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職業危機,隱藏在20多歲的選擇里

大多數人的職業危機,隱藏在20多歲的選擇里

來自專欄 璃語職美人

文|趙曉璃

首發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畢業多年了,每個人的工作和人生軌跡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有人考研成功去了理想的學校讀研,有人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人在不同的工作中來回切換跳槽......

有人在原地徘徊迷茫,有人早已把日子過成了詩。

無數的人抱怨眼前的一切:為什麼找工作不能像「小升初」一樣順理成章?為什麼我就這麼不值錢?

讀完今天的文章,或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一、分析重合度高的職業案例,我發現了明顯的差距

做職業生涯諮詢以來,我接觸到了大量的諮詢案例,這裡面有部分案例的重合度很高:當事人的成長環境類似、職業起點差不多、遇到的困境也大同小異,但同樣的分析思路與建議,讓他們做出的抉擇不盡相同,導致他們後面的職業軌跡漸漸拉開了差距。

諮詢者小芳(化名)和媛媛(化名)就是兩例重合度較高的諮詢者。

小芳和媛媛的學歷和專業背景驚人相似:她們都畢業於一所三本院校,學的都是會計專業;兩個人的性格也都差不多,活潑開朗;對數字都不敏感,反而對文字圖形等形象較為敏感;兩個人的成長環境也都差不多,都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父母關係都還不錯,對她們的事情也基本上放權讓她們自己做主。

兩人都是在畢業之前找我做的諮詢,諮詢訴求都是一樣,那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

我給出的職業建議也非常類似,那就是建議她們尋找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盡量避免事務型的工作,尤其是會計工作,因為通過和她們的溝通我發現,儘管她們都可以做基礎的會計工作,但由於思維特點及自身的特質,想要做達到冒尖非常困難,甚至很容易遭遇職業瓶頸。

我把分析過程、理由及建議先後發給了她們,兩年多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訪這兩個姑娘時,漸漸發現了一些明顯的差距。

二、真正決定一個人價值的,是關鍵時刻的選擇

小芳在諮詢後認真考慮了我的建議,她也覺得自己在推進事情方面更有熱情,也更喜歡和人打交道,於是果斷放棄了會計專業,儘管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困難重重,但最終還是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

媛媛在諮詢結束之後,發現還是找本專業的工作更好找些,同時加上家人朋友的勸說,她決定「立足現實」,沒有選擇我的建議,而是去了一家親戚介紹的公司做起了會計工作。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小芳的成長非常迅速,她告訴我們,自己已經開始帶人了,另外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領導也有意提拔她負責運營部門的工作並成為部門主管,與此同時,由於小芳對外接洽工作做的非常熟練,手裡漸漸有了資源,便在業餘時間幫助一些企業牽線搭橋,負責安排一些活動,成為了這些公司的「活動策劃顧問」,並且也有相應的酬勞。

對於未來,小芳沒有感到任何焦慮,她覺得按照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資源,即便這家公司未來倒閉了,她還有更多其他的選擇和機會。

25歲的她如今的收入無疑在同齡人中算是佼佼者:她對職業的滿意度很高,並且也能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同時她對自己的實力頗有自信。

我們有理由相信,按照小芳目前的能力和狀態,即便再過十年二十年,也不太可能遭遇到所謂的「職業危機」。

而媛媛這兩年多的境遇,可以用「糟心」這個詞去形容。

原來,媛媛根本不喜歡會計這個行業,每天對著數據對她而言是莫大的煎熬,她對數字完全沒有概念,看著數據頭腦發懵,一開始由於親戚的關係,領導有意培養她做成本會計,後來媛媛的表現讓領導頗為失望,便讓她做出納工作:只要不把款付錯了,不再對她做任何要求和期待。

媛媛這份工作做的毫無存在感可言,甚至這種挫敗感讓她的自信心一再受挫,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循環中無法自拔。

事實上,媛媛曾聽取家人建議,報考註冊會計師,遺憾的是,她根本看不進去書,於是越來越沒有信心,可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事實上,我所接觸的大量職業迷茫案例,最開始就和媛媛的故事如出一轍。

她們對自己沒有客觀的認知,同時也不具備及時止損的勇氣開啟新的職業,於是蹉跎了一年又一年,自信心蕩然無存,而職場經歷和能力更無從談起,結果境遇越來越糟,收入收入也不滿意,職位職位也沒有上升空間,就這樣上不上下不下地懸著,禁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三、生命的本質是時間:選擇的背後是每個人不盡相同的時間觀

知名心理學家津巴多(經典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就是出自他之手)對人生境遇的千差萬別的差距做過研究和分析,在他看來,我們的生命本質上是一段時間,以何種態度對待這段時間,也就是時間觀,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

還記得著名的幼兒園分糖實驗嗎?

