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 | 畫廊與拍賣行之真假名媛!
原文在我的公眾號(狐Sir藝報),看過的童鞋不用看了,我現在只是在搬運...
原文鏈接:行業 | 畫廊與拍賣行之真假名媛!
上周香港全城藝術巴塞爾(由畫廊主創立,本質上是畫廊的實體銷售平台/畫廊銷售展。只有畫廊可以參與,以確保畫廊利益為己任),佳士得和蘇富比也精明地安插了兩場拍賣。尤其是蘇富比春拍,跟香港巴塞爾同在會展中心,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藏家提供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一站式購物體驗,既可以享受拍賣場上衝動消費帶來的巨大快感,又可以在畫廊主與藝術家的各種問候、套近乎中得到心理滿足,順便藏家幾個畫廊的貴賓晚宴,紙醉金迷。
藏家是爽了,拍賣行估計在竊喜…圈兒外人也看得是形勢一片大和諧,然鵝,但是,我估計上周的大主角香港巴塞爾大概是有那麼一丟丟不爽的…
巴塞爾不爽拍賣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早在2013年巴塞爾邁阿密舉行之際,忍無可忍的巴塞爾全球總監MarcSpiegler 就撰寫了一封義正嚴辭的信,發送所有巴塞爾員工、參展畫廊、部分重要媒體,以及信件譴責的主角――以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為首的全球最大拍賣行們。當時對於本封郵件媒體報道headline 是這樣的 --
Marc Spiegler to Auction Houses:
Hands Off Miami!
Marc Spiegler 喊話拍賣行:
離邁阿密遠點兒!
截圖highlight部分是拍賣行的主要罪狀――意思是多個畫廊主反映拍賣行員工在藝博會期間截胡藏家,以ipad等電子產品兜售相似藝術品,壞了畫廊主的利益云云,並在郵件末尾列出五條明令禁止的行為,感興趣的小夥伴兒自己搜索一下。
不僅如此,在行動上,巴塞爾也堅定地表達了對拍賣行的鄙視――比如,VIP Pass (就是上篇裡面的那個超級藏家卡裝逼利器),每次巴塞爾只給佳士得這家有上千名員工的大拍賣行發5張…而且各種不帶人家玩兒,不邀請人家去派對,不請人家做講座…
然鵝,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之下,佳士得還專門在同一時間辦當代藝術拍賣,蘇富比更大張旗鼓在香港巴塞爾樓上動土,可想而知巴塞爾有多心塞――辛辛苦苦請來的各路藏家,結果都跑人家的場子去了!
寫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兒可能有些疑惑,其實巴塞爾藝博會的畫廊主們和拍賣行不都是賣藝術品的嘛,畫廊主之間都能相親相愛,為啥跟人家拍賣行處不來?
嗯…怎麼說呢,畫廊和拍賣行的關係就有點像…帕麗斯希爾頓和金卡戴珊的關係…
希爾頓是名媛、卡戴珊是暴發戶
曾經卡戴珊是給希爾頓提鞋按摩的小婢女
現在卡戴珊是把希爾頓的套路發揚光大然後靠大胸大臀大鑽戒整日上頭條的風光明星,下圖是最近的合照,鄉村名媛卡戴姍完全不輸陣,氣場兩米八!
然鵝,面上雖然是笑嘻嘻,在一次採訪中,希爾頓對於風起雲湧的金卡戴姍是這麼說滴 -- 英文原文看下圖哈,粗暴翻譯一下就是 -- 如果不是我,哪兒有你卡戴姍的今天!
嗯,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希爾頓是畫廊,卡戴珊是拍賣行.
這畫廊和拍賣行的恩怨情仇啊,還是得從他們的家世說起――
畫廊 -- 從貴族生意到本土小店
畫廊興起於19世紀初的法國,主要做貴族的買賣。而畫廊主自己一般已經是藏家或者重要的文化人。拼的是爹,錢,人脈和影響力。
比如憑藉一己之力將印象派大師莫奈雷諾阿等帶上神壇的,最早最重要的畫商之一保羅·杜朗-盧埃爾(Paul Durand-Ruel, 1831 - 1922),即出生於巴黎畫商世家,當時他為了資助莫奈一口氣買了他幾百幅畫兒,且長期贊助幾十位印象派藝術家的生活開銷,財力可見一斑。還有之前寫過的小李子 Leo Castelli (1907 - 1999), 生生把美國藝術從土包子變成新文化代表,他自己出身於歐洲咖啡進口大亨家庭,老婆Ileana Sonnabend (後來也成了畫廊主)也有錢又有面兒 -- 她老爸是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的金融顧問...
