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商務禮儀

 

第二部分 商務交往中的日常交際禮儀

第二部分 商務交往中的日常交際禮儀

第四章 見面禮儀

第一節 打招呼與握手

在人際交往中,當商界人士互相見面或被他人介紹時,依照常例,應起身站立,熱情認真地向對方打個招呼,這是最普通的禮節。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見面問候方式,如日本人習慣鞠躬;中國的傳統做法是拱手作揖;歐美人士打招呼時常擁抱接吻;紐西蘭毛利人則行碰鼻禮,碰鼻子的時間越長,說明客人受到的禮遇越高,越受歡迎。無論各國、各民族的習慣有多大不同,"以禮相待,則是相同的。人們見面時總是以形形色色的方式互相問候。為此,我們首先要:r解如何同別人打招呼。

一、打招呼

(一)打招呼的含義

見面打招呼是最常見的禮儀。與西方人打招呼時,不要用中國人見面時習慣說的"你上哪兒去呀?"或者"你去幹嗎? "等問語。這會被他們認:為是想探聽別人隱私的失禮行為。也不要見面就問"你吃飯了嗎?",這樣往往會被誤解成你要請他吃飯。

與外國人見面時,簡單而又合適的打招呼是說:"早上好"、"下午好"、r。晚上好"、r。您好"或"早安"、"晚安"。同日本人打招呼,比較普遍的是說:"拜託了"、"請多多關照"。泰國人會把雙手合起來放在胸前、口前或額前中間的位置,微微點頭並說"Sawadika"(中文"您好"的意思)。美國夏威夷人喜歡舉起右手,握成拳,同時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同中國人的六手勢),微笑著對你說"Aloha"。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人士之間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願真主保佑"以表示祝福。如果你找合適的機會按穆斯林的宗教禮節向他們打招呼,對方會認為這是對他的最真誠的祝福。緬甸、斯里蘭卡及印度等信奉佛教的國家人士之間打招呼時,則普遍說"願菩薩保佑"。

(二)打招呼時應注意的問題

1.男士尊重女士 如果你在途中遇見相識的女士,倘若她不打招呼,你就不要去打擾她。她是不是主動向你打招呼,全由她去決定。你只可向她答禮,除非你和她非常熟悉。男士主動先向女士打招呼,有時會給女士帶來不便或尷尬。

2.不用莽撞的問候方式如果你在公共場所遇見了久違的好朋友,請不要太激動。在街上,突然沖向對方,甚至衝撞了行人;在會場上,猛然從座位上跳起來並穿過整個大廳;在人群里,冷不丁高呼朋友的名字,讓旁人嚇一跳,並為之行側目禮等,都是很失禮的。

3.不苛求"熟視無睹"的相識者有時會碰見相識者對你"熟視無睹",而感到不高興,其實這大可不必。請不要把不經心的視而不見與故意的輕蔑混為一談。這很可能是對方正在沉思,或者眼睛近視,也可能因為你的外貌有了改變。例如,有位女士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很有研究和造詣,是行業中公認的專家。但她的同事對她一直很有意見,認為她驕傲、不理人、擺架子。其實,她的"視而不見",是因為她習慣在行走和空閑時,獨自一人沉思。

4.適時、適地打招呼 如果參加一個國際性的,或者是跨省市、跨行業的會議,在一天內幾次遇見同一個熟人,每次都說"你好",似乎太單調了。可以根據時間、場合,適地、適時地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

5.與相遇的人打招呼有時因出差、開會、旅遊等,在旅館居住或在商店購物等,都應該同遇見的服務員或售貨員打招呼。只要是經常同自己打交道的,不論地位高低、貧富不同,都要注意見面打個招呼。

(三)商務場合打招呼的方式--招手致意

招手致意是商務交往中打招呼時常用的禮節方式。招手致意的功能因招手高度與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右手高舉過頂,並用目光示意是表示招呼對方,受這種禮時必須答禮。手高舉過頭項、掌心向前、左右不停擺動,是告別禮,其答禮式也是向對方施以這種搖手禮。右手舉起過肩但不過頭,掌心向側面,可作為與客人中距相望或行進中的禮節,亦須面帶笑容,用目光示意對方,一般表示再會的意思。

二、握手

(一)握手的意義

握手是日常交往的一般禮節,多用於見面時的問候與致意;也多用於告別時的致謝與祝願。這是世界各國通行的禮節。握手禮的禮節,據說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當時人們手中常常握著棍棒和石塊,用作獵取動物和自我防衛的武器。當與無利害衝突、無意侵犯對方的陌生人相遇時,就主動放下手中的東西,並讓對方摸摸掌心,以示沒有武器。另一個傳說稱,早在中世紀,打仗的騎兵都披甲頂盔,全身包裹嚴密,隨時準備衝鋒殺敵。如果表示友好,就要脫掉右手的鐵甲,伸手相握。如果雙方和談成功,表示願意和平共處,表示友好,也伸手相握。這種習慣長期沿用,最後演變為今天人們的見面和告別的禮節。握手雖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看似平常的社交禮儀,但從握手中卻可以傳遞出許多信息。在輕輕一握之中,可以傳達出熱情的問候、真誠的祝願、殷切的期盼、由衷的感謝,也可以傳達出虛情假意、敷衍應付、冷漠與輕視。所以,絕不能等閑視之。

(二)握手的場合

握手是社交中見面與告別時應用的禮節,除了應本著"禮貌待人,自然得體"的原則靈活運用這一禮節外,下述場合應特別重視,不要疏忽:

(1)在被介紹與人相識,雙方互致問候時,應握手致意,表示為相識而感到榮幸與高興,願與對方建立友誼與聯繫。

(2)友人久別重逢或同事多日未見,相見時應握手表示問候、關切和為見面感到高興。

(3)當對方取得很大的成績或重大的成果、獲得獎賞、被授予榮譽稱號或有其他喜事時,見面應與之握手以表示祝賀。

(4)在自己領取獎品時,應與發獎者握手以表示感謝。

(5)當有人向自己贈送禮品、發表祝詞講話時,應與其握手以表示感謝。

(6)在社交場合突然遇見友人或領導時,應握手表示問候和欣喜之情。

(7)當拜託別人為自己做某件事準備告別時,應握手表示感謝和懇切企盼之情。

(8)當別人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做了某件好事或幫了忙時,應握手表示感謝。

(9)在參加宴請(包括各種茶話會、招待會、家庭宴會等)後,應和主人握手表示感謝。

(10)在拜訪友人、同事或上司等之後辭別時,應握手以表示希望再見之意。

(11)邀請客人參加活動,在告別之時,主人應和所有的客人握手,以表示感謝對方的支持與光臨。

(12)參加友人、同事或上下級的家屬追悼會,在離別時,應和死者的主要親屬握手,表示勸慰。

(三)握手的要求

(1)握手姿態要正確。行握手禮時,通常距離受禮者約一步,兩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齊,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微微抖動3~4次,然後與對方的手鬆開,恢復原狀。與關係親近者,握手時可稍加力度和抖動次數,甚至雙手交叉熱烈相握。

(2)握手必須用右手。如果恰好右手正在做事,一時抽不出來,或者手弄得很臟很濕,應向對方說明,攤開手表示歉意,或立即洗乾淨手,與對方熱情相握。如果戴著手套,則應取下後再與對方相握。否則都是不禮貌的。

(3)握手要講究先後次序。一般由年長的先向年輕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師先向學生伸手。如果兩對夫妻見面,先是女性相互致意,然後男性分別向對方的妻子致意,最後才是男性互相致意。拜訪時,一般是主人先伸手,表示歡迎;告別時,應由客人先伸手,以表示感謝,並請主人留步。不應先伸手的就不要先伸手,見面時可先行問候致意,待對方伸手後再與之相握,否則是不禮貌的。許多人同時握手時,要順其自然,最好不要交叉握手。

(4)握手要熱情。握手時雙目要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經心、東張西望,邊握手邊看其他人和物,或者對方早已把手伸過來,而你卻遲遲不伸手相握,這都是冷淡、傲慢、極不禮貌的表現。

(5)握手要注意力度。握手時,既不能有氣無力,也不能握得太緊,甚至握痛了對方的手。握得太輕,或只觸到對方的手指尖,不握住整隻手,對方會覺得你傲慢或缺乏誠意;握得太緊,對方則會感到你熱情過火,不善掩飾內心的喜悅,或覺得你粗魯、輕佻而不莊重。這些都是失禮的。

(6)握手應注意時間。握手時,既不宜輕輕一碰就放下,也不要久久握住不放。要掌握適度,一般來說,表示完歡迎或告辭致意的話以後,即應放下。

(7)此外還要注意不要一隻腳站在門外,一隻腳站在門內握手,也不要連蹦帶跳地握手或邊握手邊敲肩拍背,更不要有其他輕浮不雅的舉動。

(8)與貴賓或與老人握手時除了要遵守上述要求之外,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當貴賓或老人伸出手來時,應快步趨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身體微微前傾,以表示尊敬。還可根據場合,邊握手邊問候,說些表示熱烈歡迎和熱情致意的話。在握手時千萬不要昂首挺胸,也不要膽小畏縮,這都是不禮貌的。在社交場合遇到身份高的熟悉的老人,不要貿然上前打斷對方的談話或應酬活動,應在對方談話或應酬告一段落後,再上前問候,握手致意。如果在不止一人的場合中,應遵守先貴賓、老人的一般習慣次序。

(9)與上級或下級握手遵守一般要求外,還應注意:上下級見面,一般應由上級先伸手,下級方可與之相握。如果上級不止一人,握手順序應由職位高的到職位低的,如職位相當則可按一般的習慣順序,也可由一人介紹,你一一與之握手。不論與上級還是與下級握手,都應熱情大方,不卑不亢,禮貌待人。下級與上級握手時,身體可以微欠,或快步趨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表示尊敬。上級與下級握手時,應熱情誠懇,面帶笑容,注視對方的眼睛,不要漫不經心、敷衍了事,不要冷漠無情、架子十足,更不能在與下級握手後立即用手帕擦手,這些都是不得體或無禮的舉動。

(10)與婦女握手比與男子握手有更多的講究。按一般的規矩,如果女方願意的話,應由她先伸出手來,男子只要輕輕一握就可。如果女方不願意握手,她可以微微欠身鞠躬,或用點頭、說客氣話來代替握手。男子不可以先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否則會使對方感到尷尬,那是不適宜的。在握手前,男子必須先脫下手套,而女子則可戴著手套(如網眼手套、時裝手套等)。在握手時,雙方都應注視著對方,微笑致意,不可漫不經心,東張西望,更不能心不在焉,或與第三者談話。男子最好能根據場合,邊握手邊說些問候、歡迎、表示高興的話。握手時還要特別注意力度和時間,一般不宜太緊太久。可根據時間、地點、對象靈活掌握,如對久別重逢的戰友可握得時間長些:和開放活躍的女大學生可握得緊些;為了表示熱烈祝賀或真摯感謝可握得更富有感情些等等。

第二節 稱謂禮儀

稱謂禮儀用以指代親戚、朋友、熟人或其他有關人員等,是表達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人際交往,禮貌為先;與人交談,稱呼在前。正確、恰當地掌握和運用稱呼,是商務交往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表示尊敬的親切、儒雅的稱呼,可以使交往的雙方感情融洽、心靈溝通,並會縮短彼此間的距離。

一、親屬稱謂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以來,在使用親屬稱呼時十分講究,父系家屬和母系家屬的不同,男方親族與女方親族的各異,還有直系長輩、晚輩和旁系長輩、晚輩之間的稱呼等,都分得很清楚。雖然現代家庭稱呼遠沒有古代那麼龐雜,但基本的稱呼還是要了解的。如:父親、母親、外婆、外公、爺爺、奶奶、哥哥、姐姐、舅舅、姑姑、叔叔、弟弟、妹妹等等。此外,還有常見的親屬合稱,如父母、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叔侄、公婆、夫妻、兄弟、妯娌等等。

二、社會稱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親屬外,還需要與社會上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行業、不同職務和職稱的人交往。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稱呼別人,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根據不同年齡,在同事間,互稱"老李"、"老胡"、"小嚴"、"小周";在街坊鄰里,可稱"王大媽"、"陳大爺"、"張阿姨"、"鄭家阿弟"等。現在對長輩老者,以"老"字相稱的較多,如"老人家"、"老先生"、"老伯"等,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常在其姓後加"老"字,如"杜老"、"程老"、"吳老"等。根據不同的性別,一般對男士統稱"先生",對女子的稱謂則有不同。在國際交往中,通常稱已婚女子為"夫人",稱未婚女子為"小姐"。稱呼一個不明婚姻情況的女子,倘若她有70歲,稱其"小姐"也要比"夫人"安全,即使對方已婚,她也會很樂意地接受這令人愉快的錯誤稱呼。與其讓對方憤憤然地糾正你,她是個小姐,還不如讓她微笑著對你說:"我是太太"。在外交場合,為了表示對女性的尊重,可以稱為"女士(Madam)"。無論是"先生"、"小姐"或"女士",都可以連名帶職稱一起用,如"社長先生"、"凱瑟林小姐"或"吉妮弗女士"等。

