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十大導演及其代表作

好萊塢十大導演及其代表作

來自專欄 影視盤點

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彼得·傑克遜等等為代表的好萊塢明星導演們在給我們帶來視覺和心靈衝擊。他們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鑒賞性,他們把商業和藝術結合得天衣無縫。他們的許多作品,如《泰坦尼克號》、《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指環王》、《教父》等都成為了電影藝術殿堂中的經典。

好萊塢80年代四大導演)

這期就盤點一下好萊塢十大導演,簡單的介紹一下他們。想看電影不妨去找他們的作品,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NO.1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1946年12月18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

稱他為「電影奇才」是毫無爭議的,很難再找到一位導演在商業與藝術間遊刃有餘,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天衣無縫。他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極高的藝術性,而更多的則是人文關懷,這就是他區別於好萊塢另兩為超級大導盧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在電影生涯中,斯皮爾伯格曾觸及多種主題與類型,有猶太人大屠殺、奴隸制度、戰爭與恐怖主義等題材。斯皮爾伯格曾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有三部電影,《大白鯊》、《E.T.外星人》與《侏羅紀公園》,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至今,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收入在全球已超過85億美元。《時代》雜誌將他列入世紀百大最重要的人物的一員。《生活》雜誌將斯皮爾伯格評為他同時代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代表作品:

《大白鯊》Jaws (1975)

《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紫色》The Color Purple (1985)

《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2001)

《貓鼠遊戲》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 (2004)

《奪寶奇兵》系列 (1981-2008)

主要獎項:

1998年,憑《拯救大兵瑞恩》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3年,憑《辛德勒名單》獲美國奧斯 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5年,獲得美國電影學會AFI終身成就獎

NO.2 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1954年8月16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苟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梅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卡梅隆!

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杆。卡梅隆不僅能創造奇蹟般的電影票房,更是能將商業與藝術並駕齊驅。他的作品往往討論人與技術之間的關係,令人反思。唯有詹姆斯·卡梅隆才敢在奧斯卡典禮上喊出那句「我是世界之王」,因為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王

代表作品:

《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

《異形2》Aliens (1986)

《終結者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真實的謊言》True Lies (1994)

《泰坦尼克號》Titanic (1997)

《阿凡達》Avatar (2009)

主要獎項:

1998年,憑《泰坦尼克號》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NO.3 彼得·傑克遜

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1961年10月31日出生於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導演、編劇、製作人。

彼得·傑克遜立足於電影基礎薄弱的紐西蘭,能敏銳地察覺到時代演進的趨勢,在缺乏資金與技術的重圍下最終建立起自己的電影王國。其所攝製的《魔戒》三部曲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更是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取得雙贏的傑作。完美地將技術與人文情懷結合起來,使電影對觀眾的震撼達到了超越視覺表象的程度,這種路線的實施不僅呈現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虛擬世界,也賦予以現實世界為主題的電影特別的生命與動力。

《指環王》成就了傑克遜,彼得·傑克遜將托爾金的《魔戒》搬向了大熒幕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細想一下本身《魔戒》就在全球擁有億萬讀者,他的成功也不足為奇了。從《指環王》到《霍比特人》系列的完結,伴隨影迷16年的中土世界似乎開始離我們漸行漸遠,或許往後對於影迷來說,值得高興的是這些點點滴滴至少還能通過電影細細回味,中土世界的奇趣與冒險就像黑暗中閃閃發光的魔戒,勾攝著我們的魂魄,為此而著迷。

代表作品:

《指環王1:魔戒再現》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of the Ring (2001)

《指環王2:雙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環王3:王者無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the King (2003)

《金剛》King Kong 2005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2012)

《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戰》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2013)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Armies (2014)

主要獎項:

1998年,憑《指環王3:王者無敵》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NO.4 克里斯托弗·諾蘭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

克里斯托弗·諾蘭以形式詭譎的敘事手法和深藏藝術修養的視覺風格,創作出眾多經典之作。他擅長將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講述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表演。對故事時間的處理,在每一部影片中都有獨到的創意。諾蘭電影不僅藝術造詣極高,且商業性強。《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使得他進入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及導演提名,而《黑暗騎士》則成為97年以來首播北美票房突破5億美元的大片。

