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骨。杯子這件事。開篇。
雖然開年之後在微博上冒過幾次泡。不過這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2017首po。看見攻眾號里等故事的妹子聲嘶力竭吼我還魂。覺得慚愧。帶著新系列上來請罪。
花與骨。關於咖啡。關於茶。關於器具與用法。
什麼。你說玩物喪志。別擔心。我們玩的不是器物。是心跳。(被揍~)
在開篇之前。有幾句話要提前說。
一。為什麼寫。
這題簡單。我會答。
因為喜歡。
看見好看的杯子就心癢。看見獨特的餐具就手欠。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在一條心有戚戚剁手不止的杯控路上狂飆突進。
這些年。收過一些杯具餐具。好用的不好用的都有。除了盛飲料裝食物的正職。它們還時不時負責在文具/彩妝擺拍時充當前景背景。出鏡次數多了。常會在評論區看見有留言問杯盤碗碟的出處。你們知道的。我一直覺得好物就該分享。只要問我。只要能答。我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問得多了。發現杯具星人真心不少。就想。開個專門的系列也許會很有趣。
二。寫什麼。
最初只是想寫寫手頭的杯子。用過的杯子不少。好用的不多。金玉其外不過是表象。有沒有敗絮其中只有用的人才知道。
比如德國Rosenthal的Classic系列。這系列我收過不少。從咖啡杯到茶杯從湯碗到早餐盤。全白的帶藍花的都有。用了幾年。材質和工藝確實擔得起經典兩個字。雅緻。古樸。非常美。不過抱歉吶。這系列的咖啡杯和茶杯我個人相當無愛。美則美矣。卻在燒制的過程中不知為毛採用了杯口支撐的形式。也就是說。杯口無釉。胎體外露。
現代陶瓷藝術當中杯口露胎的做法已經基本被淘汰了。因為釉面覆蓋在胎外才能夠保證顏色不掉(釉下彩)。無重金屬析出。安全持久。杯口是接觸嘴的地方。安全起見都會上釉。並採取杯底支撐的形式燒制。你去看看你的瓷碗陶杯。杯底那圈不光滑的白色/米色圓環。就是沒有釉的胎體。如下圖。
Rosenthal的Classic咖啡杯和茶杯杯口露胎。安不安全暫且不說。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咖啡和茶都是容易留漬的有色液體。失去了釉面的保護。顏色久而久之就會侵入胎體。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陶瓷工藝會把露胎的地方放在杯底的原因之一。無他。碰不到嘴碰不到杯里的液體而已。所以很遺憾的。Rosenthal百年基業。最經典的Classic系列卻留有阿喀琉斯的腳踵。我手頭這系列的茶杯咖啡杯。即使每次用完都立即清洗還是在這麼多年後慢慢在杯口處積起了幾塊淺斑(尤其是嘴唇觸碰處)。所以入手之前請三思。實在喜歡這系列的話。可以考慮這系列的馬克杯。那個杯口有釉。露胎處位於杯底。
你看。好看和好用並不一定成正比。杯盤碗碟的選購。也會涉及一些陶瓷工藝方面的知識。什麼是胎。什麼是釉。什麼是青花。什麼是琺琅。喝咖啡要選什麼杯子。喝茶要用哪些器具。陶杯好還是瓷杯好。釉上彩好還是釉下彩好。……
嘛。我說過的。只要能答。我知無不言。
三。怎麼寫。
少年A非茶藝師咖啡師。非餐具/瓷器業內人士。寫的東西恐怕到達不了什麼專業高度。僅站在咖啡/茶愛好者和普通戀物癖患者的立場上(戀物癖有普通的么…)。來說說自己用過的器具。
當然。實用主義也需要理論指導。這系列也會涉及陶瓷工藝的有關知識和一些陶瓷品牌/手作工坊的發展歷史。無有厚積。不足以薄發。這裡列出寫這系列時所用到的參考書不完全清單。有興趣的少年們可以去看看。如果有其他的書或資料推薦。歡迎在留言里吼我。
關鍵詞。咖啡。
- Former, Britta (2016): The Craft and Science of Coffee. Academic Press.
