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島國學到的整理收納理念

我在島國學到的整理收納理念

來自專欄 收納整理術

很多朋友把收納和整理混為一談,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截然不懂的概念。整理和收納並不是僅僅的物歸原位或者分門別類,而是一套非常科學和實用的理念。在日本有一種資格證書叫做,整理収納アドバイザー(翻譯成中文叫做整理收納諮詢師)。在這套理念中,整理是第一步,它的核心是,捨てる(也就是斷舍離)。而收納才是第二步,指的是把需要的東西,以便於使用的方式,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歸類。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做到斷舍離,也就無從進行有效率的收納和歸類。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找到了下面這張圖,請把這張圖假想為你家裡的某一個場景(比如你的柜子里或者某一層抽屜)。

圖中有4種不同顏色的正方體,這些正方體就是存放在你抽屜里的所有物品(它可以是手錶,鉛筆,遊戲機等等),這些東西也許你每天都會用,也可能你一兩個月都不會碰,而圖上的笑臉代表著你每次拉開抽屜找東西時的這樣一個動作。本來拉開抽屜,拿出鉛筆僅僅是一個不到3秒鐘的動作,但在這樣一種無序狀態下,為了找到一根鉛筆,我們很可能花費2到3分鐘的時間,甚至更久。2到3分鐘可能在很多朋友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們每天找五樣東西呢?所浪費的時間就變成了10到15分鐘,一周就浪費了70-105分鐘,以此類推,你還覺得他無關緊要嗎?

反之,如圖2,假設我們把抽屜裡面不需要的物品拿走,只留下需要的。

再如圖3把這些物品按照功能或者用途以四種顏色進行分類整理,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節省了所有不必要的時間。

在當下這種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完全可以用一種非常科學有效的方法,把每周浪費的兩個小時節省下來,陪陪老人孩子,也可以看書學習充電,跑步健身,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這3幅圖非常直觀的告訴我們,整理和收納之間的關係,沒有整理就無從收納。

當大家成功的進行了斷舍離之後,就可以進入收納這一環節了。到底應該怎麼進行收納呢?是不是找到一些所謂的收納工具就可以算是有效進行了收納整理了呢?當然不是了,整理收納是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任何理念可以得到廣泛的傳播都是因為它有合理性和科學性。如果我們可以學到整理收納的精髓,而不是皮毛,那麼相信大家不但會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還能讓我們的思維方式得到一輪更新和迭代。

收納的5個法則

法則1 數量最小化原則

相信很多朋友,特別是女同胞們,打開衣櫃至少有1/3的衣服是擺設,也就說基本沒有被穿過,或者僅僅被傳過1次或2次,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會覺得沒有衣服穿,還是在不停的買買買,為什麼呢?因為大家在購物的時候往往只顧著血拚,而忽略了家裡面的空間問題。而空間問題其實可以等同於金錢問題。相信所有想買房的朋友比起建築面積肯定更關注房子的使用面積,但是使用面積其實是個變數而不是一個定量,我們購買的任何一件傢具,衣服,玩具,只要是有體積的東西,從你把它帶進家門的那一刻起,實際上就等於是在給你的使用面積做減法。1套50平米,1平米5萬的房子,在你添置了床,沙發,衣櫃等傢具和生活的必須品時,它的使用面積也許只剩下不到20平方米,在這不到20平米的空間里,隨著你不停的買買買,它的使用面積會隨之繼續縮小,到最後你也許會發現,你花了250多萬買的房子,真正屬於你的使用面積才不到10平米,也就是說你花了250多萬的錢只享受了等值與50萬的空間。如果我們在血拚之前可以在頭腦里算一算這筆賬,就可以為我們的使用空間做加法,比如我們完全可以讓衣櫃里只留下一周7天的衣服,一天一套7套足以,以此類推書房,卧室,廚房,洗手間,經過數量最小化以後再來看看我們的使用面積吧!

