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 .《網:中國式人脈》 魅力贏得好人脈

服裝扮靚你的社交魅力

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服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鮮明的。一個人的服飾,不僅反映了其他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同時也反映了其對他人的態度。另外,一個人的服飾還可以掩蓋個人的某些缺陷。

     第一,整體著裝要求

     服裝的種類、樣式、花色千差萬別。因場合、季節、民族的不同以及個人愛好的不同,人們的穿著顯示出多樣性的特點。

     在社交場合,人們穿著的服裝大致分為禮服和便服兩種。在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以身著深色禮服為宜;一般場合則可著便服。人們必須注意這樣一點,無論著何種服裝,都應做到清潔、整齊、合體。所謂合體,不單是指衣服的尺寸和個人的體型相適應,還包括把衣服的顏色、線條、樣式和個人的膚色、氣質等統一起來。比如,上身著深色高級毛料西裝,下身如穿淺色布料褲子,就不很得體,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第二,男士著裝要求

     一般男士禮服可分為三種,白天參加儀式、婚禮,可穿晨禮服;晚間參加晚宴、音樂會可穿小禮服;極其鄭重的場合則要求穿燕尾服一類的大禮服。目前,國際上正逐漸以黑色西裝套服和灰色西裝套服取代禮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裝配以白色襯衫和黑色蝴蝶結,會給人以典雅高貴的印象,效果絕不亞於燕尾服。在正式場合穿西裝,要精心選配襯衫和領帶。白色襯衫使男士精神煥發,領帶最好選用絲質的,而且要注意使之與西裝的顏色協調。除穿寶藍色西服外,黑色領帶幾乎可以同任何顏色的西裝搭配。在交際場合中,男士的衣著不應有過多的顏色變化,以不超過三色為首要原則。另外,穿西裝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讓別人看到自己襯衫與褲子的連接處是不應該的,因為這很不雅觀。男士不穿西裝套服也可以,但必須做到西裝上衣和西褲的顏色一致,既不要看上去「頭重腳輕」,也不要看上去「頭輕腳重」。

     我國男士參加涉外活動可穿西裝,也可穿中山裝或民族服裝;通常以西裝和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為禮服,而以各種式樣的其他中式服裝和夾克為便裝。男士在參加正式的外交活動時應穿禮服,進行普通的參觀遊覽活動則可穿便服。參加涉外活動時,民族服裝可以作為禮服穿。同時,也要尊重外賓的習慣與東道主的要求,如果我方人員接到的請柬上註明請穿禮服,則應當依照要求去做。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裝與休閑服裝的區別。在正式場合,一般不宜穿運動服、牛仔服或沙灘裝。業餘時間裡,穿夾克衫、運動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第三,女士著裝要求

     在對外場合中女士的著裝應當體現出女士的職業特點、個人風格和魅力,並且要與出現的場合、環境相協調。

     一般在西方的社交場合,女士應當穿禮服。女士的禮服可以分為三種:常禮服為質地、色澤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禮服為長及腳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大禮服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其他日常穿的服裝稱為便裝。

     在衣著方面,女士的選擇範圍是極為廣闊的。即使是職業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現女性魅力的裙裝、西裝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選擇西裝、夾克衫、牛仔裝、襯衫、長褲等等。

     上班時間,職業女性一般要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套裙,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形象。女士也可以選擇色彩柔和一點的衣裙,這樣則顯得平易近人一些。如果女士在社交、工作中穿著顯得過於散漫的運動服、牛仔裝或野味十足的服裝,則是不應該的。

     在涉外活動中,我國女士選擇衣著的範圍也比較大,可以穿西裝套裙、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連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裝。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我國的女士通常以西裝套裙、連衣裙或旗袍作為禮服。旗袍是中國女性的最佳禮服,它既能把中國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又能使女性顯得端莊典雅。在社交場合中,我國女士穿旗袍,往往會得到外賓由衷的讚美。

     女士著裝不但要乾淨、整潔、合身,而且要注意服裝在不同的場合所發揮的不同作用。參加宴會,女士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同宴會場所的色彩相和諧,而且要考慮同自己男伴的衣著相得益彰。參加婚禮時,女士不要穿與新娘的禮服同色的服裝,否則會因為穿著不當引起別人的非議。而參加喪禮時,宜穿黑色或其他顏色莊重的衣裙。

