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1萬名關注者,Gunter Schoech 的下一站

致我的1萬名關注者,Gunter Schoech 的下一站

僅僅幾個月前,我對知乎還一無所知。如今已經有1萬多人關注了我,而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這遠遠超出我當初註冊知乎時的想像。

因此,現在到了我想對我的關注者以及準備關注我的人說點什麼的時候了:

1.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關注。

2.我是誰?為什麼開始在知乎上分享?

3.我準備開設知乎LIVE課程

過去的幾個月是漫長的。知友們對我在知乎上的回答與分享互動熱烈,充滿正能量。這讓我印象深刻。通過知友的評論和私信我也收到了大量的鼓勵我的反饋。對此,我心中充滿感激。他們讓我很容易平復那些不可避免的、帶有攻擊性的評論帶給我的不快。

坦誠地說,這超出了我的預期:知友們可能不支持我用英文分享,我可能會收到很多人身攻擊的郵件,評論中可能有很多毫無意義的閑談……。但是這些都沒有發生。相反,絕大多數的用戶都充滿善意。他們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接受我無法用中文表達的事實。因此非常感謝你們讓我有了10000多的關注者、近13000個贊、1700多次感謝以及4300多個收藏。它對我意義非凡。

那麼,我為什麼使用知乎,而不是諸如Quora 之類的平台呢?

出發點在於:

我做事經常不走尋常路。也許這是我成功的秘密。 無論如何,它還沒有對我產生過傷害。

作為一個機械工程碩士,開始工作時,我並沒有選擇去當一名工程師,而是去做了一名高級管理顧問。大多數的諮詢顧問幾年後都會選擇加入他們的某一個客戶,而我卻選擇了創建自己的諮詢公司;大多數的諮詢顧問會去客戶在當地的辦公室上班,而我卻在中國設立了子公司。

商業上的成功使我實現了財務自由。

雖然錢很重要,但對我來說,生活意味著更多。對於今天的我來說,與更多的人進行心靈與思想層面的交流讓我更有成就感。

2003年以來,我都會定期來中國。從那時起我就在自己的公司內或者客戶那邊處理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合作的事宜。

現在,我想分享這些年我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這也是我使用知乎的動機之一吧。一直以來,我都熱衷於教學。我的家人、朋友和員工等這些非常了解我的人經常告訴我,我本應成為一個教授。因為他們能感受我對教學的激情。我想他們也感受到了我培訓的成果。

去年年底,我與我的中國團隊討論了我們該如何為此做一些事情。中國公司的前總經理,張璐女士,受我們的邀請也參加了這次討論。她建議我應該利用在線平台授課。相比線下課程,例如:我受邀成為中國的一個MBA課程的客座教授(同濟大學與柏林史太白大學合作的一個項目),網上授課能讓我與更多的學員進行互動。

我們選擇知乎而不是其他平台,是因為知乎LIVE可以互動。就像一位關注者在給我的私信中寫的「最好的課程是那些既能從老師、也能從同學身上學到東西的課程;好的課程須是形式多樣且充滿互動的」。而我也並不擔心即興回答問題,因此,知乎LIVE的模式非常適合我。

坦率地說,LIVE的收費模式也值得一試。我也許並不能通過LIVE獲得足以彌補我花費的機會成本的報酬:如果我用相同的時間為全球100強的公司做管理諮詢服務,我賺的會多得多。但正如我所提到的,我現在的經濟狀況允許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用為錢所困。當然,高質量的分享確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在分享的同時又能夠獲得一定的補償,何樂而不為呢?

選擇知乎,而不是德語或者英語平台的主要原因是我內心深處熱切希望能為一個更好的、更和平的世界做些什麼:

儘管在德國出生,但我已經在異國他鄉生活了12年(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瑞士)。我遭遇過排外,但我也在他國交了很多朋友,甚至找到了愛情。了解並理解是寬容和喜歡的基礎。我們的世界經常被劃分為「好與壞」「我們與他們」、「黑與白」。然而,你經歷的越多,你會愈發體會到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美好。「對方」也是人,他們也僅僅想讓自己過的好一點而已。他們也有恐懼和無可厚非的動機。

我在知乎上已經選擇了很多與「更好地相互理解」相關的話題進行回答。作為我的關注者,你們會意識到我並沒有為了讓我的生活變得簡單而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我經常專註於我的家鄉德國和歐洲,但並不僅僅只談論諸如最新款的賓士車之類的問題,我同樣會開誠布公地討論德國過去和現在的黑暗面。

我曾經在我現在和過去生活過的西方國家做過同樣的事情。在中國討論這些事對我是個特殊的挑戰,但也非常有望贏得認同。對我來說,語言障礙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同時,中西方之間的互相理解並不像傳統盟友間那麼好。畢竟,我們屬於不同的意識形態。然而,這不正是其最高價值所在嗎?正像我上面提到的那樣,我經常不走尋常路,總有一些人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