法則2 動作和動線距離的意識。

有人說收拾整理房間又不是物理學,和動作距離有毛關係啊?在我看來可以有關係也可以沒關係,有沒有關係取決於你的目的,我們對空間進行收納整理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只是為了整齊乾淨,那就不必考慮法則2了,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收納整理找到一種更加科學和舒適的生活方式,那麼就必須好好考慮法則2。比如,我們再買一些收納用品的時候,除了考慮美觀時尚的因素以外,是不是花幾秒鐘可以考量一下,當我在使用它的時候要有個步驟?也就是說我要花費個action?有蓋子和沒蓋子的產品相比就等於多了一個動作(action),如下圖

一樣的價格,一樣的功能,一樣的容量,顯然沒有蓋子的因為少了一個action,在使用時更加便捷。

動線距離意識也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而在相同的距離下直線的距離最短。

比如我們在洗衣機附近是不是應該設置一個專門放衣架的位置,這樣當衣服洗完了就可以原地不動,拿出衣架撐起衣服,再去陽台晾衣服,而不是等衣服洗完了先去陽台拿衣架,再回到洗衣機旁,撐起衣服再回陽台。

線路1洗衣機--- 陽台

線路2洗衣機--- 陽台--- 洗衣機

線路1就體現了動線距離的意識,節省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經歷。

法則3 使用頻率原則

使用頻率可以分為以下5個階段

使用頻率1 ……每天

使用頻率2 ……2-3天

使用頻率3 ……每周1次

使用頻率4 ……每月1次

使用頻率5 ……每年1次

※使用頻率6 ……1年0次

從現在起所有的你要整理收納的東西,都按上面的使用頻率進行劃分,把使用頻率前兩位的,放在最容易使用的位置。日本人非常講究食品的賞味期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保質期,不管是食品其實物品也有它的保質期。為了嚴守保質期,在收納整理的理念中,設置了一個使用頻率6的BOX,箱子上面寫上保質期限,比如2018.4.11-2019.4.11,一旦過了保質期就會把整箱東西全部處理,這樣讓不但保證了空間還提高了物品的利用率,一舉兩得。

法則4 分組歸類原則

這裡講的分組不是按照屬性,而是按照用途把東西分成不同的小組。比如電熨斗和針線盒剪刀分成一個小組,咖啡用品和飲茶用品分為一個小組。當我要熨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第一組的一套設備,一次性完成所有的工作。而當我要招待家裡的來客時,我就可以拿出第二組,茶咖啡等等,再也不用手忙腳亂。

這種分組歸類的原則也被廣泛的應用到購物心理學中,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商場還是超市,產品的擺放都是成組的,比如書本的貨架旁邊總是會有書包,檯燈等等,而賣洗衣機的賣場總是會贈送新的洗衣液或者洗衣粉,整理收納的理念更是充分體現了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為得是讓我們可以生活的更加從容,享受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生活。

法則5 定位管理原則

法則5在我看來是最容易理解但是最難實行的原則,說白了就是物歸原位。在日本公司這種物歸原位的原則可以說被發揮到了極致。在公司里甚至連一支筆都有規定的位置,開始我會覺得非常不適應,但是當我習慣了這種規則,才明白只有物歸原位才能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時間,試想每個人為了找一隻筆浪費1分鐘,一個部門100人,就是100分鐘,一周500分鐘,一個月2000分鐘(33小時),如果一個員工一小時的工資是3000日元,那麼相當於一個月浪費了10萬日元,對一個企業來說這種浪費是致命的,因為你在浪費的同時,你的競爭對手很可能規避了這種浪費,這就相當於你損失的不是10萬日園而是20萬日元。當然,家庭生活不能和工作劃等號,但是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方式來看待物歸原位的問題,而且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在固定的位置上做上標記,讓全家人都知道,這個位置是屬於充電器的,而那個位置是屬於遊戲機的等等。

花了這麼多篇幅來給大家講收納整理的概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朋友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種理念,而不是只看到皮毛,或者人云亦云,因為任何方法掌握了精髓才能融會貫通,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從容,更加有格調。另外,收納整理也是我的愛好,為了這個愛好我還特地在日本考取了整理收納諮詢師的資格證。其實關於收納整理我還有很多很多想和大家分享的內容,由於時間和篇幅有限,不可能一次性展現給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利用業餘的時間,分批寫給大家,如果您也對收納整理感興趣,也喜歡簡約的風格,歡迎給我留言,讓我們一起把生活變得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推薦閱讀:

生而為人真對不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我掏錢買你飯,你卻嫌我丑
分享個大數據分析
如何成功避免成為一個「腎虧」中年人
回南天衣服防潮不再是問題

TAG:家居 | 收納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