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你的公司開始裁員

四十歲,你的公司開始裁員

雖然已經不關注通信行業很久,但是最近還是被各種關於老東家摩托羅拉,以及當年老東家的競爭對手愛立信裁員的消息觸動。最感慨的是聽說一位大學畢業就進入愛立信工作的大姐,二十幾年踏實勤懇的做著後台工作,期間愛立信有過幾次裁員,她都因為個人原因躲過去了。但是這一次,在四十幾歲的時候,還是被裁掉了。我相信以這位大姐的人品和能力一定能找到新的機會,但和很多老老摩員工一樣,對老東家裁員還是很痛心,希望這些老同事、老朋友一切安好。

我的職業經歷說不上跌宕起伏,但也是充滿曲折波瀾。九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就幸運地進了一家部屬研究所,工作兩年後跳槽到了摩托羅拉做無線通訊。那正是摩托羅拉風光無二的年代,尋呼機和手機在大中華區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一流學府最優秀的學子,都以能夠進入摩托為榮。當年的我,也很驕傲能成為摩托的一員。我在這裡認識很多優秀的同事朋友,一起參加了MU很多的培訓,增長了很多的見識和信心,也收穫了自己身上最早的一些職業標籤,成為我之後職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我曾經一度相信摩托是不可戰勝的好公司,但一晃我轉戰互聯網行業已經17年,尋呼產業已經成為歷史,尋呼機也幾乎成為古董,成為了一個時代印記,這一切真的恍如隔世。

01.行業趨勢是看不見的手:我從電信到互聯網,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數次轉行

為什麼行業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麼有時候不得不做出選擇?從我的工作變化中可以看出一些規律。

我的第一次換行是被動的。1998年,隨著數字蜂窩的普及以及簡訊使用普及,摩托決定剝離尋呼業務,幾乎所有從事尋呼業務的人在公司重新安排。短短五年時間,天上地下。雖然當時移動通訊業還有很多機會,行業興替對個人的影響還是讓我心有餘悸,決定一定要進入一個朝陽行業,於是找到了對人才極度渴望的互聯網行業的工作。

接下來我轉換就一直沒有停止,曾進入ISP、IDC互聯網的基礎業務,經歷了互聯網狂潮和泡沫破滅,進入了興起的滑鼠水泥模式的eLong跟攜程競爭,經歷了用產品替代服務以實現規模的好記星,還有幸進入了PC互聯網中心百度負責服務體系建設和鳳巢的運營,後來隨著互聯網+的大潮進入教育、零售領域。

不難看出,這些選擇背後的機會,來自於互聯網逐漸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內容建設、到線上應用,以及滲透到各行各業的趨勢。

除了親身參與,因為工作中接觸很多客戶和數據,我目睹了很多行業從悄然興起、如日中天、到衰敗垂死,很多企業建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案例,當然也看到還有很多行業看似踏實穩定、波瀾不驚,但是已經是暗流涌動,從業者前途未卜。

其實,不僅我,每個人的職業發展冥冥之中總是逃不過行業的趨勢,而公司都是趨勢潮流的產物,職業機會又依附在公司的船上,同事都是這個船上的戰友。是大海製造了船,而不是船廠。張瑞敏也說,沒有成功的公司,只有時代的公司。

不是我在選擇,是趨勢在選擇。你可以不做選擇,但趨勢的選擇一定會來,或早或晚,或隱蔽或明顯,或溫柔或痛苦的趨勢,是最強有力但又看不見的那隻手!

02.選工作是四個選擇:行業、公司、崗位、同事

我經常回顧自己的職業轉換,選擇一個工作,貌似是一個選擇,實則是四個選擇,選行業、選公司、選崗位、選同事。人們很容易側重一個方面,忽略了其他方面,最終這些被忽視的條件會影響到自己。

公司選擇的重要性不難理解,每年也有最受歡迎企業的評比,這也是很多公司會努力爭取的榮譽,畢業後在一個大名企裡面拿3000和在一個小民企拿4000,一定會很多人會選前者;

崗位的選擇重要性也很好理解,但是有時候會有一些認知難度;一方面對崗位的特點和差異不了解,而新的崗位層出不窮,二是即使了解一個崗位,每個人和崗位還有一個適配的程度,對自己認知的難度與對崗位認知難度疊加,這需要一些思考;