不僅過去如此,現在正兒八經的畫廊業還是一個文化人加有錢人的圈兒 -- 比如超級藍血頂級畫廊之 David Zwirner 卓納畫廊,David自己是畫商世家,老婆是設計師兼企業家;還有豪瑟沃斯 Hauser & Wirth, 由Wirth夫婦創立,Iwan Wirth先生自己是藝術史背景,創立畫廊之前就在頂尖藝術學院考陶德藝術學(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任教,老婆出身大富之家 -- 母親 Ursula Hauser是百貨公司大亨,大藏家。Hauser & Wirth的創立就是岳母/母親大人贊助噠。
寫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 哇畫廊行業這麼高端,但是現在怎麼聲音不如拍賣行大呢?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狐Sir認為是「全球化」 的影響 --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畫廊大多是家族企業,靠的是家族在當地深厚的背景,因此除了幾大超級畫廊之外,大多數畫廊,即使口碑很好,還是有地域性的局限,無法在本土之外的地方開設分畫廊。
這給了巴塞爾藝博會這種全球化畫廊銷售實體平台存在的理由,也給了拍賣行 -- 這種具有更直接簡單生意模式並可以迅速全球擴張的機構可乘之機。
拍賣行 -- 從落魄書商到藝術圈大佬
比起畫廊的高大上,拍賣行的起源真得是挺屌絲...雖然佳士得和蘇富比現在風光無限,還時不時搞個大新聞,但是其實...在18世紀末建立之初,佳記和蘇記都是賣舊書的...還不是rare book那種,就是舊書...下圖惟妙惟肖滴呈現了蘇富比當年舊書拍賣的景象,跟現在反差很大吧。
而目前兩大巨頭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創始人,比起畫廊主來說,也可以說是出身小商販家庭了: 佳士得的創始人叫 James Christie 詹姆士 佳士得,萬能的維基百科上連他父母家世資料都沒有,只在family一欄說他結婚二次,生了四個兒子...蘇富比的重要聯合創始人 John Sotheby 約翰 蘇富比,也是寥寥幾句帶過,大致上說約翰的老爸是個賣書的...
由於這樣的出身,拍賣行在18-19世紀以及20世紀前期,自然是被藍血的畫廊瞧不起的,畫廊主不單不帶著人家拍賣行玩耍,還戲謔地稱他們為 「賣書的」,「批發商」 (Wholesale market)
然鵝,風水輪流轉啊!
拍賣行第一次走運是在1914年,彼時歐洲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貴與中產階級抬頭,大量的工廠主、金融家湧現,而沒有生存技能的貴族隨之沒落。自然而然,為了生存,貴族開始通過拍賣行變賣家底,包括銀器瓷器、繪畫、雕塑、等等,而工業革命的新貴為了沾點兒貴氣,也是大手筆買地樂此不疲 -- 作為中間商的拍賣行買家賣家雙頭抽成,賺了滿體滿缽。
拍賣行的第二次飛躍是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全球化的大潮下。 由於拍賣行的貨品比較多元化 -- 除了藝術品、還有生活用品、奢侈品等等全球各地買家都易於理解易於上手購買的物品,他們的生意不像畫廊一樣具有太大的地域局限,不需要過分依賴當地藝術家與藏家。由此拍賣行迅速擴張分分鐘走出倫敦走向了全世界。
除此之外不明就裡的媒體也為拍賣行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時不時又破紀錄(其實不是因為拍賣行貨特別的好,而是拍賣行的公開性使得他們的高價買賣更能吸引注意力,事實上,迄今為止全世界最貴的10幅油畫,7幅是通過畫廊主賣出去的)。Anyway, 反正吧,在媒體的各種鼓吹和頭條加持下,拍賣行就這樣從中間商變成了... 藝術圈"權威"
畫廊 -- 藝術家的朋友、家人、保護人
畫廊是一門什麼生意呢?首先,畫廊屬於一級市場 -- 囊括了所有第一次出現在市場上的藝術品。畫廊主發掘藝術家,進而再通過強大人脈在美術館、機構、基金會、藏家中推藝術家,最後再談分成分錢。簡單來說,是生意,也是人情。
比如,上文提到的印象派大推手Paul Durand-Ruel,為了他熱愛的印象派並照顧藝術家的自尊心,他創立無紙面協約的 「紳士協定」 (Gentleman Agreement), 為藝術家提供堅強的經濟後盾,並許諾絕不干涉藝術家自由創作。從1873年開始,每月向畫家們寄出一筆錢,並幫助支付住宿、衣帽、醫藥費用。莫奈曾說:所有的印象派畫家,如果不是因為杜朗-盧埃爾,都會死於飢餓。我們的成功離不開他。
不僅如此 Paul 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為他贏得了藝術家們超越生意夥伴的關係,印象派泰斗經常在Paul家聚會,視 Paul 為大家長,精神導師,雷諾阿更是請Paul的兒子作為自己兒子的教父 -- 那Paul就是雷諾阿兒子的教爺了...
