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M VS CLT(語法翻譯法vs交際法)——純手打翻譯= =+

GTM VS CLT(語法翻譯法vs交際法)——純手打翻譯= =+

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的要素之一——特別在英語教學中。本文的主要講述兩大主流教學法:GTM(grammer translation method)和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前者使用已久,而後者於近十幾年才開始流行。本文的目的是為了完善教學實踐者(教師等)的理論知識,尤其是英語教學方面。兩大教學法的比較將完整詳細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教學過程的特點,教學宗旨,學習者情感的應對,母語的作用,語言技能側重(聽說讀寫),以及教師對學生偏誤的應對。總體來說,CLT比GTM更有效,但GTM仍有積極作用。

1.介紹

英語作為二語的教學或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與一語教學有很大區別。教師需要有大量知識這些來確保教學過程實際有效,其中之一就是教學法。Anthony Davids(1963)曾7以目的來定義教學法。語言教學的教學法是系統得介紹二語教學或外語教學的一系列程序或整體計劃(Celce-Murcia,2001:5;Brown,2007:14)。因此教學法是二語教學和外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通過一個正確的教學法,教師能夠是學生愉快舒適的學習,而不是感到枯燥乏味。從而,課程目標能夠完美達成。

為實現這一目標,在二語教學和外語教學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教學法。從結構上來分,自1920以來,共有9大類教學法,並融合衍生出其他多種教學法(Celce-Murcia,2001:5),其中有兩大教學法教師GTM和CLT。這兩種教學法十分有趣,他們在教學方式和歷史形成上有顯著不同。GTM較為經典,而對比之下,CLT是近來才為教師所用,流行於二語教學課堂和外語教學課堂。

從原則來講,GTM適用於幫助學生實現閱讀和欣賞外國文學的目的。 換言之,學習一語言的目的主要是閱讀由目標語言所寫的書面文學。對比之下,CLT語言教學主要目的是交際能力培養(Larsen-Freeman&Anderson,2011:14&115)。CLT支持者認為通過GTM教師只是讓學生分析語言而不是使用語言,相反,通過CLT教師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而不是分析它。因此,這兩種教學法是值得討論的有趣話題。

本文將通過兩種教學法的比較來進一步討論GTM和CLT。本文有益於老師們知道這兩種方法在哪些方面有所區別,從而選擇哪種方式更適合教學。下面我們將深層次地詳細討論GTM和CLT的區別。

2.GTM和CLT的比較

GTM和CLT的區別十分明顯,因為兩者的原則明顯不一樣。下文的表格中兩者的對比將更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兩者的區別。

(Larsen-Freeman and Anderson,2011:19-20&122-125)

