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誌中國:交誼舞再現大會堂露出舞禁初開苗頭

1980年5月2日,北京櫻桃溝,跳舞風潮悄然興起,成為一些時髦年輕人的最愛,引起許多人駐足觀望。李曉斌攝

上世紀80年代,楊藝(右)和舞伴。他首創「北京平四」交誼舞。

「你的時代到了。」邱如白對梅蘭芳說。

聽到這話,楊藝心頭一震。

2008年12月4 日,被稱為北京「平四王子」的楊藝,坐在電影院里觀看《梅蘭芳》。那一刻,楊藝覺得邱如白這話像是對他說的。

25年前,正是身體自由搖擺的渴望最炙熱的時代,楊藝創編「北京平四」,並首開電視教交誼舞先河,學徒甚眾,使交誼舞真正走向大眾。

「你的時代到了。」楊藝隱約覺得多年前,也有人對他這麼說過。

跳交誼舞曾被認為是封資修

1979年,改革開放第一年。

這年的除夕夜,人民大會堂的聯歡會上,第一次出現了消失多年的交誼舞,這被普遍解讀為舞禁初開的徵兆。

在此之前,跳交誼舞是不被允許的,「文革」期間叫封資修。1957年反右以來,交誼舞等於是被禁止了,只有像政協俱樂部這樣的少數地方才有。

人民大會堂聯歡會上的信號,將民間的激情瞬間引爆。

這一年,十來歲的楊藝第一次看到了交誼舞。

北京新外大街,有色金屬研究院背後有個大食堂,單位組織搞舞會。楊藝穿著布鞋,跟著酷愛交誼舞的父親去了。

這次舞會給年幼的楊藝,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記憶。

男女互相邀請舞伴,一般女士點一下頭,就走在男士面前了,落落大方,但兩人刻意保持著兩拳到三拳的距離。那時的舞步是五乘線,俄羅斯式宮廷的,圍著舞廳逆時針旋轉的舞步。

大人像煮餃子般擠滿了中間的場地,伴隨著音樂,旋轉再旋轉,除了音樂沒有雜音。孩子們圍在周圍模仿。

此時的楊藝已在少年宮學習民族舞,學習這樣的舞步並不算困難。

楊藝還看到,大人的表情都是嚴肅的,但是衣服和平時卻大不相同。一位女醫生穿著白大褂來的,走到舞廳門口,才把大褂脫去,裡面穿了件漂亮的連衣裙。

有些人還擦了口紅。

也就是在這一年,廣州東方賓館開設了第一家音樂茶座,被當作中國娛樂市場重新興起的一個標誌。其後,自發的、營業性舞會在全國各地都冒了出來。

兩部發通報取締傷風敗俗舞會

1980年,民間舞會潛行一年多後,形勢陡轉。

當年6 月14日,公安部、文化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取締營業性舞會和公共場所自發舞會的通知》,要求「公園、廣場、飯館、街巷等公共場所,禁止聚眾跳交際舞」。

《通知》認為,「這類舞會給社會治安帶來了不少問題。有些人舞姿低級庸俗,醜態百出,傷風敗俗。舞場秩序混亂,流氓打架鬥毆、猥褻侮辱婦女、偷竊財物和擠死、摔死人的事件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堅決要求政府予以取締」。

有些部門調研認為,由於舞廳出現,造成社會離婚率提高,一些因爭搶舞伴引發的治安案件增加,是一種不安定因素。

接下來的1983年5 月,公安部和文化部再次聯合發布《關於取締傷風敗俗舞會的通報》,重申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營業性舞會和變相營業性舞會。

雖然禁令不斷,但民間舞會已勢不可擋。

此時的楊藝,命運也因交誼舞悄悄發生變化。

民眾學舞熱情不亞於看演唱會

「我跳交誼舞挺蹊蹺的。」在楊藝看來,自己涉足交誼舞完全是偶然,又好似命中注定。

楊藝的媽媽有一個朋友張阿姨,在汽修廠當工會幹部,單位組織學舞,想找一個教交誼舞的老師。張阿姨就給楊藝媽打了一電話,說,「你兒子會跳舞,讓他來教我們吧。」

那時的楊藝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學生,其實僅僅看過幾場交誼舞,自己並未真正學過。

楊藝趕緊找了一位老師,叫張茂壽,當時在宣武區文化館工作,教民族舞,喜歡交誼舞。

頭天在張老師家學完,第二天楊藝就現學現賣到汽修廠去教。教室就設在車間,拿一錄音機放音樂。工人下班後,穿著工作服就來學了。

「幾乎都來了,老的少的都在學,不學的,趴在車間外的窗戶上看,都擠滿了。」楊藝說,「那個熱情不亞於現在看周杰倫開演唱會。」

楊藝就這樣學一天,教一天。

到了第五天,楊藝就不學了,開始根據老師教的內容自己改編,這就是後來名動中國的「北京平四」的雛形。

汽修廠的交誼舞課教了15天,楊藝拿到了200 多元錢的報酬,那時他父親每月的工資才40元。

天津舞會獲評「辦得比較健康」

冰面,在慢慢解凍。

1984年10月19日,中宣部、文化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語氣略微鬆動,改禁為限。

