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樣,一樣愛|我的閨蜜是一個女同性戀

愛一樣,一樣愛|我的閨蜜是一個女同性戀

Lisa剛結束一段3年的同性愛戀,昨天見到她的時候,幸而沒看見憔悴和倦容。

我問她下一段感情準備找男生女生?她微微笑了,露出虎牙,「隨緣吧。」

在中國當今社會的文化之下,「同性戀」三個字自帶了異樣色彩。我非常不喜歡這個標籤被迫貼在Lisa身上。

Lisa是我的閨蜜,壓力和收入都頗豐的白領,最近情場失意、職場得意的她還升了職。工作成了走出失戀痛楚的麻醉劑,忙完這陣子,她打算給自己放一個長假,近乎半年的停薪留職,去歐洲申根游。

最好的三年付諸東流,再提起,Lisa依然難掩激動。因為在這段同性愛戀之前,Lisa有一位相處多年的體貼男友,不出意外的話,等男友辦完移民的手續,兩人就會成婚。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她被闖進自己生活的一個同性伴侶,攪動了芳心。

三年前毅然決然放棄一段大好姻緣的Lisa,又回到了起點。我很想知道她是不是也曾後悔過三年前的衝動,她卻告訴我,拋開兩個人在一起的愛恨情仇,其實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愛一樣、一樣愛。

那時連三觀都沒建立的小女孩

幸而沒受到大人世界無謂的道德綁架

那一年的Lisa注意到了高年級有一位學姐很不一樣,頭髮短短的,穿著很酷,簡直帥呆了,她感受到自己內心居然小鹿亂撞,每次出操都情不自禁在人群中找尋學姐的身影。連這樣偷看也不「過癮」了,她就到三樓的高年級那層去假裝偶遇。

這不是Lisa的情竇初開,之前分明有過心動的男生,但這回怎麼對學姐也萌發了類似的悸動?

她發現自己身邊的女同學喜歡的都是異性,而自己與眾不同,當時的Lisa選擇保守這個秘密。那時連三觀都沒有建立的小女孩,幸好沒受到大人世界裡無謂的道德綁架。

之後迎來李宇春在超級女生的節目里嶄露頭角的年頭,這個打扮中性的女孩子一夜之間引發了千千萬同性粉絲的尖叫,Lisa的身邊也湧出了大批的追隨者,這股風潮使她釋然許多,自己死守的小秘密不算什麼怪癖,深埋在心中對學姐的愛戀也越發高漲了起來。

可是Lisa還是沒有勇氣去向學姐表白,她不斷製造著偶遇希望引起學姐的注意,還註冊了新的QQ號,假裝不相熟的陌生網友,旁敲側擊打聽關於學姐的一切。

lisa

她背棄板上釘釘的婚約

投奔另一個同性的溫柔臂彎

3年前Lisa在朋友的婚禮上當伴娘,認識了前來拍攝婚禮的攝影師,也就是後來成為她相處3年的同性愛侶。當時她們各自心有所屬,是在日後的日久生情中,Lisa為了這段電光火石的激情飛蛾撲火,背棄了板上釘釘的婚約,投奔另一個同性的溫柔臂彎。

如今再回憶這三年的往事,已成過眼雲煙。作為旁觀者,我看到的就是一對年輕的小情侶的如膠似漆、嘻笑怒罵的三年,經歷著普通異性戀都會發生的每一天。

要說起同性之愛和異性之愛的區別,Lisa其實最有發言權,但這個問題卻著實把她問倒了,在她看來愛是一樣的,她也是同樣毫無保留去愛對方,沒差啊。

這其實很好理解,異性戀的人通常對同性之愛充滿了奇特的猜想和無謂的幻想,不如聽我的比方,也許能讓異性戀者更有體會。

我愛吃蔬菜,也愛吃家禽,蔬菜和家禽之間不存在相似或聯繫,共同點都是我愛吃的食物罷了。同理,僅僅是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的性別,決定了自己的性取向,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感情本質沒有分別。

我與Lisa同游日本京都

不公開也可以說沒機會公開

有機會她希望是一生一世

高中時這一段心跳回憶是Lisa一個人的小秘密,她始終沒拿出來跟人分享過的心事,直到3年前,身邊沒有任何一個人了解她真實的性取向。說到這裡,興許你會認為她是受到輿論的壓力不願公開,事實上並不是。

