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線上的地平線》武神運用檢討
來自專欄 白塔黑架
境界線並非以機體為主題的日輕。然而,光是已經漢化的前五卷就已經有合計近7萬5千字值得一讀的機戰文段。假設合計十餘卷的全書能夠保持這個演出頻率,則最後會有15萬字左右的機體戰鬥描寫。再考慮到川上稔文風的高速度和高密度特點,實際上在這方面給讀者的總信息量是30萬字級的。
所以這哪是什麼休閑輕小說,為圖痛快就把上述文段集中起來一口氣解析反倒會讓讀者的精神被其刺激到近乎暴走。至於我為什麼知道這個結果,那是因為我親自作死試了一次。
那麼,為了避免自己的腦迴路過熱爆炸,現在需要借這個地方把文字通過光子傳遞給我的能量重新放射出來。在開始冷卻前也再做個提醒,雖然在刻意控制下此處要探討的問題規模不會很大,但貿然做定論的話也有被概念誤導乃至腦內翻車的危險。
兩台武神邁進。
織田的鐵甲艦為槳帆船,其特徵為上部甲板狹長,並幾乎成一平面。由於裝有沖角和主炮,艦首微微翹起,所以甲板上沒有向前發射的炮,而是在左右兩側常備追尾式的無塔炮。
其中央。兩台武神,向著甲板腹地飛去。 武神張開背上四片翅膀掠過一號艦左右弦,速度沒有半點下降。 其武器可謂無數。其兩腋下的裝接點夾有長炮,腰部也攜帶長槍。在兩肩的裝接點上, 「自律驅動型的盾牌嗎……!」 甲板上的人員中,發射對武神用子彈的槍手發出咋舌聲。 若瞄準上身開槍,盾牌便自動防禦,彈開槍彈;那要是瞄準下身…… 「腰部的裝甲也是一樣嗎……!」 如同甲殼動物的四肢,又像鳥的翅膀一般展開的裝甲上火光四濺。盾牌的重量產生的慣性使機體旋轉,對此,兩台武神, 『……!』翩翩起舞。
武神轉動身體,靠翅膀的移動保持平衡,繼續向前進發。於是, 「炮擊要來了!」 攻擊來臨。 兩腋的長炮如同為身體保持平衡般左右分開齊射。 武神悠然地螺旋中炮火突現,迸發出火花。 在如此迴旋的動作下,擊穿某物。 那是甲板左右配備的無塔炮。 炮火連發,巨大的鐵蹄划過甲板上拉出痕迹。在無數的著彈聲中,左右武神彼此向內側傾斜,交叉換位。 瞬間,它們兩腋的長炮縱向調轉。鬆開裝接點的連接鎖,長炮從側腹收回肩上,又轉到背後,『——!』
停下了。它們以這一系列操作褪下了炮身中部插著的彈倉,彈向天空。 在換彈期間,武神仍未停止身形。一瞬之間,它們便扣上了新的彈倉。 與此同時。站在艦橋上的M.H.R.R.男學生把手向前一揮。帶著彰顯本船艦長身份的肩章的他眉頭倒豎,大聲喊叫著。 「開火……!」 炮彈飛向武神。 但是,此刻炮擊的命令與艦長的指示,並非對自己的艦船發出。 後方的二號艦抬高船頭,對準一號艦的甲板。 「無妨!!」 對方回應的決定,讓二號艦開炮了。大氣震顫,二號艦的高速炮擊扭曲了空氣。
目標是一號艦甲板中央身形交錯的兩台武神。 武神仍在以一定速度移動。經過預判,兩發炮擊瞄準的正是它們各自的行進軌道。 但是,武神沒有停止。 背後的四片翅膀爆發推進,武神向斜前方旋轉飛去。 飛翔的炮彈已然突破音障,纏上了似有若無的透明空氣。這無聲的二擊, 「命中吧……!」 炮擊掀起爆風,卻為風中的艦長聲音所蓋過。 能行。兩發炮彈將會命中兩機武神。 然而在那之前,將要遠離的兩架機體,做了一件事情。它們將彼此靠近艦船中央的手牽起。
金屬的碾壓聲可見其握力之大。 一方拉著另一方,為了拖著另一方上前而突進。兩方的力相互作用, 『……!』 兩機合為一組旋轉了起來。 兩機的兩側,炮彈通過的那瞬間,它們放開了手。 然後兩機分開左右。在其背後,掠過的炮彈猛擊一號艦的艦首內部。 造成破壞。 一號艦艦首的兩門主炮粉碎,下方的彈藥庫也受到衝擊。 爆炸。然而在光芒綻放,船體震蕩之前,出現了兩個動作。彈到左右船舷邊的兩架武神,在與兩舷的無塔炮衝撞的前一刻,活動起背部的翅膀。
銀色的巨大機體背後疾風爆發。 隨後,艦首傳來一陣無聲。 這是中彈爆炸產生衝擊波的前兆。這無聲如同波紋一般,使得大氣中的塵埃與空氣如此鎮靜, 「趴下……!」 兩道衝擊橫掃過甲板。 但是,武神以超越爆炸的速度,搶在衝擊波之前行動了。 對他們來說,敵人的攻擊已經不復存在,盾牌也不再自主運動。 因此身體變得輕盈。所以, 『————』兩架武神疾速奔跑,在無聲與巨響的狹縫間你追我趕。
如此突進到艦尾之時,右邊的武神變更了路線。 它朝著船中央滑行而去。 武神直接拔出左腰的長槍,高高舉起。而後,以一系列訓練有素的動作, 『一艘』 將長槍向艦尾的艦橋刺下去。 然後兩台武神起飛了。 二號艦。武神飛過抬起的艦首,向下一個甲板進發。
先說一條Mecha和其他媒介不同的地方。以上文為例,沒有出現角色的名字、外貌、出身等等涉及到人物形象的描述。這就引出了有違常理的無理之理。通常來說設定是服務於作品,而作品又往往是為塑造人物而誕生的。但是,手頭可用資源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在設定上投入了足夠多的成本和足夠精密的工藝,那麼作品和人物會反過來變成設定完善自我的原料。
即是說,一旦機體靜態成形的骨架和動態運用的範式都成為完全狀態,那麼理論上能夠以其為符號製造出任何故事、情緒、觀點抑或審美,所有的感受都是經過設計循著管道流入的。這就是將機體對應『人』的生物一面淡化到極致,而把對應『機』的機械一面強化到極致的結果之一。有些人會感受到其中的有序度之美,但多數人會下意識產生源於恐懼的排斥感。
進入正題。這裡的場景非常簡單,就是六護式法蘭西派出了兩台特務級重武神突襲M.H.R.R.的航空艦隊。前者有機體規格和戰鬥技術的優勢,但後者在人力和火力上都有足以硬碰硬的數量。即是說,這會是場深入敵陣的孤軍突襲。既要給對方主力足夠打擊,又要盡量保存自身,該怎麼做?
