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要有政治自信?

為什麼中國人要有政治自信?

一直以來,西方拿他們的標準來論述我們國家政治體制的低劣,而本文從兩個柏拉圖派的基本社會學準則對一個人口足夠大的國家進行分析,並試圖構想一個理想的決策制度,出乎我意料的是,最終的結論竟然闡述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準則:

1. 更加理性的人應該獲得更加大的權力

2. 更加理性的人會做出更加正確的決策

維度:

1.決策的正確性

2. 決策的廣度(即對當世的適用程度)

3. 決策的穩定性

分析之前,我們首先引入一個前提條件:對一個人口足夠大的國家來說,其公民的理性程度與人數呈正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

圖1.

在我們的案例中,橫坐標為理性程度,縱坐標為人口。

其次,我們要在這裡做出一個糾正,即人的理性程度在沒有交流(思想碰撞)的情況下不具有加和性。什麼意思,就是4個具有相同理性程度的人,在沒有相互交流的情況下,他們一起投票所做出的決定不會比他們兩兩各自投票所做出的決定正確。更具體的說,假設100個村民,歲數一樣,知識一樣,現在他們漂在海上,淡水喝完了,口渴的厲害,他們投票要不要喝海水來解渴,由於每個人的理性程度都一樣,所以他們的選擇也都一樣,姑且認為他們不具有抵抗口渴的理性-0程度,那麼不管是50,50分開投票還是100個人一起投票,他們都會選擇喝,然後最終越喝越渴然後脫水而死。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我們的表演了。

維度1. 決策的正確性:

由於人的理性程度不具有加和性,所以許多理性程度低的人所構成的團體與一個理性程度高的人相比,前者並不具有更高的理性程度,故根據準則二,後者會做出更加正確的決策。

結論1:我們要利用少數具有高理性程度的精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維度2. 決策的廣度(適用性):

決策的廣度取決于思考的廣度,思考的廣度取決於觀察的廣度,而觀察的廣度是具有加和性的,所以許多低理性程度的人所構成的團體的觀察廣度與一個理性程度高的人相比,前者具有更大的觀察廣度。

結論2:我們要利用多數具有低理性程度人民的觀察廣度幫助擴大我們的決策廣度。

維度3.決策的穩定性:

人的理性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人在醉酒和清醒時的理性程度一定是有差別的,故我們可以假設一個人失了智的可能性是a(假設是一個虛數,相對小,並且假設一個人的失了智不會對其他人的想法造成影響,即保證了思想的相對獨立性),如果假設一共有x人做決策(每個人一票,他們原本都做出正確投票,失了智情況下會做出錯誤投票),那麼因為失了智而做出錯誤決策(即錯誤投票過半數)的可能性是a^{frac{x+1}{2} } ,我們注意到,隨著決策人數x的增長,做出錯誤決策的可能性就會幾何狀降低。因此許多高理性程度精英構成的團體與一個高理性程度的人相比,前者具有更好的決策穩定性。

結論3:我們需要更多的高理性程度的人參與決策來提高我們決策的穩定性。

結論匯總:

1. 我們要利用少數具有高理性程度的精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2. 我們要利用多數具有低理性程度人民的觀察廣度幫助擴大我們的決策廣度

3. 我們要更多的高理性程度的思想獨立的人參與決策來提高我們決策的穩定性

那麼基於這些結論,我們要如何構想出一個理想的決策制度(政治制度)呢?

首先,從結論1出發,在我們的理想決策制度中,做出最終決策的人一定是屬於高理性程度人群。

其次,從結論2 出發,在我們的理想決策制度中,決策層要時常地接近大多數人(即人民),並從大多數人那裡獲得他們的觀察廣度。注意,觀察廣度地單位是現象,而不是想法,意思就是決策層只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可以,但是由於人口龐大,其現象的數量會更龐大,而龐大的現象中會有許多無用的信息。因而我們需要安排一些具有中等理性程度的人(基層)去整合這些現象並且把這些現象的經典案例匯總起來,這樣既擴大了決策層的觀察廣度,又排除了無用信息對決策層的干擾。

最後,從結論3出發,在我們的理想決策制度中,我們需要人數更多的並且思想獨立的決策層。為使我們的決策層思想獨立,我們需要不斷教育他們,培養他們的辯證思考能力。為增加人數,由於收到人口理性程度正態分布的限制,我們不考慮培養更多的理性程度高的人,故我們要發現並且整合這些高理性程度的人員,將他們更好的利用,這也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理性程度考核制度(至於如何建立,用什麼標準建立,我們以後可以再論述)。

構想完這個決策制度(政治制度),我們再來先分析一下當今世界現有的政治制度。

1. 西方民主制度

不管是美國的總統制還是英國以及大多歐洲國家的議會制,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全民民主投票,通過人民直接表達意見的篩選來獲得最「優」的決策。從我們的維度來分析,民主制度的長處在於保證了決策的廣度,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在多數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那些擁有高理性程度的人的權力被稀釋了,聲音也被淹沒了,因此決策的正確性有所欠缺(西方人民可能沒有認識到理性程度不具有加和性)。而且它也沒有辦法保證決策的穩定性,因為畢竟決策穩定性是建立在參與決策的是高理性人群,而多數量的人民並不是。

2. 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可以說它的理想狀態和我們的理想決策制度的前兩點很像(因為第三點我們沒有論述完整),包括當前版本,它「取智於民而為民做主「的理念是與我們的理想決策制度相符合的,所以可以說這的確是一條明路,只要我們真正的好好去實踐它。

(在下才疏學淺,若還有其他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歡迎討論。)

分析了一大通,其實我自己也有些驚訝最後的結論,原本只是想通過柏拉圖派的準則構想一下最終的理想決策制度,沒想到最後竟然得出了咱們中國具有更大政治優越性的結論!

想想也不無道理,回望過去,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取得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有走彎路,不過總算是越來越好,反觀西方,民主的尊嚴一次次被踐踏,衰退的跡象日趨明顯,或許我今天的一番分析正是這些現象的理論依據,讓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繼續辯證地走下去,我們前途光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三國時期諸葛亮親自監督杖罰軍棍?
為什麼美國參議院會有 filibuster 這種奇怪的制度?
怎樣通俗解釋聯邦制和邦聯制的區別?
眾議院中佔據多數席位的政黨,該黨在眾院內一二三把手分別是眾議長,多數黨領袖和黨鞭么?後兩者可以兼任么?
進入四大究竟需要什麼條件?

TAG:辯證 | 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