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八)新幾內亞打仗難(一)

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八)新幾內亞打仗難(一)

來自專欄 水雷屋雜談

  •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轉載必究

如果翻開邱吉爾的二戰回憶錄第四卷,我們會發現首相大人經常干三件事:第一是和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商業互吹,第二是指示小跟班伊茲梅爵爺干這干那,第三就是拚命忽悠一個柯廷先生。這位柯先生和邱先生一樣也是prime minister,不一樣的是工作地點在澳大利亞。我也不知道為啥明明都是一樣稱呼,放在英國就叫首相,澳大利亞就叫總理,總理就總理,只要說了算叫啥都行。

我們之前說1941年底,太平洋這邊炸了鍋,日本橫掃馬來亞,炸了珍珠港,佔了東南亞,盟軍喪師失地一潰幾千里,可把柯廷先生給嚇壞了,這就不得不再往前倒一倒,倒回柯廷先生還不是一把手的幾年前。

1939年啊,德國鬼子就進了波蘭,先打開華沙城啊又進了法蘭西,那火車道修到……呃,總之是歐洲大戰打得早,澳大利亞作為大英的自治領(和殖民地不同)有義務和英國站在同一個戰壕作戰。波蘭完蛋、法國投降、地中海上還有德意聯軍搞破壞。眼下形勢比較嚴峻,給國王愁得說話都直打磕巴,煙是一根接著一根抽,那煙灰缸里全是煙屁股,邱吉爾想搓個花生皮都得自己用紙疊個小盒盛。

英國大哥愁成這樣,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小兄弟們只好想辦法給大哥寬心。這個時候來什麼最寬心?來兵最寬心,於是澳大利亞響應號召組建了第二次澳大利亞帝國遠征軍(2nd Australia imperial force)小十萬人幫忙找場子,這支英協軍下轄5師1旅,實際部署到海外的4師(第六、七、八、九澳大利亞師)一旅(23澳大利亞旅駐荷屬東印度),大部分都在地中海地區部署。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1942年初,日軍佔領了馬來亞,在新加坡澳八師被包了餃子,將近一萬五千澳軍官兵被俘,1月22日新不列顛島上也插了太陽旗。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緬甸告急的時候,英國希望澳大利亞能再派一個師去支援緬甸,柯廷先生很明確地回復說門都沒有,還堅決要求從地中海的英協軍里調兩個澳大利亞師回來保衛本土。瞎子都能看得出來,東南亞完蛋之後,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澳大利亞的地盤,這麼一來二去柯總理和邱首相結了梁子。

本來日軍沒打澳大利亞的算盤,原先計劃「通過政略和破壞通商等手段切段其與英國本國的聯繫,策劃其叛離,並促進緬甸的獨立,利用其成果刺激印度獨立。」萬萬沒想到的是,從1941年12月開始的進攻實在太順了,步子邁得大,心態起變化,日軍高層開始打起澳大利亞的主意。

日本海軍希望繼續進攻完全佔領澳大利亞,日本陸軍一合計,佔領澳大利亞至少需要12個師團和150萬噸船舶,看起來比較難辦。好辦難辦架不住海軍躥騰,鼓搗出一個分割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作戰和佔領莫爾茲比港的作戰,就是我們在珊瑚海那一章里講的fs作戰和mo作戰。珊瑚海海戰沒成功。從海上進攻莫爾茲比港不大行,這就打起了從路上進攻的主意

打陸戰柯廷先生就慌得要死了,我們先來看一看1942年初澳大利亞的狀況。除了已經派到海外去的遠征軍之外,澳大利亞本土和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澳軍包括常備軍,民兵部隊(citizen military force)和志願防禦部隊(volunteer defence force)對於一個只有700多萬人口的國家而言,能拿出十多萬遠征軍協助英國已經很夠意思了,剩下的幾十萬武裝力量去保衛那麼大的國土,著實有點難辦。

