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之頁向四方展開

空白之頁向四方展開

來自專欄 Black Chalk Blues

書籍是文字的密林,閱讀是誘人的長征。一個時代必有一個時代的閱讀風尚,新的時代往往孕育出新的閱讀思潮。

二〇一七年夏天,一個以前瞻、開放、嘗試態度探索閱讀模式的網路平台在中國問世,它就是「選書師」。

「選書師」創立之日,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面臨著種種影響深遠的變化,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母體中醞釀。由於人工智慧與超級計算機之急劇迭代更新,嶄露頭角,我們清晰地看到人類智識的統御地位將受到革命性的衝擊;鑒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實力之崛起,全球政治經濟重心也必將大幅調整轉移;自幼生活於電子虛擬與現實世界的Z世代踏入社會,人類的工作與生活模式也可能轉換,產生嶄新的架構。這些趨勢如若再繼續發展下去,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類必另有一番新的世界觀,擁有另一番新的價值認同與目標導向。舊有的種種意識形態與思維模式勢必喪失其激情與煽動力,讓人類面臨新問題和新危機。在一個眼光、觀念更新的時代里,人類對於當下的閱讀與書寫亦將開啟反省與再認識。我們相信世界一旦打破當下物慾化消費主義的統宰,走向多元價值取向的自由空氣,千餘年來依附在資本本位而締造的種種價值觀,勢必紛紛修正;閱讀者與書寫者亦將自我解放,更自主、更自由地探索文字的本質和人類文明的菁華。時代環境的轉變將是刺激新閱讀誕生的最佳契機。

大凡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從人們閱讀模式變化的印跡便可推知一種「新閱讀」。信息時代,世界上蔚成一股風尚的電子書閱讀潮流,注重書籍載體的輕便性和閱讀場域的無限制性,相對於二十世紀以及之前的印刷本紙書閱讀時代是一種「新閱讀」。然而古騰堡印刷術發明後帶來的用廉價易獲得的印本取代手抄本的閱讀潮流,在當時何嘗不是一種非常新穎的閱讀!中世紀有用默讀取代朗讀的歷史,近現代有用泛覽代替精讀的方案,從私人閱讀到公開閱讀,從宗教閱讀到世俗閱讀,閱讀走向多樣化的變革恆是動態的。如今已然有人開始反省這股流行十來年的「新閱讀」:他們開始批評信息爆炸時代,終日沉浸於泛覽,缺乏精讀的閱讀模式,是否讓我們的智識趨於退化?電子書的無序膨脹使書籍神聖魅力祛除,閱讀行為儀式感淡褪,這是否會讓我們的閱讀走向混亂和失控?古人說:「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任何閱讀模式既然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們並不想再來提倡一種「更新的閱讀」。

中國也曾發生閱讀新舊的問題。潘光哲指出,晚清士人群體的閱讀,是將一切書籍視為一座包羅萬象而又動態更新的「知識倉庫」,讀書人利用其中的「思想資源」開展個人的探索,將所讀所得或著書立說,或纂輯益世,使新書在文化市場上廣為流傳,為整體思想界的「概念變遷」提供各式各樣可能的動力來源。這一龐雜而又緩慢的體系,很快被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新機制所打破。五四新文化依託於雨後春筍般林立的報刊雜誌,勾連著各自的讀者聯盟,以其「社會共同化」的趨勢造就了羅家倫所謂「雜誌造時代」的奇觀。建國後,檯面上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實則不過一本毛著行銷天下,其他書籍的閱讀轉入地下,靠著私密的交換,給渴求文字的人以養分。改革開放至今,我們經歷過反思與定位:追隨錢鍾書思考知識分子困境,追隨巴金反思歷史,研習薩特、弗洛伊德和尼采,言必稱托夫勒之「第三次浪潮」;我們也探討過人文與思想:探索吳宓、陳寅恪、顧頡剛、顧准等學人的精神世界,藉由王朔、王小波的作品完成從國家敘事到個人抒情的轉型;我們還體驗過彷徨與尋路:波茲曼預言的「娛樂至死」,梁漱溟追問的「這個世界會好嗎?」,齊邦媛重新提起的家國關懷……晚清士人的迂舊,新文化革命者的激進,共和國新國民的壓抑,改革開放以來的紛雜,凡此種種都暴露出近一世紀來,中國出現的各種「新閱讀」,都不盡令人滿意。近代中國多難,閱讀土壤之養分存積不如歐美來得膏腴,然而推陳出新,新又成舊的軌跡則如出一轍。

在新時代的前夕,中國一群閱讀愛好者籌建這個網路平台——「選書師」——以迎接新時代的到臨。「選書師」不想取代任何形式的所謂「舊閱讀」,而是要嘗試各種方法,拓展各種眼界,以探索閱讀的境界和意義。在新的解放時代中,我們致力於和世界各地的閱讀者,共同培養一種不斷追求閱讀境界和意義的新風氣。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或世界閱讀模式所積累的問題:閱讀取向譬如嚴肅文本與通俗文本的平衡,閱讀方法譬如一讀到底與多書共讀的取擇,閱讀交流譬如書評撰寫與沙龍策辦的改良,我們期望借著我們的探索,慢慢找出一種或多種綜合性解決方案。

閱讀書籍,徜徉文明菁華之煙海,最能體會承前啟後、孕育生息的道理。「選書師」追求的「新」並非天外飛來,而是舊有閱讀傳統的新段落。它代表一種企盼,企盼站在前人已經建立的基礎上,汲取其養分,承繼其業績;但也希望彌補其損失,矯正其偏倚,拓展前人未見之視野,思索前人未曾觸及之議題,在舊有基礎上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如蚌含珠,以待回映八荒之光彩的開啟。

「選書師」正值新時代來臨之際創設,相信在新世界觀的照耀下,閱讀者與書寫者將更勇於嘗試新的閱讀領域,尋找新的閱讀方法。我們敢預言,未來的閱讀必逐漸超越過去的傳統,在更遼闊的天空中遨遊。當然,「選書師」在中國創設亦自有其獨特的歷史任務。閱讀一向被視作私人活動,「諱莫如深」,希望我們的評介與分享能夠扣住時代變動的脈搏,從認知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學術基礎來設計閱讀交流的模式,使閱讀能充分發揮自我完善、承繼文明以及引領前途的作用。我們的閱讀一向太流於浮淺的表面,希望借著切磋討論,逐漸集中焦點,激蕩大家的思維火花。我們的閱讀也一向太孤芳自賞,希望利用動態交互的引介和評價,一方面互通有無,另一方面建立真誠、自由、獨立的閱讀評論風氣。

「選書師」不特別標榜文學、藝術、社會或科技的任何一種書籍的閱讀,也不特彆強調任何一種閱讀方法,但它也有所重視和關懷——對整個時代、社會、人群、文化的關懷。當超新星爆發的燦爛逝去,朦朦朧朧的星雲殘骸充斥宇內之時,正是新的發光體發軔的前奏。「空白之頁向四方展開。」歡迎海內外閱讀者與書寫者一同攜手,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閱讀時代。

Readirector
推薦閱讀:

宜璞:【自媒體與社群】第42期-實體行業的社群化應用
寶媽社群構建思維導圖(附資源對接)
不懂這個人性,難怪你的社群不活躍!(附案例)
【共創社群】房建設計人社群探索
你加的群,其實只是個營銷推廣的套路

TAG:閱讀 | 社群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