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辨別(二)
【這是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參考這裡:經典實用:體質辨別(一)
6、血熱體質。
血熱重點在於熱上,雖然都有熱,但和陰虛火旺有區別的,血熱是熱邪入血,屬於實症,要涼血除熱;陰虛火旺是津液不足致陰陽失衡,是虛症,要滋陰生津。
【表現癥狀】
*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點/小紅點/瘀斑紅斑/出疹等等;
*發熱,持續性發熱,比如手心腳心;
*易發皮膚問題。比如皮膚潮紅,出油多,長痤瘡,起小紅點,皮膚灼熱,陣發瘙癢,用手一抓抓痕是紅色的。
*經期提前且量多色深;
*頭髮早白;
*舌質紅,舌苔黃,甚者裂紋舌,口乾口渴口唇紅。
*大便秘結乾燥,小便短黃。
【成因】
*遺傳,從小如此;
*嗜好辛辣油炸,火鍋,煎炒,辛辣刺激等,熱邪入血。
*情緒失調,比如抑鬱成火,憤怒積熱,一生氣感覺臉發紅了;
【調理思路】清熱涼血。
①食療。
*一切油炸,燒烤,火鍋等上火的不宜碰了;
*飲食盡量清爽,宜少吃蒜,蔥,韭菜,辣椒等辛辣之物;
*不宜滋補:比如阿膠,羊肉,紅棗,枸杞;
*勿喝太多冰水,熱在血分,冷水只會傷害脾胃,時間久了氣血不足。
*涼血食材:藕節/竹葉/鴨肉/荸薺/藕/薺菜/梨/苦瓜/苦菜/絲瓜/鴨肉/西瓜/香蕉。
*代茶飲:藕節30克+麥冬10克+茅根20克煮水喝,清熱涼血。
*代茶飲:生槐米+百合片各5克,泡水或煮水喝。
②肝鬱調節。
郁久生火,也容易導致血熱,調理見「氣鬱體質」。
③注意事項。
*任何溫補的養生方式都不宜再用,比如泡腳,艾灸,曬太陽。
*不適合劇烈運動,出汗太多,適合的運動,瑜伽,散步。
*睡好覺勿熬夜,熬夜損陰血,本來陰血被熱耗損很厲害了。
*勿縱慾。
*調理血熱,有的放血,專業性強,勿自己操作。
④針對性調理。
皮膚問題(癥狀見上):由血熱所引發。
*常用藥材:苦參,生地,生槐花,生地,丹皮,可以選擇幾種煮水清洗。
*中成藥:當歸苦參丸,宜少量適可而止。
⑤輔助小措施。
*堅持按摩百會穴-清熱涼血,用手指或掌心按摩,帶動整個頭皮活動。
*敲膽經,有助於泄肝膽之火,大腿外側中間那條線,從大腿根敲到膝蓋,力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用虛拳吧。
7、痰濕體質。
痰濕是半成品,無法被身體利用,又無法排除,散布在各個地方成人體垃圾。停到肝臟,脂肪肝,停到頭部,頭暈腦脹不清晰,停到哪裡哪裡出問題。
相當一部分減肥失敗,因為痰濕所致,普通的運動/節食/減肥藥效果都不大,必須去痰濕才行。
核心標籤:虛胖,沉重,脹悶,油脂。
【表現癥狀】
*形體豐滿偏胖,有的愛打呼嚕;
*口中粘膩;
*四肢沉重(痰濕下注四肢);
*胸悶氣喘(痰濕淤積胸部,胸悶不好出喘氣);
*腹部脹滿,肚子大,將軍肚,啤酒肚,而且按上去彈性大,半天起不來;
*額頭油脂分泌多,腦門子油光光的,頭髮很亮;
*舌苔厚膩;
*平時痰多 ,咽部老覺得有痰堵;
*女性白帶多,下體分泌物異味比較重;
*大便不爽,不成形,拉不幹凈。
*不愛喝水,有的上眼瞼浮腫,出汗呈兩極分化,有的出得多,有的一點也不出。
【成因】
*過食肥甘厚膩,口味太重,超出脾胃運化能力;
*脾虛運化不力;
*暴飲暴食;
*過度滋補,運化不了成痰濕;
【調理思路】
①飲食原則:
*清淡清爽為主;