     合理得體的穿著不僅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內在的高雅審美追求,而且還可以充分樹立一個人的良好形象。因此,必要而恰當的穿著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

巧用飾品相得益彰

人們在社交場中穿戴的服飾除了服裝外,還包括首飾等一類飾物。在我國,男子的飾物比較少,僅有戒指、領帶夾等,而且戒指主要是作為信物來佩戴的,裝飾作用不大。女子的飾物則多一些,有戒指、項鏈、手鐲、耳環、頭飾等。人們在佩戴這些飾物時應注意同自己的形體協調,並考慮與服裝風格的統一。一般來說,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中,人們不宜佩戴過多的飾物,以免給人不穩重的感覺,從而降低信任;但在參加商業宴會時佩戴合適的飾物則是適宜的。

     佩戴首飾也有一定的原則。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既向他人暗示了某種含義,又顯示了佩戴者的嗜好與修養。

     1.戒指的佩戴

     戒指通常應戴在左手上,這通常是因為左手較少用於勞作。拇指是不戴戒指的。把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無偶而求愛;戴在中指上,表示正處在戀愛之中;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結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則暗示自己是一位獨身主義者。在西方國家中,未婚女子常將戒指戴在右手而不是左手上。修女的戒指則總是戴在右手無名指上的,這意味著她已經把愛獻給了上帝。一般情況下,一隻手上只戴一枚戒指,戴兩枚或兩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適宜的。參加涉外活動,佩戴的戒指以古典式樣為好,太時髦了反而不好。

     2.手鐲、手鏈的佩戴

     手鐲和手鏈的佩戴原則相似。如果在左臂或左右兩臂同時佩戴,則表明佩戴者已經結婚。如果僅在右臂佩戴,則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約束的。一隻手上不能夠同時戴兩支或兩支以上的手鐲和手鏈,因為它們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響會分散人的注意力。手部不太漂亮的人手上戴的東西不宜太多,否則容易暴露自己的短處,因為那些注意你手上首飾的人不可能不同時注意你的手。

     3.項鏈的佩戴

     佩戴項鏈要注意因人而異。如脖子細長的人不宜選擇細且長的項鏈,脖子短粗的人則宜選擇細且長的項鏈,這樣才利於彌補自己的缺陷。在選配項鏈上的掛件時,要根據個人的性格而定。活潑好動者,可選配三角形掛件;成熟穩重者,可選配橢圓形掛件;女強人型可選配方形掛件。

     4.耳環的佩戴

     人們在佩戴耳環時,要選擇與自己的臉型相「適合」的樣式。臉圓的人不要選用又大又圓的耳環,而應選用鏈式耳環或耳墜;臉方的人不要選用過於寬大的耳環,而應選用小耳環或耳墜;臉長的人不要選用長而下垂的耳環,而應選用寬寬大大的耳環。在一切正式場合,都應當避免佩戴發光、發亮、發聲的耳環。

     5.胸飾的佩戴

     胸飾有很多的花色品種。人們在選用胸飾時要兼顧自己的年齡、裝束、場合等因素,只要使人看起來不刺眼就行了。

     總而言之,佩戴首飾必須堅持下面的原則:

     遵從有關的傳統和習慣,在社交場合中最好不要靠佩戴首飾去標新立異;不要佩戴粗製濫造的首飾,在正式場合不戴首飾是可以的,如果戴就要戴質地、做工俱佳的;佩戴首飾要注意場合,上班期間不戴或少戴最好,運動或旅遊時也不能夠戴太多的首飾。準確地說,只有在交際應酬時佩戴首飾才最合適。佩戴首飾必須考慮性別差異。在一般場合,女士們佩戴首飾沒有標準,而男士佩戴最多的只有結婚戒指一種。場合越正規,男士戴的首飾就應當越少。