不同行業的稱謂也有區別。在學校稱"鮑老師"、"汪老師",在醫院稱"戴醫生"、"蔣大夫",在工廠稱"常師傅"、"朱師傅"等。

現在人們用職務稱謂的現象已相當普遍,以表示對被稱謂者的尊重和禮貌。如"葉局長"、"錢科長"、"曹經理"、"許院長"、"鄒書記"等。也有對專業技術人員用職稱稱呼的。如"俞教授"、"趙工程師"、"范會計師"、"謝醫師"等。

如果按學位稱謂的話,可以稱為"楊博士"、"侯博士",而其他的學士、碩士學位,是不能作為稱謂來用的。

歸納以上的稱謂現象,從現在我國和國際上的通常情況看,稱謂主要有以下幾種:

1.職務稱如"李局長"、"張經理"等。

2.姓名稱如"約翰先生"、"李華女士"、"黃小姐"、"摩爾太太"等。

3.一般稱如"先生"、"夫人"、"同志"等。

4.職業稱如"公關先生"、"空中小姐"、"解放軍同志"等。

5.代詞稱如"您"、"你"、"他"等。

6.親屬稱如"張叔叔"、"李阿姨"等。

三、對待外賓的稱謂

遇到外賓時,介紹、問候時的稱呼應合乎禮儀,體現尊重與友好。在正式場合,可稱其職務,或是對方引以為榮的頭銜。這裡須注意的是: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按各國情況不同可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主席閣下"、"總統先生閣下"等等。而美國、德國、墨西哥等國則沒有稱呼"閣下"的習慣,可統稱為先生。在日本則只有對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稱先生。在君主專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皇后為"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為"殿下",只有對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即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或"先生"。此外,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學位的人士,既可單獨以這類職業名稱相稱呼,也可以在其前面冠以被稱呼者的姓氏。如"波恩教授"、"法官先生"、"基辛格博士"等。對軍人則一般稱軍銜或軍銜加"先生",也可加姓氏。如"上校先生"、"艾倫中尉"、"莫那中校先生"等。對高級軍官,如將軍、元帥等,還可稱"閣下"。

歐美有些國家有直呼其名的習慣,朋友間還可直呼教名,這是一種親切友好的表示。但假如我們與外國客人初識就直呼其名就顯得冒昧無禮了。

四、使用稱謂的注意事項

(1)如果是在眾人交談的場合,則要注意稱呼時的順序。一般要求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疏後親。

(2)要注意稱謂的對象。"師傅"、"同志"是我國除了親屬以外的一種常用禮貌稱呼,但是,不注意對象就會適得其反。例如,到醫院稱醫生為"師傅"、在學校見老師也叫"師傅",看見西方國家的來賓稱"同志"等,都會讓人啼笑皆非。 .

(3)不要忽略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在我國稱年長的人謂"老",是對長:眷的敬重,但是西方的一些國家卻忌諱別人稱自己"老"。在涉外場合,不宜使用"愛人"這個稱呼,因為"愛人"在英語里是"情人"之意,若用這稱呼,容易被對方誤解。

(4)不要使用低級庸俗的稱呼。如"朋友"、"哥們兒"、"姐們兒"、"弟兄們"等稱呼,若被用以稱呼初識之人,就有些令人肉麻。

(5)不要使用外號,尤其是某些帶有侮辱性意味的外號,去稱呼別人,如"大傻"、"肥肥"、"四眼兒"、"黑鬼"、"北佬"、"鬼妹"等等。要是剛被介紹給他人,開口便道:"你就是有名的大洋馬吧?"還不把對方給氣暈了。國人慣用的"老外"這一稱呼,外國人也多不歡迎。

(67)不要隨隨便便地稱呼他人的姓名。對於初識之人,最好不要一上來就稱之為"老倪"或"小謝"。不要直接叫對方的姓名,尤其是不要直接叫對方的名字。想一想:稱一個人為"李丹梅小姐"、"小李"、"李丹梅"、"丹梅"或"梅"是不是意味著彼此間的關係截然不同呢?

第三節 敬語、謙語的使用

人們在交往中經常使用表示尊敬和禮貌的敬語和謙語,如"您"、"您好"、"謝謝"、"拜託"、"麻煩了"、"真過意不去"等等,但在使用時必須要認清對象和區分場合。一般來說,敬語多用於賓客或有重要身份的人。如來單位的客人,或見到年長者以及上級領導。在比較正規的場合,如會議、外事、接待等場合,也需要用敬語。假如你去國外訪問或在國內接待外賓,還要講一些諸如"閣下"、"女士"、"先生"之類的敬語昵。在上述情況下,如果使用了不敬之語,就會顯得失禮,弄出不愉快來。但在與親朋好友的聚會時,或私下交談時,如不適當地使用一些過分客氣的敬語,反倒會使對方感到不自在。所以應注意區分對象、場合和需要。

一、常用的敬語

日常使用的敬語有"請"、"您"、"閣下"、"貴客"、"尊夫人"等。敬語尤其多用在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和"賢"這三個字。"令"字表示美好的意思,如稱呼對方的父親為"令尊",稱呼對方的母親為"令堂";稱呼對方的兄弟姊妹為"令兄、令弟、令姊、令妹";稱呼對方的兒子為"令郎",稱呼對方的女兒為"令愛"、"令千金"等。"尊"和"賢"兩個字的用法稍有區別,在習慣上,只有稱對方的長輩才用"尊"字,如稱其祖父為"尊祖",稱其父親為"尊父"、"尊大人"。"賢"字則只用於平輩或晚輩,如稱呼其兄弟姊妹為"賢兄"、"賢弟"、"賢姊"、"賢妹"。但稱對方的配偶時,也有"尊"、"賢"通用的,如稱其妻為"尊夫人"、"賢內助"。

當然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敬語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所列舉的各種稱呼之外,在這樣一些場合下也常用敬語:

初次見面說"久仰",分別重逢說"久違"。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說"包涵"。求人幫忙說"勞駕",求人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向人祝賀說"恭喜"。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託人辦事用"拜託",贊人見解用"高見"。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至用"光臨"。送客出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請人勿送叫"留步"。歡迎購買叫"光顧",歸還原主叫"奉還"。上面這些客套話,都屬敬語,如能適當運用它們,會讓人覺得你彬彬有

禮,貌若君子,很有教養。它可以使互不相識的人樂於相交,熟人更加增進友誼;請求別人時,可以使人樂於提供幫助和方便;發生矛盾時,可以相互諒解,避免衝突;洽談業務時,使人樂於合作:在批評別人時,可以使對:虧誠懇接受。

二、謙語

使用謙語和使用敬語是相對應的,即對人使用敬語,對己則使用謙語,兩者都體現了說話人本身的文化修養。謙語最常見的一種用法,也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稱自己為"愚"、"鄙人"。向別人謙稱自己輩高和年齡大的親屬時,在稱謂前面冠一個"家"字,如"家祖母"、"家父"、"家兄"、"家嫂"。謙稱自己輩份低和年齡小的親戚時,則在稱謂前冠一個"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同樣可以在稱謂前冠一個"小"字,如"小兒"、"小女"。但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既已冠以"家"、"舍"、"小"等字,其中已包含有"我的"意思在內,所以,不能再贅稱"我家兄"或"我小兒"等,這樣就無異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敬語和謙語不可濫用。如果大家在一起相處很久了,相互之間做些一般小事,有的就可不必多用敬語、謙語。熟人之問用多、用濫了敬語、謙語,反而會給人一種虛偽之感。

當然在平時,即使你是率直、不拘小節的人,對別人說話時也應盡量注意禮貌及謙和的態度,經常不忘以誠懇的口吻說:"請"、"謝謝"、"對不起"、"您好"、"麻煩您"、"抱歉"、"請原諒"等謙讓語。

第四節 名片禮儀

一、名片的用途

名片是用來作什麼的?對這一問題,人們的看法相去甚遠。有人說它是"推銷自己"的,有人說它是"擺譜"的一個道具,還有人說它是一種多餘之物。對商界人士來講,名片是"物有所值",是有一定用途的。商務人員只有對作為自我介紹書和社交聯誼卡的名片的作用有所了解,才會使它物盡其用。一般而論,商務人員應當掌握的名片用途有下列八種。

(一)自我介紹

與他人初次相識時,口頭上作自我介紹,往往讓人頗費躊躇。該講些什麼,該怎樣說,該用多少時間等等,一時都不好把握。再加上環境、口音、對方的聽力與記憶力等方面的影響,口頭上的自我介紹效果如何,常常也難以確定。在這時,如果在口頭上略作自我介紹後,隨即遞上自己的名片,那麼就一定能夠很好地強化自我介紹的效果。因為自己的有關資料,上面介紹得一清二楚。有此書面上的自我介紹作輔助,自己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清晰而準確。

(二)自我宣傳

身為商界人士,自然時時刻刻要替自己本人、自己所在的單位進行宣傳,以便更好地擴大聯絡面,發展個人或單位的合作夥伴。只是我們在自我宣傳時,有些分寸不易把握。例如,自己現在在何處高就,現在官居何職等等,和生人~見面時,就不太好直說。不說吧,對方不會了解;說了吧,又會擔心有自吹自擂之嫌。其實,對商務人員來說,與他人交換名片,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為了恰當地進行自我宣傳,藉助於名片的幫助,一些不宜自己介紹的內容,也能很好地被表達出來。藉助於名片所作的自我宣傳,可以引起對方的重視,獲得與自己身份相當的禮遇,而且還可以宣傳一下自己的業務,為獲得合作夥伴、開拓業務開闢了道路。

(三)結交朋友

與陌生人初次會面,許多人都會具有一種生疏感。即使十分渴望與之交好,也會在表達這一意思時瞻前顧後,擔心自己做得過猶不及。不一定與任何人第一次見面時,都要遞上自己的名片。但若是希望自己就此與之相識,並打算成為對方的朋友,那麼就非得在初次見面時,使用名片來為自己"鋪路架橋"。把名片主動遞給他人,意味著友好與信任。對身份、地位、年齡不如自己的人來說,尤其是如此。因此,以名片來表明自己"禮賢下士",非常容易使自己迅速而廣泛地結識新朋友。

(四)通報情況

求見他人時,為了便於對方了解自己的基本狀況和求見對方的原因,同時也是為了免於使自己吃對方的閉門羹,最好是先請人轉遞上去~張自己的名片,這就是在以名片來向他人通報自己的簡況。這種用途的名片,也可以叫"拜帖"。此外,當自己變動工作單位、喬遷新居,或是電話號碼有所改動時,應當立即知會自己的親朋好友與合作夥伴,以免重要的信息與自己失:藝交臂。打這種"招呼"的最好辦法,就是寄交對方一張反映了自己新信息的名片。這也是一種情況通報。

(五)維持聯繫

有人戲稱名片是"現代人的袖珍通訊錄"。如果就其內容和在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看,這種說法是"言歸正傳",毫不過分的。對於有意與之保持聯繫的人,商務人員與之交換的名片上,免不了具有種種資料,如單位地址、單位電話、其本人供職的具體部門以及本人的姓名等等。依據這些資料,對亨可以隨時隨地與商務人員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聯繫。這種聯繫程度的深淺,取決於商務人員在給予對方的名片上,所提供的聯絡其本人的方法的多少。

(六)交往憑證

在人際交往中,商務人員時常需要給他人留下某種憑證,以便說明某種情況,或是"立此存照",以為憑據。名片在這一方面,可以發揮作用。例如,商務人員在某一場合,認識或會見過某某人,與之交換名片,就是相互留下了見過面的憑據。又如,訪友不遇,需要留言。屆時以名片代之,也是一種"親身經歷"過的憑證。再如,介紹甲去拜訪乙時,為"口說無憑",可取自己名片一張,在其上略寫~兩行字,然後用回形針把它固定在甲的名片上方,裝入不封口的信封,由甲呈交給乙,即是用名片來代作介紹信。這也是一種表示引見的憑證。順便說一下,此時不用甲本人的名片亦可。

(七)書信往來

在商務交往中,聯繫應當是相互的,"來而不往",顯然失禮。可是商務人員的應酬太多了,有時當寫的信件過多,確實讓人忙不勝忙。遇上這種情況時,商務禮儀規定,可在社交名片的背面簡潔地寫上隻言片語,代替書信寄給對方。從禮節上說,它並不亞於一封厚厚的長信。

(八)替代禮單

人們在向他人贈送禮品時,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為自己署名。將本人名片放入一個未封口的信封,然後將它固定於禮品外包裝的正上方,就是商界人士所常用的一種以名片代替禮單的作法。

