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面前,流量請讓道

良知面前,流量請讓道

5月6日凌晨,21歲的女子李某珠,在鄭州通過滴滴平台搭乘順風車時,不幸被司機殺害。一石激起千重浪,順風車、共享經濟、平台應負的審核責任、國內的治安狀況……與之相關的諸多話題一時間紛紛成為了公眾熱議的焦點。

當然,就像之前每次這類吸引全社會目光的事件發生時一樣,這場悲劇也成為了屬於各路媒體、自媒體的一場流量盛宴:有人詬病滴滴相關產品設計突出社交屬性,吐槽自己遇到的部分車主的猥瑣言行;有人查閱各方有關規定,引經據典剖析平台方應負的法律責任;也有人指出滴滴光顧著擴張業務,沒有承擔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還有人深入嫌犯劉某的老家進行調查,扒出其之前交通肇事的前科……

圍繞著這起悲劇產生的各種指責、吐槽、分析、扒皮,產生的幾千數萬篇各種類型的文章,本來都是無可厚非的——社會充分的關注,公眾熱烈的討論,正是為了追根溯源,堵上漏洞,讓這類悲劇不要再重演。至於諸多自媒體賬號、網路大V們滾滾而來的流量,節節上漲的粉絲,只能說是附帶的效果,畢竟,自媒體人應當追求流量,但流量並不應當是自媒體的全部。

可是,就在昨天,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我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憤怒,而是驚詫,是錯愕,是難以置信。

我們難以置信的是,「二更食堂」,這樣一個擁有幾百萬粉絲,可以說是站在自媒體群體頂端的微信公眾號,為什麼敢於用如此輕佻、如此充滿色情和羞辱意味的筆觸來描述這場悲劇中的犧牲者?

難道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吸引流量?

是了。

在現在這個流量=體量、流量=收益的自媒體時代,流量就是一切,更遑論對於「二更食堂」這種擁有完善商業運行模式和變現模式、早在2016年就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5000萬人民幣的龐然大物,流量實際上就等於收入。

為了更多的收入,扔下良知,用曖昧的筆觸去描寫一個悲劇事件中的受害者,再把文章推送到幾百萬粉絲的手機上,這種事情,又算得了什麼呢?畢竟,這又不是殺人放火,不犯法的事情,做了就做了,對吧?至於受害者的家屬看了之後心裡作何感想,至於這種充滿色情意味的描述會不會引起模仿犯……

不好意思,不干我們的事,我們只是「審核不嚴謹」而已,這些字句是「與我們初心截然相悖」的,這次的錯誤雖然「業餘而不可思議」,但我們的本心是好的,大家要相信我啊,就當無事發生過。

但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次發生的事情,我們真的很難去苛責某一個特定的自媒體賬號。在這個「眼球經濟」、「流量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每一次爆發性的輿論事件,無論是悲劇、喜劇還是正劇,都會成為各路自媒體、網路大V瘋狂吸粉的狂歡盛宴。

這種現象,當然有好的一面——事件本身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討論,公眾獲取了更多關於相關事件的信息,也可以說是得到了教育。但對於不少人來說,靠「乾貨」、靠認真分析事件來龍去脈、靠正常表達對事件的看法和觀點來吸引公眾的關注,還是太費勁了一些。於是乎,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各種奔著「下三路」去,奔著「食色性也」的人類本能而去,奔著圍觀者的獵奇心態而去的內容,就粉墨登場了。

這種為了流量而不顧其餘的行為,不是「二更食堂」一家的個例,而是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有多少自媒體賬號和網路大V,曾經當過「標題黨」,用聳人聽聞但並未客觀概括文章內容的標題來吸引更多的流量?有多少自媒體賬號和網路大V,曾經看到一個反常識的「獵奇內容」就如獲至寶,不等合適查證就急急忙忙發了出來,生怕被別人搶了先機?有多少自媒體賬號和網路大V,曾經刻意編排一些曖昧的文章內容,不管是不是合適,也不管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只為了多一條「10萬+」,只為了多吸引幾個粉絲?

近期大熱的遊戲《冰汽時代》曾因其結尾的「值得體」而廣遭玩家們詬病。玩家們紛紛表示,「我讓數以百計的人活了下來,從-150℃中活了下來,而你們卻問我值得不值得?當然值得!」

但是我想,這個「值得體」,應當送給諸位自媒體賬號的運營者和網路大V們。

用充滿性暗示的語言來描述悲劇性事件中的受害者;

用和文章內容天差地別的標題來欺騙自己的粉絲;

明知是謠言,但還是把「勁爆」的內容放到了頭條;

你,又收穫了一條「100萬+」。

你,又為公眾號增添了幾萬名粉絲。

但是,這一切,值得嗎?

良知面前,流量請讓道。


推薦閱讀:

被迫洗牌,網紅失業,直播平台或進入瘋狂跑路周期!
強化學習
也有一顆想當網紅的心,但怎麼辦呢?
產品推廣活動案引發的爭論
雲支付有哪些具體功能呢?

TAG:互聯網 | 網路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