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北極:32年後就會到來的國際局勢大變革!

拋磚|北極:32年後就會到來的國際局勢大變革!


一言以概之

32年後的地緣政治焦點在北極,經貿航運增長點在北極圈,現有的國際局勢將隨之迎來變革,「第三次世界大戰」或難抑制。


1月26日,中國發布首份北極白皮書——《中國的北極政策》,將中國定位為「近北極國家」、「北極利益攸關國」,並誓言將稱為北極事務的積极參与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國務院表示,將與極地相關國家分享利益,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龍興之地——北極

且不提離北極十萬八千里遠的中國如何搖身一變成了「近北極國家」,也不提我們國務院如何義正言辭地說出「北極是人類的北極,我們會和北極相關國分享利益」這樣大(hou)公(yan)無(wu)私(chi)的話來。我們先捋捋北極之所以在近幾年來變得炙手可熱的原因:

1.資源豐富

自人類文明開枝散葉以來,全球資源在不斷被人們發掘、開採,而由於環境的惡劣和科技的限制,北極地區始終未被染指。而據估計,北極地區僅煤炭儲量就高達1萬億噸,佔全球儲量的25%,且多為低硫的高品質煤炭。同時,北極的漁業資源和森林資源、金銀銅甚至鑽石等礦產資源也是極為豐富,其「地球最後的寶庫」這一盛譽可謂名副其實。

(除此之外,北極的油氣資源更是潛力無限。僅俄羅斯主張的部分北極地區就有兩倍於沙特的石油儲量,足夠全世界消耗25年!

2.經濟新航路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在15世紀逐步探索出的,通往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新航路,成就了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一眾老牌強國的輝煌歲月。此後中日韓等國的先後崛起更是離不開海上航路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而在以往連接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線中,北極地區由於長年封凍的冰層而並不具備通航的商業價值。

然而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和冰層的融化,北極地區每年可通航的時間也在不斷延長,據計算,北極或將在2050年實現全線常年通航!這意味著在32年後,地球將出現一條新航路,它將稱為聯繫東北亞、西歐、北美洲的最短航線,一舉將原有航線縮短6000公里甚至更多!

要知道國際航運的成本主要源於航線長度帶來的燃油消耗量,因此北極地區潛力巨大的地緣經濟價值就在於其可「抄近路」以降低運輸成本。而由於世界發達國家和經濟大國多處北緯30度以上,這意味著全球80%的工業產品和70%的貿易產值,都可通過北極航線節約40%的運輸成本!

【北極航道分加拿大沿岸得「西北航道」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圖為北極東北航道(紅,約1.3萬千米)與傳統航道(綠,約2.1萬千米)的示意圖】

可見隨著北極航線的聯通,北極將成為新世界航運中心,並徹底改變當前世界經貿格局,甚至可能形成一個囊括俄羅斯、北美、歐洲、東亞在內的「環北極經濟圈」。而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及巴拿馬運河等傳統航道得重要性也將大幅下降。

3.戰略要地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顯而易見地發現,當前世界各大國都集中於北半球,而北極點毫無疑問是離各大國最近的戰略制高點。理論上來說,當今任一具備空天打擊能力的國家若掌握了北極點,便能對世界各大國進行有效的「戰略俯瞰」,這意味著導彈打擊與兵員投送能力將因北極點而得到增強。

此外,北冰洋極厚的冰層是核潛艇天然的保護傘,能有效防止其被飛機或衛星發現,並通過冰層移動產生的噪音對聲波偵查裝置進行干擾,可以說北極地區是核潛艇的主場。因此倘若掌握了北極地區,就等於掌握了覆蓋北冰洋的潛艇樂園,其他國家將屈從於其陰影之下而無可奈何。

最後,我們在上文中提到了北極航線對於全球經貿的重要意義,正如馬六甲海峽之於中國、巴拿馬運河之於美國、蘇伊士運河之於英國,一旦有國家掌握了北極點,也就意味著其掌握了全球經貿活動的咽喉。

可見某種程度上,在未來,控制了北極等於控制了世界戰略經濟走廊,同時也將擁有巨大的軍事主導權和戰略優勢地位。


群雄逐鹿

正是由於北極草肥水美、只待良君,各世界大國及地理相關國家圍繞著北極地區的利益劃分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中國發布白皮書劍指北極便是一大體現。為了便於區分,小編根據地理位置將上述國家分為三個集團以進行分析:

1.圈地跑馬的第一集團

得益於地理位置帶來的先天優勢,俄羅斯、加拿大對北極航線的大部分航段都擁有便捷高效的管轄能力,這有利於它們爭取北極權益。如俄羅斯始終將「西北航道」視為其國內交通線的一部分,並制定法律,規定外國船隻在通過「東北航道」時必須獲得俄羅斯的許可並付費購買相關服務。

當然,加拿大也不甘落後,其總理在2008年便宣布所有駛入「西北航道」的船隻必須在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進行登記,並將攔截、扣押違規船隻。這一頂著美國壓力、將北極部分航道納入加拿大內水的舉措是加拿大罕見的強硬行為。也可看出北極航線對俄羅斯與加拿大的誘惑之大,甚至超過了對美國的畏懼之心。

