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助凶」階層固化

高房價「助凶」階層固化

導語

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稱為階層固化。

近一年來,階級固化,社會分層,伴隨著房價的火箭式的上升,「深得人心」。人人自危,恐慌不斷,焦慮不已。最近一線城市討論最多的也是階層固化。

《奇葩說》有過這樣一個辯題:是選擇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現在,咱們只從房價方面單純考慮一下。

我個人感覺從房價來說,北京和上海基本已經階層固化了,不是特別優秀的年輕人很難在這裡城市逆襲了, 北京二環和上海內環房價都在10萬/㎡以上。上海內環面積120平方公里,距離上海市中心近35公里的嘉定區房價都逼近4萬了。

所以,我覺得,在你的省會城市買套房,然後拿一線的工資養自己城市的房貸的房貸比較合適,因為即使你在北京上海拿30萬年薪,也很難在北京上海買房。

從中國的投資渠道看,買房是改變階層的重要渠道。10年來,中國的樓市漲了200%!

未來二線城市的潛力很大,因為北京和上海的政策是控制人口,國家有意把教育和醫療資源搬遷到別的城市,最近倡導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從這個出發的。

房價的趨勢是受價值規律影響,不會因為某些人受到干擾,有的四線城市希望大家買買買,但是大家就是不買,房價還跌,比如東北很多城市去年房價大幅下跌,僅僅因為房價而放棄大城市,也就是放棄了更寬鬆和更活躍的發展空間,堪稱不是選擇的選擇。

而且,到了中小城市,同樣會面臨買房問題。實際上,很多年輕人並不是在選擇城市,而是在選擇買得起房子的地方。

中國房地產,真是專治各種不服。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長時間的繁榮,房地產尤其是一線城市住宅經歷幾輪飆漲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漲幅。

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一書的「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回顧」章節中,他談及由於各國銀行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的全球性房地產價格上漲時,特別提到「中國內地還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結構性房地產泡沫」。並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今天的住房價格投機更甚於任何歷史時期,業已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根深蒂固。

2015年的時候,雖然中國的股市崩了,但他認為已經出現嚴重泡沫的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竟然又開始新一輪高歌猛進,並且在漲幅和結構性差異上都創造了新的紀錄。

如此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專治各種不服。

令人們費解的是,即使考慮利率下行、政策寬鬆等因素,房地產近年來迅速累計起來的風險是,還與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基本宏觀經濟態勢相悖——10年來,內地經濟增速幾乎下滑一半,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漲了10倍。

此外,更應對全民投機的「賭博文化」深刻反思。「泡沫不可怕,就怕泡沫有文化」。日本經濟當年經濟從高峰跌落的一個重大原因,正是在這種賭博經濟泛濫年代,許多人喪失了務實態度和創新精神,而樂於在投機生意中牟利。而那些踏踏實實實幹的人們,也確實因為更少地享受資產上漲帶來的好處而為人恥笑。這一旦成為文化深入到人們的行為,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大受影響,也使價值觀以及商業倫理、敬業精神受到嚴重衝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對於可能存在的樓市下跌,除了個別監管機構和專業人士,恐怕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相關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

好在這一輪房地產周期中通過「家庭加槓桿、企業降槓桿」的債務結構性調整,使金融風險更為分散。殊不知,各位買了房子的朋友,不但享受了「非理性繁榮」中資產增值的收益,還為分擔國家金融風險作出了貢獻。

在中國,一套房子就能決定你的階層

去年很多合肥的中產買了不少房,不少人說他們炒房,但是他們內心只是為了避免落下一個階層,也是防止階層固化。

同樣一個單位,前年底和去年初買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現在心態完全不一樣。

很多年輕人,如果有家庭財力的支持,儘管也是咬咬牙付出首付,未來十幾二十年要成為房奴,但是動輒百萬元的房子因為不斷增值,無疑與同齡人相比「贏」在了起跑線上。

相反,家境一般,付不起首付,不光離房子越來越遠,與買房同齡人的資產差距也越來越大。

不少剛畢業的年輕人說,要是早出生幾年就好了,那就可以用很低的錢買到房,家庭也不要那麼辛苦了。

是的,上一代人可以通過自我奮鬥,抓住住房商品化的機遇,以低廉的價格在人到中年時買到屬於自己的住房。

現實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的自我選擇空間有多大,取決於父輩有沒有在關鍵時期作好選擇。也就是你的首付多少取決你父母的資產, 生在一線的北京、二線的合肥、三線的六安的孩子10年前家庭資產差距不大,但十年後差距那是驚人了,這十年北京房價漲幅超過合肥2倍以上,超過六安6倍以上!

不錯,買不起房子、不願意買房子,可以租房。

但是,必須看清楚的問題是,個人住房所滿足的並不是簡單的居住需求,而承載了太多居住以外的屬性。

房子與婚戀、工作、小孩教育、和個人階層的進退直接掛鉤,這才讓年輕人面臨高房價仍然別無選擇。

剛剛畢業,住小一點,住差一點,不是多大的問題。問題在於,如果房價長期上漲,不能在合適時機買房,可能會一輩子住小、住差,這就大大削弱了年輕人的選擇權,這不就是階層固化嗎?

我們都了解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積累:那就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同樣,帕累托積累告訴我們: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社會的各個階層正在悄悄形成,從房地產開始,將來社會階梯一旦形成,攀登起來將是十分辛苦的,壁壘會越來越難以逾越,所以說所謂的流動,在未來10年內會逐漸趨於封閉,直到最後形成世襲。

就和美國一線城市一樣,我們最終也會階層固化的,但是可以延緩固化時間, 所以我們看出來政府去年10月份有了強嚴厲調控,限購,讓很多關係戶才能買到的住宅,普通人也能買到了,限價讓很多開發商必須虧本賣房,讓年輕人可以留下來, 所以在房價調控期間,如果你是年輕人又想留著自己喜歡的城市,那你就要找機會上車,在目前調控情況下,剛需是值得購買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朋友圈天天曬詩和遠方,而你卻只能繼續眼前的苟且。因為你和他之間隔著這條鴻溝,叫階級。


推薦閱讀:

蕭三刀:通貨膨脹和高房價,也談地王和銀行10萬億

TAG:階層固化 | 高房價 | 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