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實驗:用可樂和微波爐捕捉閃電?

奇葩實驗:用可樂和微波爐捕捉閃電?

油管博主@The Q 用微波爐和可樂做了一件不同尋常的「木板雕花」作品,被網友稱為「彷彿捕捉到了閃電」。必須強調的是:這項實驗非常危險!請勿擅自模仿!請勿擅自模仿!請勿擅自模仿!

https://www.zhihu.com/video/981666311964921856

視頻中所生成的圖案,叫做利希滕貝格圖形(Lichtenberg Figures),是放電現象(Electric discharge)的一個分支。1777年,德國物理學家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首次發現並記錄了這種自創閃電現象,故因此得名。

這一發現在當時備受關注,不少科學家都猜測「這些圖案顯示的應該就是電流體(electric fluid)的運動路徑」。有意思的是,利希滕貝格在研究的過程中還意外發現了靜電複印術(xerography)的基本原理:其在絕緣體表面撒上了不同的粉末,利用高壓靜電產生放射狀圖形後,將白紙按壓在粉末上,從而完成了圖案的備份。

儘管當年的研究範疇多局限在2D層面(即作用在絕緣材料表層),就像視頻中的「木刻雕花」一樣,但依舊是現代等離子體物理學(plasma physics)的重要先行者。

如今的利希滕貝格圖形,除了被部分極客列入最想DIY的實驗清單外,也會體現在工藝品的設計上,並且從二維華麗升級到了三維,比如...你可以買一棵頗有顏值的3D電樹當作520的禮物(不過可能會被嫌棄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為製造之外,那些遭遇雷擊的人身上,也會出現天然的利希滕貝格圖形,俗稱「閃電花(lightning flowers)」:

這些痕迹實際上是閃電電流通過皮膚時所引發的毛細血管破裂,很快便會褪去,短則幾個小時,長則數天。若被雷電擊中後不幸身亡,這些痕迹則會為法醫提供一些線索,如致死原因和死亡時間等。

WTT資訊-最新科技資訊,實時網安信息?

www.wttech.org圖標

歡迎關注我們:

@W-Pwn

推薦閱讀:

黑貓的毛髮變紅了果真是陽光曬多了嗎?
精美的花園該如何養護?(花卉地被草坪篇)
紫京核桃的營養價值
相位陣列反饋成像系統拓寬無線電天文學視野
大洋之心(3)

TAG: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