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全有個屁用,你的產品有撩點嗎?
來自專欄 油炸果子·產品運營設計
在分析文章標題的的結論前,先說兩個生活的小事。
小事1:
有次跟朋友徒步吧,邊走邊聊,有點餓了,到了一個陌生的位置,一排館子,我們幾個人糾結了很久,遲遲下不了決定去哪家,然後有家館子的店員跑來跟我們說:靚仔,這裡吃,這裡魚很有特色。然後我們就進去了,雖然我們對魚也沒多麼感冒。
小事2:
另外一次,陪朋友逛街,想著自己也不缺啥,沒想要買什麼,看到了一件衣服還不錯,就試試吧,真的只是試試,上身後覺得還行,可買可不買的類型,也有點小貴,想著算了吧,但朋友在旁邊一個勁的說,不錯啊不錯啊,買買買,可能是一句玩笑話,然後我真的就買了。
先放下這兩件小事。
前段時間年度規劃,打算把產品做個較大幅度的更新。
所以一下子看了很多產品,想了解下他們的做法,同行的前10、類似行業類似商業模式的前20,差不多都看了下,也許真的是不求甚解,最終深度分析的可能就是同行業和類行業的前幾名的那麼幾款吧。
看了這些產品,我發現好的產品跟上面兩件小事有些是相通的。
很多時候我們處在一個近似於混沌的狀態,不知道該怎麼選怎麼做,左右好像都可以,旁邊的人隨便一句話,可能真的很簡單的一句話,你可能就按照他說的做了。
我看到的好的App也是這樣,總能在關健節點和關健位置看到你擔憂的各種提示,甚至各種小引導,小恩惠。可能並不需要邏輯多嚴密或者投入多大,但是他就是引導你完成了產品業務流程,把產品用起來了。
越是成熟的行業,你會發現他們的產品業務越類似,好像都能解決用戶痛點。吃飯,看電影,購物,每個類別的大部分App都能解決這些核心痛點,那麼差異在哪呢?
好產品都會撩!
在流程的關健時刻,有個服務員過來跟你說,這裡魚不錯;有個朋友說,買買買。
我們要的就是種的產品。
總結了下,會撩的產品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不被注意的擔憂被滿足
整容行業,很多投資人看到了這個行業將會迎來發展的大爆炸,開始嘗試將整容行業也互聯網化,嘗試的很多,失敗的當然也很多,很多機構將整容平台產品做成類淘寶京東的電商,以為拉上好的整容機構,打通B端和C端,做點廣告、做點降價營銷、宣傳下醫生就完啦。
但是,熟練的打完這一套組合拳卻發現並沒有什麼卵用。
直到我看到了「新氧微整容App」。
新氧讓已經整容的用戶寫整容日記,圖文結合,其他用戶能看到隨著時間變化,整容者的變化,日記寫的好,給予返現。這個日記用更加真實的方法給產品做宣傳,就像你看到你的朋友一點點的在這裡變美,你是不是有點心動。
打開醫師列表,能看到一些保障標識,專業標識。這個很普通,很多平台會做,但是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於你在選醫師的時候給你提示。
平台隨處可見,專業、安全、保障性賠款類提示。這幾個字也很常見,並不特別,但是他出現在你憂慮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安心點,就像朋友平時跟我說有家魚不錯,我可能不會去,但是我在找飯館的時候,你跟我說,這家魚不錯,我很可能就進去了。
用戶來到平台是來選價格選醫生,找個口碑好銷量好的就行了,但是隱藏的擔憂確是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有後續保障嗎?新癢時時刻刻在給予用戶答案!