這種關係為Paul Durand-Ruel贏得的利益當然也是巨大的 -- 當年Paul對於印象派的作品首發是壟斷式的 -- 近12000幅畫作,包括1000多幅莫奈、近1500幅雷諾阿、400多幅德加、近200幅馬奈作品,曾從他手中流通,走向收藏家與大眾。
所以說,畫廊與藝術家的關係是微妙又複雜的,道理來說是生意夥伴,然而畫廊主確更樂意把自己看作是藝術家的朋友、贊助人、肩負藝術史使命的學者,和拍賣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拍賣行 -- 藝術家是什麼?能吃嗎?
如果說畫廊關注的是藝術家這個人,拍賣行關心的就是藝術家產生的貨。 拍賣行是二級市場,也就是resale market,生意模式就是倒買倒賣 -- 把藏家A的藏品通過拍賣賣給藏家B。
所以,小朋友們真的不要再問我加入拍賣行要不要藝術背景了,你有客源貨源就行了啊!關鍵是能給拍賣行賺錢!
畫廊 -- 當代藝術的生意
剛剛前面都說了,畫廊是與藝術家共同成長的,所以(正經)畫廊一般是與當下在世的藝術家工作。反過來,如果一家畫廊只做過世藝術家的作品,那 會被畫廊圈子瞧不起 -- 被認為是只看錢,而不去培育藝術家。
比如 -- 剛剛沒有提到但是影響力不容小覷的大畫廊主,Larry Gagosian 拉里 高古軒,這位在車庫旁邊賣海報起家的哥們兒,雖然非常賺錢,但是卻被卓納畫廊與Hauser & Wirth共同鄙視。原因就是 -- 這哥們兒只掐尖兒啊!聰明的拉里高古軒才不要費心思去對藝術家好、促進藝術生態、培養藝術家呢,他當然是什麼貴就賣什麼啊。
拉里的策略是這樣的,他一般等別的畫廊挑好藝術家,培養到一定程度,然後拉里就橫空出現,給藝術家一筆錢以及優厚條件,等藝術家受不了誘惑以後就招致自己麾下。當年小李子老婆畫廊代理的美國重要觀念藝術家 Peter Halley 就是受不了金錢的香氣跳槽去高古軒的,但是當然很快就與高古軒鬧掰了。
拍賣行――哇塞當代藝術很賺,我來了!
拍賣行呢,由於近幾年擴張太厲害,就開始搶畫廊生意。比如,英國鬼才藝術家Damian Hirst與蘇富比共同做的那場跳過畫廊的Sale, 佳士得做的First Open 所售貨品與巴塞爾畫廊的貨品高度重合,蘇富比做的當代藝術家拍賣等等。這是大大的破壞了藝術圈規矩--
為啥呢?是這樣的,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有一套規矩,來保證市場、藝術家、從業人員的利益。基本上就是說一級市場上的畫廊與青年藝術家合作,價格是不公開的 -- 因為一公開價格藝術家就定性了,不明就裡的藏家就會去由價格去判斷藝術家,而不是從學術的角度;而拍賣行公開拍賣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所做的事情恰恰就懟了畫廊 -- 如果一個青年藝術家在拍賣市場上賣得價格高於畫廊價格,之前從畫廊買過該藝術家作品的藏家就會在利益驅使下去拍賣行倒賣該藝術家的作品,造成供大於求的局面;如果青年藝術家在拍賣市場的價格低於畫廊,那藏家就會覺得畫廊騙錢。
那從藝術生態的角度來說,畫廊們認為拍賣行賣青年藝術家的行為是一種寄生蟲策略-- 你想想看啊,畫廊每年供藝術家吃穿用度,帶去作展,辛辛苦苦,培養了一位還不錯的藝術家,剛想賺點錢呢,結果藏家跑去拍賣行買了!請問你拍賣行付出了啥啊...所以也不難理解開頭巴塞爾總監對於拍賣行在藝博會公然搶客的行為如此憤怒了。
好啦!終於寫完了。畫廊(一級市場)和拍賣行(二級市場)的關係錯綜複雜,我們也要辯證滴用發展滴眼光看待~
隨著希爾頓與卡戴姍的破冰同框再做好朋友,狐Sir相信畫廊與拍賣行(暗戳戳)合作的可能也是有的哦,或許...已經開始啦,畢竟誰會真跟錢過去不呢?
嘻嘻
推薦閱讀:
※書法家李宏強 筆老墨秀一字見心
※有個又美又作的媽是什麼體驗?問張愛玲啊
※「羅」「王」雅集,趕赴一場文人盛會
※連續 12 年拍攝同一扇窗戶直到它壽終正寢
※簡簡單單的線條手繪,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