3.討論

3.1教學過程特點

在GTM和CLT兩者教學過程中,有5點截然不同。第一,關於母語的使用。在GTM中,使用母語進行教學。這意味著教師使用母語來促進教學過程。另外,Harmer(2007:63)認為無論是老師教授的內容還是學生學習的內容他們都把目的語反應成他們的母語,反而亦然。對比之下,CTL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只使用母語中的一些詞(Brown,2007:49). 在教學過程中母語不允許在所有的交際中出現。教師通過使用目的語理解和交流促進學習者向目的語靠近。第二,GTM中的辭彙通過翻譯來記憶。這種方式是用來使學習者明白在目的語中的相關意義和用法。而CLT卻指導學生不通過使用母語映射的方式來掌握目的語。另外,老師教導學生通過現實的語境來掌握辭彙(Brown,2007:46)。例如使用反應現實的圖片、教具或辭彙在句子或完整表達中應用。第三,就語法而言,GTM強調學習者必須在造句前明白語法規則。換言之,語法教學方式是演繹式(Harmer,2007:63. Larsen-Freeman,2011:18. Brown,2007:19)。學生會系統地造句,沒有變化,非常嚴格。再者,根據2013年10月16-17日在印度尼西亞部分教學過程的觀察報告,學生會因為不常用英語交流而害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他們猶豫著發音的正確性以及擔心自身母語對所學目的語造成的口音問題。GTM與CLT有很大不同,CLT強調教師使用歸納法教授語法或者內省法(Thomspson,1996)。再者,CLT鼓勵學生使用目的語交流而不是先強調語法(Larsen-Freeman,2011:115. Hiep:2005:4). 從而CLT理論者關注學習者使用目的語交流的意願並在學生輸出語言後檢查、改正學生在句子或語段中的語法錯誤。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享受課堂,而不是猶猶豫豫或因為輸出語言害羞不已。這和他們習得母語或第一語言的方式一致。但是問題是,如果老師不能在課程結束時教授語法,學生就會在語法犯錯誤。接下來是語料問題。在GTM中並沒有指導使用真實的語料。所有的語料都是來自老師或是一本系統的書。語料的學習早已由老師限定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並不熟悉社會語言,當他們被要求使用或變通所學知識到社會或日常語境中時,他們往往感到無能為力。但是這樣也有一點積極的意義:教堂外的不良信息不會進入學生的腦海。學生總是對來自課堂外的真實語料總是持消極態度。對比之下, CLT往往使用真實語料來使學生熟悉並理解給定主題的真實的語境(Hiep,2005:5)。另外i在Xerri2014年The use of Authentic texts with postgraduate一文中引用Wong,Kwok和Choi的話:(CLT)對學生學習很有益,因為在學習之後,他們能夠融入社會生活,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他們需要真實的語境。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師需要謹慎地過濾不良語料,防止它們進入學生腦海。最後,這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學習的目的。在GTM中學生不會被迫著使用目的語交流,但在CLT中學生會被強調著使用目的語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交流。另一方面,GTM讓學生分析語言而不是使用語言(Celce-Murcia,2001:6)。相反CLT讓學生使用語言而不是分析語言(Larsen-Freeman,2011:115)。另外,語言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使用目的語交流的能力。

3.2 互動本質

3.2.1 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CTM是單向的互動。大部分的教學活動是來自教師(Brown,2007:19. Harmer,2007:63)。換言之,在這種方式中教師是主要的教學資源,老師單方面輸出語料。當學生不能理解單詞的意義或不理解所給句子的形式時,學生能夠向老師提出問題。從而老師會直接給出答案使學生能夠理解課程。相對而言,CLT中師生有積極的互動。老師把學生當成朋友一樣來討論話題。因此老師不僅是主要的教學資源還是學習者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的朋友。所以,在CLT中從老師到學生,在從學生到老師,形成積極的互動(Thompson,1996.Brown,2007:47.Hiep,2005:4)。

3.22 學生和學生的互動

從之前的數據顯示,CTM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幾乎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互動。因此,學生之間從不交流課程內容,他們的知識往往來自教師。但在CLT中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Hiep,2005:4),並且他們能夠通過交流來解決問題、回答教師問題。這種方式對於學習過程有很大的好處,因為老師能夠成為所有學生的共同交流者,教學過程能夠變得更為高效,從而能夠實現教學目標。

3.3 學生情感的應對

GTM非常經典,教師並不是在乎學生的情感,因為在這種教學方式中並沒有相關應對學生情感的原則規律。因此,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並不緊密,因為學生把老師視為極度的權威,不能夠一起娛樂或開玩笑。換言之,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深深的距離感。相反CLT中學生和教師是學習的夥伴。因而,學生與老師的相處感到舒適,他們能有機會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興趣和感受。另外,關於CLT課堂的一份觀察記錄表明學生會因為該在教學法中受教師激勵而努力學習以搭成教學目標(Brown,2007:49)。另外,因為在這種方法中,教師和學生良好的合作提到了學生的課堂安全感,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省心,專註,快樂。總之在這種情況下CLT比GTM更合適。