二、名片遞接禮儀要求

(一)遞送名片的禮儀要求

名片遞送的程序是,一般地位低的先向地位高的遞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遞名片;當交換名片不止一人時,應先將名片遞給職務較高、年齡較大者;如分不清公眾的職務高低和年齡大小時,則可先和自己對面左側方的人士交換名片。遞送名片時應面帶微笑,注視對方,將名片正向著對方;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持握名片上端的兩角送給對方。交換名片時,如果雙方是坐著的,應當是起立或欠身遞送,遞送時可以介紹自己的名字、身份、單位,並說"請笑納"或"這是我的名片,請收下。"切忌單用食指和中指夾著名片給人,也不能把名片文字倒過來遞送,這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在此須強調的是,國人交換名片一般是雙手遞、接,同外賓交換名片時,要先留意一下對方是用幾隻手遞過來的,然後再跟著摹仿。西方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習慣用一隻手與人交換名片;日本人則喜歡在一隻手接過他人名片的同時,用另~只手遞上自己的名片。

如果是事先約定好的面談,或事先雙方都有所了解,不一定忙著交換名片,可在交談結束、臨別之時取出名片遞給對方,以加深印象,並表示願保持聯絡的誠意。

(二)接收名片的禮儀要求

接收他人遞送過來的名片時,應儘快起身或欠身,面帶微笑,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兩角,口稱"謝謝"或"十分榮幸"。名片接到手後,應認真地從頭至尾看一遍,如果是初次見面,最好是將名片上的重要內容讀出聲來,對對方的組織名稱和職務應讀出重音,以示敬重。如果遇到難讀的文字,應馬上詢問讀法,"很抱歉,您的名字應怎樣稱呼?"這樣詢問非但不失禮,而且使對方覺得受到尊重,是講究禮貌的表現。

拿到名片看也不看,隨手放入口袋;或一直讓它放在桌子上不收起來;或把名片捲起來,隨意摺疊。這些是失禮的行為。

在公共場合欲索取他人的名片,要想留下"退路",就不要直言相告,而應以婉轉的口氣見機行事。對長輩、嘉賓或地位、聲望高於自己的人,可以說:"以後怎樣才能向您請教?"對平輩和身份、地位相仿的人,可以問:"今後怎麼和您保持聯繫?"這兩種說法都帶有"請留下一張名片"之意,即使對方依然拒絕,雙方也都好下台。

通常不論他人以何種方式索要名片都不宜拒絕,不過要是真的不想給對方,在措辭上一定要注意不傷害對方,如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忘了帶名片。"或是說:"非常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這樣都比直言相告"不給",或盤問對方要高雅得多。

三、名片的收藏

一定要認真處理收到的名片,充分發揮名片的使用價值。

(一)在名片的背面做備忘錄

備忘錄的內容可以是見面的月期、場所、天氣、見面目的、談話的主題以及對方的生日、所在單位、家庭配偶、奇聞趣事等,如果名片是兩面印刷的,則準備一些專門的記錄卡片,與名片一起插入名片夾里。備忘錄一般是在與對方分手後再補記的,如果得知名片人的情況有變動,還可修訂與增補新的內容。

(二)名片的分類

名片的收藏應按自己的業務內容、交往範圍、姓氏筆劃或自己獨特的方法分類,按次序排列,以便隨時檢索。

(三)要經常檢查、熟悉名片

經常檢查、熟悉名片能發揮它在公眾交往中的"敲門磚"的作用。定期翻閱名片可以喚起記憶,彌補淡忘的印象,這是重新恢復友誼和聯繫紐帶的最好辦法。在閑暇的時候,翻閱名片冊,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它能使自己回憶起親朋好友的言談舉止,友好交往歲月,品味友愛團結的深厚感情,使自己處於愉快的心境,得到精神的滿足。

四、名片的保管

在交往中,商務人員的名片夾應放在左胸內側的上衣口袋裡,以示對對方的禮貌和尊重。隨意將名片夾放在褲袋裡,特別是放在後側褲袋裡,是很失禮的行為。倘若在夏天,穿的衣服比較單薄,則應將名片夾放在手提包內,需交換時再拿出來。不要把交換的名片亂放、搞錯,交談時可將名片對應的交往對象排列出來。一時忘帶名片或所帶名片數量不夠時,應向未拿到名片的人士道歉致意,一定在下次交往時補送,或郵寄給對方。

五、使用名片的忌諱

(1)不要把名片當作傳單隨便散發。有一位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半導體公司的總裁,去日本參加一個商務會議,儘管她是商務代表團的團長,但其他日本代表團的成員根本不正眼看她,也不和她說話。原來,她遞名片的動作就像打撲克牌,把名片隨意地扔到桌子對面,落在對方的座位前。

(2)不要隨意地將他人給你的名片塞在口袋裡或丟在包里;如果暫時放在桌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也不要漫不經心地放置一邊,更不要忘記帶走。

(3)不要隨意撥弄他人的名片。美國的《紐約時報》曾有一則生動的報道:"午餐後的商務會議順利開始了。西服革履的美國公關公司人員坐在談判桌的一邊,有可能成為他們客戶的日本人則坐在另一邊。會議中,在譯員進行)乇長的翻譯時,美方首席代表思想開小差了。他開始撥弄起日方首席代表的名片,幾乎是下意識地把名片拿到嘴邊,用名片的尖角上上下下仔細地剔

著牙,因為午飯後,他的牙縫中間塞進了飯渣。會談的結果可想而知,合同泡湯了。"

(4)在對方的名片上作一些簡單的記錄和提示,是幫助我們記憶的好辦法。但是,不要在他人的名片上亂寫一些有關名片主人特徵的詞,如"小個子"、"戴眼鏡"等。靳羽西女士為了記住對方的名字,習慣在對方的名片上注一些詞,以便下次交往時記住對方,但有一次卻使她很尷尬。她回憶說:"北京有一個有名的記者,她注意到我在每一個人的名片上都寫了一些字,忍不住要看看我在她的名片上寫了什麼--我寫了short(很矮)。當時,我真的很不好意思。"

第五章 介紹禮儀

介紹是社交和商務場合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式,它是人們互相認識不可缺少的手段。正確的介紹可以使素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商務人士也可以通過落落大方的介紹,顯示良好的交際風度。在商務活動中了解和掌握介紹禮儀的基本技巧,有助於人們找到通往商務交際殿堂的鑰匙,獲得良好的"首因效應",從而有機會拓展社會商業。本章主要講述三種介紹類型:自我介紹、為他人作介紹和集體介紹。

第一節 自我介紹

在許多場合,由於人際溝通或業務上的需要,人們得主動地去接觸一些不熟悉的人。比如,第一次去一個公司聯繫業務,去一個單位應聘,在聚會上想結交一些朋友。總之,當需要與一個陌生人進行交流溝通,又缺少介紹者時,就必須進行自我介紹,這樣可以贏得主動,同時也顯示出自信和良好的素養。

自我介紹,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場合,把自己介紹給其他人,以使對方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恰當的自我介紹,不但能增進他人對自己的了解,而且還可能創造出意料之外的商機。

一、自我介紹的分類

自我介紹根據介紹人的不同,可以分為主動型自我介紹和被動型的自我介紹兩種類型。

(一)主動型自我介紹

在商務社交活動中,在欲結識某個人或某些人卻無人引見的情況下,自己充當自己的介紹人,將自己介紹給對方。這種自我介紹叫做主動型的自我:fr紹。

(二)被動型自我介紹

應其他人的要求,將自己的某方面的具體情況進行一番自我介紹。這種自我介紹就叫被動型的自我介紹。

二、自我介紹的方式

根據不同場合、環境的需要,自我介紹的方式有五種:應酬式的自我介紹、工作式的自我介紹、交流式的自我介紹、禮儀式的自我介紹、問答式的自我介紹。

(一)應酬式的自我介紹

這種自我介紹方式最簡潔,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項即可。如:"您好!我叫王敏。"應酬式的自我介紹適合於一些公共場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場合,如途中邂逅、宴會現場、舞會、通電話時等。它的對象,主要是一般接觸的交往人。

(二)工作式的自我介紹

工作式的自我介紹的內容,包括本人姓名、供職的單位及部門、擔任的職務或從事的具體工作等三項,又叫工作式自我介紹內容的三要素,通常缺一不可。

1.姓名 應當一口報出,不可有姓無名,或有名無姓。

2.單位供職的單位及部門,如可能最好全部報出。具體工作部門有時也可以暫不報出。

3.職務擔任的職務或從事的具體工作,有職務最好報出職務,職務較低或者無職務,則可報出目前所從事的具體工作。

(三)交流式的自我介紹

交流式的自我介紹,也叫社交式自我介紹或溝通式自我介紹,是一種刻意尋求與交往對象進一步交流與溝通,希望對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與目己建立聯繫的自我介紹。適用於社交活動中,大體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籍貫、學歷、興趣以及與交往對象的某些熟人的關係等。如:"我的名字叫王紅,是某某公司副總載。6年前,我和您先生是同事。"

(四)禮儀式的自我介紹

禮儀式的自我介紹是一種表示對交往對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紹。適用於講座、報告、演出、慶典、儀式等正規的場合。內容包括姓名、單位、職務等。自我介紹時,還應多加入~些適當的謙辭敬語,以示自己尊敬交往對象。如:"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仿,是某某公司的總經理。值此之際,謹代表本公司熱烈歡迎各位來賓蒞臨指導,謝謝大家的支持。"

(五)問答式的自我介紹

針對對方提出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這種方式適用於應試、應聘和公務交往。在普通性交際應酬場合,它也時有所見。如對方問:"這位小姐貴姓?"回答:"免貴姓周,周恩來的周。"

三、自我介紹的基本程序

在作自我介紹時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後再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同時遞上自己的名片。有時可採取被動的自我介紹方式,先婉轉地詢問對方:"先生,您好!請問我該怎樣稱呼您呢?"待對方作完自我介紹,再順勢介紹自己。自我介紹時,表情要自然、親切,注視對方,舉止莊重、大方,態度鎮定而充滿信心,表現出渴望認識對方的熱情。如果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畏怯、語無倫次,這樣不僅說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來意,還會造成難堪的場面。

四、把握自我介紹的時機

要讓自我介紹能夠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應考慮當時的特定場合。若是對方正忙於工作,或是正與他人交談,或是大家的精力集中在其他人或事情上的時候,作自我介紹有可能打斷對方,效果一定不會好。如果對方一人獨處,或是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把自己介紹給對方,他對你的自我介紹不僅會注意,而且會有良好的反應。因此,在作自我介紹時把握時機是比較重要的。在商務場合中,一般如遇下列情況時,作自我介紹就是很有必要的:

(1)與不相識者處一室時。

(2)不相識者對自己很有興趣。

(3)他人請求自己作自我介紹。

(4)在聚會上與身邊的陌生人共處。

(5)打算介入陌生人組成的交際圈。

(6)求助的對象對自己不甚了解,或一無所知。

(7)前往陌生單位,進行業務聯繫時。

(8)在旅途中與他人不期而遇而又有必要與之接觸。

(9)初次登門拜訪不相識的人。

(10)遇到秘書擋駕,或是請不相識者轉告。

(11)初次利用大眾傳媒,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標語、傳單,向社會公眾進行自我推薦、自我宣傳時。

(12)利用社交媒介,如信函、電話、電報、傳真、電子信函,與其他:卞相識者進行聯絡時。

五、把握自我介紹的分寸

要想使自我介紹恰到好處,不失分寸,就必須掌握自我介紹的技巧,重視下列幾個方面:

(一)控制時間

進行自我介紹一定要力求簡潔,儘可能地節省時間,通常以一分鐘左右為佳。但是能真正在一分鐘左右結束,只佔很小一部分,其他有的長達六分鐘,有的短的只有十五秒,雖然時間花得有長有短,但都不具效率。時間花得短的人往往只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和名字,而時間花得長的人則是繞了好多圈子,根本無法讓人了解他想表達什麼,說話的時間比沒說話的時間還少,時間幾乎都浪費在:"啊!我是嗯......啊......"這些無謂的連接詞上,有的嚴重得在兩分鐘之內不發一言,然後又不得要領地說了一分鐘。說話的人固然不輕鬆,聽的人更是活受罪,而時間的浪費更是划不來。

如果要使自我介紹有效率,首先應在事前自己先打好腹稿,分析一下內容的重點和所需花費的時間;其次,在進行自我介紹時,應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最好選擇在對方有興趣、有空閑、情緒好、干擾少、有要求時。如果對方興趣不高、工作很忙、干擾較大、心情不好、沒有要求、休息用餐或正忙於其他交際時,則不太適合進行自我介紹。同時為了提高效率,在作自我介紹的時候,可利用名片、介紹信等資料加以輔助。

(二)內容適度

作自我介紹,應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不同的交際需要來決定內容繁簡。自我介紹總的原則是簡明扼要。在非正式場合,如一般聚會、沙龍,只需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工作單位及職業(或職務),即自我介紹三要素,使對方在聽完你的介紹後能正確地稱呼你就可以了。比如,"你好,我叫王芳,在公司負責調研工作。"因為對方不一定有多大的興趣去了解你,所以過多的介紹會給人噦嗦之嫌。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比如自己很想認識對方,同時對方顯然也有更加深入認識你的願望,此時的自我介紹可以簡略地介紹--7:自己的籍貫、出生地、母校、興趣、專長及與雙方都認識的第三者的關係等。大部分情況下,開始只需作最簡單的自我介紹,其他的情況可以在互相交流時進一步補充。