當年,北京市批准了四家舞廳的開放,但只允許四種類型的人進入:外國人、留學生、華僑和華僑帶進來的中國人。

天津,試探性地走在了前面。

1985年4 月20日,天津市政府出台《舞會管理暫行辦法》,並成立了「天津市舞會管理辦公室」,允許各單位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在單位內部為職工舉辦舞會,允許組織職工進行交誼舞培訓,「只限在內部聯歡,嚴禁對外。」

但是,收費的「培訓班」和個人舉辦營業性舞會仍在禁止之列。舞廳的管理也近乎苛刻,舞廳四周設有高凳,專職的工作人員負責監督舞姿。

暫行辦法出台10天後,幹部俱樂部、鐵路文化宮等21家舞廳獲准開業,到當年7 月份全市舞廳發展到56家。

在此期間,市長李瑞環派出調查組對舞廳和舞會活動進行調查研究。後來,文化部、公安部先後派員到天津了解舞會活動情況。

1986年7 月8 日,文化部辦公廳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印發《天津市舞會辦得比較健康》一文,指出,「從天津市和其他一些地方反映的情況看,只要做好組織和管理工作,舞會是可以辦好的。各地的舞會經過近一年來的整頓,大都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此時,楊藝是北京市西城區工商局的一名協管員。

已經很有名氣的他,業餘時間就都用來教舞了。

他每天穿著喇叭褲、旅遊鞋,頂著時尚的髮型上班,這樣的造型曾屢遭領導批評。

王蒙推動解禁營業性舞會

舞廳真正走向開放,和王蒙有關。

1986年,酷愛跳舞的王蒙升任文化部長。

第二年1 月,王蒙到湛江,在談到社會文化時,湛江的幹部彙報說,市裡有幾個舞廳仍在開,還發生過打架的事情。

王蒙後來在其自傳中寫道:我在與萬里同志的一次接觸中,聽到他講,舞廳的開設、夜晚娛樂場所的開設,是人民的需要,我乃起意要開放營業性舞廳。不過,在當時一般人的觀點看來,舞廳是色情活動場所,所以在中國能不能開放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提到,「摸底的時候,有關部門主要擔心開放舞廳後,會有流氓地痞前來搗亂,核心問題還是怕影響風化。

我說,原來社會上有些流氓無賴,不知會出沒在什麼處所,使執法部門難於防範。現在可好了,如果他們有進入舞廳搗亂的習慣,那不正好乘機守候,發現不法行為便依法給予痛擊嗎?我的雄辯使此事順利通過,從此神州大地上開舞廳才成了合法。「

1987年2 月,文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改進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第一次明確肯定了「舉辦營業性舞會是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種客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舞會同時被賦予了婚介的功能,要求「各單位要積極為大齡未婚青年和個體、專業戶、待業人員組織專場舞會活動,為他們解決婚姻問題創造條件。」

交誼舞教學搬上電視推廣開來

「人們需要跟陌生人打交道,也需要跟異性打交道。」在楊藝看來,交誼舞恰恰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渠道。

「很多女的,平時不敢打扮,也不能打扮,在單位,弄一下頭髮,大家就會覺得她不三不四。她就老在等待著單位有一次辦舞會的活動,在舞會的時候就若即若離、輕描淡寫地打扮一下,但這種輕描淡寫就已經是精心研究了幾天了。」

楊藝說。

那時,楊藝的「北京平四」已編排得很成熟,並擁有大批「粉絲」。平四舞是速度平的四步交誼舞的簡稱,「北京平四」雖然名字叫北京,實際上楊藝將新疆舞的脫帽造型、蒙族舞的抖肩、瑤族彝族的躲閃,都融在了交誼舞中,歡快、流暢、優美。

「人們學跳舞是其一,內心想釋放在其二。心理想解放,就預示著一個新階段要到來,一個時代即將拉開序幕。」楊藝說,「其實那個時代不光是我的,也是所有中國人的。」

那個時候,周六周日,從早上8 點教到晚上10點都教不完。楊藝與人合作,別人負責場地和招生,他負責教學,五五分成。

當普通工人月工資不足百元時,楊藝已經「一個星期能買一台彩電了」。

「真正把交誼舞推波助瀾的還是北京電視台,叫金色時光欄目組。」楊藝說,這是交誼舞第一次在公共媒體上露面。

1991年,楊藝把交誼舞的教學搬上了電視,成了最早的百萬富翁。

「香港回歸之後,很多藝術形式湧進,撞球、游泳等分離了交誼舞的群體,交誼舞從高潮到平穩。」楊藝說,從那時候起,他也開始專職從事舞蹈的創作和推廣。

去年,楊藝新編創了《北京恰恰》,今年又計劃拍攝情景喜劇《舞迷一家人》,通過人們跳舞這個簡單的社會活動來展現三十年來的社會變遷。

楊藝感慨,「後來梅蘭芳說,『謝謝大家,我要去扮戲了』,我就該說,謝謝大家,我又得去編新舞了。」

□本報記者李增勇 實習生朱大偉 北京報道(本文來源:新京報 )

【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點擊查看。】
推薦閱讀:

我給祖國算算命:『中國』八字分析
日軍瘋狂掠奪中國文物, 為何沒有大肆洗劫故宮呢?
揭中國八大著名禁菜:論殘忍 三吱兒都不排第一!?
中國酒店設計的八大趨勢是什麼?
中國脫口秀有哪些牛人?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