     此外,佩戴首飾還要注意一些禁忌,例如女士參加喪禮時,只允許佩戴結婚戒指和珍珠項鏈。

     古往今來,首飾一直是人們服飾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社會活動中,得體的服裝用相得益彰的飾品來點綴,能顯示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展現其氣質和風度。飾品的款式、造型、材料、色彩與著裝者的精神氣質、文化素養有著密切的關係。飾品只有合適地、得體地、巧妙地佩戴才能取得最佳的視覺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活動氛圍。

   在公眾場合,人們不僅要注意服裝與飾物的搭配,還要注重服裝的配件。服裝的配件在人們的整體裝束中至關重要。配件如果用得好,好似畫龍點睛,可使您光彩照人、靚麗非凡;配件如果用得不好,好比畫蛇添足,只能夠敗壞您的形象。因此在交際場合中,我們應當對服裝的配件給予必要的注意。

     1.領帶的選配

     領帶被人們稱為西裝的靈魂,因此出席社交場合時在領帶的選擇上應當下一番功夫。在正式場合穿禮服時,可配以黑色或白色領結,但打上蝴蝶結參加社交活動,給人的感覺就是不鄭重了。

     系領帶不能過長或過短,以站立時其下端觸及腰帶為好。穿西裝背心或毛衣時,領帶要塞進背心或毛衣里。在正式場合鬆開領帶是不合適的,而假日休閑時則不必打領帶。男士應當多備上幾條領帶,以供不同場合使用。

     2.領帶夾的選配

     領帶夾對男士而言是比較重要的飾物。它實際上是領帶棒、領帶針和領帶別針的統稱,起著固定領帶的作用。在歐洲一些國家裡,使用領帶夾被當成一種壞習慣。那裡的人認為,男士在行走中聽任領帶在胸前輕輕飄動,正是系領帶的妙處,而用領帶夾把領帶夾得緊繃繃的,樣子並不好看。如果使用領帶夾的話,也不要用粗劣的產品。領帶夾的位置不能太靠上邊了,以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4粒紐扣處為好。西裝上衣繫上扣子以後,領帶夾應當是看不見的。它不能夠用來夾在上衣的領子上。

     3.腰帶、吊褲帶的選配

     男士在工作時和休閑時使用的腰帶是有區別的。在工作中使用的腰帶以黑色或棕色皮革製品為佳,寬度一般不超過3厘米。而配休閑服裝的腰帶,多麼誇張都是可以的。中年人腰圍較大,可以系稍寬一些的腰帶,但顏色和式樣都不宜太醒目。系腰帶不是扎繩子,因而不能太長了,通常以不超過腰帶扣10厘米為標準。

     女士系腰帶必須考慮同服裝的搭配。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與個人的體型相適合。如果自己柳腰纖細,那麼繫上一條寬腰帶,更會顯得楚楚動人。如果腰圍太粗,可系一條環扣粗大的腰帶,外罩一件不系扣的外套或背心,使腰帶的環扣成為他人矚目的焦點。

     不少體形發胖的有身分的中年人喜歡使用吊褲帶,吊褲帶的質地、顏色種類很多,用哪一種雖屬個人愛好,但是切不可讓它露在外面,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服飾禮儀。

     4.紐扣、手帕的選配

     在公共場合中,服飾上的紐扣搭配,也不可忽視。紐扣雖小,但作用卻很大。服裝上的紐扣式樣很多,可在禮服或西裝上衣的口袋裡置放,並配合領帶、襯衫的顏色進行變化。

     與西裝搭配的裝飾手帕不能被當作普通手帕使用。如使用得當,可使人顯得更體面、斯文。

     5.眼鏡的選配

     在公共場合,眼鏡的選擇也十分重要。眼鏡選戴得好,可使人顯得儒雅端莊。方臉的人要選大圓框、粗線條的鏡框;圓臉的人宜選四方寬闊的鏡框;橢圓形臉的人最適合選框形寬闊的眼鏡。在交談或行禮時,最好先把眼鏡摘下來,過後再戴上。選戴太陽鏡時,商標要揭下來,不要以商標向他人炫耀,因為這樣反倒給人一種膚淺的感覺。

     6.公文包、錢夾的選配

     在公務活動中,男士應攜帶一隻公文包以裝放文件及手機、鑰匙等雜物。公文包以深褐色或棕色皮革製品為上品,不要選擇灰色的,也不要選擇發光發亮、畫滿圖案的。手提箱只適宜帶著去參加午餐約會。

