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期,自我感覺在變化,都有哪些呢?
05-24
10年之期,自我感覺在變化,都有哪些呢?
推薦閱讀:
- 從上大學到現在讀博士,一直泡在醫學圈內,接近10年,這10年註定是人生最關鍵的積累階段,除去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和眼界的提升是我比較關注的一面,因為它隱秘、穩定且直接影響到日常的精神狀態,所以更有必要去常常審視它,而這種審視的時間跨度往往需要3-5年,或者更長,因為短時間內往往自我感覺不到顯著的變化,唯有長時間的體會和回顧自己的外在言行,才能感受到隱藏在背後的細微變化。
- 寫到此,我覺得,需要提到自己一些現在的一些穩定心態。下面將是一些心態和相應的日常行為的具體例子。
- 在接近30歲的時刻,還是渴望被認可,表面上自己不在乎,內心其實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見不得別人說自己不好或者不能勝任。
- 以前認為朋友很重要,但卻不知道如何交朋友並維持朋友的關係,現在覺得交朋友的起步階段最關鍵,充分的尊重和互動交流,並有意識地注意禮儀和儀式,比如握手、迎接、誇讚、合照、願意付出時間交流以及重視有計劃的見面。交朋友其實首先自己願意深入理解對方並主動邁出第一步,創造一些機會;然後留下一些值得紀念的時刻;以前不太重視儀式感,往往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其實對方世界可能開啟你的眼界或者開拓你的思路,更願意傾聽朋友的想法。真正的朋友是思想層面的交流,而不僅僅是你的利用價值。如果很多年後,還有什麼值得回憶的話,我覺得朋友關係就是一種很美好的記憶和留念。
- 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表現的好壞,有時不成正比,只要是show,就可以被充分準備和修飾,表現的好壞取決於你在短時間內有計劃的重複演練的次數和熟練程度。因此,每一次有計劃的見面都可以達到很好預期效果,其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充分的準備,包括你的著裝、對方的背景、見面的第一個招呼、餐桌話題、結束語和下次見面的計劃等等。在其它的背景下,也有類似的經驗之談。如果一個人在現場表現沒有發揮好,直覺告訴我,沒有下功夫準備,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 注重儀式感,體現不凡時刻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此刻一定會被銘記;不要被世俗的觀念困擾,只要自己覺得需要,且這種需要不對其他人造成麻煩,就是合情合理的;要做,而且還要大方得體地做。
- 如果真的在乎或關係一個人,不在於非得等到給對方做大事情,注意小事情的完成,反而更體現體貼和安全感。比如對方感冒了,把藥物送到對方手裡面;小事不小,體現大溫暖。
- 如果想要認識一個人,充分的準備是要有的,比如禮物,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真誠,比如雙手握住對方的手,反而留下好印象;不要感覺自己很滑稽或者失去面子,敢於交流並留下聯繫方式以便長久的交流就是一個人的勝利;很多人就會止步於尷尬,邁不出交往的第一步。
- 願意深交的朋友,一定要在留下聯繫方式後的24小時內,再次聯繫,表示重視和信任。
- 如何誇一個人,把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外在的特點結合聯繫在一起,自然而然,一本正經的系統性生動描述;
- 如何瞬間提升或拉近與一個人的關係,展示自己擁有的對方的記憶和物品,或者共同的經歷,以一種極大的熱情和深情,有條不紊的分享;併當面介紹這是我的朋友,這個方式立竿見影。
- 有計劃的人生軌跡,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控的,儘管有很多未知,但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走,比如目前自己每隔期2-3個月進行自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對指導人生非常有益。
- 一個健全的個體,一定是會過周末的,約好友吃個飯、喝喝酒,一塊去探索某個地方,深度交流一下最近的思想、工作、生活,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幸福感的人。
- 關於緊迫感,年齡越長,緊迫感越顯著,需要找到一個方式去對應某一種緊迫感,釋放自己的擔憂並找到一個可進取的計劃方案,假以時日,這些初級的緊迫感會不斷消失並以另外一種高級的形式反覆出現,但應對的能力和反應會更有經驗。
-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見面是種緣分,那麼認識和不認識的概率是一樣的,那麼什麼才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呢?那一定是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之心,這也體現了一個人很久之後是否有顯著價值的關鍵因素。
推薦閱讀:
※你在什麼時候突然體會到物是人非?
※從小力氣就很大是怎樣一種體驗?
※沒有童年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為啥有人說話喜歡把「生殖器官」掛在嘴上
※被猴子咬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