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基礎

字體設計基礎

來自專欄 設計未來

字體設計基礎

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文字,書籍、生活用品、電子設備。文字不只能傳達基本信息,經過設計,還能營造出不同的場景,表現不同的情感。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先了解結構和區別,在選擇文字設計作品的時候,才條理清晰,做到遊刃有餘。

西方字體

還記得小時候剛學英文時候,寫字用的練習本嗎?

四條互相平行、兩兩距離相等的直線,從下往上看,分別是下緣線(descender line),基線(baseline),中間線(mean line),大寫字母線(Captital line)。

不過在設計時,在大寫字母線的上方還有一條線,叫做上緣線(ascender line),而且兩條線之間的距離往往不是均等的。

  • 基線:所有大寫字母、小寫字母都是基於這條線來排列的。
  • 中間線:基線與中間線的間距,稱作「x高」,即以小寫字母x的高度為準來設計其他字母。
  • 大寫字母線:大寫字母的高度天花板。
  • 上緣線:個別字母超出了大寫字母線,如b、d、l、k
  • 下緣線:一些字母的「尾巴」,伸長到此處,如q、p、j、g

另外像字母C和O這樣的,其內部的空間,被稱為「字腔(counter)」,通過改變字腔,能製造放鬆,或是壓迫的感覺。

襯線體(serif)

文字的開始、結束和連接處,有爪形的修飾,這裝飾就是襯線。襯線體在細節上還有不多,可以繼續劃分。

根據連接處襯線的外觀劃分:

  • 支架襯線體(bracket serif):筆畫連接處以弧線為襯線。常見於舊體字,表現溫柔,親切,傳統。
  • 髮絲襯線體(hairline serif):筆畫連接處以細細的直線為襯線。常見於現代體,粗細對比清晰,明確,不宜用在小號字體(不易閱讀)。
  • 板狀襯線體(slab serif):筆畫連接處以粗厚形狀(大多為矩形)為襯線。常用語標題,表現強勁、衝擊力,因在19世紀常用語廣告牌,因此也可表現懷舊感。

使用襯線體的時候,有些字母挨著,就會連接在一起,產生「連體字」現象,如f和i、f和l挨著的時候。下圖左側為正常情況下的「f」和「i」,右邊是「連體字」現象。

非襯線體(sans-serif)

sans在法語里是「沒有」的意思,sans-serif 即指沒有這些裝飾的字體。它是收到襯線體中「板狀襯線體」的影響,而衍生出來的。

特點:線條寬度的粗細相同。「x高」比襯線體更大,不適合用於以小字體排列大量內容的文章(密集、黑、厚重、不易閱讀)。

按出現時間劃分:

古典風格:出現於19世紀,古典,粗獷感。其小寫字母g辨識度很大,數字1的下方,會有板狀襯線。

現代風格:出現於20世紀前期,強烈的幾何風格,具有理性、冷靜的形象。

下圖中,上面的是古典風格,下方的是現代風格。

其他

除了襯線體和非襯線體,剩下的歸到「其他」分類中。如手寫體,哥特體

  • 哥特體(gothic):使用筆尖扁平的筆書寫,起筆具有強有力且垂直的線條裝飾,表現莊嚴感,受尊重的高貴感。
  • 手寫體(script):手寫的特徵,特點自然是隨意,鋼筆、簽字筆不限。常見於賀卡,商品包裝,表現溫暖、親切、真誠。
  • 裝飾體(display):19世紀常用語廣告牌和海報。具有許多裝飾,不適合長文和作為小號字體,具有年代感。

依次對應下方圖中的字體。

東方字體

設計西方字體時,有幾條約束高度的直線,那中文字體呢?

東方字體,使用虛擬框來限制,確保不會因為字的結構不同,而出現擁擠、重疊的現象,就像小時候寫字時用的田字格,去掉中間那個「十」後的外框。實際的字會比外框小一些,實際尺寸被稱為「字面尺寸」。

如下圖,紅色標記為外框,黑色為字面尺寸

宋體

橫細、豎粗,從印刷術出現後,就開始在使用。筆畫結束有一個類三角形,叫「鱗」的裝飾。能表現傳統感,標題、正文都適用。宋體本身就沒有那麼多分類了,有一些從宋體改進出的字體,總歸還是宋體。

黑體

橫豎粗細相同。早期是為了強調標題,從全是宋體的文字中脫穎而出,而發展出了線條粗壯的黑體。黑體給人現代感和時尚感。

宋體和黑體,分別相當於西方的襯線體和非襯線體。

其他

除宋體、黑體外的字體,都歸為其他類型。舉幾個例子

  • 行書:簡化了筆畫,能夠快速書寫。
  • 草書:簡化地更厲害了,書寫起來比行書還快。缺點嘛,不易閱讀,沒有上下文的話,有些字完全認不出來。

下圖是行書的效果。草書效果,我就不配圖了,反正你也認不出來(嘿嘿~)

(題圖攝於矽谷。首次於美國租車,一輛5米多長的雪佛蘭。)


推薦閱讀:

20款全球知名設計師的頂尖字體打包下載 | 設計資源
文鼎DC清圓體字體介紹
如何用手機輕鬆設計一張海報?
關於秀英體 序言
字談字暢 071:義大利不僅有斜塔,還有斜體

TAG:字體 | 字體設計 | 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