美國影評人和影迷給他的評價是「新千年的庫布里克,自希區柯克之後最有著裝品位的導演」。在好萊塢,能夠在拍攝手法和藝術完整性上不作任何妥協和犧牲的導演,寥寥無幾。克里斯托弗·諾蘭是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的控制權的導演。當然,諾蘭的自主權源自他對電影預算的控制能力,還有對按期完成電影的職業素養。在諾蘭身上,融合了一位藝術大師和導演工匠的雙重氣質。

代表作品:

《追隨》Following (1998)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

《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 (2005)

《致命魔術》The Prestige (2006)

《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

《盜夢空間》Inception (2010)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2014)

《敦刻爾克》Dunkirk (2017)

NO.5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家族為義大利移民。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壇的大導演,為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電影人點亮了一盞明燈,是電影界的領路先鋒。在藝術方面,科波拉別開天地另創一家;在商業上,他的作品獲得了觀眾和票房的雙重肯定。從《巴頓將軍》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開始,科波拉為電影史創立了一座又一座的豐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種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成就了他「電影教父」的地位。

他的作品在世人眼中與自己眼中有著截然相反的地位,他捏著鼻子拍的《教父》竟然是他生命中帶來巨大榮譽的片子。而精心製作的《現代啟示錄》竟然在當年的奧斯卡榜上無名。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導演對藝術的追求與民眾對電影的誤讀」而令人遺憾的巨大矛盾。

代表作品: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Ⅱ (1974)

《竊聽大陰謀》The Conversation (1974)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 (1990)

《造雨人》The Rainmaker (1997)

主要獎項:

1975年,憑《教父2》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NO.6 喬治·盧卡斯

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1944年5月14日出生於美國加州,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

他的作品《星球大戰》是一個奇蹟,它整整影響了美國一代人,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擁有崇高的地位,曾經打破美國本土以及世界上多項票房紀錄。早在三十年前,他就通過電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未來世界。也許他所描繪的未來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但這已足以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那些能使世界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上。

正如美國國家藝術獎章頒獎詞所說:「喬治·盧卡斯把無限的想像力和最先鋒的科技融合進了電影藝術。喬治·盧卡斯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創造了電影史上最有價值、最受觀眾喜愛的作品。」 喬治·盧卡斯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合稱好萊塢80年代四大導演。

代表作品:

《星球大戰》系列

主要獎項:

2005年,獲得美國電影學會AFI終身成就獎

NO.7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1930年5月31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美國演員、導演、製片人,畢業於洛杉磯學院。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稱為是「城市牛仔」,是美國影壇最受歡迎的硬漢明星。他塑造的西部牛仔形象瀟洒幹練,令美國男女如痴如醉,他的個人魅力和獨特經歷讓他在好萊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軍人生活培養了他的冒險作風和個性,使他富有了男子漢的魅力。個人魅力不僅在於他的個性和藝術成就,還在於他的生活理念,他永不知足地從一個領域走向另一個領域。

同時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導演和製片人,從《不可饒恕》開始,佳作不斷,給影迷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男人越老越有味,用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身上再合適不過。而最令人敬服的是老年的伊斯特伍德將創作主題聚焦在對美國價值觀、宗教和政治體制的批評和反思。或許和他當選為卡梅爾市市長,參與政客有關係吧。

代表作品:

《不可饒恕》Unforgiven (1992)

《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 (1993)

《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

《神秘河》Mystic River (2003)

《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 (2004)

《硫磺島來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老爺車》Gran Torino (2008)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2014)

《薩利機長》Sully (2016)

主要獎項:

1993年,憑《不可饒恕》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2005年,憑《百萬美元寶貝》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6年,獲得美國電影學會AFI終身成就獎

NO.8 馬丁·斯科塞斯

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 ),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移民後裔。美國導演、編劇,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