- Freeman, James/ Freeman, Caitlin/ Duggan, Tara (2012): The Blue Bottle Craft of Coffee: Growing, Roasting, and Drinking, with Recipes. Ten Speed Press.
- Hoffmann, James (2014): The World Atlas of Coffee: From beans to brewing - coffees explored, explained and enjoyed. Mitchell Beazley.
- Moldvaer, Anette(2014): Coffee Obsession. DK.
- Torz, Jeremy/ Macatonia, Steven (2016): Real Fresh Coffee: How to source, roast, grind and brew the perfect cup. Pavilion.
- 韓懷宗(2017):《世界咖啡學:變革、精品豆、烘焙技法與中國咖啡探秘》。中信出版集團。
- 韓懷宗(2012):《咖啡精品學》(上、下)。中國戲劇出版社。
- 林東源(2016):《創意咖啡的無限可能》。萬里機構。
- 石脅智廣(2014):《你不懂咖啡》。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田口護(2016):《咖啡事典》。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 田口護(2009):《咖啡品鑒大全》。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關鍵詞。茶。
- Dubrin, Beverly (2010): Tea Culture: History, Traditions, Celebrations, Recipes & More. Imagine.
- Smith, Krisi (2016): World Atlas of Tea: From the leaf to the cup, Mitchell Beazley.
- Peltier, Warren/ Kirby, John T. (2011): Ancient Art of Tea: Chinese Tea Masters Share the Wisdom and Beauty of Tea. Tuttle Publishing.
- 蔡榮章 (2006):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中華書局。
- 岡倉天心(2010): 《茶之書》。 山東畫報出版社。
- 劉銘忠/鄭宏峰 (2008): 《中華茶道(4冊)》。線裝書局。
- 劉勤晉(2014):《茶文化學(第三版)》。中國農業出版社。
- 陸羽(唐):《茶經》。Kindle電子版。
- 桑田忠親(2016):《茶道六百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王玲(2009):《中國茶文化》。九州出版社。
- 王迎新(2013): 《吃茶一水間》。山東畫報出版社。
關鍵詞。陶瓷。
- 馬未都(2013):《瓷之紋(2冊)》。故宮出版社。
- 馬未都(2011):《瓷之色》。紫禁城出版社。
- 許之衡(民國):《飲流齋說瓷》。Kindle電子版。
- 葉喆民(2011):《中國陶瓷史(增訂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中國古陶瓷學會(2015):《官窯瓷器研究》。故宮出版社。
- 中國古陶瓷學會(2015):《青白瓷器研究》。故宮出版社。
- 中國古陶瓷學會(2013):《龍泉窯瓷器研究》。故宮出版社。
- 中國古陶瓷學會(2013):《越窯青瓷與邢窯白瓷研究》。故宮出版社。
- 中國硅酸鹽學會(1982):《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最後。文中出現的圖片都是我的自用杯。飲品也都是自己做的。請勿他用。謝謝。
先來說杯子。
杯子這件事。基本和人一樣。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高顏值容易蠱惑人心。一言不合就剁手。用過這麼多杯子之後大言不慚說句過盡千帆的良心話。顏值這件事。於器於人。都是真的重要……(顏控黨暴露了啊我~!)