3.4 母語對學習者的作用

在GTM中,母語對於學習者十分重要,因為使用母語或第一語言來目的語。令人驚訝的是,學習者學習的目的語會和他們的母語形成映射(Celce-Murcia,2001:6.Brown,2007:19.Harmer,2007:63)。另外,當他們學習語法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是使用母語來理解。老師使用母語來解釋目的語語法並且大部分的教學過程是使用母語的。對比之下。CLT實際上只在指定範圍內使用母語,例如去強調單詞,或是解釋不熟悉單詞的意思,或是開玩笑等等。一般來說,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使用目的語(Thompson,1996. Harmer,2007:69. Brown,2007:46-47)。因此,該教學法的目的是是學生熟悉目的語同時使用目的語在相關語境下交流。

3.5 語言技能的側重

在語言能力和語言應用(language competence & language performance)上,學習者的必須掌握四項技能:聽,讀,說,寫。as information,聽和讀為輸入性技能,讀和寫為輸出型技能(Harmer,2007:270和275)。

在GTM中,語言技能側重點為讀和寫。這意味著學生緊緊獲得一種獲得信息的技能(讀)和一種輸出信息的技能(寫)。因此這種教學法不適合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特別是二語學習或外語學習。當學生僅僅被教讀寫能力,他們會只關注辭彙和語法的學習因此他們對其他的因素並不熟悉,例如發音,語音體系,和真實語境中語言的使用。實際上,這種教學法期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語言規則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但事實上這並沒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甚至學生會因用錯語言而害怕或害羞。

對比之下,在CLT中四項技能從一開始就貫穿教學過程。一般來說,學生會被分成小組,他們通過小組或課程習得四項技能。在這種教學法中,他們完整獲得能力和應用因為他們在課堂上使用語言並影響他們日常生活也開始使用語言,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有很多錯誤。總之,CLT中老師教授的技能比CTM中完整。

3.6 教師對偏誤的應對

在GTM中,準確性被認為是必要的存在(Harmer,2007:63)。老師會直接反應學生的偏誤。實際上,這種方式糾正了學生的錯誤,貌似是對的,但是這也影響了學生使用語言的自信心,

因為他們害怕在課堂上犯錯。再者,學生會對語言的應用格外小心,他們知道如何分析語言,但是他們沒有能力和信息輸出語言,特別是在交流運用上。

另一方面,CLT是一種折衷的教學法,因為教師雖然允許學生的錯誤但是教師會引導學生分析他們所犯的錯誤並改正他們的錯誤(Brown,2007:47)。有益的是,學生感到舒適,又樂於使用語言,他們並不會因為缺乏自信或害羞而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總而言之,CLT和GTM對學生的錯誤的應對不一樣,GTM直接,而CLT間接。兩種方式各有優缺。

4.總結

總之,GTM和CLT對教師都很熟悉。在一些國家,GTM 仍然在使用,雖然與CLT想必這已經過時。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其教學過程的教學法,考慮各個國家在條件、語境、社會文化上的差異等等。從以上的關於CLT和GTM的對比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提升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方面,CLT比GTM更重視交流和合作,因此GTM更單一,只包括單一的傳遞。老師是教學過程中唯一的資源。相反,CLT在教學過程中有多種方式使得學生對課堂更有興趣,感到更舒適和快樂。並且老師不是唯一的資源,同時她/他也能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共同交流者。

(題外話:國外人寫東西真心好撕逼啊。。。就這麼幾點翻來覆去講半天orz。)

有空再捉蟲。。。

原文: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GTM) Versu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推薦閱讀:

3年網路英語教學感受
淺談如何確立教學目標
英語口語練習VS英語傳統教學,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描述,英語口語這麼來練習!
【Super Judy程】到底什麼是英語口語?——不好意思,你的英語和你小仙女的身份不配

TAG:英語教學 | 二語習得理論 | 外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