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

我有一個朋友......

來自專欄 自在獨行

幾天前幫同學寫了一篇文案,開頭用了一個經典的起筆:「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才發給她幾分鐘不到,便收到了她的一條微信:

「領導很不滿意,剛看了個開頭就說不行。」

雖然隔著屏幕,但我似乎聽到了她略帶埋怨的語氣。

我瞬間感覺臉色通紅,嗓子發熱,畢竟別人信任我才會找我幫忙。

現在可好,文章這麼快就被打回來了,而且領導還表示「很不滿意」。

內疚的同時,為了緩解一下尷尬,我醞釀了一會回復道:

「真抱歉……」

「領導對文章哪個方面不滿意呀?我可以再改改。」

領導說:「我有一個朋友系列」的梗現在都爛大街了,你還拿來用!

得知了原因後,我連忙把文章整體架構進行修改。

從一篇以走心文字為主的文章,改成了多圖少字的常見類型文案。

這一次同學開開心心的和我說:「文章過了!」

我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不禁遁入了思考模式:

1, 一個「梗」為什麼會被用爛?

寫作中被用爛的「梗」有許多,一些自媒體大號用爛了「毒雞湯」的梗,UC用爛了「震驚標題」的梗。

其實和它們同期不同形的「梗」有許多,為什麼偏偏它們會被用爛?

能被用爛的梗,不一定是優秀的,但是它一定是最受大部分群眾歡迎的。

你不喜歡吃大腸不代表全世界的鹵煮都得關門。

寫文章,最忌諱的是兩個字:「自嗨」。

讓你的目標群體最大程度的接受,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霍金逝世,你費勁巴拉的寫了一篇高大上的《宇宙理論》,聽起來比本尊的《時間簡史》都專業。

然而你要推廣的對象是一群60多歲的普通老年人,這時我勸你不如把標題改成《震驚!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曾這樣說過……》。

文章一定要避免「自嗨」和「自以為是」,你認為某個「梗」用爛了,不代表它在任何年齡段的群體中都爛了,對症下藥才是王道。

2, 用爛了等不等於不好用了?

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要把客觀作為首要的因素。

所以我並沒有內定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先去查了一下微信公眾號排行榜。

相對應同學文案的主題,我查詢了所有「情感勵志」類公眾號的排名,並且把一個排名前三的公眾號打開來(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前三名只有這個公眾號在寫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文章,其餘兩個都是專業談歷史、經濟一類的),看了一下它近期產出的5篇爆文。

讓我驚訝的是,這5篇爆文中除了1篇硬廣以外,以「我有一個朋友」類型開頭的文章竟然佔比百分之五十!

一個專業的自媒體團隊,一個千萬量級粉絲的自媒體大號,一個能在數百萬公眾號中排名前三的巨頭賬號,它難道不知道「我有一個朋友系列」已經被用爛了嗎?

那麼它為什麼還在用?

我只能猜測一下:

首先這個團隊比我們任何個體都更懂目標群眾的構成,讀者的喜好。

它通過後台千萬級的用戶數據分析告訴我們:之所以一個梗會被用爛,正是因為絕大多數讀者喜歡看到它。

3,「梗」到底會不會被用爛?

我認為在文章中,不存在用爛的「梗」,只有把它用爛的人。

我們回憶一下兩個廣告:

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XXX。

很久前,我們被這個刷屏的廣告搞的神煩。

我曾經暗暗發誓,我將來一定不用XXX。

但其實我用不用無所謂,人家廠商壓根沒想讓我去用,只要大多數守著電視機的老年人記住了這個品牌就夠了。

△再看,再看就把我喝掉!

從以前到現在,我每次看見這個廣告都覺得巨腦殘,裡面演員的演技和說的每一句台詞都讓我覺得渾身爬滿了尷尬。

但是每次我帶家裡的小孩去超市的時候,他們都會買這個飲料喝。

一邊喝還一邊模仿廣告里的人物,對著紅色的易拉罐左搖右晃,我看著渾身起雞皮疙瘩。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絕對的「完美梗」,每一個群體、甚至每一個個體他們所能GET到的點都不相同。

在文章上也一樣,並沒有任何的「梗」會被用爛,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正確使用這個「梗」。

明確它應該用在什麼產品上,用在什麼人群上。

思考模式解除。


推薦閱讀:

也談江小白的墮落及真偽洞察
電影解說文案怎麼寫
為什麼你看了李叫獸的文章,也寫不出李叫獸的文案
番外篇 常見語病解析(一)
文案寫作入門:98%的人思考方向就全錯了

TAG:文案 | 寫作 | 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