*拒絕暴飲暴食;
*宵夜戒除;
*早餐一定要吃。
*勿節食減肥。
*合適食材:薏米/荷葉/冬瓜皮/生薑/党參/白扁豆/陳皮/赤小豆/白朮。
*薏米荷葉冬瓜粥;
*生薑+大棗+桔梗茶,但勿吃,針對臨時發汗排濕祛痰。
②適度運動排濕,但不宜過度了;
③盡量少用空調,給出汗的機會;
④不適合秋冬進補。如果忍不住,附帶著吃點青蘿蔔行氣,以免發生積滯。
⑤中成藥:二陳丸(燥濕化痰)或者參苓白朮散(健脾益氣祛濕),輔助性的,適可而止。
⑥艾灸/針灸:脾俞/胃俞/足三里。
8、濕熱體質。
平時遇到比較多的一種體質,重口味飲食是根源。
【表現癥狀】
*大便粘滯不爽,總感覺解不幹凈;
*反覆長痘痘,痤瘡,疥瘡,口舌生瘡等等。
*頭髮愛出油,皮膚油亮,尤其是鼻部和額頭這裡,洗也沒用。
*舌苔黃膩,舌質發紅。
*性情急躁易怒。
*口苦或嘴裡有異味,汗臭
*尿尿時,尿道有發熱感且色濃,比如赤黃。
*皮膚經常無緣無故瘙癢。
*女性白帶偏多,色黃。
核心標籤:痘瘡,油膩。
【成因】
*肥甘厚膩/甜膩/辛辣等重口味吃太多了,偶爾一次沒事,就怕整天吃;
*滋補過度,亂吃亂補,運化不了。健康體質不需要額外進補,有病進補救命,無病進補是毒;
*喝酒吃肉過多,熬夜;
*肝炎患者,肝膽疏泄不好;
*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
【調理思路】
①飲食控制:
*這些一定少吃:油膩,火鍋,甜食,油炸,辛辣,刺激,燒烤,肥甘厚膩,高鹽,腌制等!
*酒少喝,肉要吃但每天要控量,適當補充綠色蔬菜平衡下;
*適合食材:赤小豆/綠茶/綠豆/冬瓜/絲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朮/白扁豆/馬齒莧/玉米須/茵陳。
*食療粥:薏米茯苓赤小豆綠豆粥;馬齒莧玉米須代茶飲。
②切忌熬夜,傷肝膽,易生濕熱。
③保持運動,出汗,也是排濕方式之一。
④居住環境盡量乾燥清爽些;
⑤中成藥:二妙丸或者配合二陳丸一起吃,輔助性的,適可而止,不宜多吃。
⑥穴位:拍打委中穴,清熱利濕。
9、寒濕體質。
既有濕還有寒,也是常見的。
【表現癥狀】
*舌苔白膩,舌邊有齒痕。
*不渴也不愛喝水;
*面色無華,肢冷,怕冷怕風。
*脾胃隱隱疼痛,按按就舒服。
*四肢無力,睏倦無力。
*濕泄下注,大便溏泄,吃點寒涼的 就容易腹瀉。
*疼痛部位涼,受熱緩解,受涼疼痛加重。
*嚴重的甚至肌肉疼痛,心絞痛等。
【成因】
*外受寒濕,比如雨淋;
*無法正常排汗,夏天長期呆在空調房中;
*從來不運動;
*過食寒涼之食,比如冰鎮啤酒,冰鎮習慣,海鮮等;
*過度素食,每天以蔬菜水果為主,這些多偏涼且水果糖多,易於成寒濕;
*縱慾導致腎陽虛->脾陽虛;
【調理思路】
溫陽去寒,健脾祛濕。
①食療。
*飲食上,如上所講,不宜再碰寒涼之食,冰鎮的,海鮮等等;
*營養均衡,不宜過於素食,水果每天不宜多吃;
*甜食也不宜多吃,滋膩困脾生濕;
*酸屬陰,和寒同類,不宜多吃,比如山楂;
*苦寒少吃,過於寒涼;
*適度吃點辛味的食物:比如花椒,香菜,姜等。
*適合食物:冬瓜(加點姜)/鯉魚(加姜)/牛肉/蓮子/玉米/豌豆/紅棗(配姜)。
*代茶飲:党參+白朮+茯苓,直接煮水喝,祛濕健脾。
*代茶飲:陳皮4克+茯苓12克+薤白頭5克,煮水喝,祛濕。
*食療粥:茯苓+白扁豆+玉米,祛濕溫陽。
②做好保暖。
*不在室外露宿,以免風寒濕氣蓄積於體內。
*忌用冷水洗頭、沖冷水澡,以免傷陽氣。
*空調房做好保暖;