(三)講究措詞

自我介紹時要把握用詞的分寸,有些人惟恐別人不認識自己,一開始便炫耀自己的身份、門第、學識、甚至用上"最"、"極"、"特別"、"第一"等表示極端的詞語,顯得鋒芒畢露。讓人覺得夸夸其談、華而不實,還會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傷及對方的自尊。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誇獎的話出於自己口中,那是多麼乏味"。當然也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謙虛,故意貶低自己,也會讓人覺得虛假、不誠實。

在作自我介紹時要講究措詞,常見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自謙。如"我非常喜歡書法,卻還沒有掌握書法藝術真諦,今天獻醜了,請多多包涵。"另一種是自嘲。適當的自我嘲諷,是在自貶中包含著自解、自慰。在詼諧幽默中的自我諷刺中露出實在的自信和自得之意,既能增強語言風趣,又不流於自誇。如曾有人如此自我介紹:"我叫馬克想,和前蘇聯偉大領袖馬克思的名字只相差一個字,有可能是他失散多年的兄弟?因為我們都是有思想的人。"再一種就是自識,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在自我介紹中,如實數出自己的弱點,不僅不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相反,自知之明的睿智和坦蕩的品格,使對方更尊重你,更信任你。

(四)講究態度

在作自我介紹時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態度保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整體上講求落落大方,笑容可掬。其次,舉止要莊重、充滿自信,這樣容易使人產生信賴和好感。介紹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隨隨便便用手指指劃劃,毛手毛腳的。同時眼睛應該看著對方,用眼神、微笑和親切的面部表情表達友好之情。既不應拘謹忸怩,也不要滿不在乎。最後在介紹時要語氣自然,語速正常,語音清晰。生硬冷漠的語氣、過快過慢的語速,或含糊不清的語音,都會影響自我介紹的形象。

總的說來,當希望結識他人,或他人希望結識自己,或認為有必要令他人了解或認識自己的時候,自我介紹就會成為重要的交往方式。自我介紹常常會成為商務活動的組成部分,承擔著拓展交際範圍的重任,因此,掌握有關自我介紹的商務禮儀非常重要。

第二節 為他人作介紹

在商務活動中,經常需要在他人之間架起人際關係的橋樑。他人介紹,又稱第三者介紹,是經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介紹的一種交際方式。他人介紹,通常是雙方的,即對被介紹雙方各自作一番介紹。有時,也可進行單向的他人介紹,即只將被介紹者中的某一方介紹給另一方。為他人作介紹時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禮儀要求。

一、為他人作介紹時應把握的原則

為他人作介紹以前,一定要仔細觀察,不可貿然行事。首先要弄清雙:療是否有結識的願望,雙方有意相互結識並期待你作介紹時,就應該義不容辭地為雙方作好介紹工作。如果雙方根本不願結識而被介紹,使他們陷於不情願或者難堪之中而又不得不勉為其難,這也是失禮。恰當處理這種事的原則有兩方面:一方面,作為介紹人對雙方情況都比較了解,遇事要有主見,思想上要明確究竟是介紹還是不介紹。當發現即將面臨這一問題(如另一個朋友已遠遠地出現了)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時,不妨先徵求一下同行朋友的意見。如:"那邊走過來的是我的同學方紅,我得給她打個招呼"。這樣,隨行的朋友如果願意結識她,就會留在你身邊,如果無意則會避開。另一方面介紹人要善解人意,通過觀察發現雙方是否要求介紹。如果發現互不認識的雙方相互注視,或者一方有意注視而另一方並不迴避,同時相互都不願很快離去,這時你應該明白,這正是扮演介紹人的好機會。

二、為他人作介紹的順序

在為他人作介紹時誰先誰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禮儀問題。根據商務禮儀規範,在處理為他人作介紹的問題上必須遵守"尊者優先了解情況"規則。也就是在為他人介紹前,先要確定雙方地位的尊卑,然後先介紹位卑者,後介紹位尊者,使位尊者先了解位卑者的情況。根據這個規則,為他人作介紹時的商務禮儀順序有以下幾種:

(1)介紹上級與下級認識時,先介紹下級,後介紹上級。

把下級人員介紹給上級人員,首先稱呼上級人員,然後再將被介紹者介紹出來。如:"王經理,這是我的秘書李明。李明,這是銷售部的王經理。"

(2)介紹長輩與晚輩認識時,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

介紹晚輩給長者,首先要稱呼長者,然後把晚輩介紹給長者,最後再對長輩作一介紹。如:"周醫生,這是我兒子馬國,他剛剛從清華大學畢業。馬國,這是周醫生。"

(3)介紹女士與男士認識時,應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

介紹女士與男士認識時,通常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並引導男士到女士面前作介紹。介紹中,女士的名字應該先被提到,如"馬麗,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同學李濤。"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務場合,不必要採用"女士優先"的原則。而是不分性別年齡,都應遵從社會地位高有了解對方的優先權的原則。如介紹時可說:"王總經理,請允許我將我的助力王小姐介紹給您。"然後才說:"王小姐,這位是××公司的王總經理。"在商業界,只有當兩個人的社會地位相同時,才遵循先介紹女士的慣例。

(4)介紹公司同事與客戶時,應先介紹同事,後介紹客戶。

把自己公司的人介紹給其他公司同等地位的人時,首先要提及其他公司的人的名字。如:"李剛,這是我們公司通訊部的朱偉。朱偉,這是××公司通信部的李剛。"

(5)介紹已婚者與未婚者認識時,先介紹未婚者,後介紹已婚者。

(6)介紹同事、朋友與家人認識時,應先介紹家人,後介紹同事、朋友。

(7)介紹來賓與主人認識時,應先介紹主人,後介紹來賓。

(8)介紹與會先到者與後來者認識時,應先介紹後來者,後介紹先來者。但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不必過於拘泥於禮節,不必講究先介紹誰後介紹誰。介紹人一句:"我來介紹一下。"然後即可作簡單的介紹,也可直接報出被介紹者各自的姓名:"王明--張華"。

三、為他人作介紹的方法

在商務活動中,在為他人作介紹時,由於實際需要的不同,介紹時所採取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常見的介紹方法有:

1.一般式也稱標準式,以介紹雙方的姓名、單位、職務等為主。這種介紹方式適合於正式場合。如:"請允許我來為兩位引見一下。這位是X X公司主任王剛先生,這位是×X集團副總賀宏先生。"

2.引見式介紹者所要做的是將被介紹者雙方引到一起即可,適用於普通場合。如:"兩位互相認識一下。大家其實都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只是平時沒機會認識。那我先失陪了。"

3.簡單式 只介紹雙方姓名一項,甚至只提到雙方姓氏,適用一般的社交場合。如:"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賀總,這位是許總。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4.附加式 也可以叫強調式,用於強調其中一位被介紹者與介紹者之間的特殊關係,以期引起另一位被介紹者的重視。如:"大家好!這位是××公司的營銷部主任賀洋先生。這是偉,請各位多多關照。"

5.推薦式介紹者經過精心準備再將某人舉薦給某人,介紹時通常會對前者的優點加以重點介紹。通常,適用於比較正規的場合。如:"這位是李峰先生,這位是某公司的劉朋董事長。李峰剛從國外留學回來,他是經濟學博士,管理學專家。劉總,我想您~定有興趣和他聊一聊。"

6.禮儀式是一種最為正規的他人介紹,適用於正式場合。介紹語氣、表達、稱呼上都更為規範和謙恭。如:"王女士,您好!請允許我把××公司的總經理王小東先生介紹給您。王先生,這位就是××集團的生產部經理王玲女十。"

四、把握為他人作介紹的時機

在為他人作介紹時,如遇到下列情況,就有必要進行介紹。

(1)與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識的人士,而對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2)本人的接待對象遇見了其不相識的人士,而對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3)在家中或辦公地點,接待彼此不相識的客人或來訪者。

(4)打算推薦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際圈。

(5)受到為他人作介紹的邀請。

(6)陪同上司、長者、來賓時,遇見了其不相識者,而對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陪同親友前去拜訪親友不相識者。五、介紹時的神態與手勢

在為他人介紹時,態度要熱情友好,語言要清晰明快。開口前首先要把B光投給身份高的人,然後轉向將要介紹的人。手的正確姿勢應掌心向上,胳膊略向外伸,指向被介紹者。但介紹人不能用手拍被介紹人的肩、胳膊:和背等部位,更不能用食指或拇指指向被介紹的任何一方。在介紹過程中除女士和年長者外,一般被介紹者都應點頭示意或起身站立,面帶微笑,目視;陂介紹者或對方,顯得高興、專註。介紹後,身份高的一方或年長者,應主動與對方握手,問候對方,表示非常高興認識對方等。身份低的一方或年輕者,應根據對方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反應,如果對方主動伸手來與你握手,就應:立即將手伸出與對方相握。但是若在會談進行中,或在宴會等場合,則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就可以了。

六、介紹人的措詞

介紹人在作介紹時要先向雙方打招呼,使雙方有思想準備。介紹人的:個紹語應簡明扼要,並使用敬辭。在較為正式的場合,可以說:"尊敬的李洋先生,請允許我向您介紹一下......"或說:"李洋,這就是我和你常常提起的趙克先生。"(註:在漢語中這一說法在非正式的場合一般不用,或是省略掉"允許",直接說:"李經理,我向您介紹一下趙總,他是某某公司的總工程師......")。在公務、商務場合,所介紹的內容也應包含有關自己的信息,它反映了介紹人對被介紹人的評價和看法。如果你在介紹你的秘書時這麼說:"這是我的得力秘書,王小姐。"就表明你承認了她的工作。在介紹中要避免過分讚揚某個人,不要給人留下厚此薄彼的感覺。在介紹別人時,最好使用雙方全名,或是用姓氏加頭銜,以示鄭重,切忌把複姓當作單姓。常見的複姓有"歐陽"、"司馬"、"司徒"、"上官"、"諸葛"、"西門"等等。當介紹人為雙方介紹後,被介紹人應在點頭示意或握手的同時以"您好!""很高興認識您!"等友善的語句問候對方。介紹人在介紹後,不要隨即離開,應給雙方的交談提示話題,可有選擇地介紹雙方的共同點,如相似的經歷、共同的愛好和相關的職業等,待雙方進入話題後,再去招呼其他客人。當兩位客人正在交談時,切勿立即給其介紹其他的客人。

在向外人介紹自己的親屬時應盡量避免稱呼上的含混,如介紹公婆時,若只簡單地說:"我爸爸"、"媽媽",用意雖善,但容易招致混淆,最好說:"這位是我婆婆。"介紹岳父母時則與此相類似。

七、介紹中的姓名問題

外國人的姓名與我國漢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之外,姓名的組成、排列的順序也都不一樣,初次稱呼時往往不易掌握,下面介紹幾種情況。

我國漢族人的姓名組合比較簡單,姓在前,名在後;有單姓和複姓,有單名和複名。稱呼時,可根據場合的需要和關係的遠近,既可連名帶姓,也可直呼其名而不稱姓。男女都一樣,且無婚前婚後之別。當然,在正式場合,稱呼時要麼用姓名全稱,要麼以姓氏加稱謂。然而在港澳地區,女性結婚後,除了原來自己的姓外,還要在前面加上丈夫的姓。如一女士在結婚前叫劉玉英,其丈夫姓李,那她婚後姓名全稱為李劉玉英,我們一般稱呼時,稱其為"李太太"即可。

日本人的姓名順序與我國相同,即姓在前名在後,但姓的字數常常比我國漢族人的姓要多,一般最常見的姓名由四個字組成,如福田糾夫、二階堂進等。但姓和名的搭配並不是絕對固定的,如福田、二階堂是姓,糾夫、進是名,往往不易區分。公關人員在接到名單時應設法了解清楚,以免誤會。一般稱呼只稱姓,對男子也有加"君"字的,如"福田君"。正式場合和社交場合才呼全名。姓名按姓前名後順序構成的,還有朝鮮、柬埔寨、越南等國。另外,匈牙利人的姓名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同,也是姓在前,名在後。

歐美人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後。

英美人的姓名,一般為名在前,姓在後,有時還加教名。如威廉·亨利·哈里森,則威廉是教名,亨利是本人名,哈里森是姓。另外,也有把母姓或與家庭關係密切者的姓作為第二個名字。在西方,還有人沿用父名或父輩名,在名後綴以小(Junior),或羅馬數字以區別,如Wi11iam Harrison,Junior譯為小威廉·哈里森;Wi11iam Harrisor.Il譯為威廉·哈里森第二。婦女結婚後,則不得再用自己原本的姓,必須改用丈夫的姓。英美人姓名的書寫常把名字縮寫為一個字頭,但姓不能縮寫,如W.S.Thomson,可譯為W.S.湯姆森。口頭稱呼時,一般只稱姓,如湯姆森先生、懷特小姐等。除非是非常正式的場合才稱呼姓名全稱。以英語為本國文字的國家,姓名組成稱呼大致如此。

