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營銷師胡薇的分享-「小馬雲」不應成為公益的「枷鎖」和主播的「幌子」

網路營銷師胡薇的分享-「小馬雲」不應成為公益的「枷鎖」和主播的「幌子」

由於長相酷似馬雲,後被馬雲發現之後進行了資助。隨後有人藉助「小馬雲」在某直播平台進行了網路視頻直播,網友紛紛表示不平,稱「放過孩子吧」。「小馬雲」是農村來的孩子,對於網路直播還很陌生。面對直播鏡頭,小馬雲顯得不知所措,滿眼無神的看著鏡頭,有網友還在直播中刷起了禮物。

馬雲曾在微博上回應:「乍一看到這小子,還以為是家裡人上傳了我小時候的照片,這英武的神態,我真的感覺自己是在照鏡子啊。」本來這是一個美好的慈善童話,但卻被很多網友當成了笑話。有人覺得馬雲因為別人和自己長的像就資助太隨意,有人則認為馬雲那麼有錢應該資助一個鄉、一個縣的貧困孩子。當主播也開始打上「小馬雲」的「主意」的時候,我們略顯尷尬。

事實上,在我們現在很多人心裡都埋藏著一種「英雄夢」,尤其是一度時間武俠小說的火爆和流行,更是造就了一種「殺富濟貧」的願望,其實從《少林寺》開始,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倪匡等港台小說家的崛起,一度讓武俠成為一種潮流。更何況,在之前的《三俠五義》,再到《水滸傳》都在彰顯的一種願望就是能夠扶危濟困。還記得星爺的《功夫》里不也說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於是,人們都迫切希望有能力者能夠彰顯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也是遇到每一次「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的目光都是盯著那些「巨富」和扣著光環的明星們,看他們究竟募捐了多少,甚至一度時間進行道德綁架,在微博等自媒體上喊話某某,就是要看人家捐助了沒有。

而「小馬雲」的消息無疑又成為一個焦點,阿里巴巴也很好地利用這個事件,進行了一次傳播,我們姑且不論是否進行了「有意」為之,但起碼馬雲要捐助這個小孩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善舉。至於笑話和段子說,其實也是網民的一個善意的調侃罷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是對「小馬雲」范小勤的一種祝福。

由於國情的差異,我們的首富或許不如海外的一些首富那樣「喜歡」捐助(捐贈),但也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愛心,事實上,來自福布斯的數據也顯示,他們的募捐其實也不少。同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國內的「募捐」機構,「公益基金」的管理總是差強人意,甚至某會的醜聞一度讓人們對公益的公信力都幾乎喪失了。對於那些富人來說,當然也考慮自己的資金使用,以及甚至一種「救急不救窮」的思維也在左右著人的思維。畢竟,窮的還有很多很多,否則扶貧,精準扶貧也不會成為一種國家策略了。

馬雲有自己的公益基金,對於范小勤來說,能得到這個基金會的關注,很顯然是因為撞臉帶來的一種喜劇色彩。但是對於更多的留守兒童,更多的貧困人群來說,就沒有這種運氣了。我們沒有道理去苛求什麼,也沒有必要非要進行道德的綁架,不過對於能力大的人來說,都付出一些,本身也是為了社會更好地平衡和和諧的一種努力,這是令人尊敬和敬佩的。對於任何懷揣慈愛友善之心的募集都是令人尊重的。

曾幾何時,我們也經歷了一些巨大的自然災害,企業和一些富有的人也募捐了許多,隨著社會的逐漸安定,公益活動和行為的變化也逐漸成規模化,甚至公益基金的出現也開始逐漸合理和規範化。我們看到,近兩年中國富豪們有加碼慈善的趨勢,馬化騰曾捐出1億股騰訊股票約合140億;馬雲也曾宣布捐2%股份,曹德旺慈善33年累積捐贈達70億元等,這些數據都說明富人們的捐贈還是可觀的。根據2016年福布斯及胡潤中國富豪榜顯示,馬化騰、馬雲、王健林等都在公益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馬雲曾建議大學應該組建一個慈善管理的專業,用於管理慈善捐贈的財富,這樣才能有專業人才更合理的利用慈善資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很容易把中外富豪們的捐贈做一個橫向對比。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夫婦承諾將他們手中99%的Facebook股份(約450億美元)捐贈給以自己及太太姓氏為名的慈善機構「Chan Zuckerberg」,用以發展人類潛能和促進平等。蓋茨一直承諾不會把849億美元的財富留給自己的三個子女。有報道稱,他們每人未來僅能夠繼承價值約1000萬美元的遺產。蓋茨在1994年創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目前該基金會管理著超過380億美元資產。蓋茨同時還與好友、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發起「捐贈承諾」,鼓勵其他億萬富豪至少捐出一半的財富用於慈善事業。巴菲特在這方面也是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早在幾年前,他就宣布要將自己名下99%的資產捐獻給慈善事業。截止目前他已捐出近230億美元,僅次於已捐出28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

當然由於存在著稅收等問題,海外巨頭的捐贈也曾被「質疑」,有人懷疑富豪們在有意避稅。當然,富豪們也表示,不會進行這樣的避稅。此外,有消息顯示,近年來,中國資產上十億美元的富豪人數每年增長30%到40%,但與歐美相比,他們的慈善捐款仍然只有九牛一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只有美國或歐洲的大約4%。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6)》指出,2015年是大眾慈善進入公益主流的一年,「互聯網+公益」成為熱點狂飆突進,社交網路放大公益影響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我們這個民族一直推崇的,由於我們具有龐大的人口基礎,人人獻出一點愛,匯聚起來就非常龐大。只是在公益推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和欠缺專業的模式和管理方式,這也是存在著極大的困惑之處,或許真如馬雲所言,有相關的專業教育出現,也是可以更好地進行市場規範的一種善舉。「小馬雲」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個案,我們期待的還是能夠有更多的「小馬雲」獲得學習的機會,獲得教育的機會,這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台灣人的這種看法?
如何看待18年前她救人被壓斷腿,如今無家可歸的新聞?
金鼎國際:20億財產給兒子一半,成龍改口決定不裸捐了,你怎麼看?
如何理性看待為8·12天津爆炸事故中救火傷亡消防員的募捐行為?
水滴籌出現「籌款完成」的轉發,但是其實並沒有籌集完成,是怎麼回事?

TAG:馬雲人物 | 捐款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