雞血滿滿直到完成夢想。但是一旦遇挫,往往灰心喪氣不能堅持,陷入低沉抑鬱的極端。而在留學生活中,尤其是在人才濟濟的優秀大學裡,學生們更容易看到機遇並感受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但也更容易感到灰心喪氣或迷失方向。
大學對於學生的成績相對保密,學生們有時候很難辨清自己在專業或者學院中的位置,十分迷茫。多樣化的課程選擇也可能讓學生們眼花繚亂。事實上,不夠及時的成績反饋和過多的選擇也是形成壓力的重要原因。
孤立
而且抑鬱的主要原因除了大多數留學文章所寫到的——需要融入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社交問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西方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tic)文明和大學制度給個體生存所帶來的』孤立感(isolation)』,這要區別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孤立』。
這種』isolation』是很多時候也許你有成群的朋友、是所謂的「社交達人」, 但當你一路微笑回到自己的單人間後, 發現自己依舊是孤單單的一個人。 是當你在課堂上認識了許多同學, 以為慢慢可以和他們發展為莫逆之交的時候,發現大多數人只是在幾百人的教室中匆匆照面, 不得不因為不同的時間安排擦肩而過。 像中學時一樣跟好友們上著同樣課程、嚮往著同一個目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大學是個萬花筒,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隱秘的往事和夢想走向四面八方, 難有交集。
你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跟別人分享過你心底最深處的喜怒哀樂、沒有展示過社交網路掩蓋之下最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了。 但在private space和personal information受到尊重的文明中,如果你不主動表達,沒有人會直接詢問你的感情狀態或是家庭背景。 在移民國家裡,甚至很多人根本也不會主動去問你來自哪個國家。這種人群中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
所以,表面化地融入人群不能帶來歸屬感,深入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和美麗的心靈才能帶來歸屬感。而心靈交流和尋覓知音的前提就是坦誠地展示自己,open up yourself and be YOU. 我覺得這才是很多留學文章中寫到 『不迎合,做自己』的原因。我想,真正親近的好友不需要互相迎合,最堅固的友誼開始於內在品質的共鳴。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識別、相互欣賞。
美好
然後你會驚喜地發現:
其實人與人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
也可以很親近。
當你過生日非常開心的時候,大可跟打招呼的朋友說:』good ,it』s my birthday today!』 正是因為這樣的分享,我認識了某個完全陌生的善良女孩,她記住了我的名字並且根據這個找到了我的房間,給我送來了18歲生日那天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禮物:兩個甜甜圈。
當你心情低落的時候,也可以笑著說I』m not not feeling well , just so so ,I』m sick/ I have a sore throat ,你會發現朋友們對你的關心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他們會一臉糾結用萌萌的語氣說aww I』m soo sorry ,然後說不定會給你送去自己儲存的藥物。
如果你真的感覺最近學習壓力比較大,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主動找到教授或者學生生活的管理人員們談心,一封真摯的郵件,一句懇切的話語,可以換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善意答覆和真心幫助。(助教的回復:「你的身心健康遠遠比成績重要」)
若說到我生活中可能誘發抑鬱症的因素,貌似也不少。我也有過作息日夜顛倒整日靠咖啡維持精力的疲憊,也有為了最難的一門文科論文絞盡腦汁精疲力竭卻還是寫不出來的掙扎,有過因為生活中人際關係或感情悲傷流淚,也有過頹廢度日毫無鬥志自我確診成 「抑鬱」,也不得不終日形單影隻。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應該被這些因素打敗的。
當你敞開心扉跟朋友分享的時候,會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在經受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潮起潮落:有人跟你擔心著同樣未知的未來,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背負著你難以想像的沉重過去,也有人在生活的巨大苦難面前依然知難而進、維護著自己世界裡的那縷陽光。我們都一樣,懵懂而迷茫。
同理心所產生的同情心讓我們擁有大愛,
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更去愛這美麗的世界。
你要知道,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and you are not alone.
We can always cuddle together to warm each other.
Solution
從好的一方面繼續分析,西方大學普遍對抑鬱症的了解和認識程度很高,只要和教授或校方合理溝通,往往可以得到一些「遷就」(accommodation),老師們基本不會認為這只是無病呻吟,學校也會提供一系列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案以及政策。所以敢於暴露問題、加強與校方或老師同學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如果預約國外的心理醫生,會有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和過程呢?其實,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除了少數由遺傳、大腦損傷或其它重要生理因素造成的抑鬱需要大量的藥物調理,多數一般抑鬱症的治療方法依然是心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交流互動。而最有效的抑鬱治療方法,就包括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的(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y,CBT)認知行為療法,以及以「理解,溝通,關注」(傾聽,鼓勵)為原則的人本主義療法(Humanistic therapy)。但這些心理學』療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一種可以低成本學習到的哲學。
只要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積極地心態,多多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並時刻提醒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讓好事壞事都隨緣發生和止息,我們也可以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因為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往往不是幸運或不幸的經歷,而是我們如何詮釋和吸收這些體驗,而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經歷了。
我們還可以試著重新分析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評估給自己造成壓力的「臆想」後果,理性分析之後會發現幸福的獲得並沒有那麼複雜:一個小小的失敗不會導致世界末日,兩袖清風也可以志趣高雅。
但有時,抑鬱症也可能是一種孤獨症。比起讓心理醫生用種種技巧讓我們打開心扉,平時多多跟身邊的朋友們分享喜怒哀樂也許是一個更簡單良性的循環。
也可以經常參加自己感興趣方面的活動,比如社團或是講座等,在這些過程中其實更容易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總體而言,無論選擇社交還是工作學習、群居還是獨處、優秀還是卑微,不盲從並能勇敢做自己的人,才能找到最讓生命力蓬勃的生活方式。
https://www.zhihu.com/video/982068937449779200有一個天堂,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相信,不論語言或文化有多麼不同,人性中最隱秘的深處依舊存在著普世的大愛。真誠和善良,是不言自明的通行證。常懷溫暖之心、並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風景美和人性美的人,很難跟抑鬱擦肩。
讓無論陽光露水還是暴雨曝晒,
都能成為我們成長的養料;
讓無論親近還是萍水相逢的有緣人,
都能成為我們心靈的依靠;
讓無論仇恨還是還是善意,
都能成為我們自我提升的法寶。
所有的魔都不過是人的心魔。
希望你在陌生的國度里,
依舊能多多看見美,
並帶去光明。
THE END.(photos by Serena墨白)
推薦閱讀:
※加拿大入境物品攜帶指南~
※【 留學雜文】1.未來未來
※留學生租房 | 預訂留學生公寓有哪些常見的付款方式?
※漂泊英國的留學生活《坑爹的語言課程》
※留學生考證 | 除了學位證,還能考這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