法國人的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後,一般由2~5節組成,但最後一節總是姓,其餘全是名,多是教名或由長輩起的名字,如亨利·勒內·阿貝爾·居伊·德·莫泊桑,一般可簡稱為居伊·德·莫泊桑。法國婦女的姓名,口頭稱呼時與英語國家相同,婚後也改用丈夫的姓。

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已婚婦女常把母姓去掉加上丈夫的姓。口頭稱呼時常稱父姓,或第一節名加父姓。

俄羅斯人姓名一般由三節組成。如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伊萬為本人名字,伊萬諾維奇為父名,伊萬諾夫為姓。口頭稱呼時一般可只稱姓或只稱名,但為表示客氣和尊重時也可稱名字加父名。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順:序: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有時也可將姓置於最前面。名字和父名一般都可以縮寫為一個字母,而姓不能縮寫。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後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變。

總之,為他人作介紹,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良好合作的開始,掌握怎樣為他人作介紹是商務人員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集體介紹

一、集體介紹的含義

集體介紹是他人介紹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介紹者在為他人介紹時,被:介紹者其中一方或者雙方不止一個人,甚至是許多人。

在需要作集體介紹時,原則上應參照為他人介紹的順序進行。其基本規則是:介紹雙方時,先卑後尊。而在介紹其中各自一方時,則應當自尊而卑。

二、集體介紹時的順序

(一)將一人介紹給大家

在被介紹者雙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難以確定時,應使一人禮讓多數人,人數較少的一方禮讓人數較多的一方,先介紹一人或人數少的一方,後介紹人數較多的一方或多數人。

(二)將大家介紹給一人

若被介紹者在地位、身份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當這些差異表現為年齡、性別、婚否、師生以及職務有別時,地位、身份明顯高者即使人數較:少,甚至僅為一人,仍然應被置於尊貴的位置,先向其介紹人數多的一方,再介紹地位、身份高的一方。

(三)人數較多的雙方介紹若需要介紹的一方人數不止一人,可採取籠統的方法進行介紹,如可以

說:"這是我的家人","她們都是我的同事"等等。但最好還是要對其一一進行介紹。進行此種介紹時,可按位次尊卑順序進行介紹。先介紹位卑的一方,後介紹位尊的一方;或先介紹主方,後介紹客方的順序。

(四)人數較多的多方介紹

當被介紹者不止兩方,而是多方時,應根據合乎禮儀的順序,確定各方的尊卑,由尊至卑,按順序介紹各方。如果需要介紹各方的成員,也應按由尊到卑的順序,依次介紹。

三、介紹的禁忌

在介紹時,應盡量避免不得體的做法。

(1)介紹者為被介紹者介紹之前,一定要徵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不要上去開口便介紹,顯得很唐突,讓被介紹者感到措手不及。

(2)被介紹者在介紹者詢問自己是否有意認識某人時,一般不應拒絕,而應欣然應允。實在不願意時,則應講明原因。

(3)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都應起立,以表示尊重和禮貌;待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致意。

(4)介紹外國人時,應該避免在引見時只介紹教名而不介紹姓,這種介紹不僅會引起混淆,甚至帶有一點污辱性,好像被介紹人的姓氏不值得一提。

(5)介紹時切忌用命令的口氣進行介紹。如:"湯姆先生來見見我的同事傑克先生。"或者:"劉先生你和王先生握個手吧。"也不要隨便把一個一般交情的人介紹為"我的朋友",除非你們的親密友誼眾所周知。否則,言外之意就是說另一方不是你的朋友。

(6)要避免重複介紹你所要介紹的雙方的名字。例如,對史密斯先生說:"史密斯先生,安娜小姐",又對安娜小姐說:"安娜小姐,史密斯先生。"只介紹一次雙方的名字就可以了,除非外國姓名,不易聽懂。

(7)當你在晚會上想認識某人,而旁邊又無人引見時,切忌冒冒失失地跑去問:"你叫什麼名字?"這種行為實在不禮貌。應該首先自報姓名,若仍不能使對方作自我介紹的話,也不必再問,可以事後設法找人打聽。

(8)在宴會、會議桌、談判桌上,視情況介紹人和被介紹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紹雙方可點頭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紹雙方相隔較遠,可舉起右手致意,點頭微笑致意。

(9)介紹完畢後,被介紹者雙方應依照合乎禮儀的順序握手,並且彼此問候對方。問候語有"你好、很高興認識你、久仰大名、幸會幸會,等必要時還可以進一步做自我介紹。

第六章 餐飲禮儀

第一節 宴請禮儀

在社會交往中,尤其是在商務交往中,宴請是最常見的交際活動,社:變宴會不但使人們聚在一起共享美酒佳肴,還可以溝通感情,增進友誼。所以宴請禮儀在整個商務社交禮儀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宴請的形式、宴請的規模、宴請的檔次、參加的人員及邀請的函件都有一定之規,而且宴會的:具體安排也有一些規範化的做法。

一、常見的宴請形式

宴請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劃分為多種形式,每種形式的宴請在菜肴、人數、時間、著裝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的要求。就目前看,國際上宴請主要:分為宴會、招待會、茶會和工作餐等四種形式。宴請活動採用何種形式,要根據活動的目的、邀請的對象、人數、時間、地點以及經費開支等各種因素而定。

(一)宴會

宴會是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請形式。宴會為正餐,坐下進食,由服務人員按順序上菜。宴會種類繁多,按舉辦時間劃分,可分為早餐、午餐、晚餐,以晚餐檔次最高;按形式劃分,可分為中餐宴會、西餐宴會、中西餐合併宴會:按性質劃分,可分為工作宴會、正式宴會、節慶宴會;按禮賓規格劃分,可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和家宴。一般情況下,宴會持續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

1.國宴這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為國家慶典或歡迎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而舉行的規格最高的正式宴會。

宴會廳懸掛國旗,安排樂隊演奏國歌和席問樂。國宴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主持,席間由主人和主賓致辭和祝酒。國宴的禮儀要求最為嚴格,參加國宴者必須正式著裝,座次按禮儀次序排列。

2.正式宴會正式宴會安排與國宴大致相同,但不掛國旗、不奏國歌,宴席的規格也不同。賓主均按餐桌上寫有姓名的席卡入座。正式宴會講究排場,它對來賓、服務員的服飾、儀錶以及餐具、酒水和菜肴的道數,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3.便宴便宴不屬於正式宴會,故比較親切、隨便,更適合於日常友好的交往。便宴形式簡便,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可以不排座次,不作正式講話致辭,菜肴的道數亦可酌減。西方人的午餐有時不上湯,不上烈性酒。

4.家宴 即在家中設宴招待客人,是便宴的一種形式。西方人士喜歡採用這種方法,以示親切友好。家宴往往由主婦親自下廚烹調,家人共同招待客人,顯得親切、自然。

(二)招待會

招待會是指各種不備正餐、較為靈活的宴請形式。常備有食品、酒水、飲料,由客人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飲料,然後或站或坐,與他人一起或獨自一人用餐。招待會一般不排席位,可以自由活動。常見的招待會有冷餐會、酒會等。

1.冷餐會冷餐會,又叫自助餐宴會,可在室內或院子里、花園裡舉行,參加者可坐可立,並可自由活動,是一種非常流行、靈活、方便的宴請方式。根據主客雙方的身份,冷餐會規格隆重程度可高可低,常用於官方的正式活動,以宴請人數眾多的賓客。冷餐會一般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下午5時至7時左右舉辦。菜肴以冷食為主,也可以用熱菜,連同餐具陳設在桌子上。客人不排座次,可以按食品類別順序多次取食。酒水陳放在桌子上,供客人自取,也可由服務人員端送。食品、飲料應按量取食,不可浪費。

2.酒會酒會,亦稱雞尾酒會,適用於各種節日、慶典、儀式及招待性演出前後。所謂雞尾酒,實際上是一種混合酒,其配方據說至今已有2000多種。有的配方還是秘方,有獨特的味道。那麼,混合酒為什麼要叫"雞尾酒"呢?其說法不一。

一說從前外國有一位駙馬,善於配製混合酒,很受賓客歡迎,應接不暇,心亂中丟失了調酒的勺子,便信手拔下頭飾上的雞毛來調製,因而得名。

另一說,西歐某國,獵人上山狩獵時各自帶酒,一次進餐時,大家把酒混在一起共飲,酒味極佳。由於各種顏色酒混在一起,五光十色,在陽光下閃爍,像雄雞尾那樣好看,因而得名。

酒會的形式活潑,不設座椅,以便客人隨意走動,自由交往。酒會以酒水為主,佐以各種小吃、果汁,不用或少用烈酒,食品多為三明治、小香腸、炸春卷等,不設刀叉,以牙籤取食。食品和酒水由服務人員用托盤端送,或部分放置在小桌上由客人自己取。酒會舉辦的時間較為靈活,上午、下午、晚上均可。客人到達和退席時間不受限制。近年國際上舉辦大型活動採用酒會的形式漸趨普遍,慶祝各種節日,歡迎代表團訪問,以及各種開幕、閉幕典禮,文藝、體育招待演出前後往往舉行酒會。

(三)茶會

茶會是一種更為簡單的招待方式,通常安排在下午4時或上午10時左;佔在客廳舉行,內設茶几、座椅。會上備有茶、點心和地方風味小吃,請客人一邊品嘗,一邊交談。茶會不排座次,如果是為貴賓舉行的活動,入座時應有意識地將主賓和主人安排坐在一起,其他人員可隨意就座。茶會對茶葉的品種、沏茶的用水和水溫以及茶具都頗有講究。茶葉的選擇要照顧到客人的嗜好和習慣,茶具要選用陶瓷器皿,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熱水瓶代替茶壺。歐洲人一般用紅茶,日本人喜歡烏龍茶,美國人用袋茶。外國人參加的茶會還可以準備咖啡和冷飲。

(四)工作進餐

工作進餐是現代國際交往中經常採用的一種非正式宴請形式,是利用進餐的時間和形式,邊吃邊談工作。按用餐時間可分為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和工作晚餐。此類活動不請配偶和與工作無關的人員參加。工作進餐一般不排座次,大家邊吃邊談,不必過於拘束,形式較為靈活。如果是雙邊正式工作進餐,往往要排座次,為便於談話,常用長桌。工作進餐可以由做東者付費,在國外,工作進餐經常實行"AA制",由參加者各自付費。

宴請採用何種形式,主要取決於慣例。通常正式的、高級別的、小範圍的宴請以舉行宴會為宜;人數眾多時採用冷餐會或酒會為宜;女士聚會則多採用茶會形式。

二、宴會的組織

宴會可以創造親切、融洽的交際氣氛,是商務活動中常見的聚會形式,尤其在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的中國,它是溝通人的情感,密切人與人之間商業合作關係的重要手段。為使宴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宴會前要做好如下準備工作。

(一)宴會的形式選擇

(1)宴會的目的多種多樣,或者為某個人舉行,又或者為某件事舉行。

例如,慶祝節日、紀念日,迎送外賓,為展會開幕、閉幕等等。舉辦宴會的目的一定要明確,師出無名會對宴會和活動的舉辦者帶來不良的影響。

(2)確定宴會以誰的名義邀請和被邀請的對象。確定邀請者與被邀請者的主要依據是主賓雙方身份等。在外國人眼中,以誰的名義舉辦宴會關係著宴會的檔次,身份過低會使對方感到怠慢,身份過高亦無必要。對外舉辦宴會,如邀請主賓攜夫人出席,主人應以夫婦的名義發出邀請。國內的宴會,邀約客人時,可以主辦宴會的單位最高負責人的名義或主辦單位的名義。

(3)確定宴請的形式。形式的選擇必須切合宴席的目的和名義。接待嘉賓,如果是官方性質或商務性質的,則採用正式宴會、招待會、茶會等形式;如果是私人關係的,則選擇便宴、家宴比較合適。我國的宴會基本上採用中餐宴會。

(二)宴會的時間、地點選擇

(1)宴會的時間應對主、賓雙方都合適,尤其要照顧來賓方面。按國際慣例,晚宴被認為規格最高。安排宴會的時間要注意避開重要的節假日、重要的活動日或雙方或一方的禁忌日。如西方客人禁忌十三和星期五;伊斯蘭教徒在齋戒日太陽沒有落山時禁止進食,宴請宜在日落後進行;港澳同胞禁忌"四",認為它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宴請活動時間要與主賓商議,徵求客人的意見,主賓同意後,確定時間,再約請其他賓客。

(2)宴請的地點要根據活動的性質、規模、宴請的形式、主人的意願以及實際可能而定。越是隆重的活動,越要講究環境和條件,因為它體現了對對方的禮遇。官方正式的宴會,應安排在政府、議會大廈或高級賓館內。民間的宴請可以在酒店、賓館,也可以安排在有獨特風味的餐館。