更誇張的是澳大利亞旁邊的紐西蘭,這個只有160多萬人口的小國在二戰中居然武裝了14萬可以出國作戰的遠征部隊和19萬可以在本土作戰的部隊,動員率達到了極為誇張的百分之二十,紐西蘭並沒有被打到窮途末路兵臨城下,這麼來看這個數字著實恐怖,也確實是被嚇怕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邱吉爾是指望不上了,柯廷先生就搭上了羅斯福的大船。2月17日,美國第四十一步兵師接到命令駐防澳大利亞(實際於4月6日到達),隨後八個飛行大隊也陸續踏上了旅程。美國是有點仗義的,不光派兵來,還派了負責人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從菲律賓奉命撤退之後來到了澳大利亞,就地開始指揮當地盟軍,之前講過,著名的I shall return就是在澳大利亞說的。

日本人不管麥克阿瑟re不return,3月8日在伊里安島北部的薩拉馬瓦(salamaua,也叫薩拉莫阿)和萊城(lae)登陸,這個我們之前提過,這麼一來柯廷先生更慌了。

麥克阿瑟發揚美軍愛開會的傳統,跟戰區陸軍司令澳大利亞的托馬斯布來梅上將、戰區陸軍航空指揮官喬治布雷特少將、駐澳美軍司令朱利安布萊恩少將等人開會,會開的比較糟心,不知道怎麼合計出來說澳大利亞需要25個師才夠抵禦日本的進攻。澳大利亞算上扛槍在岸邊巡邏的老大爺滿打滿算湊不齊八個整編師,剩下的十來個旅也是編製大人員少,這就比較難辦。

戰區大概就是這麼分的

俗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麥克阿瑟滿腦子都是return,上進的很。有25個師就有用25個師的return法,沒有那麼多兵力也有別的return法,日軍的打法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繼續向東南擴張,下一個目標一定是莫爾茲比港,那麼咱們就先想辦法確保莫爾茲比港無虞。

莫爾茲比港在新幾內亞島上,這個島上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熱帶雨林高溫酷暑不說,中間還橫亘著一道歐文斯坦利山脈,山頂上終年積雪,軍隊在理論上是無法翻越的。島上的土著人攤上這種自然環境很是倒霉,基本落後於世界三四千年,都已經二十世紀了島上還有食人族。

又到了地名比較多的時候,咱們接著替換。現在拿一塊表,電子的不行,得有指針。錶盤就是新幾內亞島,在12點和6點之間豎著畫條線,左邊是日佔荷屬東印度,右邊是美澳聯軍的地盤。在從9點到3點之間橫著畫條線,這條線就是那條很厲害的山脈。之前說的莫爾茲比港在5點鐘位置,日軍登陸的地點在2點鐘位置,以後再提到地點,我就用錶盤子說事兒,不用地圖也能明白。

島上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基礎設施水平很差,無論是公路還是機場都沒辦法有效支撐美軍作戰。4月下旬,開發商麥老闆拍了板,以美國陸軍第43工兵團為主力的施工方陸續開始在新幾內亞島上搞建設,這批來施工的工兵里有一個營和一個連比較特殊,是由黑……是由祖先來自非洲大陸的後裔組成的工兵部隊,負責安保工作的還有一個海岸炮兵營,主要裝備防空炮以應對日軍的空襲。

美軍是一支比較富裕的軍隊,光整修港口鋪設公路是不夠的,得有機場才能往島上碼飛機,威脅日軍控制的拉包爾(當時索羅門群島還未被日軍控制)。新幾內亞這個錶盤子3點鐘的位置有個豁口剛好是個海灣叫米爾恩灣,這附近有幾個地方特別適合修機場。5月底,美國工兵又開始在這裡搞施工繼續修機場,麥克阿瑟也比較重視這個位置,本來負責保安的只有兩個連,這次直接抽了第7澳大利亞旅來護駕。

5月6月里珊瑚海和中途島兩場海戰讓日本海軍失去了海路進攻莫爾茲比港的機會,而在新幾內亞北部有沒有什麼大動作,return大業時不我待,現在正是北伐的好時機。剛才不是說新幾內亞島東西方向被歐文斯坦利山脈隔絕嘛,北伐從哪兒伐起呢?別慌,這個山脈中間有個小豁口可以通行,因為聯通的地方叫科科達,所以這條通道就叫做科科達小徑。

6月9日,麥克阿瑟通知布萊梅說科科達小徑很重要,你快安排點人去支援。布萊梅接了命令打電話給手下的軍長,軍長通知師長,師長聯繫團長,團長叫來營長,第39步兵營營長喊來一個連進駐科科達。當然這段指揮鏈是我瞎編的,真實情況是莫爾茲比港能投入戰鬥的不到兩個師,盟軍實在沒有多餘兵力去管這個叫科科達的小村子。