學姐很快就畢業了,與之的失聯也成了Lisa的「失戀」。之後的那些年,她談的都是異性戀愛,不是「轉性」了,而是沒再遇見有眼緣的同性伴侶。

3年前,決定與如今已成前任的同性愛侶在一起,Lisa是毫不猶疑地公示在朋友圈裡,這是她的「出櫃」,惹得滿城風雨。

有祝福的,有獵奇的,也有不理解的,特別是關係相熟的朋友在知道她竟然為了同性之愛放棄深愛她的異性伴侶,沒少勸她。Lisa生性倔強,認定的事就要做,認定的人就是一輩子。

她說在這之前的不公開可以說成是沒機會公開,但決定和同性愛侶在一起之後,她用「公布」給對方負責。

同性之愛在我國尚未得到法律認可,民間多是伴侶約定俗成、共同生活,和異性戀相比不穩定的「風險」更大。在Lisa看來,正因如此,同性之愛更考驗兩個人彼此之間的責任感,而這是她必須率先給到對方的定心丸。

龍陽之好、斷袖之癖

分桃者自古有之

在近代以前,我國的傳統社會對同性戀情保持一種相對寬容的態度。用來形容同性之愛的「龍陽之興」、「斷袖之癖」,從詞面來看都屬於中性詞而非貶義詞,甚至於男風最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帝王、貴族的同性之戀常常見諸史冊,詩人、劇作家們更是將其體現在文學作品中。

同性之愛是古代社會生活的一個獨特側面,很能體現人性與人情的豐富多樣性。

《越人歌》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的明確歌頌同性戀情的詩歌。據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春秋時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鐘鼓齊鳴。搖船者是位越人,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

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句告白,也伴隨著電影《夜宴》的改編而廣為人知。

電影《夜宴》中引用《越人歌》

子皙明白歌意之後大為感動,當場深情擁抱這位年輕船夫,並且將自己的錦被披在他的身上云云。

船夫以一屆平民,甚至可能身份更為卑微的賤民,在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因一首歌與貴族交歡盡意,而描寫這樣一個故事的《越人歌》穿越數千年傳唱至今,可見社會對同性戀情的曖昧態度。

摒棄歧視是社會的進步

但窺私獵奇令無知走向不敬

同性戀在國內外都是一個伴隨歷史而長期存在的,但東西方對此現象的態度、法律制度是截然不同的。

近些年來,伴隨著言論自由和傳媒業的基礎掃盲,越來越多的人能正確解讀同性性取向,整個社會對同性之愛的態度從抵觸,來到了逐步走向寬容的時代。

截止到2005年,我國同性戀者約3000萬,因為受的教育有限而歧視同性戀的一代人已經沒有了社會話語權,如今主流言論都在呼籲同性婚姻合法化。

正是在這個看似「歧視在日漸消亡」的當下,有一部分持有話語權的人,高舉起「關心同性戀」的大旗,實則是滿足他等異性戀者對同性戀者的獵奇與窺探,令人深惡痛絕。

比如我的閨蜜Lisa就曾在大方出櫃後,接受過一次新聞採訪,在採訪過程中被問及的全是隱私,例如「女孩與女孩在一起真的能滿足對方嗎」云云,之後見文的報道也不過是記者對她們粗淺的認知,用Lisa的話說,「那是他(記者)認為的我們,是他想讓人看到的我們,並不是真實的我們。」

Lisa最初答應這次訪問,是為了驅逐廣大異性戀者對同性之愛的曲解,卻反倒成為了茶餘飯後的「下酒菜」。

網上有人提出,總是高舉同性戀的大旗是一種病態。那麼經由同性戀科普掃盲,還擺著一副無知無畏,假借「弘揚」之名,滿足自己窺探欲的人,就是有「文化的流氓」。

對同性戀人群的窺探,不高尚於在廁所偷拍、更衣室裝攝像頭、狗仔隊深挖明星私生活。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一種偷窺,一種和性幻想破滅有關的劣根性。這類人肆意妄為的窺探,根本就與哪一種性取向無關!