同事選擇的重要性往往在入職後會體現出來,而且隨時間推移,這個選擇的重要性會逐漸凸顯。一方面選同事就是在選擇老師和朋友,另一方面,是在選擇人脈積累的的基礎。

對行業選擇的重要性則很容易被忽視,一方面,行業周期比較長,一般短時間內不會有變化,另外一方面,即使有變化,其趨勢的判斷和選擇都比較困難。其實我最大的職業轉換就是行業的變化,進入了互聯網,徹底改變了我職業的方向。

03.職業發展中的標籤效應: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和TA心目中的你

這些年,還有一個體會,那就是職業發展中的標籤效應,一個人職業發展的機會,會被之前職業經歷的標籤影響。

職業選擇是雙向選擇,所以你眼中的自己和TA眼中你都很重要,TA就是你的理想僱主。你眼中的自己是你的職業優勢和理想,是已成為和想成為的交集,而TA眼中的一般來自簡歷和推薦,這些都是你的職業標籤。

職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公司、崗位甚至同事,都是很強的標籤效應,時間越久,標籤越重,對TA眼中的你的影響很大,因為對方是需求方,你的標籤必然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

我曾經問我以前的HRD一個問題,為什麼都是大學畢業生,你為什麼對211的學生情有獨鍾,我看到非211的學生也有很成功的啊?他說,我們沒有辦法預測一個人的表現,但是時間有限、信息有限、並且重複次數多的時候,遵守概率會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211是諸多標籤中的一個,從進入一個崗位開始,行業、公司、職位、同事的四類標籤就跟上你並不斷積累,甚至到最後,你心目中的自己已經無關重要,全是TA心目中的你決定你職業走向,你只要多看看JD(職位介紹)就能理解這一點,有的JD會直接要求最好有阿里鐵軍的工作經驗,或者百度技術的工作經歷。

一個人身上有了很重的職業標籤,切換起來就不是很容易了,除非你承擔巨大的switch cost(轉換成本),才有可能換上另外一個道路。就像36歲的保險銷售人員要換行做互聯網產品,自己準備好了沒用,所以職業定位和換行要乘早。

04.行業是四個選擇中最重要的選擇:勢不可擋和順勢而為

四個決定是四個標籤,四個標籤中,最關鍵的是哪一個。這些年的經歷告訴我,最重要和關鍵的是行業,行業的背後就是趨勢,因為選錯趨勢的機會成本最大,個人不能與趨勢做對。

例如,整體尋呼業不再的時候,無論高管還是一線新員工,都需要重新開始。在泰坦尼克上,頭等艙和普通倉一起沉沒。你看,取錯了勢,位置、同事都幫不上忙。

阿里巴巴上市後,30多個合伙人也逐漸被人熟知,這裡面有,曾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及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的蔡崇信,也有後期從事戰略研究的曾教授,還有跟馬雲時間最長的前台,也早已賺得盆滿缽滿,這些人的最初能力差異很大,進入公司或早或晚,但是總體上對勢的判斷和人的判斷正確。

即使不在阿里巴巴,前後進入京東、唯品會的人也有很好的回報和職業發展。這裡面行業趨勢是關鍵因素。

勢和時是緊密相關的,早了晚了都有問題,機會都是在特定時間下趨勢的產物,電子商務是趨勢,但是曾經風光無兩的電商網站8848比阿里巴巴還招惹眼球,如今都已不知去向,甚至無人再關注和提及。

05.換工作也要槓桿解:給自己的轉換找到支點和方向

解決問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槓桿解,一種是癥狀解。所謂槓桿解就是從癥狀中挖掘蘊藏的真正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換工作也是一個槓桿解,換工作是在堅實支點下的方向轉換。

選擇了一個工作,其實是做了四個決定,換工作就是要調整四個角色中的一個或多個,比如換行業、換領導、換職能或者換公司,是在堅實支點下的方向轉換。沒有支點,無法轉移,沒有方向,無從轉移。

理論上你可以在一次職業轉換中把四個更換同時進行,既換行業和公司,還換職位和同事等。但是這也是對方心目中的你,而不完全是你心目中的自己決定的,所以以四個方面某一個或兩個為支點,進行其餘選擇的轉換,是更容易被對方接受的。比如一個在通訊領域裡做過多年市場的人,就有了進入互聯網領域做市場的可能性;在同一個互聯網公司,因為同事都很熟悉,從技術職位到產品職位也有相對的可能性。堅實的支點,會是職業轉換的基礎。

