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工會的十年軌跡
團結工會:共產主義和工人
1.什麼是團結工會?這件事波蘭工人黨前總書記哥穆爾卡最清楚
如果界定政治偉人的標準不僅是國家大小,那麼至少在1956年,哥穆爾卡是有資格做偉人的。
1956年10月,波共八屆二中全會選舉哥穆爾卡為黨的第一書記;
這是一個非常決定,因為哥穆爾卡剛於1949年因「右傾民族主義」罪名被開除出黨,1951年與妻子一起被捕入獄。此時——1956年10月,他剛走出監獄一年多;
波共為什麼會作出如此令人驚訝的決定?
因為,1956年——赫魯曉夫於2月份拋出揭露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波蘭,也有同樣危機——來自民眾方面的改革要求有力地衝擊著舊的政治秩序,其激烈程度已經使舊的統治方式到了無法持續的地步;到了1956年夏天,這場危機終於演變成流血衝突……
華沙斯大林機床廠:54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另有300多人被捕。
1956年10月19日,波共中央二屆八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名哥穆爾卡為波共第一書記候選人。
就在全會準備產生新的政治局時,會議主持人突然宣布了蘇聯共產黨代表團飛抵華沙的消息,建議全會暫時休會,立即組成波共代表團去機場迎接蘇共代表團並進行談判。
暴躁的赫魯曉夫一走下舷梯,就對前來迎接的波共領導人咆哮起來:
「我們為這個國家流過我們的血,而現在,他們卻試圖把它出賣給美國人和猶太復國主義者。這辦不到,絕對辦不到!」
迎接他的波蘭人中,有一位對赫魯曉夫說:「赫魯曉夫同志,我提醒你,你是在波蘭領土上說話;而且我們比你們流了更多的血!」
赫魯曉夫直瞪瞪地盯著這個敢於冒犯他的男人,問道:「他是誰?」
「我是哥穆爾卡,我曾經被你們在監獄裡關了三年。」
赫魯曉夫仍然不願意和哥穆爾卡說話。又問別人:「他在這裡幹什麼?」
赫魯曉夫得到的回答是:「他來這裡,是因為我們決定選他為波共第一書記。」
赫魯曉夫要求將他的代表團直接參加正在召開的波共二屆八中全會會場,被哥穆爾卡堅決拒絕。
為使波共新領導人就範,赫魯曉夫調動了三個縱隊的坦克部隊向華沙挺進。
哥穆爾卡沒有在武力訛詐下退讓。他鎮定而嚴厲地告訴赫魯曉夫:「除非軍隊馬上撤離,否則我們要馬上離開這裡。我要通過電台向人民講話,通知他們所面臨的局勢!」
大學生和工人知道了蘇聯對波蘭內政的干預,他們自動地聚集在雙方領導人會談的貝爾凡爾宮外,聲援哥穆爾卡及波蘭代表團;華沙地區16個大型企業的工人自動組成民兵隊伍,嚴密監視蘇軍進入華沙的動向,準備在發生武裝干涉時進行抵抗。
最終,赫魯曉夫妥協了。
哥穆爾卡用不眨眼睛的鬥爭,贏得了與共產世界最高首腦的對抗。
弱小的波蘭依靠哥穆爾卡的巨大政治魄力戰勝了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與赫魯曉夫的較量充分顯示了哥穆爾卡的意志力量,而之後的改革表明:哥穆爾卡確實有想法。
他曾說:
「……失去了工人階級的信任就是喪失執行權力的理論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治理國家,這個政府將是一個壞政府,因為它必然要依靠官僚主義,必然要依靠破壞法制和暴力……要是行使權力的特權和這種受崇拜的權力落到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手裡,落到只會機械地執行命令的人手裡,或者落到腐敗的野心家的手裡,那就更糟了。這些人將會輕率地、然而是有效地為埋葬社會主義挖掘墳墓。」
為此,他親自為「工人委員會」許可權立法:「工人委員會以集體的名義管理管理屬於全民所有制的企業」。
這些許可權包括——
制訂企業計劃,確定企業發展方向;
監督企業行政領導,對企業活動作出評價;參與企業分配計劃的制定;
規定勞動定額,確定工資等級和企業的獎罰制度; 工人委員會由企業職工直接選舉產生…… ……從紙面上看,這是十分進步的改革----------
然而,這卻是一個悲劇性結局的開端——從某種意義上講,哥穆爾卡的改革生涯比匈牙利的卡達爾更具有悲劇色彩。
工會權力過大從此成了波蘭的頑疾,只要稍有不滿工人就上街,不管這個政策是否對他們長期有利------
1970年12月13日,波共機關報刊登了部長會議關於改變一系列商品價格的決議。這個決議宣布,將肉和肉製品提高17%,麵粉10%,食油33%。
決議還對價格調整作了詳細的、理由充分的說明,並宣布對電視機、電冰箱、人造紡織品、食品罐頭等商品降價8-40%。
政府是謹慎的。
為了配合這種謹慎,這一天的波共機關報《人民論壇報》報道了拉多姆地區舉行「鑄造工人節」的慶祝活動,刊登了大會寫給哥穆爾卡的效忠信:「書記同志,我們向您作出保證,久經考驗的鑄造工人將全力以赴地貫徹黨和政府提出的綱領。」
非常遺憾的是,波蘭工人不同意,他們的邏輯更簡單——工人階級不是國家的主人嗎?