不過養眼好看並不是選杯子的唯一標準。下面總結了下我在選杯子時會注意到的幾個環節。一家之言。請無差別隨便看。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和我同一星球的杯控們和業內人士指正與補充。
一。實用性。
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我自己選杯子時一般先看設計的繁簡。
鏤空雕花請慎重考慮。因為雖然精緻唯美。但清洗起來真的想死的心都有。杯子上的鏤空設計不多。畢竟要用來盛水。但杯底的托盤常會出現比較複雜的設計。最可怕的是鏤空。卡垢卡灰。凹凸不平的杯/碟也不容易清洗。長期盛有色液體(如咖啡/茶)容易留漬。
尖角/稜角多的杯子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尖角容易磕壞。比如下圖Wedgewood茶杯的把手。
太獨特太藝術的設計只適合擺拍。不適合日用。比如下圖的法蘭瓷(Franz)咖啡杯。雜花生樹。群英亂飛。去Franz家的展廳是一種享受。因為整個展廳都是一場視覺盛宴。它家的瓷器都是工藝品級的。設計上非常獨特。東西方元素融合得很好。做工是真細。從制坯到上色。從塗釉到燒制。每個環節都細緻得恐怕豌豆公主都挑不出刺。
看見這隻群英亂飛杯時內心只有一個聲音在叫囂:藝術品啊~!二話不說就入了。不過器到用時方知好。滿杯春色雖然美輪美奐。但由於造型上的不對稱不規整。盛滿水端杯子時重心嚴重不平衡。拿個杯子拿得如履薄冰。此外。那些花莖草蔓和翅膀上的尖角。每次手洗時(這貨註明不能機洗只能手洗)都膽戰心驚。總覺得隨時都會以碎碎平安的方式報廢一件藝術品。
所以你看。有些美人只適於遠觀。不作收藏用的話。撩前還請三思。
注意把手。對於帶把手的杯子而言。把手的位置非常重要。高低。大小。連接方式。盛水時的重心。好的杯子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設計每一個環節。所以我個人比較習慣去實體店買杯子。可以摸。可以掂。可以實地預演一遍使用時的手感。注意清洗說明。標明洗碗機可洗的杯子簡直杯控福音。節約下來的時間與精力請肆意揮霍。
注意使用說明。帶金邊的杯子不能微波爐加熱。有些手工杯也會註明是否能進微波爐。
此外。注意杯底和杯壁的連接方式。如果杯底和杯壁之間存在明顯的接線或凹槽。接線/凹槽處非常容易留漬。下圖是英國Royal Albert的花茶杯。這系列我一直覺得屬於典型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杯子內部用的是釉上彩不說(釉下彩釉上彩以後會po專文)。杯底接線處設有凹槽。沒用幾次就會結漬。工藝和設計都不走心。空有一身花哨的皮囊。不難理解這牌子為什麼會沒落。
杯子。器也。為人所用。而非用以累人。
作為卯起來用器物的實用派杯控。渾圓。簡單。易清洗。能加熱。這些都是剁手時的加分項。
至於設計上的獨特性和顏值高低。就是仁者見仁的眼緣了。
二。目的性。
一個杯子。喝水。喝牛奶。喝茶。喝咖啡。
目的不同。使用過程卻基本一致。大體遵循「端杯-張嘴-入口-下咽-然後解渴或裝逼」的流程。個人覺得不存在正確的使用方式。只要喝得盡興。用什麼杯子怎麼喝全隨你。不就是杯子嘛。情懷大於形式。還是入一點好豆用一點好水煮一杯好咖啡來得實在。
不過所謂的杯具文化。多少也存在一些搭配上的主流趨勢。東方西方都在太久遠的時間裡各自形成了使用習慣。
比如。英式紅茶習慣上使用敞口杯。主要是為了散熱。不用等很久就能喝。下圖為英國Wedgewood的經典繁花敞口杯。
比如。日本茶道講求禪意。茶碗的選擇上多古樸雅緻。