(三)宴席邀請

向客人發出邀請的形式有很多種,有請柬、邀請信、電話等。各種宴請活動,一般均應向客人發請柬。

請柬上一般應註明宴請的主題、形式、時間、地點、主人的姓名、對服飾的要求、回復等內容。請柬的信封上必須清楚地寫明客人的姓名、職務,信封角上還要寫上席次號(Table N0.××)。請柬行文不用標點符號,其中的人名、單位名、節日名應盡量採用全稱。請柬印刷或書寫均可。書寫時,要求字跡清晰美觀。

除了宴請臨時來訪人員,時間緊促的情況以外,宴會請柬一般應在二三周前發出,至少亦應提前一周,以便客人可以安排好時間,做好出席的準備。口頭約妥的活動,仍應補送請柬,並在請柬右上方或左上方註上"備忘(To remind)"字樣。

需要排座位的宴會,為了便於事先確切掌握和安排座位,可要求被邀請收到請柬後給予答覆。為此可在請柬下角註明"請答覆"。如僅要求不能出席者給予答覆,則可註上"不能出席者請答覆"並註明電話號碼,以備聯繫。另外,請柬發出後,必須及時地落實嘉賓出席的情況,準確地記錄,以便安排並調整席位。

(四)確定宴會的菜單

組織好宴會,菜單的確定至關重要。在菜單的安排上關鍵是要了解客人尤其是主賓不能吃什麼,排除個人禁忌、民族禁忌與宗教禁忌,而不是問其愛吃什麼。具體安排菜單時,既要照顧客人口味,又要體現特色與文化。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1)擬定菜單時要注意宴請對象的喜好和禁忌。如伊斯蘭教用清真席、不喝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等等。不要以主人的喜好為準,讓客人"客隨主便"。不要以為中國人喜歡的或是名貴的菜肴也都適合外國人,比如海參、動物內臟,許多歐洲人都不喜歡。

(2)應考慮開支的標準,做到豐儉得當。

(3)宴席的菜單,應安排有冷有熱,有葷有素,有主有次。

(4)菜單以營養豐富、味道多樣為原則。

(5)略備些家常菜,以調劑客人口味。

(6)晚宴比午宴、早宴都隆重些,所以菜的種類也應豐富一些。

(7)在徵求飯店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自己設計菜單,以更加適應客人的口味和宴會的需要。

(五)宴席座位的安排

正式宴會,一般都事先排好座次,以便宴會參加者各得其所,入席時井然有序;同時也是對客人的尊重禮貌。非正式的小型便宴,有時也可不必排座次。安排座位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以主人的座位為中心。如有女主人參加時,則以男主人和女主人為基準,以靠近者為上,依次排列。

(2)要把主賓和主賓夫人安排在最尊貴顯眼的位置上。通常做法,以右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其餘主客人員,按禮賓次序就座。

(3)在遵照禮賓次序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相鄰就座者便於交談。例如,

在身份大體相同時,把使用同一語種的人排在鄰近。

(4)主人方面的陪客,應儘可能插在客人之間坐,以便同客人接觸交談,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

(5)夫婦一般不相鄰而坐。西方習慣,女主人可坐在男主人對面,男女依次相問而坐。女主人面向上菜的門。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不受此限。

(6)譯員可安排在主賓的右側,以便於翻譯。有些國家習慣,不給譯員安排席次,譯員坐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工作,另行安排用餐。

(7)在多邊活動場合,對關係緊張、相互敵視國家的人員,應盡量避免將其座次排在一起。

在具體實行時,還應根據當地的習慣和主客雙方的實際情況,妥為安排。例如,主賓偕夫人出席宴會,而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通常可安排其他身份相當的女主人在主賓夫人的鄰近就座,以便招呼攀談。有時還要根據客人臨時因故不能來等情況,在入席前將座次在現場進行調整。

為了保證全體赴宴者臨場不亂,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席位,應在請柬上註明桌次。還可以在宴會現場懸掛桌次圖,在每張餐桌上放置桌次牌、座次牌或姓名牌。賓客入場時,安排領台員引導客人入座。

(六)宴會現場的布置

宴會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菜肴的質量,環境和氣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環境不好,往往會直接降低宴會的檔次,敗壞賓客的食慾,影響賓主之間的交流,宴會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宴會現場的布置取決於活動的性質和形式。

官方的正式宴會布置應該嚴肅、莊重、大方,可以少量點綴鮮花、刻花等,不要用紅紅綠綠的霓虹燈作裝飾。如果是年輕人居多的酒會整個會場的布置可多放置些鮮花以及一些眩目的裝飾物,盡量使整個氣氛輕鬆浪漫些。總之宴會環境要高雅、有文化氣息,同時要整潔衛生。要注意宴會廳色彩的運用和燈光的調節,如果有席間音樂,樂聲宜輕,以便身心得以調節和放鬆。

(七)宴賓過程中的禮儀

1.主人應注意的禮節 宴會的組織者要安排好工作人員,儘可能周到地作好宴會的各項準備工作,為來賓提供完善的服務。

宴會開始前,主人一般在門口迎接客人。如果規格較高,還要由少數主要官員陪同主人排列成迎賓線。客人抵達後,賓主相互握手問好,隨即由工作人員將客人引入休息室或直接引領入宴會廳。

在休息廳內應有相應身份的人員照應客人,並以飲料待客。主賓達到後,由主人陪同進入休息室與其他客人見面。如其他客人尚未到齊,由迎賓線上其他人員代表主人在門口迎接。

主人陪同主賓進入宴會廳,全體客人就座,宴會開始。如休息廳較小,或宴會規模大,也可以請主桌以外的客人先入座,主桌人員最後入座。

客人入座之後,主人應該首先起立,舉杯向客人敬酒。碰杯先後以座次順序為序,從主到次進行,只輕輕一碰即可。碰杯、乾杯之後,主人應持筷:子示意,請客人正式用餐。如有正式講話,各國安排的時間不盡一致。一般正式宴會可在熱菜之後,甜食之前,先由主人講話,然後客人講話。也有的一入席,雙方即講話。

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當客人到來時,主人應爭取同所有來賓見面握手致意。主人還要努力使客人之間有機會相互認識和交談。主人要努力使席問的談話活潑有趣、氣氛融洽。如果有人談及不恰當的話題,主人應立即巧妙地設法轉移話題。用餐時,主人應適當掌握用餐速度,待客人吃完一道菜時,再換下一道菜。如有少數人沒有吃完,主人可適當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如客人將刀叉掉在地上,應立即讓招待員另換一把,如有客人不慎打翻酒杯或打碎盤碗,應鎮靜地讓招待員收拾乾淨,安慰客人,不可露出不悅之色。由於宴會前的大量準備工作,主人有時比較疲勞,但不可顯示疲憊厭倦之態。主人不可頻頻看錶,顯示出希望客人早走之意。

吃完水果,主人與主賓起立,宴會即告結束。

國外日常宴請在以女主人為第一主人時,要以她的行動為準。入席時,女主人先坐下,並由女主人招呼客人開始進餐。餐畢,女主人起立,邀請女賓與之共同退出宴廳,男賓隨後進入休息室。

宴會結束後,主賓告辭,主人應送至門口,熱情話別,主賓離去後,原迎賓線的人員仍應列隊於門口,與其他客人一一握手話別,表示歡送之意。

2.客人應注意的禮節

(1)應邀。接到宴會邀請,應儘早答覆對方主人以便主人作出安排。在接受邀請以後,不要隨意改動。萬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儘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要核實宴會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配偶,主人對服裝的要求等情況。

(2)出席。出席宴會前,最好稍作梳洗打扮,穿上一套合時令的乾淨衣服。最總穿著工作服,帶著倦容赴宴。這會使主人感到沒有受到尊重。而按時出席宴請是一種禮貌,因為客人抵達時間的遲早,逗留時間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主人的尊重。因此,參加宴會時,要準確地掌握時問。否則,太早提前到達常常會令人尷尬,難於應付;遲到太久,又會給人沒禮貌或有意冷落的印象,並且給主人的安排帶來麻煩。身份高的人可略晚到達,一般客人宜略早到達,或提前兩三分鐘,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

(3)交談。進入宴會廳之前,應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如鄰座是年長者或婦女,應主動地為其拉開椅子,協助其坐下。入座後應自由地與其他客人交談,交談面可寬些,不要只找熟人或一兩人說話,應熱情有禮地與同桌人交談,如互相不認識,可先做自我介紹。

(4)進餐。應待主人招呼後,才開始進餐。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不發出聲響,食物太熱時,等稍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手或筷子取出,放在骨碟中。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剔牙時,要用手或餐巾遮口。

(5)飲酒。首先,喝酒要慢酌細飲,不要"吃酒不認輸",或者"不醉不夠朋友",結果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失體統。這是宴會中飲酒最忌諱的一個方面。其次,要懂得宴會上祝酒的禮節。一般是主人和主賓先碰杯,然後主人順時針方向依次與其他客人碰杯,客人之間也可以互相碰杯。碰杯時,客人應起立舉杯,目視對方致意,說祝願的話語。身份低或年輕者與身份高及年長者碰杯時,應稍欠身點頭,杯沿比對方杯沿略低表示尊敬。在主人和主賓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並且不能藉此機會抽煙。再次,如果你不善於飲酒,當主人或別的客人向你敬酒時,可以婉言謝絕。如主人請你喝一些酒,則不應一味推辭,可選些淡酒或飲料,喝一點作為象徵,以免掃興。

(6)致謝。一般是吃憲水果後,主人起身,表示宴席即將結束,主賓離席。客人應在女主人站起來之後才能站起,然後離席。客人應向主人致謝,稱讚宴會組織得好,菜肴豐盛精美。參加宴會後的兩三天內,客人應致感謝卡或打電話的形式向主人致謝。

第二節 中、西餐禮儀

一、中餐禮儀

中國是一個講究吃的國家,中國菜也是世界上四大美食之一,很受外國朋友的喜愛。在涉外交往中,請外賓吃中餐是經常的事,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

(一)中餐宴會的席次與座位的安排

1.中餐宴會的席次排列 一般中餐宴會使用的桌子以圓桌為主,而席次則有雙桌、三桌、四桌、五桌等不同的安排方式,但排列時的基本原則不變。主要是以面對正門中間的為首席,之後則以右為尊,按照由右至左的原則來排列,如圖6-1所示。在安排席次時,除主桌可以略大之外,其他餐桌大小、形狀應大體相仿,不宜差別過大。

2.中餐宴會座位的安排宴會的主人應坐在主桌上,面對正門就座。如果有副主人、主賓及副主賓之分時,則副主人坐在主人的正對面,主賓坐在主人的右側,副主賓坐在副主人的右側,如圖6-2所示。其他賓客則沒有嚴格的規定。每張餐桌上,安排就餐人數應限制在10人之內,並且為雙數,人數過多的話,也會照顧不過來的。由於座位的安排通常是以賓客的身份地位的高低作為排序的依據,因此,如果是大型宴會、貴賓人數較多時,應事先將座位的安排繪製成圖,張貼在宴會的入口處,並安排專人服務帶位。

(二)中餐上萊順序

標準的中餐,不管風味怎樣,其上菜的順序大致相同。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接著上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湯水,最後水果拼盤。

上菜時,如果由服務員給每個人上菜,要按照先主賓後主人,先女士後男士或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如果由個人取菜,每道熱菜應放在主賓面前,由主賓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取食。切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三)餐具的使用

1.餐具的擺放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餐具的擺放如圖6-3所示。

2.餐具的使用方法

(1)筷子。筷子雖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不能舉著筷子和別人說話,說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並齊放在飯碗旁邊。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他用筷忌諱還有: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著物;忌迷筷--舉著筷子卻不知道夾什麼,在菜碟間來回遊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里的菜。忌淚筷--忌夾菜時滴滴噠噠流著菜汁,應該拿著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里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裡的菜,又去夾那盤裡的菜,應該吃完之後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

另外,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里。比如韓國宴席多實行每人配備公筷母匙(公筷用來夾菜,母匙用來舀湯,只能本人使用,不能大家共用),那麼,就要記住不能用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

(2)湯匙。湯匙主要用以飲湯,盡量不要用其舀菜。使用湯匙應注意:①用它飲湯時,不要全部放入口吸食;②用湯匙取食物後,應立刻食用,不要再次倒回原處;⑨不用時,應將湯匙放入自己的食碟,不要放在桌上或湯碗里。

(3)碗。碗主要用於盛放主食、湯、羹用。在正式的宴會上,使用碗要注意:①不要端起碗進食,尤其不要雙手端起碗進食;②碗內的剩餘食物不可往嘴裡倒,也不要用舌頭舔;③碗內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能用嘴吸;④暫不用的碗不可放雜物。

(4)盤。每個人面前的食碟是用來放從公用菜盤中取來的菜肴的。使用食碟要注意:①不要取放食物過多;②不要將不宜入ISl的殘渣、骨頭、魚刺吐在地上或桌上,應輕放在食碟中的前端,由服務人員撤換。

(5)水杯。中餐的水杯,主要用於盛白開水、飲料、果汁。要注意不能用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喝入[21中的東西不能再吐回去。

(6)餐巾。如今很多餐廳都為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後,其他人才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鬥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圍在脖二子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