1970年12月14日,星期一,這是宣布決議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在格坦斯克列寧造船廠的一群工人,上午離開了工作單位,來到厂部辦公樓前,對商品漲價表示了抗議。
廠方當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工人決定向格坦斯克省委進軍,他們越出了廠門。罷工者變成了示威者。
示威工人唱起了國際歌。 唱這樣的歌不犯法,他們有權唱。 當示威隊伍走到省委大樓時,已經擴大到一萬多人。他們高呼口號—— 「我們要求繼續增加工資和發表意見的權力!」……
哥穆爾卡的心顫慄了。他已經盡了全力,而工人階級為什麼就不能為國家放棄一點點短期利益。
激動之下他說了些不正確的話:
「波蘭工人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生活得更好,因此他們沒有理由不滿意……」
於是格但斯克的標語變成了,「權力認為,犧牲者的痛苦是忘恩負義……」
最終,哥穆爾卡被迫採取了進一步的鎮壓措施——「逮捕了罷工委員會全體成員」;「開除造船廠鬧事工人」。
這場悲劇尾聲了——45名工人被奪去了生命,一千多工人受傷……
這個結局也同1956年完全一樣:不到一周的時間,哥穆爾卡就因對「12月悲劇」承擔責任而退出了政治舞台。此時,他年僅68歲。
與哥穆爾卡在1956年一上台就譴責他的前任、並為「波茲南事件」平反一樣,接替他的蓋萊克,在就任第一書記的當天晚上,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說最近一周發生的悲劇深深地震驚了整個波蘭,說這次事件「沉痛地提醒我們一個真理,黨必須始終保持同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密切聯繫,而不能失掉同勞動人民的共同語言……」
可是,哥穆爾卡沒有和群眾保持一致嗎?如果是領導人的問題為什麼工人總是一樣?
其實很簡單,工人階級也是人,他們也貪婪
2.團結工會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嗎?
對於工人階級的本質這一點,出身工人的蓋萊克總書記最為清楚,為此蓋萊克提出高速度、高消費、高積累的三高政策,冒著引起投資過熱、外債驟增、比例失調等一系列危機的風險,全力討好這些工人老爺。
然而,蓋萊克與人民的蜜月也是短暫的。
蓋萊克和他的前任一樣失敗了。因為他在經濟上僅僅以提高生產力為目標,而把生產力低下僅僅當成純經濟問題。
至於波蘭的工人老爺,當政府滿足不了他們的慾壑難填時他們就找到了教會------
騷亂是從1980年7月1日開始。那天,政府宣布提高不需要定量供應的「特種商店」的肉類售價40-60%。於是華沙、波茲南、托倫、盧布林相繼發生罷工,此伏彼起,時斷時續。
1980年8月14日清晨,格坦斯克列寧造船廠的三位工人,在車間里張貼標語:要求實行物價上漲津貼;增加工資1000茲羅提。人群很快增加到數百人;
工長來了,要工人們去車間幹活。有人轉身向車間走去。三個年青人著急了,謊稱其它幾個車間已經停工了。其中一位青年工人還走進車間,強行為那些膽小的工人關掉機器。
這其中,就有這次事件真正的主角――幾年前被開除出廠的列寧造船廠電工瓦文薩
罷工委員會成立了,瓦文薩當選為主席;
談判條件出來了,共5條,其中一條就是恢復瓦文薩的廠籍,廠方同意了;
罷工委員會建立了罷工糾察隊,以維護財產及其秩序,尤其不許酗酒;
8月15日,三聯城的另外幾家造船廠加入罷工行列;
8月16日再次談判,基層教區神父出現,宣布工人代表上帝(呵呵)。
下午6點,鎮壓的軍警沒有到來,團結的波蘭工人的談判勝利了;
是夜,21個罷工工廠的代表開會,21項要求誕生;
8月17日上午9時,列寧造船廠二號門前的廣場上聳立著巨大的樟木十字架,上面掛著紅白兩色的花圈,旁邊掛著羅馬教皇約翰·保羅的巨幅畫像,神父進行彌撒。
彌撒結束,十字架樹在了1970年12月3名工人倒下的地方;
中午,剛成立的「沿海地區廠際罷工委員會」從列寧造船廠向罷工工人、波蘭、全世界發布了第一號公報:「根據沿海地區各罷工工廠企業達成的協議,廠際罷工委員會已於8月16日深夜成立,會址設在格但斯克造船廠,列寧造船廠罷工委員會主席瓦文薩當選為廠際罷工委員會主席。」