第一,要儘可能強化作為少數精銳的機體性能。一台標準的類人形機體要實現一對多的戰力,至少要在赤手空拳的基礎上準備4種(件)可以直接用於攻防的裝備。並不是非要都像NEXT那樣雙手雙肩清一色的長槍短炮,但是除開利用雙手持械外也應當預想到消耗戰中報廢機載武裝的可能性,那麼通過個人總結得出的分水嶺數字就是4。回過頭看,出場的重武神裝備了兩門長管炮,一把長騎槍,兩座自律盾牌和兩座腰部追加裝甲,這和我的理論相符。這個數字放到雷霆宙域,放到Battletech,放到Muv-luv或者其他打算在機設上面花功夫的作品裡,基本上可以適用。
在此基礎上,於何處搭載裝備?可在類人形機體身上外掛裝備或安裝子系統的潛在接點主要有16個常用位置:雙手、雙肩、雙胯、雙背、雙肋、雙足、頭部、胸部、腰部、襠部。機設一般不會每台機體都把所有位置用上,很多時候只是會在其中選幾個位置進行排列組合。這裡的重武神選了雙肩、雙肋(腋下)、腰部和雙胯安裝武器和防具,另外利用雙肋(近肩胛骨底部)和雙背(近肩胛骨頂部)裝了四座翼狀推進器。明確各種部件的位置有助於我們從空間上把握機體的功能性。
本角度的最後一道程序,才是看這些被選用的裝備能夠起到些什麼作用。四座主推進器意味著強悍的機動性,肩膀可動式盾牌護衛包括頭部在內的上半軀幹,而裙甲狀的胯部裝甲板保護住了腿部和腰部。騎槍有重量和突破力,長身管的火炮則可以對艦艇造成確實損傷。
第二,要在操作機體時有紮實到足以完成流暢動作的基本功。機體戰鬥的現場基本上是瞬息萬變的,一個動作完成後獲得的優勢或劣勢結果下一刻就可能因為沒有隨之而上的連續動作而被打斷失效。所以想定時「利用速度一口氣突破艦隊」看起來可能只需要將踏板踩到底然後嗚哇大叫就能成功,但是目標不會靜止在原地讓你當靶子打。航空艦本身會移動,有迎擊炮火,甚至還會出動足以傷到武神的戰力來對抗。
那麼,直到自身有發出造傷一擊的機會前,所有的活動目的都可以概括為製造餘裕和減少失誤。就本戰例來說,舉三個突出之處。其一,類似於之前三征西班牙外派的教皇護衛的螺旋式機動,在迎擊彈幕中通過化用盾牌擦彈的衝擊力和活用機體兩側長炮輪流射擊的後坐力邊迴旋邊突擊。其二,為了儘可能少地暴露在防空火力之下,採用了貼近艦艇甲板的奔跑+推進式噴射滑行來進行相互掩護的超低空突防。其三,攜帶了非常貼合「騎士」和「突進」刻板印象的騎槍,但是到真正出手為止既沒有蠢到提出相對戰單挑也沒有像沖入瓷器店的野豬一樣憑感覺四處亂撞。拔出武器直接就是一槍捅穿對方艦橋令其失能,得手後立刻起跳轉場,非常老練。
第三,要在被對方看穿意圖後還有足以打破常識的臨場反應。P.A.ODA的艦隊有多艘主力艦艇,失去突襲優勢後遲早會被對方的交叉火力咬到——文中M.H.R.R的無名艦長就在短時間內看穿了兩台武神交叉換位時的軌跡重合,以此為契機下令友軍艦瞄準其發動炮擊。
正常情況下無論是以武神相對較慢的速度迴避還是以盾牌硬接都不可避免會受到炮火波及,但六護式法蘭西的精銳是怎麼破解的?直接在擦身而過的瞬間相互伸手抓住對方順勢做了個內線旋轉讓炮彈從外線擦身而過,接下來兩機借著離心力脫手滑翔順勢再啟動主推進器改出,這種靈光一閃的處置是不可能事先計劃好的。
這篇寫的比較簡略,不過我覺得只需要明確一個主旨。對於Mecha不甚了解的評論者大多數會在討論其運用時下意識地根據符號性的刻板印象來做判斷,例如「Gundam無非就是中世紀騎士情懷片」云云。但人形機體和機體狀人的戰鬥方式存在無法相互取代的本質區別。
要理解這一點,關鍵根本不在於糾纏機體這個媒介,而在於從性質上把握暴力的作用機制。精神層面的假想戰鬥並非思考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用於銳化認知的概念工具罷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