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三十,你必須確定人生觀
來自專欄 銀行人漫談
一個十分努力的人,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一定會謀得或大或小的職位,帶領團隊去做事。
帶領一個不大不小的團隊去做事,與一個人做事情有很大的不同。一個人接受到一個任務,分析好目標,評估好可以利用的資源,認清自己的能力,分解好階段性任務,吃苦耐勞持之以恆,基本上結果都會大差不差。
而帶團隊做事,你要考慮更多。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理解是:你必須了解團隊成員的各自性格特點,對他們的能力有一個大致了解;然後將既定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的、零散的工作任務,合理分配給團隊成員,自己做好引領和表率,帶領他們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目標;發現偏離時要及時糾正,個別成員能力缺陷時要及時找人補位。如是這般,循環往複,理論上就會離理想的結果越來越近。
然而事實比這要複雜。
當一個艱難的目標不得不完成,你所掌控的資源又十分有限,Deadline一步步逼近,下屬看似已經儘力而未見實質性的進度,你該怎麼辦?在你面前似乎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是繼續保持現狀,以「大家儘力而為就可以了」來寬慰團隊,糟糕的結果招來的問責與毀謗由自己一肩挑下,落得「事雖未成、人還不錯」的評價;二是向上、向外尋求資源,寄希望於引來更多的資源去達成目標——而這,基本上是很難的,組織上臨時為你提供的額外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目標沒有達成最終的理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此之外,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足夠狠,把未預見的問題、新生的壓力全部壓迫給所有的團隊成員,沒有人情、沒有情面、沒有商量,跟所有團隊成員亮出「我死,就是大家一起死」的底牌,人人自危,氣氛緊張。
顯然,最有效、最危險,也最有可能達成最終目標的辦法,是第三個。
這就涉及到人生態度的問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彷彿是一個貶義句。在我人生不長的經歷中,我十分厭惡這種人生態度。我遭遇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同學、老師、同事、領導,在我的腦海里,他們面目猙獰、醜惡無比,一幅幅窮凶極惡的面孔讓我緊張而恐懼。我不是一個能力、智力超群的人,在外界巨大的期望和壓力下,往往都會崩盤。那些只求結果不求過程的人在我身邊,我內心一度是極度排斥的。「多為他人著想,他人才會為你著想」、「要懂得尊重每一個人」,這些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價值觀,為什麼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此的不堪一擊?
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讀過《血酬定律》、《厚黑學》、《智慧書》、《君王論》等等兇狠的權謀書籍,在18歲之前篤信《讀者》的雞湯,近幾年在迷惘的時候開始找尋《金剛金》、《楞嚴經》里的點滴慧言,去看禪宗頓悟、去尋終極般若——一面正一面反,一個講求實用,一個倡導至善。於是,在我人生遇到抉擇的時候,這兩種力量在我內心裡交織對抗,我深陷桎梏、愁眉不展。
漸漸,我開始有些粗淺的認知,認知那些隱藏在普世溫柔之下的暗礁和利刃。為了長久的和平,屠城也是善;為了保全家族和親人,手刃對手也是善;為了達成集體目標,逼迫威嚇下屬也是善;為了孩子成才,忍痛嚴教也是善。
要想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俗世的手法你不得不從。那些為君子道家所不齒的行徑,在俗世中往往是最有效的;那些在你內心深處自我麻醉的道德高地,不過是致死的最後一口毒鴆。你用最溫柔的一面迎合俗世,俗世轉身就會用最鋒利的匕首刺穿你的心臟,讓你徹底懷疑人生。
我想人生之難,就難在善與惡的度量,難在內心安寧與世俗成功間的抉擇。
推薦閱讀:
※是什麼事情讓你瞬間對這個世界改變了看法?
※人生酸甜苦辣都是自己調製的
※人生經歷大變故 如何保持積極心態?
※在與舊同學的聚會上,有人稱兄道弟、有人沉默寡言,為何稱兄道弟者常被認為是有情誼之人,而沉默寡言者常被以為沒有感情?
※學習日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