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娃用上帝視角看世界?|ki媽地理啟蒙之地球的形成

如何讓娃用上帝視角看世界?|ki媽地理啟蒙之地球的形成

來自專欄 跟娃一起玩——兒童教育

如何讓娃用上帝視角看世界?

ki媽地理啟蒙之地球的形成

文:ki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跟娃一起玩,ki媽微信:maoerhutong,歡迎交流

最近這幾天放學回家,kiki好幾次都會跟我提到地震,表示非常害怕地震,每天都要跟我無數遍的確認,我們這裡會不會有地震,這個過程持續了四五天了。

後來問了原因,才知道5.12是汶川地震10周年,幼兒園也給孩子們廣播了,對災難和死亡的恐懼,讓kiki一直難以釋懷。

這裡就說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了,孩子在學校接受到的是群體教育,個體很難被真正兼顧到,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里碰到難以面對的問題,還是需要父母去照顧孩子的個體發展,這種也只能是家庭才能做到,所以,教育絕對是需要家校配合的。

當問清楚了原因之後,我覺得關於災難和死亡,其實是一個宏觀的哲學命題,包括我們成年人都無法坦誠面對。所以,後面會嘗試從多種維度,哲學、科學、社會學等多種角度跟kiki一起探索災難和死亡的啟示,當然會從孩子能接受的層次去引導他。

但是,眼下,想讓她先去了解我們的地球。所以,這一期,是從地球整體、地球內部的角度,去幫助孩子了解地質變化,以及地震產生的原因。

觀察地球的過程,其實也是孩子建立個人世界觀、宇宙觀的第一步,了解我們地球的形成,讓他站在宏大的宇宙的角度,再去審視我們的人類,相信對健全她的世界觀很有幫助。

往期地理啟蒙在這裡:

孩子的全球化視野從地理開始

地理啟蒙之地形地貌

如何讓孩子擁有世界眼光?因紐特石堆

ki媽地理啟蒙之日本系列

ki媽地理啟蒙系列之北極

ki媽地理啟蒙之北極系列2

ki媽地理啟蒙系列之非洲

親子遊戲感受墨西哥骷髏文化

ki媽走進博物館系列開篇

ki媽走進博物館系列之國立科學博物

對於生命通過食物來運動,kiki還是很清楚的。玩具通過電池能量來運動,但是,問到她那麼瀑布為什麼不吃東西、不用電池也能流動?

他回答不出來。這裡就涉及到力了。

怎麼樣讓一個不動的東西動起來?除了給他增加能量,還可以給他一個力。

但是地球呢?是不是有人在轉動地球,才讓地球一直轉動呢?

kiki否定了有人用手轉動,但是地球本身不能吃東西,怎麼運動,他還是想不明白。其實,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也不明白,於是認為,是上帝推動了一下。

備註:

一般而言,宇宙的起源問題被稱為第一推動問題,這是宗教、哲學和自然科學中最基本的終極問題。該問題最終由霍金及其繼承者在物理無邊界條件的基礎上所解決。

地球的轉動,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地核的能量,而地震也來自於地核的能量。選了一種大家普遍認可度比較高的地球起源解釋。

吳軍的《文明之光》第一冊,整合了各種大家之說,把太陽系以行星的產生過程用了很淺顯的道理來闡釋,所以,在跟孩子演示地球是怎麼產生的時候,我也用了這樣的理論依據。

從下面的內容看出,星雲說解釋了星球為什麼會旋轉,太陽是怎麼形成的。

下面的內容可以看到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但是,我把這些內容整合成了一個簡單的孩子也能大概了解的過程,並伴隨著地球橡皮泥的製作過程,一層層的邊講邊演示。讓kiki對地球的產生有個大概念。

當然,其實很多細節都是值得推敲的,但是這裡沒有跟孩子深入展開,希望他以後能質疑這些想法,並自己去尋找答案。

關於褶皺山,其實之前三峽游的時候,我就拍了好多張褶皺山的圖,但是那時候,對於kiki來講,他估計沒什麼感覺。但是,當我把遊記翻出來,給他看當時這個圖片的時候,他立馬好像自己現場看到的一樣。

下圖就是當時觀察到的褶皺山。不同的岩石表達了不同的地質信息,後面也會繼續跟kiki探索。

其實了解知識,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增加樂趣,相信,以後看到山,我們都會來分析分析,這樣的山是怎麼形成的。

後面端午節一家人去廣西,那邊很多都是喀斯特地貌,山體是岩溶山體,跟我們今天介紹的山體不一樣,後面還會專門出一個主題關於岩溶山體,相信,經過了這樣的主題活動,後面kiki到達現場看的感受又不一樣了。

這些特別的問題,讓孩子仔細觀察,也嘗試提出問題,這些山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又不同的紋理?

我們看似簡單的問題,對孩子來講,其實是挑戰他們的認知極限。

我們用幾條毛巾疊好,然後橫向擠壓,變成的紋理和褶皺山對比,kiki就更能深刻感受到山體運動的特徵。

這些地殼不斷受擠壓,移動,碰撞,就有了地的震動,地震每天都有,但是地很厚,而且他們運動的很慢,我們感受不到。只有很大的地震,我們才能夠感受,但是,這個頻率比較低。

當我說要把地球切開,kiki還是很激動的,而且,她說,像個蛋糕,以後他還想吃地球蛋糕。

觀察地球的剖面,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地球分層。逐一給她簡單的介紹,我們的地殼層,其實是地球比較薄的一層。而地質活動最頻繁的,也是這一層。

下圖可以爸媽看了,抽取總要信息,通過這個遊戲介紹給孩子地球分層的基本信息。

kiki最關心的是我們這裡有沒有地震,這個遊戲幫助她認識到全球地震和本地區的地震,而汶川地震就是在喜馬拉雅地震帶上。

我們觀察到,板塊的劃分,也主要依靠的是地震帶的分布來劃分。

觀察後,她說,我現在不怕地震了,但是我還是很擔心地震,因為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會碰到地震,我很擔心他們。

順著kiki的這個話題,我們提出了如何讓大家不在地震中容易受傷,比如,用新型的輕質的材料蓋矮的結實的房屋;提前預報出大型的地震;告訴大家,遇到地震要怎麼樣做等等。

引導孩子自己來嘗試找到解決辦法。

1、地震的外國小短片,很生動的展示了地震的成因。

v.qq.com/x/page/f0196b8

2、地震的中文動畫小短片,講了地震的成因,以及碰到地震怎麼辦?

大家點擊下面鏈接看視頻。

v.qq.com/x/page/j00122j

3、國家地理紀錄片《地心探險之旅》:

跟隨鏡頭,一步步的深入地心,看看我們一路會碰到什麼,非常棒的紀錄片,顛覆了我的很多觀念。準備周末和kiki一起來看。

視頻地址:v.qq.com/x/cover/9jgt2p

4、繪本:《哇!地球》關於地球是什麼樣的古今大猜想,腦洞很大。

ki媽啟蒙系列3-4歲大集合(150篇主題遊戲收藏)

ki媽啟蒙系列4-6歲大集合(90篇親子手工遊戲收藏)


推薦閱讀:

我兒子是沒有被這個世界理解的天才!(所有爸媽都該看看)
高品質幼兒園「高、深、寬」的真正含義
「人才+金融」系列|大亮聊理財第三講
線性代數從矩陣和行列式入門真的是最恰當的學習方法嗎?
如何看待今天「九旬院士吳良鏞人民大會堂站著做報告 學生們已睡倒一片」這則新聞?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