7月15日,盟軍拿出了北伐計劃,內容大概是總計不到一個團的美澳步兵帶著工兵在一個澳大利亞防空炮兵旅長的率領下分四次由科科達小徑北上布納(錶盤子里2點半位置),在布納南部修機場,到達後由海軍負責補給。

你看看,當過參謀長的人就是不一樣,修個機場都是跨國別諸軍兵種合成作戰,比日本參謀不知道高到哪裡去,行動代號都起好了,叫天道作戰(providence operation)。那麼這場行動結果如何呢?

大概就是這樣,別看布納和莫爾茲比港圖上距離離得近,但是理論上只有科科達小徑能夠通行

結果是沒開始就結束了。

7月21日,日軍獨立工兵第15聯隊搶先一步在布納登陸,計劃和之後到達的南海支隊一起,穿越科科達小徑到達新幾內亞島南邊,不得不說從軍事上講,有些事情的正確答案是相同的。麥克阿瑟忙著return,日軍也忙著re,不過此re非彼re,日軍忙活的是re operation-里號作戰。

日軍的前進基地設立在拉包爾,陸軍負責的是寫作第十七軍其實是十七集團軍司令官百武晴吉,看過我之前連載的朋友一定記得這位差點在瓜島餓死的倒霉催。海軍負責的是那個沒事老挨炸的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

這哥倆接到的任務是怎麼從新幾內亞島北部到南部去,這還有啥可研究的,一共就科科達小徑一條路。於是日軍在有關道路、地形、氣象等全部沒有調查,僅在海軍拍攝的航空照片作為唯一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發布了進攻命令,邊打邊偵查。

為什麼日軍這麼著急呢?這得把整個戰局聯繫起來看,第一是兩場海戰的失敗讓日軍意識到海上進攻莫爾茲比港比較困難,第二是美軍的小規模空襲讓日軍認識到必須佔領新幾內亞才能保證拉包爾基地的安全,第三是7月11日,大本營放棄了fs作戰,不再做斐濟和薩摩亞的美夢,讓第十七集團軍專心進攻莫爾茲比港。

為了這次作戰,第十七集團軍打算投入的兵力包括南海支隊(第144聯隊為基幹)、青葉支隊(第4聯隊為基幹)、川口支隊(35旅團為基幹)、步兵第41聯隊和獨立工兵第15聯隊等,至於上述的部隊大部分跟新幾內亞沒啥關係則是後面的事情了。

登陸後的獨立工兵第15聯隊(加強1步兵大隊)在橫山與助大佐的指揮下一路前進,因為北部交通條件較好,而且日軍本身就是工兵,修路是吃飯的本事,只用了不到三天就到達了科科達村北部。

科科達的守軍就是上面說的澳39營里一個連和一個巴布亞民兵營,滿打滿算400來人,部一看日本人來了就邊打邊撤呼喚援軍,正好科科達村有個比較破的機場,再破也能停飛機,澳軍通過空運又運了一點人來,不說九牛一毛吧也算杯水車薪。

可澳軍居然在這種條件下堅持了三天,終於在26日連長薩繆爾坦普頓上尉陣亡,科科達失守。兩天之後,39營長威廉歐文中校組織援軍進行反擊,居然短暫奪回了科科達,可是在日軍的優勢兵力下,科科達最終還是淪陷了,歐文中校也把生命留在了這條小路上。

日軍佔領科科達的同一天,日軍進行了組織刷新,東部新幾內亞作戰由陸軍第十七集團軍,海軍第八艦隊(7月14日接替第四艦隊),第二十五航空艦隊負責。計劃南海支隊主力在布納登陸,在工兵的協助下南下莫爾茲比港,川口支隊一部在海上機動策應作戰等,計劃預定實施時間為8月7日。

我上面說在軍事角度說有些事情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日軍解的出來,美軍也解的出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日軍的計劃也受到了影響.


推薦閱讀:

二戰期間,蘇聯女兵為什麼穿著裙子上戰場?
1908年德國使用的是什麼槍?
德國重炮比「義大利炮」還要厲害?
震驚!魔獸竟然是一部二戰史?
太平洋戰爭始末

TAG:太平洋戰爭 | 歷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