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沉默

佛陀的沉默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處都提到一位遊方者名叫婆蹉種。一次,婆蹉種來到佛處,問道:「尊敬的喬達摩啊,神我是有的嗎?」

佛陀緘口不答。

「那麼,可敬的喬達摩,神我是沒有的嗎?」

佛還是保持沉默。

在佛陀時代,類似於婆蹉種這樣的遊方者不乏其人,他們在和別人討論時,為了辯論而辯論,時常用形而上學方面的問題來同別人爭辯。

佛陀為什麼不回答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呢?因為這些問題與佛陀的教誨沒有多大關係。在早期佛教教義中,佛陀特彆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

佛陀不止一次地說,「比丘,我所講的法只有兩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槃)。人類充滿了痛苦,我們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釋這些法,因為它們有用處,它們與修鍊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關係,可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寧靜、深觀和涅槃。因此我解釋這些法……」

佛陀悟證的超凡境界只能通過修行而悟證之。對普通人來說,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這種超越現世的境界,即使佛陀為他們解釋。所以每當有人向佛陀請教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時,佛陀總是保持沉默。

佛陀並不是一座計算機,不管什麼人問什麼樣的問題,他都會不加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很講究實際效益的老師,充滿了慈悲與智慧,他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知識而答問,而是為了要幫助問話人走上正覺的道路。他和人說法時,時刻不忘對方的水平、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問題的能力。

根據佛說,對付問題有四種方式:

1.當問題比較直接、明顯,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學的問題時,這些問題必須直截了當地答覆。2.某些問題必須以分析的方法解答。3.另有一些問題必須以反問為答覆。4.有一類問題必須以緘默不語為答覆。

所以,當婆蹉種問佛陀有無神我時,佛陀總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緘默對婆蹉種的影響勝過任何雄辯。悲智雙全的佛陀為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費苦心,並對他表示深切的關懷。

也許有人會問,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我們姑且先不作任何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說的法要多得多。

有一次,佛陀在憍欣賞彌(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屍舍婆林中經過時,他取了幾片葉子放在手裡,問他的弟子們:「比丘們啊!你們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幾片葉子多呢,還是此間林中的葉子多?」

「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幾片葉子,但此間屍舍婆林中的葉子卻多得不可勝數。」

「同樣,我所知的法如同屍舍婆林中的葉子,而我已經告訴你們的,如同我手中的葉子,只有一點點,我所未說的法還有很多呢!而我為什麼不為你們說那些法呢?因為他們沒有用處,不能引導人證得涅槃。這就是我沒有說那些法的原因。」

常念彌陀的佛之美文

推薦閱讀:

如果諸法無我,何來房價高的根本原因?
如何阻止佛法沒落?
無常的世界,無常的人
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雷迪大師引言
什麼樣的機緣開始接觸,了解,學習心理學和佛法的?

TAG:佛經 | 佛法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