     女士隨身攜帶手提包時應套在手上,且忌拎在手裡擺來擺去。體態嬌小的女士不宜使用大提包,而身材高大的女士則不適使用小提包。

     公共場合使用的錢夾以皮製為好。又長又大的皮夾子被視為男士的「口袋秘書」,適宜放在西裝上衣內側口袋裡。任何類型的錢夾要注意不要塞得滿滿的。女士用的錢夾可隨手攜帶,也可以放在坤包里。

     7.其他配件的選配

     人們常將金筆、手錶、打火機看作男士三大配件,並將其當作男士身份的象徵。職業男性應攜帶至少一枝鋼筆和一枝鉛筆,可放在公文包里。也可放在西裝上衣內側的口袋裡,但絕不能插在西裝上衣外側的口袋裡。有身份的男士在交際中最好帶一枝高檔、氣派一些的鋼筆。

     手錶的佩戴因人而異,但不論男士還是女士,在涉外交往中最好要戴機械錶,不要戴潛水錶、太空表或卡通表。

     打火機可以當作裝飾品,也可作為禮品。但在社交場合一定要記住,不要只顧誇耀自己的名牌打火機而冷落了其他人。

     無論是房間鑰匙,還是汽車鑰匙,都應放在鑰匙包里,或西裝上衣內側的口袋或公文包里。絕不要把鑰匙別在腰帶上,否則走起路來嘩嘩作響,有失莊重。

     細節決定成敗,配件雖小,卻反映了一個人的品位與性格。在社會活動中,如何用典雅恰當的配件點綴閃亮得體的服飾,主要取決於衣著的品味與配件內涵間的相互匹配,取決於個人在社會活動中,是否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是否願意在別人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腹有詩書氣自華

   風度是一個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伊莎貝拉曾經說過,美麗的相貌和優雅的風度是一封長期有效的推薦信。人們關心自己的風度,也議論別人的風度。人們讚揚和羨慕那些風度翩翩的人,並且也期望自己和周圍的親友都具有良好的氣派。因此,我們就必須更加講究自己的風度,樹立良好的形象。

     風度是人的言談、舉止、態度的綜合體現,更進一步說,是人的精神氣質的外在擴散所形成的魅力。這種魅力給人一種美的懾服力。這種美的懾服力,能使人產生心理的傾慕和震顫。也難怪文學大師托爾斯泰認為「風雅的人是真正的生活之王」。

     腹有詩書氣自華。風度雖然是通過一種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但它卻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精神面貌、道德修養、審美觀念等密切相關。譬如,服飾的打扮與人的審美水平有關,精神的狀態與人的個性、修養有關。一位哲人說得好,「風度是我們天性的微小衝動」。從一個人的風貌可窺見其內在素質之一斑。羅曼?羅蘭說:「多讀一些書,讓自己多一點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產生的一種對人對物的愛與寬恕的涵養,那時你自然就會有一種從容不迫、雍容高貴的風度。」

     因此,從完整的意義上說,風度是一個人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的產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內在美,外在美就無所依託。一個內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長相可能很美,但卻無論如何不會長期保持美的風度。沒有堅定的信念,就難有剛毅、樂觀的神情;沒有高尚的情操和執著的追求,就難有從容瀟洒、神采飛揚的姿態;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就難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的舉止,也難有典雅脫俗的打扮。

     內在氣質不好的人,無論怎樣講究,也表露不出美好的風度。例如,隨便找來一個家庭婦女,即使把她打扮得滿身珠光寶氣,她也顯示不出那種雍容華貴的風度。有的人看上去儀錶堂堂、神采奕奕,但一張口、一舉手,就暴露出其不過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這樣的人,誰會認為他有風度呢?有句諺語「穿龍袍也不像太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反,有的人看起來其貌不揚,但言談舉止卻表現出一股難以抗拒的魅力。因此,風度不是打扮出來的,它需要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自覺地進行內在培養。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傑出的人士,其風度美無不植根於內在美。美國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寫宋慶齡:「她雍容高貴,卻又樸實無華,堪稱穩重端莊……她的風度發自內心,而不是裝出來的。她的膽略見識之高,人所罕見,從而使她能夠在緊急關頭鎮定自如。端莊、忠誠和膽識———使她具有一種根本的力量,這種力量有時能消除人們由於她外表而產生的那種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堅毅的英雄主義的形象。」宋慶齡的這種風度美顯然是她內在美的自然流露。這種「成於中而形於外的內在美,是一個人不可虛飾的靈魂」。那些內心骯髒的人,雖竭力想裝出一副領導者的風度,卻總是「見了當官的前襟長後襟短,見了老百姓前襟短後襟長」。這自然也是由其內在的思想、學識和素質所決定的。