而相比這兩個依靠地利獲得先手的國家,美國則是憑藉其在二戰與冷戰時,在北極的軍事部署取得了後天優勢。其不僅在靠近北極的阿拉斯加部署了反彈道導彈攔截基地和三個戰及軍團,更是在北極常備部署了3艘核潛艇,同時於2009年宣布將北極安全列為國家第一要務。可見美國在北極資源與航線上勢在必得的決心。

綜上所述,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憑藉地理優勢及深遠布局,組成了瓜分北極資源與航線、肆意跑馬圈地的第一國家集團。

2.大走鋼絲的第二集團

不同於家大業大的第一集團,丹麥、挪威、冰島、芬蘭和瑞典這五個同樣毗鄰北極的歐洲小國,空有地理優勢卻苦無足夠的胃口與魄力吞下北極這一個大蛋糕。它們正處於即渴望主導開發北極地區、又擔心美俄加三國將之驅離的兩難境地。

因此,這五個國家一方面通過擴充北極快速反應部隊、增設軍事基地、更新海空軍事裝備來強化對北極的軍事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呼籲北約、歐盟等地區組織介入到北極事務中來。從而既能找到靠山保護自身安全、又能在北極開發事務上保留自主權與主導權。

然而五國既想通過靠山保障安全、又不想其過深介入北極事務,這種「既想馬兒跑、不讓馬吃草」的想法顯然並不現實。此類實力相對較弱、地理位置好的國家組成了,力求主導北極事務而又秉持開放合作立場的第二集團。

(這也解釋了為何第二集團一面簽署了壟斷話語權的《伊盧利薩特宣言》,一面又支持中日韓等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

3.悶聲發財的第三集團

最後便是由綜合實力相對將強、地理位置不理想的大國或地區組織組成的第三集團,其中包括了中國、歐盟、日本、巴西等。儘管受限於地理因素而難以爭取北極航線的相關權益,但北極的航運及軍事價值對各集團國的經貿活動乃至國家安全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第三集團對北極權益的爭奪是不可避免的,而北極的治理與維護也需要體量龐大的第三集團的認可。

為提升對北極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各集團國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簽署其實就是歐盟對北極地區的一次爭奪。其首先通過將北極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及聯合國機構相掛鉤的方式,成功把北極問題國際化,讓第一、第二集團無法失去對北極地區的話語壟斷權。

其次,歐盟通過宣揚低污染航運合作、可持續資源開發等「友好」話題,來佔據環境保護的道德制高點,從而深化對北極地區的影響力和參與度,避免引起北極國家的警惕或排斥。儘管歐盟的北極戰略始終在字面上強調「環境友好」,但其核心依然是維護、加大其在北極地區的利益與影響力。

除此之外,許多第三集團國家長期在北極科研考察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及人員,通過科考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獨享的北極氣候、海洋、地質等信息,從而為航線開發、船舶製造甚至資源勘探奠定了基礎。而類似中國、日本等依賴海外油氣資源的國家,更是力圖通過分得北極一杯羹的機會保障能源安全


那麼問題來了,「解除封印」的北極地區將走向何方?「北極時代」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


短腿薄見

簡而言之,儘管第一、二集團對北極權益的爭奪有著先天優勢,然而第三集團龐大的體量與強大的影響力決定了北極絕不可能成為某一國或某一集團的專屬地盤。換句話來說,北極終究是人類的北極,試圖獨享的國家必然會被群起而攻之。

在沒有國家或集團能獨享的情況下,小編認為北極地區將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各國在北極的軍事實力和經濟佔比將成為角逐北極的依仗。而是否會演變為「群雄混戰」,這要看各爭端國特別是美俄之間能否達成利益劃分上的共識。若北極權益劃分失衡,則北極可能將爆發一場規模中等、捲入國家多、波及範圍廣的軍事衝突,形同於地區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綜上所述,32年後,隨著北極地區的解封,國際局勢將迎來新變革,至於這場變革是推動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還是地球戰亂重啟的開端,則取決於各國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與命運女神的垂青。那麼各大國對北極又有何種謀劃?下一篇我們繼續聊。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浮世兿語」,這次咱聊到了北極,小編計劃通過這個「拋磚篇」來著重介紹北極的戰略價值和各集團的大體劃分。之後將分別另作「引玉篇」,以代表三大集團的俄羅斯、芬蘭、中國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北極時代」將面臨的地緣變化、發展機遇及政治挑戰。

當然,相信許多讀者已經注意到,此篇的「短腿薄見」部分相對較短,這是因為小編希望通過一篇「拋磚」、三篇「引玉」的「北極系列」來回答此前小編在文中提出來的問題:「逐漸「解除封印」的北極地區將走向何方?「北極時代」的到來將對世界格局產生何種影響?」

問題還未解決,前路仍舊漫漫,希望自己別搞砸了~


推薦閱讀:

睡前消息【18-04-06】為自由貿易而戰
匯百集團:全球價值鏈快速發展已改變國際貿易格局
當「毛衣」成為必須品
單向,雙向和零貿易
西方強勢話語權的謊言——「中國威脅論」究竟是誰侵害著誰的利益?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國際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