(7)水盂。有時品嘗某些食物需要直接動手,往往會在餐桌上擺上一個水盂。它裡面的水不能喝,只能用來洗手。洗手時動作不宜過大,不要亂抖亂甩。應用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擦乾。

(8)牙籤。牙籤主要用來剔牙,就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如果要剔,應以手或餐巾輕掩住口部。剔出的東西切勿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長時間用嘴叼著牙籤。

(9)濕毛巾。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宴會結束時,再上一條濕毛巾,它是用來擦嘴的,不能用來擦臉、擦汗。

(四)用餐禮儀

上菜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應待主人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進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乾。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

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再動筷,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不宜過多,而且不要專挑自己喜歡吃的菜。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更不要把盤裡的菜撥到桌上。正在夾的菜若不小心掉在桌上,不可把它重放於原碟,應放於盛置殘渣的碟中。

用餐動作要文雅。進餐時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吃菜喝湯:不要狼吞虎咽,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果菜、湯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嘴裡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剔牙時要用牙籤,而不要用手指,還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玩弄碗筷,令餐具發出任何聲響,尤其不要用筷子指向別人。女士注意口紅不要沾在杯、吸管或碗上,以免不雅。進食時儘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盡量壓低聲音。

如果不小心打翻酒水濺到臨座的客人身上,應表示歉意並幫助擦乾。如對方是異性,則應把乾淨的餐巾遞過去,由其自己擦。

用餐過程中為表示友好、熱情,彼此之間可以讓菜,勸對方品嘗,但不要為他人布菜。尤其對外國客人不要反覆勸菜,因為國外沒有勸菜的習慣,應由其本人決定吃不吃。

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說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說明原委。若中途需要離席一會兒的,可把餐巾放在座椅上,若放在桌邊上,會被人認為餐畢離去。吃完之後,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用餐後,不要隨便帶走餐桌上的物品,除了主人特別示意作為紀念品的東西外,其餘的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煙等),都不要帶走。

宴會完畢,可以走到主人面前,握手並說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著主人的手不停地說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二、西餐禮儀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台、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為了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一)西餐宴會的席位排列

1.席位排列的規則

(1)女士優先。在西餐禮儀里,往往體現女士優先的原則。排定用餐席位時,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2)距離定位。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據其距離主位的遠近決定的。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於距主位遠的位置。

(3)以右為尊。排定席位時,以右為尊是基本原則。就某一具體位置而言,按禮儀規範其右側要高於左側之位。在西餐排位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4)面門為上。按禮儀的要求,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5)交叉排列。西餐排列席位時,講究交叉排列的原則,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和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在西方人看來,宴會場合是要拓展人際關係,這樣交叉排列,用意就是讓人們能多和周圍客人聊天認識,達到社交目的。

2.就座西餐的位置排法與中餐有一定的區別,中餐多使用圓桌,西餐則以長桌為主。長桌的位置排法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法式就座方式。主人位置在中間,男女主人對坐,女主人右邊是男主賓,左邊是男次賓,男主人右邊是女主客,左邊是女次客,陪客則盡量往旁邊坐。如圖6-4所示。

(2)英美式就座方式。桌子兩端為男女主人,若夫婦一起受邀,則男士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手邊,左邊則是次客的位置,如果是陪同客盡量往中問坐。如圖6-5所示。

在隆重的場合,如果餐桌安排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在女主人請你入席之前,不應當擅自進入設有餐桌的房間。如果都是朋友,大家可以自由入坐:在其他場合,客人要按女主人的指點入坐。客人要服從主人的安排,其禮貌的做法是,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士坐下之後方可坐下。一般說來,宴會應由女主人主持。如果女主人說:"祝你們胃口好",這就意味著你可以吃了。如果女主人還沒有發話,勺子就進了嘴,那可是非常不禮貌的。

(二)西餐上萊順序

西餐一般按下列順序匕菜:

1.頭盤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一般是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組成的拼盤。

2.湯 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煸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魚類菜肴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水、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西餐吃魚類菜肴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豬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肴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類菜肴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肴。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製作方法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肴蔬菜類菜肴可以安排在肉類菜肴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肴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之為一種配菜。蔬菜類菜肴在西餐中稱為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肴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為配菜。

6.點心 吃過主菜後,一般要上些諸如蛋糕、餅乾、吐司、三明治等西式點心。

7.甜品 點心之後,接著上甜品,最常見的有布丁、冰淇淋等。

8.水果吃完甜品,一般還要擺上千鮮水果。

9.熱飲在宴會結束前,還要為用餐者提供熱飲,一般為紅茶或咖啡,以幫助消化。

從實際情況看,西餐也在簡化,比較簡便的西餐菜單可以是:開胃菜、湯、主菜、甜品、咖啡。

(三)西餐餐具的使用

1.餐具排法吃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盤、碟、杯等,一般講究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刀叉,飲不同的酒也要有不同的酒杯。其擺法為:正面放著主菜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主菜盤上方放著匙,右上方放著酒杯。餐巾放在主菜碟上或插在水杯里,也有放在餐盤的左邊的。麵包、奶油盤放在左上方。具體如圖6-6所示。

2.餐具的使用方法

(1)刀。宴席上最正確的拿刀姿勢是:右手拿刀,手握住刀柄,拇指按著柄側,食指則壓在柄背上。不要把食指伸到刀背上,除了用大力才能切斷的菜肴,或刀太鈍之外,食指都不能伸到刀背上。另外,不要伸直小指拿刀,有的女性以為這種姿勢才優雅,其實這是錯誤的。刀是用來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裡送。

如果用餐時,有三種不同規格的刀同時出現,一般正確的用法是:帶小小鋸齒的那一把用來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來將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種小巧的、刀尖是圓頭的、項部有些上翹的小刀,則用來切開小麵包,然後用它挑些果醬、奶油塗在麵包上面。切割食物時雙肘下沉,前臂應略靠桌沿,否則會令對方覺得你的吃相十分可怕,而且正在切割的食物沒準也會飛出去。(2)叉。叉子的拿法有背側朝上及內側朝上兩種,要視情況而定。背側朝上的拿法和刀子一樣,以食指壓住柄背,其餘四指握柄,食指尖端大致在柄的根部,若太前方,外觀不好看,太往後,又不太能使勁,硬的食物就不容易叉進去。叉子內側朝上時,則如鉛筆拿法,以拇指、食指按柄上,其餘三指支撐柄下方。拇指和食指要按在柄的中央位置,如果太靠前,會顯得笨手笨腳。左手拿叉,叉齒朝下,叉起食物往嘴裡送,如果吃麵條類軟質食品或豌豆叉齒可朝上。動作要輕,撿起適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塊,咬一口再放下,這樣很不雅。叉子撿起食物入嘴時,牙齒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讓刀叉在齒上或盤中發出聲響。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使用刀叉要注意:不要動作過大,影響他人: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出聲響;切下的食物要剛好一口吃下,不要叉起來一口一口咬著吃;不要揮動刀叉講話,也不要用刀叉指人;掉落到地上的刀叉不可撿起再用,應請服務員換一付。

如果在就餐中,需暫時離開一下,或與人交談,應放下手中的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八";字形狀放在餐盤上。它表示:菜尚未用畢。但要注意,不可將其交叉放置呈"十"字形狀。西方入認為這是令人晦氣的圖案。如果吃完了,或者不想再吃了,可以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並排放在餐盤上。它表示:不再吃了,可以連刀叉帶餐盤一起收走。

(3)餐匙。在正式場合下,餐匙有多種,小的是用於咖啡和甜點心的;扁平的用於塗黃油和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匙,用於分食湯,常見於白助餐。湯匙和點心匙除了喝湯、吃甜品外,絕不能直接舀取其他主食和菜品。進餐時不可將整個餐匙全部放入口中,應以其前端入口。餐匙使用後,不要再放回原處,也不要將其插入菜肴或"直立"於餐具中。

(4)餐巾。一般說來,餐巾放在餐盤的正中或叉子的旁邊。大家坐下後,可以將餐巾放在胸前下擺處,不要將餐巾扎在襯衣或皮帶里。或者餐巾可以平鋪到自己併攏的大腿上,如果是正方形的餐巾,應將它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蓋方向;如果是長方形餐巾,應將其對摺,然後折口向外平鋪在腿上。餐巾的打開、折放應在桌下悄然進行,不要影響他人。

餐巾有保潔作用,防止菜肴、汁湯落下來弄髒衣服;也可以用來擦嘴,通常用內側,但不能用其擦臉、擦汗、擦餐具;還可以用來遮掩口部,在需要剔牙或吐出嘴中的東西時,可用餐巾遮掩,以免失態。如果餐巾掉在地上,應另要一塊,然後將地上的撿起來。

有事暫時離席,餐巾應放在本人所坐的椅面上,而不是桌子上,因為放在桌上就表示:我不再吃了,可以撤掉。

(四)西餐進餐禮儀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方便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輕輕放在腿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的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更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

(4)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裡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6)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7)吃雞時,歐美人多以吃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8)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9)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對自己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有時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10)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11)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12)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五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3)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五)西餐的酒水搭配

西餐宴會所用的酒水可以分為餐前酒、佐餐酒和餐後酒三種。

餐前酒又叫開胃酒,在用餐之前飲用,或在吃開胃菜時飲用。通常作為開胃酒的有雞尾酒、威士忌和香檳酒。

佐餐酒,是在正式甩餐期間飲用的酒水。西餐的佐餐酒均為葡萄酒,選擇佐餐酒的一條重要原則是"紅配紅,白配白",即紅葡萄酒配紅肉,白葡萄酒配白肉。紅肉指的是豬、牛、羊肉,白肉指的是魚肉、海鮮。

餐後酒,是用於餐後,用來助消化的酒水。常用的有利口酒、白蘭地酒。

第三節 喝咖啡的禮儀

咖啡可以自己磨好咖啡豆以後用咖啡壺煮制,也可以用開水沖飲速溶的。人們一般認為自製的咖啡檔次比較高,而速溶的咖啡不過是節省時間罷了。飲用咖啡可以加入牛奶和糖,稱為牛奶咖啡。也可以不加牛奶和糖,稱為清咖啡或黑咖啡。

在西餐中,飲用咖啡是大有講究的。

一、杯的持握

供飲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這種杯子的杯耳較小,手指無法穿過去。但即使用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過杯耳端杯子。正確的拿法應是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杯耳,輕輕地端起杯子,慢慢品嘗。不能雙手握杯,也不能手端起碟子去吸食杯子里的咖啡。用手握住杯身、杯口,托住杯底,也都是不正確的方法。

二、杯碟的使用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製的。它們應當放在飲用者的正面或右側,杯耳應指向右方。咖啡都是盛入杯中,放在碟子上一起端上桌的。碟子是用來放置咖啡匙,並接收溢出杯子的咖啡的。喝咖啡時,可以用右手拿著咖啡的杯耳,左手輕輕托著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邊輕啜。不要滿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要俯首去就咖啡杯。如果坐在遠離桌子的沙發上,不便用雙手端著咖啡飲用,此時可以作一些變通。可用左手將咖啡碟置於齊胸的位置,用右手端著咖啡飲用,飲畢應立即將咖啡杯置於咖啡碟中,不要讓二者分家;如果離桌子近,只須端起杯子,不要端起碟子。添加咖啡時,不要把咖啡杯從咖啡碟中拿起來。

三、匙的使用

咖啡匙是專門用來攪咖啡的,如果咖啡太熱也可用匙輕輕攪動,使其變涼。飲用咖啡時應當把咖啡匙取出來,不要用咖啡匙舀著咖啡喝,也不要用咖啡匙來搗碎杯中的方糖。不用匙時,應將其平放在咖啡碟中。

四、咖啡的飲用

切記不要發出聲響,這樣才能顯示出品味和高雅。如果咖啡太熱,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輕輕攪拌使之冷卻,或者等自然冷卻後再飲用。用嘴試圖去把咖啡吹涼,是很不文雅的動作。

五、怎樣給咖啡加糖

給咖啡加糖時,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內;也可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在咖啡碟的近身一側,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夾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內,有時可能會使咖啡濺出,從而弄髒衣服或檯布。

六、用甜點的要求

有時喝咖啡可以吃一些點心,但不要一手端著咖啡杯,一手拿著點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進行,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雅觀的。飲咖啡時應當放下點心,吃點心時則放下咖啡杯。