     因此,一個傑出的人物,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風度。不管自己長得怎樣,不管在什麼場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與波折,都要顯得豁達、堅定,顯得剛毅果敢、氣宇軒昂,這樣,就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概,有一種外在魅力。如果妄自菲薄、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長得再好,又有什麼風度可言?試想一個沒有風度的人怎麼能夠廣交朋友,開拓人脈呢?!

溝通要注意場合

溝通是獲得好人脈的關鍵,但是,必須講究場合。不注意這點,說一些不適宜場合情境的話,往往適得其反。

     場合是指雙方進行溝通時的地點與氛圍。場合有莊重與隨便、自己人與外人、正式與非正式、歡快與悲痛、公開與私下之分。場合是決定雙方溝通效果的重要環境因素。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不一樣的。

     所謂注意說話的場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接受場合的約束。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位記者去訪問一位外語類的優秀考生。原來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這個問題,但是在採訪時,記者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了。於是他在採訪時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面的問題」,這一提問就顯得相當自然。

     其次,要積極尋找適當的場合。例如,領導找部屬談工作,把部屬請到辦公室里來談是很正常的事。辦公室象徵了領導者的職責所在,能使談話具有嚴肅性。而如果領導到部屬家裡去開導某個部屬,就體現了領導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風。在部屬家裡會見部屬,更有利於拉家常,使談話氣氛輕鬆,彼此的心貼得更近。

     再者,要看話語環境。話語環境指話語本身的環境,人們常稱之為「上下文」。言語表達效果如何,與上下文的配合有直接的關係。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其中一人問道:「您老身子真夠硬朗,今年高壽?」

     老工人回答說:「79啦。」

     「人生七十古來稀,廠里數您最長壽吧?」

     「哪裡,老李活到84呢!」

     「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呀。」

     「是呀!老李去年歸天了。」

     「喲,這回可輪到您了。」

     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了這句話,臉色陡變。

     導致老工人情緒變化的問題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面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年輕幹部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是很容易讓老人誤會嗎?如果這位年輕幹部能根據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愉快了。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那些善於抓住適當場合、時機的人,在與人溝通時往往能夠十分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單位購置了一批微機,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並且專門開闢了一間辦公室作為微機中心。但是領導卻無論如何也不批准為微機中心配備空調,理由是其他部門都是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辦公的。

     後來,單位的領導和大家參觀文物展覽。領導發現一些文物破損很嚴重。解說員回答說,由於文物部門缺乏經費,沒有配備空調,否則文物在恆溫環境中保護得會更好。領導聽了後頗有感慨。此時,微機中心的負責人乘機向領導進言:「其實,我們微機房裝空調是為了保護微機,使機器更好地運轉。」

     領導聽了,立即痛快地說:「好的,我回去馬上打個報告。」很快,微機中心就裝上了空調。

     善於溝通與交際的人,說話往往很注意場合,使自己的話語符合當時的情況和氛圍。

     善於交際的人懂得,在追悼會上說任何喜樂的話、玩笑的話,都會引起當事人的不滿。

     在情緒失控的場合下,任何安慰都難以使當事人接受。等他冷靜下來、恢復了理智再同他交談,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開幾句玩笑,往往會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愛,從而鼓起與病魔鬥爭的勇氣。

     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對我們提高溝通能力,營造好人脈是大有好處的。

溝通要把握分寸

與人溝通時,需要講究說話的分寸,否則將會導致溝通障礙和人際關係的隔閡。

     比如:小王與小張兩個人各拿著自己的一幅畫請老師評價。老師如果對小王說:「你畫得不如他。」小張也許比較得意,而小王心中一定不悅。如若對小張說:「你畫得比他還要好。」小張固然很高興,小王則很掃興。兩個人對同一句話的不同反應,就顯出了說話注意分寸的重要性。