貼心的引導流程
用完荷包理財(先不管這家公司怎麼樣),再看其他理財產品,真的覺得荷包理財的使用體驗能甩同類產品幾條街。
我這裡就說說荷包理財的註冊吧,這個是我映像最深的。
大部分的理財產品你第一次打開,一般是幾張產品介紹的引導圖,然後跳轉到首界面了,注不註冊由你咯,至於綁定銀行卡什麼的,真的看心情了。
荷包理財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第一次打開,恭喜你獲得5000元體驗金,體驗七天大約能白拿七塊錢,然後是領取體驗金的流程,轉入零錢包,他才會說讓你註冊,為了拿那幾塊錢,你很自然就的註冊了,如下圖。
這個引導加入後,下載註冊轉化率最高達到80%,而同行平均水平在30%左右。
營造良好的氛圍
我們到了ktv才會放肆的的唱歌,你在馬路上大聲唱歌大家只會覺得你有毛病。
看書為什麼要去教室或者圖書館,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精神才能專一。
我翻看很多閱讀類App,發現這類App書目的擺放,大多都是類書架的樣式,App產品底板的顏色選擇會有些偏暖偏黃,類似有書香的感覺,並不是完全的純白底。
他們都在營造一種氛圍,讓你安心讀書(使用app)的氛圍。
還記得在公司過年前還沒開始放假的時候,哪怕到了農曆二十八,在深圳依然感覺不到有啥年味,怎麼今年過年這麼冷清呢?
直到我回到家裡,年飯吃起來,大家都聊起來,一家家鞭炮放起來、春晚看起來(不要鄙視我),才發現,過年還是挺有意思的。
其實產品也是這樣,當要達成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在什麼情境下用戶可能的操作,用一切可能的東西,將用戶的情緒帶動起來,這個時候才能順著你的想法走。
無處不在的產品細節
按敘述邏輯,產品細節不應該單獨拿出來講,完全可以穿插在上面三段中,但是我覺得,很有必要單獨拎出來,主要是希望對我們細節能形成一種觀念,當你對產品有把控細節的觀念時,其實上面三段你完全會注意到,並且知道怎麼做。
當然如果覺得產品所有細節,這個把控難度太大,我們也可以是關注產品主要流程關健點的細節。
雖然很多產品的可能功能點很多,但是其實你數下,真正影響用戶核心決策流程的點真的很多嗎?
那麼你需要做的是,將這些核心頁面拿出來,一步步的看他的交互,一點點的看他的提示,設身處地的考慮用戶場景。
怎麼減少用戶的點擊數?
哪些位置應該放個小提示,哪怕很醜?
這裡是不是太花了,用戶一下子找不到按鈕?
跟談戀愛一樣,一個注意細節時刻關注到女票心理變化的男票才能讓人產生好感,最好的撩是無微不至。
題外話,容易被誤解為是良好體驗的東西,特效,並不是核心流程或設計絢麗和特效多就是好體驗,好體驗是要讓用戶更快捷和更自然的遵循你預想的操作,而不是讓他覺得吊炸天,然後沉浸在產品框架上,忘了產品的目的。
1.不被注意的擔憂被滿足
2.貼心的引導流程
3.營造良好的氛圍。
4.無處不在的產品細節。
有了這些,你的產品才算有撩點。
上面說的是怎麼樣才算有撩點,下面簡單的說下怎麼在產品流程上做控制吧 ?
上面的內容中牽涉的各個工作角色該怎麼做好,這個想說清楚太繁瑣,畢竟各個崗位有各個崗位的專業度,那就說說怎麼在評審的時候規避產品無撩點吧。
我發現很多公司產品的評審就是產品講講原型,大家提提意見提提想法,有問題改,沒問題過,並沒有一個分類評審的流程,交互、功能混在一起討論,視覺設計稿有時候就是幾個領導和產品看看,沒問題,過吧。
而好的評審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1.產品設計好原型草圖,功能完整,評審業務流程。
2.產品或交互完善上面草圖,將整個流程及頁面優化,評審流程頁面細節,評審過程中設想各種應用場景,建立不同的場景形態,不同狀態的評審。(評審撩點)
3.視覺 /UI製作高保真原型評審,還原真實使用場景,高保真圖演示業務流程,包括功能和細節。(評審和驗收撩點)
分類評審的意義在於,每次評審都會抓對應的側重點,能夠做到精準的抓住問題、分析問題,而不是混在一起想到什麼說什麼,評審不一定是要分三次,重要的是控制節奏。
有方向,有落地方法,希望有用!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