研究人員找來十來位兒童,讓他們獨自待在房間里,並將棉花糖擺在他們面前,然後離開。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吃掉棉花糖,但如果有人能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再吃,將會得到額外一顆作為獎勵。

結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忍住,堅持不到三分鐘就吃掉了。

在「要不要吃棉花糖」這個問題面前,孩子們的選擇出現了分水嶺:多數孩子沒忍住吃掉了,少數孩子忍住了沒有吃。

而在後來的回訪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沒能忍住的孩子不僅考試考不過那些能忍住的同伴,還更容易出現吸毒、酗酒等人生問題。

後來,津巴多把時間觀分成了三大類六小類:

放在職業選擇及發展的情境下,不同時間觀的人,所做的選擇不盡相同。

持有未來時間觀的人會更注重職業目標,他們在考慮職業選擇的時候,並不僅僅考慮薪酬等收入,相反,他們更傾向於能力的提升和資源的積累,因為他們相信,一旦條件具足,薪酬職位等水到渠成。

因此這些人在選擇職業時,會更傾向於長遠的考慮:有時候不惜放棄眼前看似優渥的條件,只為了換回更好的未來。

比如,很多畢業後放棄家裡的安排、選擇去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放棄他人眼裡風光穩定的工作選擇下海的公務員等等,他們中的多數就是持有「未來時間觀」的人。

而關注當下時間觀的人,他們不太會對未來進行深遠的考慮和謀劃,容易被眼前的好處所打動,容易被周圍人的觀點所左右。

放在小芳和媛媛的案例中不難發現,小芳持有的是「未來時間觀」:她發現自己的興趣及特長不在財務領域,從事財務工作對自己未來不利,於是果斷放棄了大學四年的專業,而是選擇去了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及環境,剛開始的選擇會有些艱難,但一旦步入正軌,她的成長速度也是驚人的,獲得的回報更是豐厚。

而媛媛就是「當下時間觀」:比起遙不可及的未來,媛媛更在意眼前的得失,在她看來,如果放著容易應聘成功的會計工作不去做,而去選擇看起來比較難的起步,顯然會被別人說成「不切實際」,於是她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選擇了一條看似輕鬆的路,但是由於缺乏熱情和鑽研的動力,這條路越走越窄,甚至到最後無路可走。

四、普通人和牛人差距的源頭,就在於時間觀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那些牛人,譬如馬雲、貝佐斯這樣的商業大佬,他們是絕對的未來時間觀:通常這樣的人會有一股衝天的自信,認為這件事絕對能成。

而這些牛人思考問題的時間長度,都至少以十年為計。

而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更多的是「當下時間觀」:過分看重今天的成敗得失,放不下眼前的利益又巴望著不切實際的回報,每一步都恨不得進行精確丈量與計算,同時考慮問題較為短視,可能連月度思考都沒有做到。

從人的心智發展規律來說,孩子們普遍是「當下時間觀」:他們能為手裡的一顆糖感到開心,一個娃娃能玩上半天,他們很少考慮未來,也不太容易沉浸過去。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基於一個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孩子在父母家長的教導下漸漸變得以未來為導向,他們會考慮到今天的所作所為對自己未來的影響,就會主動學習,主動迎接困難和挑戰。

就像那個棉花糖的實驗一樣,他們放棄了眼前的棉花糖,為了贏得明天更多的棉花糖,這樣的人往往能延遲滿足感,做事會考慮長遠,他們的未來就會無限接近自己想要的樣子。

想想看,很多人在職場中遇到的職業困境,是不是都適用這個原理呢?

在我接觸的職場問題中,有一類職場困惑很具有代表性:

「曉璃老師,您好。我高考填報的專業是隨便選的,當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後來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但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後也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感覺無聊至極,想辭職,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事實上,如果你讀懂了今天的文章,你就不難得知背後的根源了。

對於以上的困惑,我更傾向於這樣的回答——

「仔細梳理你的過去,或許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規律。

在你上學的時候,你覺得眼前的玩樂和遊戲比學習更有意思,你從來不曾意識到沉浸在玩樂和遊戲中會荒廢學業,從而對你的未來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即便你的父母老師磨破了嘴皮,你依然認為他們是啰嗦且討厭的,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你更關注的是眼前的這局遊戲。在該學習的時候你在玩樂,導致學習成績也不理想,高考的選擇面自然就窄。

『只要能上個大學,什麼專業都行』,或許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你會一再降低標準,只要能上大學,專業什麼的以後再說,於是迷迷糊糊選擇了一個專業,稀里糊塗地度過了幾年的大學時光。

等到畢業的時候赫然發現,自己依然不知道要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於是為了生存找到了第一份職業,做著做著你會覺得倦怠,同時也不清楚堅持下去的意義何在,你會認為是這份選擇出了問題,於是你繼續尋找,毫無結果。漸漸地,你成了被選擇的那個人,直到最後,你發現你的選擇越來越少,等你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近暮年......

不知你發現沒有?你之所以深陷迷茫,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未來。

在過去的時光里,你落下了三堂至關重要的功課:

一是尋找職業目標和理想,這是你大學畢業之前就應該完成的功課,可惜你當時只顧玩樂沒有做;

二是認識與發現自我,包括自己的優勢劣勢,可能的天賦或短板,這本來是你在畢業後第一個五年內應該完成的功課,然而那個時候的你也沒有完成;

三是持續投入與積累,由於前面兩項的功課落下了,這個步驟遲遲無法落地。

時光悄然流逝,當你發現和你曾經一個班的誰誰誰出息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境遇如此糟糕。

你迫切想要改變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遺憾的是,時間是單向的,它不可逆且無法回頭。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需要把落下的功課一一補齊,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龍應台《目送》

PS:新年重磅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

獲取方式如下: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

推薦閱讀:

設計師這樣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嗎?職業生涯應該如何規劃?
如何有主次地進行工作規劃?
在職場,謙虛使人落後,驕傲使人進步
怎樣提高工作中積極性和動力?
25歲前掌握的5個理財秘籍

TAG:職場 | 危機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