*姑娘們經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和久居陰濕之地。
③泡腳。
適度加點生薑+花椒+艾葉,溫經散寒祛濕。
④溫陽為本。
*節慾是必須的,保腎陽;
*陽虛調理,可參考陽虛體質;
*適度艾灸關元穴。
*生薑+乾薑+大棗+陳皮,代茶飲,驅寒溫陽發汗。
10、氣鬱體質。
說白了就是氣不通啊,發生氣滯堵塞,最常見的原因是情緒不調,肝鬱。
肝是主疏泄的,氣血通暢,脾胃升降都要靠肝來疏導,情緒不調則易於肝鬱,疏泄失常,發生氣滯。
【表現癥狀】
*長期情緒低迷,鬱鬱寡歡,唉聲嘆氣;
*兩肋脅痛,女性乳房脹痛(尤其經前);
*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敏感易受到驚嚇;
*容易生悶氣,有火憋著不發;
*睡眠不好,大便有時發乾;
*咽喉感覺有異物,卡住了,出不來下不去;
*同時伴隨脾胃問題:胃脹/噁心/吐酸/噯氣打嗝/納差腹脹/腹瀉等。
核心標籤:脹痛,憂愁焦慮,不開心。
【成因】
*本身性格有關,天生愛生悶氣,多愁善感,胡思亂想,無中生有;
*身體本身問題,各種癥狀不適,影響了心情,深感鬱悶和不公;
*外界壓力,工作,感情,考試等等所誘發。
【調理思路】
①修心養性是關鍵。
養心是第一位的,這個是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導致的肝鬱,養心到位了,便能以不變應萬變。這個後天是可以培養的,比如讀有深度的書,練書法,瑜伽,太極,靜坐冥想等等。
②不良情緒及時發泄,千萬別憋著。
唱K/跳舞/哭啊,喊出來/聚會分散注意力 /聽輕快的音樂 / 看喜劇電影 /家人傾訴交流。
③勿久宅。
人活著並非為了工作或學習(這些只是手段),勞逸結合,每周抽一天出去玩玩散散心。
④食療。
*白梅花+玫瑰花+牡丹花+陳皮+大棗:3-5克,泡茶喝,疏肝解郁;
*適合食物:木瓜,黃花菜,茼蒿。
*食療粥:小米(或大米)+山藥+大棗+白梅花+陳皮(或青皮),白梅花陳皮要後放,疏肝理氣健脾胃的,用量自己搭配,夠一碗就行。
*因情緒不暢誘發了腹瀉拉肚子,用炒白朮/8+佛手/8+茯苓/15+炒薏米/15克,煮水喝。
⑤中成藥:
肝脾/胃不和:逍遙丸/疏肝和胃丸 / 柴胡疏肝丸(臨時調理)。
⑥穴位按摩:膻中穴,太沖穴,兩肋部位拍打。
11、血瘀體質。
血瘀就是血流不暢或局部有血液停滯,長時間不疏通,易演變為腫塊,結節,增生,肌瘤等等。
【表現癥狀】
*身體有某些腫塊或增生;
*常刺痛,比如腹部,痛經,胸部等。
*臉上容易長斑,黃褐斑,雀斑,老年斑等;
*皮膚容易出現青紫瘀斑,有的一碰就出現好多瘀斑;
*面色晦暗(好像沒洗臉一樣);
*皮膚粗糙無光澤或者脫髮;
*頭痛或眩暈或失眠或肢體麻木;
*女性經前小腹疼痛,經量少,色紫黑有血塊;男性前列腺痛;
*舌底靜脈青紫噴張變粗(舌自然上卷抵住上顎),正常的很細看不見;
*舌質呈現暗紫色或者舌面上有暗紅色瘀斑;
核心標籤:刺痛,瘀斑,色斑,增生。
【成因】
*氣滯體質未及時調理演變而來。
*氣虛推動無力所致;
*痰濕瘀阻;
*受寒嚴重,比如寒冷環境等,寒凝固,容易導致血脈不通。
【調理思路】
①先找原因,大概屬於哪種血瘀?氣虛/氣鬱/痰濕/陽虛體寒/其他。
確定後針對性進行調理。
②通用技巧。
*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是必須的,這個不重複。
*八段錦等導引術是很不錯的,可以堅持做做。
③穴位按摩:
風池穴,曲澤穴,血海穴,三陰交等,按摩,拍打都行。
每天起床從前往後梳頭,也能清醒頭腦,活血化瘀。
④臨時輔助性食療:
*生三七粉:每天1-3克,可以泡水或吃。
*紅花:泡水喝或做葯膳都可,每天不要超3克;
*生山楂(或片):泡水較好,糖多,比如胃酸過多,高血糖,濕氣重之類不宜多吃。
舉例:紅花3克+山楂20克+陳皮5克,水煮代茶飲,活血化瘀。
偶爾用用就好,還是找根源,不建議長期吃。
12、過敏體質。
這個還是蠻多,有的皮膚過敏,有的鼻子過敏(鼻炎),有的其他過敏等等。
過敏的本質是身體適應性差,抵抗力免疫力相對弱些,嚴格來說屬於氣虛體質的一種。
【表現癥狀】
對特定氣味/食物/藥物/花粉/季節轉化/海鮮等過敏,遇到這些,馬上誘發打噴嚏,流鼻涕,咳喘,皮膚髮癢刺痛紫癜等等。
簡單點說,就是身體衛表不固,被外來的東西刺激馬上起反應,抵抗不住啊,脆弱。
【調理思路】
①全方位增強體質是必須的,這個話題比較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說,畢竟每個人虛弱的地方不同;
②避開一切導致過敏的東西,比如明知道吃海鮮過敏應提前避開;
③平時可以常服用一些葯膳,比如黃芪,參類等,玉屏風散是常用的。
過敏性鼻炎之類,後面再專門找時間講講。
13、虛弱體質。
虛弱體質的調理,和濕氣這類問題不同,正是因為比較虛,就很容易出現虛不受補,平時想吃點好的補補,結果上火了,各種長痘失眠,搞得身體很難受,根本補不進去,有些男性朋友只要一補,馬上遺精了,收藏能力很差了。
所以調理的時候要有所講究,不能按普通思路來。
【表現癥狀】
*精神疲倦,昏昏沉沉;
*頭暈目眩,兩眼冒金星;
*懶得說話,有氣無力;
*面色晦暗或蒼白;
*形體消瘦,甚至渾身各種疼痛;
*自汗,容易出汗;
*胸悶難受,氣短,嗜睡;
*特別容易感冒,免疫力低;
*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不愛動;
*食慾差,吃幾口就飽了;
核心標籤:整體的虛,全方位的虛。
這個調理要麻煩些,之前發過文章了,其實,不多說。
14、混合體質。
人體是很複雜的,也是不斷變化的,現實里很少有單一體質的,多是幾種體質的混合體,這才是正常的。
混合體質是怎麼發展出來的?開始可能是單一體質,比如就是氣鬱,但長時間不調理,氣鬱就影響到血的運行了,於是血瘀也來了;再長時間不調理,氣血都不通暢,氣血就不太好了,氣血不好,抵抗力就差了,過敏體質之類就來了,中間夾雜著脾胃濕氣之類也來了。這是由氣鬱誘發的連環反應。
再看一個例子,縱慾的例子,年輕縱慾開始沒反應,因為生理機能旺盛,持續縱慾則誘發陽虛(突然怕冷了),接著脾陽虛來了,運化不力,氣血開始虛弱....
所有體質偏頗都是由一個不健康的點所觸發,往往逐漸引發連環反應,演變為混合體質。
很多朋友看完本文,瞬間懵了:感覺每種體質都有點,真是無從下手啊!
大體思路是先把所有癥狀寫下來-->根據上面體質分類對號入座,確定屬於哪幾種體質-->確定一個主導體質,即哪種體質癥狀突出些-->制定調理方案,應以主導體質為主,附帶著考慮次要體質。
當然,搞到最後仍然弄不清楚怎麼辦,這個就要綜合辯證了,具體怎麼辯證,之前有發過,可以找找,不再重複。
推薦閱讀:
※白頭髮越來越多,你一定有這些壞習慣,趕緊改!
※調理之功法有哪些?
※【漲知識】關於雞蛋的問題,全在這!
※中醫推拿師說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