是生命就應得到起碼的尊重,窺私獵奇是在「歧視同性戀」的錯誤上,從無知走向不敬,這是同性婚姻在我國合法化之前,最後該被抵拒的。

不是患者,是選擇

昨天和Lisa吃飯,很高興她已經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了,並投身更有意義的事業。她告訴我,明天(即今天5月17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 「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之後每年的5月17日就為了「國際不再恐同日」,希望喚醒世人消除對同性戀的恐懼,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

7天前,國內115位藝人共同為同志發聲,「國際不再恐同日」主題曲《We Are One》,史上最華麗陣容公益歌曲誕生。

we are one MV國際不再恐同日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q050200rvyz.html

同性戀不是患者,而是一種選擇。

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簡稱IDAHO)這一天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標誌著一個多世紀以來醫學界恐同的終結。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自由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正在向國際認可邁進。

有性無別,一視「同」仁

Tine

Tine是Lisa以前的同僚,後來辭職去了英國留學,在藝術方面造詣頗深。如今歸國創立起屬於自己的當代陶瓷品牌辰CHENsCollection(公眾號:chenscollection),一心扶持年輕的陶藝家。

在倫敦留學期間,Tine有幸經感受過London Pride巡遊,那種震撼無以言表。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首先,倫敦市中心很大範圍,涉及好幾條最重要的街道都被實施封路。Oxford Street,最旺的街道,所有店鋪關門,並且沒有怨言,店家都非常支持。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上街一起慶祝的人擠滿整個倫敦市中心,人山人海,形形色色什麼樣的人都有,不乏父母帶著孩子的。

彩虹旗四處飛揚,還到了各大企業傾囊相助,製作了一輛輛巡遊的花車。

London Pride(Tine攝於英國倫敦)

之前Tine也參加過Shanghai Pride,相較之冷清得多。倫敦是整個城市一起在慶祝,但上海更像是圈內人的狂歡。

Tine身邊有很多LGBT(指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戀者Bisexual及跨性別者Transgender,是四類人群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她見證過太多因害怕世俗的眼光而分道揚鑣的幸福。

Tine始終不解,世界那麼大,為什麼就容納不了愛的多樣性呢?

眼看即將當迎來回國後第一個「國際不再恐同日」,她受到115位藝人共同為同志發聲的啟迪,她萌發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戀驕傲」的旗幟。第一面同性戀自豪日旗幟是1978年由舊金山的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手工染色做成的。Tine找了兩三個朋友效仿115位藝人,在彩虹旗上寫下自己的口號,她期許著讓每個同性或異性戀的人都看到彩虹色般的世界。

她也希望通過這個小小的舉動,鼓勵身邊的LGBT朋友們,為愛堅持的道路多努力,世上有千千萬萬種愛情故事,每一個都足夠動人、值得被銘記。要相信,愛終究可以戰勝那些條條框框。

第一排左起:Tine、Lisa、Wayne、媛

第二排左起:Fandi、Jean、CK、Amy

令Tine沒想到的是,響應這次號召的人從預計的兩三個,壯大到最終的27位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朋友。口口相傳,更有看到後自發加入的,主動發布在自己的朋友圈裡。

這27位中,異性戀者不在少數。而我的閨蜜Lisa,自然也是毫不猶豫加入的一員。

Tine帶動了27位行動者,1990年至今正巧也是27年,同性戀(或廣義稱「LGBT」)權利運動高歌猛進,2015年,美國宣布同性婚姻合法,成為了此項運動的高潮。

而在去年5月,隨著義大利通過有關同性戀伴侶的法案,至此全歐盟28國,都宣布給予了同性伴侶民事結合的權力。

逐漸的,對同性戀(以及LGBT)的態度,成為了檢驗該國文明開放程度的一個核心標準。

人們恐懼同性戀的原因不外乎三種:無知、負面情感的發泄和道德綁架。

如果是無知我們可以科普掃盲;如果是道德綁架,我們可以辯證說理;如果是負面情感的發泄,我只能說,1990年 「同性戀」就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了,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才是對當今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病疾。

-END-

------------------------------

我是醚,媒體人+攝影師+旅行家

微博:@醚me

時尚公眾號:時尚醚局(NvRenMi521)

話題公眾號:當局者醚(NvRenMi945)

------------------------------


推薦閱讀:

社會對男同包容度的提高是否真的可以減少男同濫交、抑制艾滋的傳播?
上海對於同性戀的包容程度很高是這樣嗎?
承認同性戀就意味著社會進步嗎?
國內同妻的生存境況是怎樣的,她們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TAG:同性戀 | 女同性戀 | 同性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