至於我天朝子民。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喝法。器具也各有講究。不過魯迅先生說得不錯。好茶得用蓋碗喝。
茶以外。喝咖啡的杯子也和喝什麼咖啡有關。
如果喝意式。杯子普遍偏小。單份Espresso 基本在30-45ml。畢竟是濃縮。喝多了太激烈。所以50-80ml的小杯正好。南意和北意的容量略有不同。
上圖。德國Villeroy & Boch意式杯。
當然。Double espresso的用杯就容量乘2。用普通的咖啡杯就行。
喝普通的濾咖/美式。咖啡杯容量大小不一。無論加不加奶。
就像星巴克有不同的杯量。看你喝多少了。
精緻點的。瓷杯或骨瓷。配碟子的那種。屬於中型杯。容量基本在120ml-160ml不等。比如下圖。丹麥國寶Royal Copenhagen。
大型杯。容量一般在300ml以上。比如各種馬克杯。下圖裡的馬克杯為Portmeirion的Botanic Gardens系列。
喝Cappuccino可以選厚壁的大口杯子。盛放奶泡非常漂亮。比如下圖法國的Gien小王子咖啡杯。
喝分層的花式。長形玻璃杯很合適。因為可以明確看見分層。非常漂亮。
下面的玻璃杯在義大利時小店隨便買的。好多年了。牌子真記不住了。拿鐵是我做的。見笑了。
三。質地。
目前我手頭的杯子里。瓷質居多。陶質其次。除此以外比較常見的有骨瓷。玻璃。搪瓷/琺琅。不鏽鋼。比較少見的有銅杯和木杯。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特性。以後會專門po文寫。這裡只簡單提一下。
陶杯。
古樸。紮實。手工感強。匠心與技藝絲絲入扣。
我手頭的陶杯大都偏重。而且厚。甸甸的那種。
保溫性好。適合喝咖啡。
下圖為義大利Virginia Casa的馬克杯。
瓷杯。
或薄如蟬翼。或圓潤敦厚。
中國的瓷器工藝。講求的是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除此以外還要求薄胎厚釉。
不過歐式的瓷器里倒沒見過這條規矩。胎是好土。釉卻不見得厚。
什麼。你問我怎麼知道的。手滑cei幾個杯子看看就知道了嘛……
瓷的優點在於細膩通透。但保溫能力未必及得上陶器。畢竟厚度擺在那裡。所以喝咖啡可以選厚瓷杯。薄瓷杯就留著喝茶罷(這裡指英式)。
下圖。德國Meissen白瓷。
骨瓷杯。
陶瓷雖源於中國。但骨瓷卻始創於英國。由胚土裡加上骨粉燒制而成。色澤上呈現一種天然骨粉獨有的乳白色。骨瓷在燒制過程中。對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諸項理化指標要求都非常高。也就是說。廢品率很高。來之不易。
優點很明確。色調柔和。透光性強。強度高於一般瓷器。保溫性也好。喝咖啡喝茶都行。
下圖為英國Wedgwood骨瓷杯。看得出白里透著暖調。非常溫潤。頂級的骨瓷會標上fine bone china。如遇見。請珍惜。
玻璃杯。
與四千多年前美索不達米亞遺落的小玻璃珠相比。現代玻璃製品晶瑩剔透。從防彈玻璃到調溫玻璃簡直無所不能。至於玻璃杯。製作過程基本都經過了「撐絲-吹球-外皮開口-內膽開口封底-介面-封底-貼商標-退火」這8個環節。挑玻璃杯時除了和挑其他杯子時一樣要注意顏色/雜質/均勻度以外。還要注意杯子有沒有氣泡。
下圖是Nobbile雙層玻璃杯。國內買的。用了好多年。又輕又薄。質地和透明度都不錯。隔熱也好。喝咖啡相當順手。
浮雕玉石。
這裡特指Wegdewood的Jasper Ware系列。中文譯成浮雕玉石。材質配方至今仍是秘密。能確定的是。浮雕可以言傳。玉石只能意會。或者說。至少和我們傳統意義上對玉石的理解不太一樣。材質的手感上比較偏向我們熟悉的紫砂。無釉。細膩。溫潤。當然。顏色與紫砂不同。