19日開始,知識分子也派代表表達了支持。
20日,政府表態與獨立工會談判開始僵持。瓦文薩成立了知識分子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作為顧問團,工人階級與知識分子教會完全結合了;
8月31日,瓦文薩代表罷工委員會同政府副總理雅蓋爾斯達成協議,同意成立「自由工會」;
9月1日,波蘭自由工會在格但斯克成立,瓦文薩成為臨時負責人。9月底,瓦文薩帶領上千名工人來到首都華沙地方法院正式註冊登記,名稱是「獨立自治團結工會」。
正式登記後, 短短几個月內會員號稱有1000萬,差不多80%的波蘭工人都參加了。同月,團結工會在拉多姆市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建立波蘭「工會共和國」的激進口號。
1981年2月,雅魯澤爾斯基將軍擔任總理,12月13日,雅魯澤爾斯基鑒於形勢危機,擔心外國干預(主要是蘇聯),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接管全國,成立軍政府。接著,團結工會被取諦,數千工人被拘留,瓦文薩被軟禁。
1988年8月31日,由於西方制裁,雅魯澤爾斯基軍政府被迫與瓦文薩商談圓桌會議;
1989年2月6日,歷史性的「圓桌會議」通過改革協議,包括:團結工會將重新合法化,一個工廠可以同時存在幾個工會組織;議會由一院制改成兩院制,即眾議院和參議院,眾議院仍設460個席位,執政當局佔65%,其餘35%的席位由自由選舉產生;參議院設100個席位,全部自由選舉產生;國家設總統,由執政當局選派候選人投票選舉產生。真正的完全自由選舉4年後舉行。
根據「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1989年6月4日波蘭舉行議會選舉,結果眾議院選舉中35%自由選舉的席位全部被團結工會人士獲得,參議院100個自由選舉的席位也全部由反對派人土獲得,團結工會提前奪權----
民主的迷惑
3.工會真的能搞好一個國家嗎?
團結工會的馬佐維耶茨基政府執政後,瓦文薩立即提出總統提前選舉,本來要到1995年屆滿的雅魯澤爾斯基在各方壓力下於1990年9月19宣布辭職。
雄辯滔滔的瓦文薩以74.25%得票的絕對優勢當選。1990年12月22日,瓦文薩正式宣誓就任波蘭第三共和國總統,入主波蘭貝爾韋德爾總統府。
現在,政府總理、國家總統都是團結工會的了,他們終於打跑了所有的官僚。故事似乎以工會勝利結束,
但是,官僚不行,工人就行嗎?
很快物價開始飛漲,波蘭通脹達到三位數,失業率高達17%。工會四年內組織了四屆政府每屆一年,經濟形勢似乎未見好轉,於是,工人罷工一如從前。這次成了工人反對工會
最終,1993年社會民主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議會選舉,52歲的現任總統瓦文薩敗給了41歲的前共產黨人克瓦希涅夫斯基。團結工會當了一屆就丟掉了總統大位
民眾高唱著歌曲把共產黨迎回寶座,那首歌叫-------《永遠不要相信電工》
大結局:
1996年3月15日,格但斯克造船廠最主要的債權人——波蘭商業銀行以該廠無法償還債務為由。決定向法院遞交造船廠破產的申請。
1996年6月8日,在勇敢的打跑了七個資方後,格但斯克造船廠工會以79%比21%的表決結果宣布該廠破產。團結工會自己打倒了自己
瓦文薩呢?
2000年,不甘寂寞的瓦文薩試圖東山再起,但只獲得了區區1%的選票。
他成為格旦斯克當地電視台專題節目《與瓦文薩釣魚》的主持人。
在這個每集20分鐘的節目里,瓦文薩面對電視鏡頭講解魚竿的式樣和垂釣的方法。偶爾釣上一條活蹦亂跳的魚,他就抓在手裡,講解魚的品種。釣魚是瓦文薩的最大業餘愛好,他在節目中曾得意地告訴觀眾,自己曾釣過超過20公斤的魚。
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出賣了全體波蘭工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