     由此看來,講究分寸是一種很重要的說話藝術。說話是否有分寸,對於我們能否與人有效溝通,甚至辦事成敗有著很大的關係。注意分寸,說白了就是注意自己說出的話千萬不能傷及別人的情緒。不管自己有意還是無意,如果說話的分寸把握不當,就會得罪對方,影響溝通的效果,影響你的人脈關係。

     第一次與人見面時,說話的分寸很重要。因為你沒有第二次機會去給別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人們打交道時首先要作自我介紹。由於辦事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紹的分寸也應有所區別。在初次見面時,一般人們自我介紹的內容很簡單,只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比如求職或競爭某個領導崗位時,自我介紹的內容就需要較詳盡了,不僅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還要介紹自己的經歷、學歷、資歷、性格、專長、經驗、能力、興趣等等。為了取得對方信任,有時還得講一些具體事例。當然自己的特點也應該有選擇性地說,做到適度。一些人總是說自己的優點,這樣不好,應考慮別人的感受。有的人強調個人優勢,無非想為自己貼金爭一些榮譽。這樣一來,讓別人長期生活在你的陰影中,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不利於你和別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託人辦事時說話的分寸。託人辦事,由於你是有求於人,因此即使是關係很密切的人,措辭、語氣也要適當,不要用生硬的口氣。託人辦事,用詞要恰當,應向對方詳細地講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把事情的原因、想法告訴對方,尤其應該注意說話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讓對方覺得你不相信他。

     應答別人時說話的分寸。怎樣應答有求於你的人,也是表現你的溝通能力,經營好人脈的一個方面。對方請你幫忙的事,凡認為對的,就明確地回答他一聲「很好」;認為不對的,就委婉地回答他「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說」。可以辦到的事就謙虛地回答他:「我去試試,但成功與否現在還很難肯定。」無法辦到的事就毫不含糊地回答他:「這件事的確很難辦,以我的能力和關係沒有多大的希望。」

     催問別人時說話的分寸。催問也很有講究。催問的語氣要客氣、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釘子,或者對方發了火,也要沉住氣,只要問題能處理,受點委屈也是值得的。

     催問別人時要注意用語的分寸,應多用懇請語氣。正如我國明代理學家薛宜所言: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像「怎麼還沒處理呀」、「不是說今天就給我答覆嗎?為何講話不算數」、「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解決」、「這個月底前必須處理」等,這樣的責問句或命令句千萬不可說。這樣只會激起別人的反感,影響事情的進展和你的人際關係。如果改換成一種詢問口氣,效果會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緒,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登門拜訪,申訴你的理由和要求。

     在催問的時間間隔上要越來越短,即頻率上要越來越頻繁,要給處理者造成緊迫感。即使你在與他人閑談時也應注意分寸,不要涉及他人隱私,更不要傳播八卦新聞,給人一種你以窺視他人隱私為樂的不良印象,同時也會影響你與別人的正常來往。溝通並非是將你知道的一切都和盤端出,講究一下方式,掌握好分寸,你才能夠增加個人魅力,擁有好人脈

舉手投足盡顯風采

舉止風度是一個人在運動狀態下的亮相。它包括坐立行走、舉手投足、喜怒哀樂所表現的各種行為姿態,被人們稱之為心靈的軌跡。歌德說,行為舉止是一面鏡子,人人在其中顯示自己的形象。任何人如果在舉止上缺少文雅和穩重,都將以少於深沉、流於淺薄而失去人們的喜愛。如果你想擁有好人脈,就一定要使自己的舉止行為規範化,要優雅大方、穩健從容、表裡如一、不卑不亢。

