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倫理精神基礎

孝是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倫理精神基礎

  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我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經濟政治制度。無論是政治上的人分五等(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官分九級,還是在封邦建國的基礎上,所享有的土地、財產、行政權力、爵位等等經濟、政治利益與特權均是以血緣關係親疏的宗子關係為其確定標準的,從而形成了我國傳統社會的金字塔式的宗法等級的超穩定社會結構。如在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其政治的外殼形式,它在權力與財產的分配中起著重要作用。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周初立國,姬姓獨居五十三,天子諸侯的關係,既是君臣關係,又有父兄叔伯子侄關係,周天子是諸姬的大宗和宗主。周天子自稱為上帝的長子,是天下的大宗,卿大夫則為小宗,宗法組織與國家組織緊密結合,宗法等級與政治等級相一致,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上則為天下諸侯的共主,諸侯在自己的諸侯國內是大宗,同時又是諸侯國的國君,於是形成了家就是國,國就是家的宗法奴隸制政權機構,國法成為家法,家法也是國法。

  中國古代君主制度濫觴於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君主制度的母體和原型。古代君主最初正是以宗族大家長的名分行使政治權力的。夏商周三代大大小小君主皆以「君父」自居。在《春秋》《國語》中,「君父」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君主稱謂。邦與家,政長族長合一,親屬關係亦即政治關係,是當時社會政治結構的基本特徵。由於祖宗的承繼者和宗族家長與王權有著先天的內在一致性,所以君主又被稱為「宗」、「宗主」。在當時,宗法觀念是被社會成員普遍接受的社會政治觀念。宗法稱謂不僅在實際政治中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現實層次上直接肯定了王權的惟一性和絕對性。祖宗崇拜、血緣親情宗法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從屬感,成為專制王權最初的操縱工具和臣民文化的起點。

  與這種情況相適應,周人十分強調尊宗敬宗的孝道。殷周時期,乃至以後,祖先崇拜-直盛行。神化祖宗正起著神化宗子的作用。根據宗法制,只有大宗才能祭祖,表示大宗是祖先的惟- .正統繼承者。小宗只有陪祭權,小宗是大宗的藩屬。因此敬宗與親親便成為維繫宗法制、維護君權所不可缺少的東西。孝便是維護血緣關係和政治統治最主要的一項倫理觀念和政治觀念。周公把不孝不友視為元惡,說明孝的極端重要。孝的含義較多,其中之一,就是尊祖敬宗,維護血緣宗法關係。由於宗族關係與政治關係交織在一起,盡孝與從命尊上便合而為一。孝要求尊祖敬宗和順從,所以孝便成為維護宗法封建等級制度的有力武器。

  而當今社會就是有強有力的封建力量所延續的孝道才將炎黃子順凝聚在一起,正如從古至今所推崇的朝山禮佛就是從孝道的人文關懷中衍生出來的,讓家族更有凝聚力,但是現在朝山禮佛的寺廟已經越來越少,更多的已經成為旅遊的風景區,而在南昌也就只剩下南昌正覺廟萬佛園還在對寺廟進行重建,正覺廟曾始建於唐天復年間的佛寺龍壽院,在宋末時期又建有道教慈航廟,頗具規模,一直以來都是新建區佛道兩教聖地。

  本文為南昌萬佛園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本文鏈接:南昌佛系公墓|南昌墓地|南昌公墓|南昌周邊墓地|南昌烈士陵園_南昌萬佛園公墓唯一官網

推薦閱讀:

儒生怎麼看待漢服復興運動?
仁和義的區別是什麼?
既然善為道 為何從善難 墮惡易?
屌絲們所不知道的孔子——作於孔子2567歲華誕日
「一代大儒」兼「人生贏家」曾國藩原來是個偽君子?

TAG:倫理道德 | 儒家 | 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