支點確定了,還要確定轉移的方向,沒有方向,就無從轉換。多數方向是基於對新的機會的判斷,特別是對勢、時的判斷,蔡崇信當初放棄高盛高薪,實際上是對電商大勢的判斷,俞軍從上海趕到北京做搜索,也是對搜索趨勢的判斷,張一鳴做頭條,程維做出行,更是對移動互聯網趨勢的判斷;

所以學習很重要,很多人在讀MBA之後實現了職業轉換。我理解讀MBA對職業轉換的最大價值是,這是一次重新給TA眼中的你貼新標籤的機會,而又有可能從理論和人脈上堅實自己的支點,並通過學習和交流思考好未來的方向,行業或公司、職位等。

06.互聯網流量生意的勢:種子生意和鐵鍬生意天壤之別

很多人對互聯網感興趣,但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有年會,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賺錢,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有未來,這後面是趨勢和模式。作為一個互聯網老人,跟大家聊一聊互聯網生意的勢。

以2b服務(對企業服務)為例,這是互聯網領域的很重要的模式,其邏輯都是為企業賦能的,但是不同公司表現不同,因為賦能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種子模式、一種是化肥模式,一種是鐵鍬模式。

農民一年所有的收成都依賴種子,農民為了種子可以砸鍋賣鐵,而且為種子支付的最大金額是和總收成相關的;農名願意拿300斤收成和化肥供應商分,因為沒有化肥產600斤,有了化肥產900斤,增量來自化肥;鐵鍬和農具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是農民既不會把增量也不會把總量和鐵鍬供應商分,原因是鐵鍬無法和總收成關聯。

成功的互聯網2b的公司,都是種子式的賦能,提供企業實現增量銷售最需要的支持,比如流量;有的是在提供化肥,比如金融的支持,但是一些針對企業的SAAS、人工智慧、區塊鏈的公司,技術很先進,但暫時還沒有找到方向,最大的原因,至少目前看起來還是個鐵鍬的生意,如果懷著獲得種子收成的夢想開始,不能以終為始,最後不得不接受鐵鍬的現實,甚至是承擔定製的鐵鍬的成本,這可能是很多2b生意商業模式的尷尬。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沒錢的買賣沒人干,其實存在就是合「利」的,新的合利性對舊的合利性的取代,就是行業更迭背後的原因,新的合利性的要素逐漸加強,就是行業變遷後的趨勢,這些是進入互聯網行業需要了解的,而對舊的合利性的認知和新的合理性的判斷就是商業認知。

互聯網對2b的流量生意僅是一個例子,其實還有無數的概念,比如場景、連接、商業模式、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等。成功的公司,基於對以上一些概念正確的認知,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而失敗的公司,正好相反。商業認知就是對這些概念以及引發的趨勢的準確認知和判斷。個人要順勢而為,也需要進行商業認知的升級。

作者介紹

任建斌先生畢業於武漢大學,長江商學院MBA首期畢業生。17年互聯網運營和服務管理經驗,曾擔任百度在線管理部高級總監、百度LBS事業部副總經理、百度營銷大學校長,跟誰學副總裁等職位。是互聯網行業的長期實踐者和深度思考者。任建斌先生有《順流而為》、《善連者贏》、《商業認知升級》等專著


添加公眾號換行(ID:huanhangedu),回復關鍵字:「行業報告」,即可免費領取20大熱門行業,500份行業報告全部電子版,助你在行業轉行中快人一步。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關注公眾號:換行,裡面有更多精彩的文章和行業解讀信息高薪職位推送等。幫您一站式完成賽道轉換、內部晉陞、求職備戰等問題。

換行君還為求職轉行的你推薦如下文章:

四十歲,你的公司開始裁員了

換行窮三年?

年薪30萬和100萬的核心差距究竟在哪裡?

意想不到!看二胎職場媽媽,如何成功換行創業?

那些成功換行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你以為那些牛校MBA的年薪是怎麼翻翻兒的?

打破35歲魔咒

······


推薦閱讀:

業內頻現裁員風波,互聯網泡沫要破了?
外企裁員
石油行業:裁員是員工和僱主反覆出現的噩夢
如果你換了好幾家公司都倒閉了,那該怎麼辦?

TAG:裁員 | 互聯網 | 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