     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無論在什麼場合,你都應自覺地保持一種良好的坐態,以顯示自己應有的文明教養。工作時,要精力充沛,給人一種振奮昂揚的印象;切忌東倒西歪,萎靡不振。此外,你還要養成正確的站立姿勢,舉行公關活動時一般都要站著講話,這既體現了文明禮貌的素養,而且也符合國際慣例。由於站立的時候,顯露的部位比較大,因此,更要注意站立的姿勢。在大會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彎著腰、扭著身、束手束腳,要做到從頭到腳成一線。行走時步伐要從容穩健,不要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勾肩搭背。

     舉手投足要自信親切。在社交場合,你的一舉一動,都要自然而莊重,既不擺架子、指手畫腳、盛氣凌人,又不唯唯諾諾、畏首畏尾、誠惶誠恐;而應當不卑不亢、優雅瀟洒、落落大方、自信威嚴。否則,就會給他人留下一種很壞的印象。

     公元前703年,曹太子去朝見魯國國君,被待以上卿之禮。在歡迎宴會上,曹太子憂鬱嘆息,引起魯國大夫施父的不滿。曹太子的失態不僅有損於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在兩國交往中埋下了陰影。歷史上,這種在外交公關時因舉止失儀而招致害國之事並非鮮見。在外交方面,個人的言行舉止往往被看作是國家對某事、某國的一種態度、政策,因而絕不能因個人喜憂而輕率從事。

     職場人士還必須對自己的事業和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而舉手投足間正是體現人們的這種自信。

     喜怒哀樂要深沉有度。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也必有喜怒哀樂,但是在公共場合中,個人的喜怒哀樂不僅代表自己的情緒,而且還將影響公眾的情緒,因此,要有理智地加以控制。任何人在善惡是非面前,應當愛憎分明,與公眾同呼吸、共命運。但是,人們的喜怒哀樂應當表現得更為深沉。

     人們在公共場合中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喜怒哀樂方式。深沉的喜愛,除了友好的動作外,更體現在愛護、關切、由衷讚賞與喜悅的神情和目光上,要控制過分激烈、狂熱的行為;深沉的憤怒,不在於說話聲調的高低與強弱,而在於內心表現的威嚴和怒斥的神情,無聲的譴責要比聲嘶力竭的抗議更有力;深沉的悲痛,不是淚流滿面的號啕大哭,而是用理智把握感情,化悲痛為力量;深沉的快樂,無須狂歡亂跳,而應當充滿激情,將之化為持久的動力,更好地開展工作。

     在社交場合,人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舉止風度,而且更應該從理想、情操、思想學識和素質上努力完善自己、培養自己,使外在舉止風度美的絢麗之花開在內在精神美的沃土之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舉手投足間盡顯迷人風采的人們必然會以其優美的舉止言談、高尚的品德情操,贏得更多人們的喜愛,從而擁有更為豐富的人脈資源。

在社交活動中互贈禮品本身就是一種禮儀往來,是營造好人脈的一項重要舉措。就連偉大的柏拉圖都不得不承認:「禮物能感化神靈,能感化顯赫的國王。」因為禮品的選擇傳遞著權勢、世故、知識和興趣等信息。它既可改善也可損害公司和個人的形象。從贈送給董事會主席的禮品到廣告用的禮品,這類商業禮物的選擇和贈送可不是件輕鬆的事。美國的公司每年花在商務往來上送禮的費用高達40億美元。

     據人際關係專家調查,在贈送商務禮品的公司中,50%的回答是「有效果」或「很有效果」,另外49%的公司認為至少「有點效果」,只有1%的公司認為送禮毫無益處。事實上,人們都能夠看到這樣的現象,正如塞萬提斯所言:「禮物能擊碎頑石」。

     古代羅馬帝國的大文豪奧維德深有感觸地說:「送禮也要有天賦」。是的,饋贈禮品是一門藝術,自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都很有奧妙,絕不能瞎送、胡送、濫送。人們必須注意下述原則:

     禮物輕重得當。奧維德表示:受禮人的地位決定了禮物的價值。通常,如果禮物太輕,很難表示你的誠意,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係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佔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會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等於強迫人家消費。如果對方因為你的禮物太貴重而拒收,你錢已花出,禮物留著也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就像平常人們常說的:花錢找罪受。因此,禮物選擇要適當,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俾斯麥就曾明確表示:我送多少禮要根據你能回饋多少來決定。