語言障礙,的確令我痛苦。你將會看到我的聲明:

非常抱歉,我不能用中文作答或寫作。相信我,其實我非常喜歡用中文做這些事情。我正在學習中文,但還完全不能用中文書寫,說得也不怎麼好。我的母語是德語,我的英語和法語水平接近母語,西班牙語也很流利(包括口語和書寫)。我學了6年的拉丁語,也會說一點波蘭語。我試著越過語言鴻溝,但中文現在還不行。我始終認為,即便我們都用非母語的英文交流,也遠遠好過彼此相對無言。利用現代化的翻譯工具,我能讀懂你們的網頁和問題,而你們也能看懂我的回答。我的一名中國員工在幫我翻譯一些回答和文章,但她不是總能跟我的速度。你們可以在她的知乎賬號名Janny下找到她和她的翻譯:zhihu.com/people/janny-

  • 假如我把12年國外生涯中的一年用在中國,也許今天會有所不同。但是必須考慮:
  • 英語對我來說同樣是外語,因此我試著用這種折中的方式與大家交流。
  • 我一直在學中文,而且從未放棄希望。
  • 翻譯工具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的發展必將會助其一臂之力。

學習一門語言,最好的方式是去那個國家。但是您會放棄以下的所有,僅僅為了去更好地學習一門語言嗎?

因此,當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學習中文的時候請對我予以包容。

再回到開始的話題。1萬多個關注者清楚地證明了中國如此之大,很多人的英語水平也很棒。因此,我所做的都非常值得。即便我非常清楚我中文的短板讓我錯失了非常多的知友。

那麼接下來我該做什麼呢?

  • 我將一如既往地在知乎上回答和寫作
  • 起始階段,我想在改善中德合作中做一份貢獻,揭穿一些常見的偏見與刻板印象。總體上我會在那些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分享我的經驗。如何避免它們的發生,而一旦發生誤解,我們該如何克服。最後和諧並愉快地進行合作
  • 我準備推出3個課程,每個課程1個小時。這3個課程可以分開預訂。

為了減輕語言帶來的問題,我會同時將所有的材料做成中文版。我們將從我的中國團隊中找一個中文助講,以便在產生誤解的時候予以澄清。

如果您對此感興趣,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您給予任何意見和建議:您希望涉及什麼,或者你有全盤的不同建議,這些都可以。您也可以通過知乎給我寫信,或者加我的微信:gschoech

我將建立一個群,以便我能覆蓋你們大多數人希望知道的內容。

課程1:

中國人如何看待德國人?我的中國團隊負責整理中國人的觀點,我來回答。哪些看法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大部分中國人的觀點是什麼樣的,事實上的德國人又是怎樣的?

  • 中國人對德國人是什麼印象?(偏見、成見、普遍共識)
  • 核心觀點是什麼?哪些是偏見?對於後者來說,事實是什麼?
  • 你應該知道的背景(比如文化、歷史原因等等),偏見從何而來?
  • 逸聞軼事,以便於理解德國人。
  • 問題環節(至少15分鐘,必要時加時)。

課程2:

德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如果您不反對,我會直白地告訴您德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

  • 在德國一家大型公司工作時、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德國人以及和中國人合作併購項目時的逸聞軼事以及德國客戶合作關於中國的項目時的經歷分享。
  • 我不需要告訴你們什麼是錯的,你們也不必說服我。我只是表述一個事實,並不代表我的個人觀點。
  • 但是這些觀點從何而來?如何處理這些偏見並克服它?
  • 問題環節(至少15分鐘,必要時加時)。

課程3:

結合上面兩節課。

  • 如果已經從別人那裡了解到了彼此的觀念。作為學生、員工以及商業夥伴,我們該如何據此與對方合作?
  • 如何調整預期和交流方式,並採取相應措施和德國人相處,以避免誤解?或者在誤解發生時能及時察覺,並處理好這些誤解?
  • 當德國人用典型的態度對待中國人,應該如何做?
  • 如何變困難(不同的文化背景)為力量和優勢?
  • 問題環節,這部分需要更長的時間,大部分需要討論。

請注意,這些課程並不是:

  • 它不是典型的文化課程,比如飯桌禮儀。相反的,我想讓您看看德國人如何看世界,以使您可以和他們進行成功的互動。
  • 這也不是歷史課程,但是歷史背景確實有助於理解當前和未來的發展。

推薦閱讀:

又到金三銀四跳槽季,你被「偏見」了嗎?
馬伊琍7字逼問考生被懟: 打破偏見的方式不是爭辯
警惕我們心中的「偏見」——《殺死一隻知更鳥》讀後感
你當然可以不喜歡同性戀。
偏見與反偏見

TAG:在線學習課程 | 偏見 |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