Jasper Ware系列算是Wedgewood家的鎮店之寶。顏色上有藍白/粉白/黑白三種。不過既然是經典。也意味著仿品假貨眾多。能靠櫃的話盡量實體店買。之前看到微博上有人曬這個系列的杯子。配圖明顯不是真的。看了一下TB。心都涼了……
美器良材心嚮往之。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請支持正版尊重原創。
不鏽鋼杯。
薄的不鏽鋼杯燙手燙嘴。別買。
保溫杯那種可以有。裝個熱咖啡熱茶神馬的。帶在路上很好。購買起來也方便。普通商場/超市基本都能買到。
至於牌子。保溫性能好的比如Thermos和象印之類。不過保溫性能太好也是心累。咖啡煮好了帶出去被燙了8次還沒喝到一口的痛有誰能懂……
下圖是Starbucks的不鏽鋼保溫杯。保溫沒有Thermos好。但4小時內能保證讓你一直喝到熱熱的咖啡。不灑。不漏。我出門都帶這貨。放包里很安心。
搪瓷杯。
日本那邊貌似稱作琺琅。關於搪瓷和琺琅的定義恐怕可以寫一篇學術論文。這裡篇幅有限。就不叨嗶了。本篇所提到的搪瓷(Enamel)。是指金屬為基底。在其表面塗上玻璃紙的瓷釉。之後高溫燒制。成品是一種複合材料。
搪瓷杯的優點在於外層瓷釉保護杯體不易生鏽。內層金屬保證杯子不易破碎。老底子誰家恐怕都有幾個印著「為人民服務」和紅五角星的搪瓷大杯。紮實。好用。喜歡現代搪瓷的少年們可以去看看日本的野田琺琅和GSP燕印。
木杯。
質地較輕。不會摔破。不過木頭的養護需要用心。密度不夠大的木杯容易漏水。個人不是很推薦。
銅杯。
杯子放在國內了。暫時無圖。以後再補。
銅的導熱快。喝熱咖啡恐怕會燙得你一抽一抽。夏天喝喝冷萃神馬的不錯。
銅的保養沒那麼簡單。易氧化。會包漿。不喜歡復古風的少年們不要輕易撩這貨。意境大於實用性的。
塑料杯。
早幾年收過不少Starbucks的塑料隨行杯。現在很少買塑料杯了。因為放在家裡用。論顏值論質地論安全性論耐高溫。比塑料好的材料多得去了。帶出門這貨的保溫能力又有限。沒有什麼非它不可的理由。而且Starbucks家的隨行杯氣密性不是很好。買過的n多個裡差不多有一半加熱飲會漏……也就是說。拼人品的時刻到了啊少年們。
紙杯。
環保起見。還是盡量自帶杯子罷。
實用性。目的性。質地。
以上三點。基本是我決定該不該剁手一隻杯子時會考慮的要素。
杯子這種東西。牌子可大可小。價格可高可低。材質和工藝都是造成其中巨大差異的因素。
以前見過夜市裡一車一車堆著賣的杯子。顏值高的不是沒有。做工細的卻不多見。而且大多杯底無印。無從考證出處。個人不建議買。因為盛熱飲時無法保證安全無毒無析出。
網上看到可愛的杯子時也請保持高冷淡定(這對杯控們來說很難。我懂……)。多關注生產者和工廠/工坊信息。
能夠靠櫃的話。盡量去掂一掂實物的手感。入手時記得檢查有沒有疵點。
不能靠櫃只能代購的話也至少關注一下用過的人的使用感想。不要衝動消費。
什麼。你說不就是個杯子么。有必要挑得這麼矯情么。
抱歉吶。挑杯子和挑女友基本是一個原理。一見鍾情的顏值敵不過朝朝暮暮的相處。讓你內心最踏實妥帖的那個。才是最好的那個。
所謂晨鐘暮鼓。安之若素。記住。想好了再撩。無論妹子還是杯子。
最後。簡單寫幾句杯子的日常使用與護理。
關於使用。
常在lofter和我的微博圖片號上看我po圖的妹子們都知道。我雖然收的杯子不在少數。但從來不作收藏用。總覺得把工匠的技法和天賦束之高閣當作標本實在太過浪費。更何況一件器物的巧思與遺憾。光憑肉眼很難體會。真正為你所用。器物上才會寫上你的名字。
當然。很多杯子都是易碎品。日用請做好隨時塵歸塵土歸土的心理準備。這可是過來人的內心感言。你們不知道我cei過多少美器良材T_T...