     送禮時間間隔適宜。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間隔過短或過長都很難實現最佳效果。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頻繁地送禮使你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於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了解風俗禁忌。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例如,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一位生意上的客戶),帶去一袋上好的國光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嗎?由於送禮人不了解情況,結果費力不討好,弄巧成拙。

     禮品要有意義。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表示送禮人的特定心意,或酬謝、或求人、或聯絡感情等等。因此,在選擇禮品時,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使受禮者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倍感珍貴。實際上,最好的禮品應該是根據對方興趣愛好選擇的,富有意義、耐人尋味、品質不凡卻不顯山露水的禮品。正如約翰?雷所說:「偉大的禮物只能送給偉大的人。」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禮物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另外所送禮品,特別是在正式場合贈送,都要認真地包裝一下,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贈送禮品時,最重要的是要神態自然,舉止大方,表現適當。現場把贈品送給受贈者,一般要在會面後進行。這時,要鄭重其事地起身站立,走近受贈者,雙手將禮品遞給對方,盡量要遞到對方的手裡。如果禮物過大,可請他人幫助遞交,但贈送者本人最好也積极參与進來,並向對方說明一下。如果有多人贈送禮品,最好先長輩後晚輩、先女士後男士、先上司後下級,按照順序進行。

獲得友誼必備的要件

每個人都渴望有幾位知心朋友。但感到自己不合群,與人交往沒有自信心,是很多人在與人交往時常會遇到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當一個人渴望有知心朋友,但又感到自己不合群時,可能存在著以下幾個影響你與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

     你是否封閉自己,是個內向型的人。人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人,將心理活動指向主體自身,他們好思考不好言談,好觀察不好表露,好獨處不好交往,對事物認識深刻,容易變得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你是否過於清高。心理學研究發現,具有抑鬱型氣質特徵的人,十分敏感,可以觀察到一些常人不易覺察的細微之處,但十分孤僻,對事情缺乏主動性。如果不能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氣質,就容易形成清高的性格,瞧不起他人,不願意與別人接觸。

     在社會交往中對別人要求是否過高。沒有人能夠不食人間煙火。大家身上既有優點,也存在著缺點。你對別人的缺點缺乏寬容的態度,期望得過高,也是影響你獲得友誼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的興趣、愛好是否貧乏。一些人不合群往往是因為和別人沒有共同的話題。比如說昨晚電視轉播了一場球賽,今天大家在一起熱烈地談論,而你對球賽不感興趣,與別人的談話也就無從談起。

     為了廣泛地拓展人脈,你首先要樹立與人們交往溝通的信心,然後針對上面幾個原因來找找解決的辦法:

     過於封閉自己是阻止你與他人正常交往的柏林牆,應該拆除。要和別人多進行一些思想上、學習上的交流,把自己對一些問題的觀點、意見告訴別人,進行探討。你要知道,知心是相互的,只要你對別人敞開心扉,別人也會對你敞開心扉。只有這樣,你們才會互相了解,才會發展友誼。

     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下清高的架子,這樣你才能和別人融合到一起。人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總是在「主動」中深化的。所謂主動,就是你主動接近別人,別人才會願意接近你;你自恃清高,孤芳自賞,別人也不願意接近你,甚至會對你產生反感。

     與人相處,要多一些寬容。在寬容別人身上缺點的同時,你應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你也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古人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從而獲得多一些友誼。

     平日里,你要發展自己的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情趣,拓展自己的視野。對別人所共同關心的話題留心注意,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你會得到別人的讚譽。

     獲得真誠的友誼,是需要條件的。你具備這些條件了嗎?對照上面提出的內容,好好思考,反覆琢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

     想獲得真誠的友誼,你就要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大度。

     人們認為,人際關係和諧的關鍵:一個是自我言行的約束,一個是懷抱平常心,一個是寬容的態度,一個是互相理解、互相體諒的思想境界。你可以去嘗試一下,相信你一定會贏得更多的友誼。


推薦閱讀:

蒼井氏在日本處於什麼地位? 哪些才是日本的貴族姓氏?
同樣是大國,為何國際上擔心中國而非印度?
中國和日本在國際上哪個影響力更大?
中國花幾千億也要做好存儲的原因是什麼?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