馬丁·斯科西斯在好萊塢工作近三十年,卻從未因商業目的而拍攝一部「大片」;在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人依靠上億美元和電腦特技吸引觀眾的同時,卻始終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以電影冷靜地剖析著社會和人類的種種頑症;在好萊塢只崇尚商業結果的環境下,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意願,不遺餘力地追求電影語言的探索,不愧為電影社會學家。

雖然斯科塞斯的影片多是關於黑幫、暴力、犯罪,但每一部影片都浸透著揮之不去的宗教氣息。斯科塞斯職業生涯的迷人之處跟他的電影一樣,本身就是後黃金時代的一部電影寓言。一生中經典電影無數,奧斯卡卻是他心中的痛!當頑強的馬丁一次一次帶著被後世奉為經典的作品而被奧斯卡一次次冷落,直到《無間行者》的加冕,了卻了他一生的遺憾。

代表作品: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最後的華爾茲》The Last Waltz (1978)

《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1980)

《好傢夥》Goodfellas (1990)

《賭城風雲》Casino (1995)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禁閉島》Shutter Island (2010)

《無間行者》The Departed (2006)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

主要獎項:

2007年,憑《無間行者》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NO.9 昆汀·塔倫蒂諾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1963年3月2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美國後現代主義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

昆汀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但在草根出身的導演之中,他算是大師級別的人物,金棕櫚和奧斯卡都已經納入囊中。作為非科班出身的導演,昆汀的拍攝技巧幾乎完全出於自學,這同他在音像店的大量觀影密不可分。在他的作品中,風格化的暴力場面無處不在。儘管很多影片都曾涉及暴力問題,但沒有哪個導演象昆汀一樣沉迷於此。

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將美國本土B級片的黑色暴力風格發揚光大。昆汀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輕導演,以獨特的個性和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均有深刻理解。毫無疑問,昆汀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

代表作品:

《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 (1994)

《殺死比爾》Kill Bill: Vol.1 (2003)

《殺死比爾2》Kill Bill: Vol.2 (2004)

《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 (2012)

《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 (2015)

主要獎項:

1995年,《低俗小說》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2013年,《被解救的姜戈》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NO.10 奧利弗·斯通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耶魯大學。

似乎所有禁忌的主題都能讓奧利弗·斯通產生興趣,他就像是一位爭議專業戶,獨立電影的精華已經深入奧利弗·斯通的骨髓之中,外界的評論對他完全不起作用。從《大門》之後,他的政治題材影片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屢屢被禁,但這位鬥士越戰越勇。

奧利弗·斯通依靠越戰題材影片成名,是一個不斷革新的導演,在他的「越戰三部曲」《野戰排》、《生於七月四日》和《天與地》中大量使用暴力元素,成為他的個人風格。善於直觀表現暴力的他對自己也有制約,那就是道義的責任。他拍攝了多部反映政治題材的作品,使得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在處理戰爭、混亂與陰謀的特殊技巧上;但奧利弗·斯通本人卻並不完全贊同這一點。

代表作品:

《野戰排》Platoon (1986)

《華爾街》Wall Street (1987)

《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天與地》Heaven & Earth (1993)

《刺殺肯尼迪》JFK (1991)

《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1994)

主要獎項:

1987年,憑《野戰排》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0年,憑《生於七月四日》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

以上就是好萊塢在世的十大導演,像庫布里克、希區柯克等過世的以後會出一期。當然,還有其他出名導演沒有上榜,像大衛·芬奇、邁克爾·貝等,其實都很強,但綜合下來還是選了這十位。本來是想附個資源的,但作品太多,資源還沒收集完,以後可能會單獨盤點這些導演的作品,到時再分享吧。諾蘭和昆汀的在往期盤點過了,可以去精選里看,他倆的資源在後台回復「諾蘭」「昆汀」即可獲取。

科普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簡稱AFI終身成就獎,是由美國電影學會理事會頒發的獎項,用以表彰通過電影或電視,終身致力於美國文化發展的個人,該獎項從1973年開始頒發。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影視盤點,原創發布,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TAG:好萊塢電影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Spielberg | 詹姆斯·卡梅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