此外。杯子會磨損。會斑駁。會黯淡。帶金邊的杯子尤甚。卯起來用的話。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別遺憾。別不舍。杯子上的舊跡陳光才是表達歡喜的最好方式。你看。兩情若要久長。全在朝朝暮暮。
關於清洗。
用完就洗。別偷懶。時間一久茶漬咖啡漬積住了都不好處理。
如果家裡有洗碗機。注意杯子的洗滌說明。明確標註不可機洗的手工杯不在少數。
如果手洗。我的習慣是不用洗滌劑。厚棉布和溫水洗凈。然後擦乾。
牙膏。擦擦克林。雙氧水。還有其他強力去漬清潔劑。使用時請慎重。之前求問過一位業內人士。得到的答案是長期使用會傷到瓷面。
至於擦乾這個動作。只是我個人的習慣。德村的水質屬於硬水。水滴留在杯盤碗碟上簡直一滴一個印。幹掉之後就徹底結住。清理起來非常麻煩。並且丑。很醜。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每次洗完杯子之後迅速擦乾。軟水區不一定有這個問題。自然晾乾就可以了。
關於收納。
上圖是我杯櫃碗櫥中的一角。盤子摞在一起問題不大。但杯子還是盡量分開放。因為形狀不一的杯子摞在一起很難做到受力平衡。容易cei。二來瓷面相互擠壓也會造成磨損。
網上/家居店能夠找到各種杯架。可以去看看。
我自己用的如下圖。不鏽鋼質地。非常結實穩固。但掛鉤的排布上比較密。高一點的杯子只能隔一個鉤掛一個。
要注意的是。選杯架時請按照自己櫥櫃的隔板厚度和縱深選。量清楚了再下單。
關於手制。
手工杯和工廠量產杯的區別在於前者的獨一無二性。不圓。顏色深淺不一。紋理疏密不勻。我用過的手工杯里基本都有這些現象。無論出自頂級的德國Meissen還是景德鎮的獨立工坊。強迫症和完美主義者恐怕得繞道。
然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完美與遺憾不過一線之隔。那些技藝精湛匠心獨具的手工杯們。你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強大與美好。
關於古董杯與二手杯。
德村有很多精緻的古董店。櫥窗里的舊瓷杯簡直亂花漸入迷人眼。周末的跳蚤市場上遇見美物的幾率也不低。
不過我屬於根正苗紅的潔癖患者。久病不治。也不追求什麼停產款限量版。對於古董店和舊貨市場都興趣缺缺。偶爾路過。保養一下眼球。繼續趕路。
如果不介意別人用過。如果喜歡老物件舊技藝。倒是可以去看看古董店裡的杯具們。雖然狀態不一。但價格確實比現產款低出不少。不過古董杯們的牌子/系列/年份/批次/狀態都很講究。遇到假貨的風險也並不為零。所以入之前還請多做功課。
關於原創。
在網上看見過不少圖案相同品/風格近似品/形狀復刻品。尤以仿Royal Albert和Wedgewood的為多。也許購買者對原版並不熟悉。會購買只是單純覺得好看。可是對於設計者和製作者而言。設計上的抄襲和模仿並不會被好看兩個字抵消。沒有原創性。在起點就輸了。
所謂匠心。器物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原創設計者對自身的闡釋。就像一場對話。雖然無聲。但原創者的心聲卻能直抵人心。
尼采說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都瘋了。
天賦可貴。原創不易。你若聽見那天籟之音。請一起守護。
嘛。開篇就寫到這裡。
再叨嗶下去你們手裡的爆米花都快吃完了。
每個系列的開篇都只是一個綜述。如果有具體的問題或想看的後續內容。歡迎在留言里吼我。
以後新番都會先po在攻眾號上。微博上心得和故事會陸續分開po。
公眾號ID:A型咖啡漬。
微博主號:咖啡少年Akilla。
微博圖片號:A型咖啡漬。
花與骨。以繁花寫風骨。
匠人若是有心。器物便會有魂。
我始終相信。我們握於掌中的溫度。從來不是死物。
Akilla。
貳零壹柒年三月十七日。
推薦閱讀:
※自己在家燒陶瓷花盆能夠實現嗎?
※【元素家族——連載91】硅酸鹽——查理曼大帝的神奇桌布
※除了傳統,陶瓷也有新潮流
※靶盞在古代是用來做什麼的?
※小米mix2陶瓷如果可以定製就好了。比如青花瓷版一體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