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是愛的代價——讀《死亡課》第八章《應對喪親之痛》

悲痛是愛的代價——讀《死亡課》第八章《應對喪親之痛》

來自專欄 樹懶君的書齋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 作者: [美] 麥克勞夫查爾斯·科爾(Charles A.Corr) / 克萊德·內比(Clyde M.Nabe) /多娜·科爾(Donna M.Corr)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126832/?

book.douban.com

讀完《死亡課 》好幾個月了。這是一本教科書,多年前為了工作需要買的。剛自學了一部分就離職了,然後放在書堆里忘記了。想不到多年以後,媽媽病了,我很悲傷很恐懼,新買了好多本關於死亡的心理學教科書,又把以前那些看過沒看過的舊教材翻了出來看。大概書蟲應對危機的辦法就是看書吧?

這書是理科教科書,平實刻板。其中的一章,我特別喜歡,感覺說到了我的心坎里。那是本書的第八章《應對喪親之痛》 。

我的悲痛,常被身邊的朋友當作軟弱的表現,而本書將悲傷定義為愛的代價。「愛一個人,就等於將自己命運的賭注押到了對方的身上。每個經歷著愛的人都會對對方形成一種依賴,也同樣在冒著失去對方的危險,可能遭受失去所帶來的痛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悲痛就是為愛付出的代價。」「只有沒有愛的人才能免於遭受悲痛。」

本書把悲痛視為正常的表現。 「悲痛既不是精神障礙也不是療傷的手段;它本身就是健康的一種表現,愛的表現。」「想到過去、現在和未來,去愛,去悲痛是人類的困苦,也是人類的尊嚴。」「我們的悲痛是為了自己而表達的,因為我們被拋棄了。」

面對悲痛,我嘗試過表達。曾被善意的勸慰或開導,也曾被不那麼善意的厭棄或拒絕。而本書是鼓勵表達悲痛的。「禁止人們完成自然的過程對人的身心有損害,對社會本身也有害。表達悲痛是健康的表現。」「任何一段新的感情都不可能取代過去的。」哀悼是值得鼓勵的,因為「生命的結束,不等於關係的結束。」

對於還沒有發生的悲劇引發的悲痛,本書稱為「預期悲痛」,並認為是正常的。我就在預期悲痛中,承受了一些朋友對我的指責——那些人認為悲劇尚未發生就不應該悲痛。本書讓我覺得找到了知音。「預期悲痛指的是在悲劇發生之前,人們就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所以悲劇還沒發生,他們就已經非常傷心了。」但即使如此,生活也要繼續。「人們總在不斷地經歷失去,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父母,失去朋友,但是即使我們失去了這些,我們也依舊愛著他們。」

在悲痛中,面對那些認為我不該悲痛,或不該表達悲痛的人,我感到極度的孤獨。這章觀點很實用,如果學過的人多些,也許會幫身邊經歷悲痛的朋友少一些痛苦。


推薦閱讀:

生離死別,人間極苦。簡析四首格調悲傷的古詩詞
看過最傷感的句子
為什麼現在的我的簽名如此悲傷?
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
零落成泥碾作塵:亂世中的末代公主們

TAG:心理學 | 死亡 | 悲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