在咖啡屋裡,舉止要文明,不要盯視他人。交談的聲音越輕越好,千萬不要不顧場合,高談闊論,破壞氣氛。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茶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飲料,同時也為外賓樂於接受。在商務交往中,經常有專門舉行茶會招待來賓的。茶水雖然物美價廉,但飲茶卻是一種文化。為客人沏茶之前,首先要清洗雙手,並洗凈茶杯或茶碗。要特別注意茶杯或茶碗有無破損或裂縫,殘破的茶杯或茶碗是不能用來招待客人的。還要注意茶杯或茶碗裡面有無茶跡,有的話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製品為佳。不能用舊茶或剩茶待客,必須沏新茶。在為客人沏茶前,可以先徵求其意見。就接待外國客人而言,美國人喜歡喝袋泡茶,歐洲人喜歡喝紅茶,日本人喜歡喝烏龍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濃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七成滿就可以了。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正規的飲茶,講究把茶杯放在茶托上,一同敬給客人。茶把要放在左邊。要是飲用紅茶,可準備好方糖,請客人自取。喝茶時,不允許用茶匙舀著喝。上茶時,可由主人向客人獻茶,或由招待員給客人上茶。主人給客人獻茶時,應起立,並用雙手把茶杯遞給客人,然後說:"請"。客人也應起立,以雙手接過茶杯,說:"謝謝"。添茶水時,也應如此。

由接待員上茶時,要先給客人上茶,而不允許先給主人上茶。如果客人較多,應先給主賓上茶。

上茶的具體步驟是:

先把茶盤放在茶几上,從客人的右側遞過茶杯,右手拿著茶托,左手扶在茶托旁邊。要是茶托無處可放,應以左手拿著茶盤,用右手遞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邊上,也不要讓茶杯撞在客人的手上,或撒了客人的一身。妨礙了客人的工作或交談的話,要說一聲:對不起。客人對接待員的服務應表示感謝。在往茶杯倒水、續水時,如果不便或沒有把握一併將杯子和杯蓋拿在左手上,可把杯蓋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茶杯來倒水。服務員在倒、續完水後要把杯蓋蓋上。注意,切不可把杯蓋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這樣既不衛生,也不禮貌。如發現賓客將杯蓋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服務員要立即斟換,用托盤托上,將杯蓋蓋好。

如果用茶水和點心招待客人,應先上點心,點心應給每個人上一小盤,或幾個人上一大盤。點心盤應用右手從客人的右側送上。待其用畢,即從右側撤下。

在喝茶中,不應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響,應當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細品嘗。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可用杯蓋拂去,或輕輕吹開,切不可用手從杯里撈出來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葉。

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提醒客人應當告辭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其飲茶。

西方常以茶會作為招待賓客的一種形式,茶會通常在下午4時左右開始,設在客廳之內,準備好座位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會上除飲茶之外,還可以上一些點心或風味小吃。

第七章 舞會禮儀

第一節 舞文化及發展史

一、國際舞文化發展

(一)國際舞來源國際標準交誼舞,原名為"社交舞"也叫"交誼舞",英文為"Ba11roomDancin9",最早起源於歐洲,由古老的民間舞蹈發展演變而成,盛行於當時歐洲貴族在宮廷里舉行交誼舞會中。法國革命後,Ba11room Dancin9成為歐洲各國一種普通的社交活動,故有"世界語言"之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又將該舞蹈散播到全球各地,並形成一股跳舞熱潮,至今不衰,所有又稱它為"國際舞"。

(二)社交舞的分類、來源、特點

經歷一百多年的發展,"社交舞"從單一的舞種發展為摩登舞、拉丁舞兩大系列十個舞種,並由1904年成立的"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組織制定了有關舞蹈理論、技巧、音樂、服裝的統一標準,並公布為"國際標準交誼舞舞廳舞"(簡稱"國標舞"),為世界各國所遵循,英國的黑池甚至成為了"國標舞"的聖地。

1.拉丁舞國標舞中的拉丁舞包括:桑巴、倫巴、鬥牛、恰恰、牛仔。:這五種舞在社交場合中都很盛行。拉丁舞是由來自拉美地區的三種舞蹈即歐洲、黑人、本土人的舞蹈融合而成,舞蹈中也體現了三種古老的文化,到17、18世紀又逐漸融入了新的文化產生了克立奧耳語、切分音節奏等拉丁舞的特徵。拉丁舞除了鬥牛舞外,都源於美國各地,它的音樂熱情、洋溢、奔放,特具節奏感,以淋漓盡致的腳法律動引導,自由流暢,展現了女性的優美線條,動人入情,氣氛迷人,生動活潑,熱情奔放,充分表達了青春歡樂的氣息;男士則展現剛強、氣勢軒昂、威武雄壯的個性美。

2.摩登舞 1924年由英國發起的,歐美舞蹈界人士在廣泛研究宮廷舞、交誼舞及拉美國家的各式土風舞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美化加工,於1925年正式頒布了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四種舞的步伐,總稱摩登舞。並將此種舞蹈首先在西歐推廣比賽,1950年的英國黑池舞蹈節後,把規範後的舞蹈命名為"國際標準交誼舞",同時摩登舞中還增加了"維也納華爾茲",繼而推廣到世界各國,受到許多國家的歡迎和喜愛。

摩登舞除探戈外,都源於歐洲大陸,它的音樂時而激情昂揚,時而纏綿性感;動作細膩嚴謹,穿著十分講究,體現歐洲國家男士的紳士風度和女人們的嫵媚。男士需身著燕尾服,白領結;女士則以飄逸、艷麗的長裙表現她們的華貴、美麗、高雅、閨秀之美。

二、國際舞在中國的發展

舞會自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後,經歷了曲折發展的歷史。20世紀30、40年代在東南沿海和長江沿岸城市掀起第一個高潮後,因地痞流氓、賭徒惡棍等利用舞會進行不正當的活動和利用舞場滋事,致使舞會蒙上了一層特殊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舞會又在大陸特別是在校園裡盛行,但是,隨之而來的政治運動又把舞會視為"黃色""下流"之地。於是舞會幾乎絕跡。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舞會從無到有,從"地下"到公開,很快在全國各大城市流行起來。

第二節 舞會的禮儀

一、舞會的特點與交際的關係

舞會是現代交往時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種無聲的世界語言,是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進行交流溝通的一種有益的工具。高雅的舞會由於優美的音樂、舒適雅典的布景、神秘變幻的燈光、清新怡人的空氣,是人們結交朋友、進行文化生活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人們可在舞會中從聽音樂、賞美景、踏舞步、談友誼等活動中,獲得聽覺、視覺等方面的美感和輕鬆感,宣洩緊張的情緒,緩解疲乏的身體。健康的舞會,的確是培養性情、凈化靈魂、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好去處。舞會除了休閑娛樂之外,還是培養感情、交流信息的極好場所。在舒適典雅的環境中,在輕鬆活潑的的氣氛中,人們往往最能以誠相見,最能理解和考慮對方的境遇和要求。因此,現在很多營銷業務、商務談判等並不一定都是在談判桌上談成的,不少是舞會中跳出來的。這是有道理的,因為談判活動雖然嚴肅正式,但未免有些枯燥無味;舞會輕鬆而令人興味盎然。其中的奧妙在於:舞會上人們愉快的心情、高昂的情緒是促使交際活動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才早早把舞會當作交際舞或交誼舞。

舞會也是高雅文明的場所,能表現和體驗一個人的風度,也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禮儀修養的環境。因此,舞會吸引著國內外各社會階層人士,任何一個出入舞會的國內、國外的營銷人員、公關人員、公務員、商人等,都不應該等閑視之,必須懂得、了解並自覺遵守一定的舞會禮儀規範。

二、舞會的類別

舞會根據人員的鯉成、主題的性質和所要趔到的目的可大致分為四類:大型商務接待舞會、交誼舞會、篝火舞會、翕庭舞會。

1.大型商務接待舞墨

(1)人員組成:與萑務活動有關的各界朋友另特邀嘉賓,人員範圍很廣。

(2)主題:有特定的主題,有所指向性,有公關的性質和目的。

(3)適用於:商務活動、大型的各種會議、特別的授獎、獲獎、頒獎儀式等。

2.交誼舞會

(1)人員組成:同界同行,範圍較廣。

(2)主題:加深了解和信任,結識朋友,放鬆心情。

(3)適用於:慶祝活動、婚禮、歡迎宴會後、周末舞會等。

3.篝火舞會

(1)人員組成:範圍較窄,多為某圈內人士,以及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人。

(2)主題:增進友情,放鬆心情。

(3)適用於:節日慶祝、生日慶祝、各種校友會、班會等。

4.家庭舞會

(1)人員組成:要好的幾個相關家庭,範圍更窄。

(2)主題:表達久別重逢後的喜悅,增進親情、友情。

(3)適用於:很久沒有團聚的人,或是家庭主要成員的生日,或是特別有慶祝意義的日子。

三、舞會前的準備

舞會的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應該進行舞會前的準備工作,遵守文明道德規範。

(一)舞會的組織準備

要使一場舞會獲得圓滿成功,舞會的組織工作能否中規中矩,是至關重要的。在組織一般性的交誼舞時,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是:時間、地點、曲目、來賓、接待等等。

1.舞會舉辦的時間 舉辦舞會首先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舉辦舞會的時間問題,實際上又涉及下述兩點:

(1)時機。在一般情況下,涉外性質的交誼舞會既可以單獨舉辦,也可以作為宴會、晚會的壓軸節目。舉辦任何一場舞會都要"師出有名",有一個恰當的名義,如:大型的商務接待舞會和交誼舞會可以放在各種商務會議的行程當中、洽談會晤的行程當中、經驗交流會議的行程當中,還有歡度佳節之際、款待貴賓之時舉行;又如:家庭舞會、篝火舞會可以在慶祝生日、紀念結婚、晉職升學、周末聚會之時舉行。以上都是舉辦舞會的最佳時機。

(2)舞會的長度。確定一次舞會的具體長度,應當兼顧各種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不要令人過度疲勞,二是不要有礙工作和生活。在正常情況下,舞會是適合於傍晚開始舉行,並以不超過午夜為好,其最佳長度通常被認為是2~4小時。

2.舞會的場地舞會的場地問題,具體說來又分為舉辦地點和舞池選擇兩個方面:

(1)地點。確定舞會舉行的具體地點時既要考慮人數、交通、安全問題,更要注意檔次與氛圍是否適宜舉辦舞會,與此同時,還須量力而行。依照常規:舉辦小型舞會,可以選擇自家的客廳、庭院或是公園的湖邊或是廣場等;舉行大型的舞會,則宜租借單位俱樂部或是營業性舞廳或是大酒店的演藝廳等設施齊全的地方。

(2)舞池。舞池,一般是指在舞會舉辦地點之內的專供跳舞的地方。在舉行大型正式的舞會時,對於舞池的選擇與布置,必須再三考慮,其中有五點尤須高度重視:

1)舞池大小應當適宜,最好與跳舞的人數比例大致相配,人均1平方米最佳。

2)舞池的地面務必乾淨平整,若其過臟、過滑、過糙,都會有礙跳舞。

3)舞池的燈光一定要正常,並且在柔和之中又要有所變化。若其"失明",或是過強、過弱,都不甚合適。

4)舞池的音響需要認真調試,音量也要適度。切勿以雜訊擾人。

5)舞池周圍最好設置足夠的桌椅,專供跳舞者在舞會期間休息之用。

3.選擇曲目 舉辦大型、中型舞會,有條件的部門最好組織小型樂隊,沒有條件的部門也可以準備好磁帶和音樂碟片,舞曲是舞會的導向和靈魂。在為舞會選擇曲目時,主要考慮以下四條:

(1)從眾。選擇舞曲要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切忌"曲高而和寡"。在一般情況下,最好選擇眾人熟悉的、節奏鮮明、清晰、旋律優美、動聽的曲目作為舞曲。

(2)交錯。從總體上講,曲目的安排應當有"快"有"慢",在節奏上令人一張一弛,各取所需。可將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節奏的曲目穿插在一起,使舞曲時而婉轉抒情,時而熱烈奔放,好似波濤起伏一番,令人為之陶醉。

(3)適量。在正式舞會上最好提前將選好的舞會曲目印成曲目單,屆時發給人手一份。曲目單上所列的舞曲總數,應該與舞會的所定時間相呼應,並且"雷打不動",一經確定,便不再增減。跳舞者一看曲目單上的舞曲數量,便會對舞會的時間長度略知一二了。

(4)依例。選擇舞曲曲目,還須遵守約定俗成的慣例。比如:一般適宜以慢拍的布魯斯和華爾茲曲開頭,使人們心理上作好準備,中問還可以有兩三段慢節奏的舞曲,使到會者稍作休息、彼此認識、相互交談等等,收場時的音樂多用慢華爾茲《一路平安》、《友誼地久天長》等作為最後的一支舞曲,使人們的興奮情緒逐漸安靜。此曲一經演奏,等於是在宣布舞會"到此結束"。4.舞會的來賓 對於舞會的來賓,組織者要做的工作有:約請、限量、定比等等。

(1)約請。確定舞會參加者名單後,即應儘早以適當的方式,向對方發出正式邀請。在常用的口頭邀請、電話邀請、書面邀請等幾種方式中,書面邀請最為正規。要強調的是,為了便於被邀請者早作安排,在一般情況下,最好令對方在舞會舉行的前一周得到邀請柬,在請柬上註明準確的時間,確的地點和著裝要求,以及有否特別的事宜等事項。

(2)限量。舞會的來賓絕非多多益善。來賓過多,不僅會在現場造成擁擠,使舞者難以盡興,而且還有可能危及到大家的安全。因此,在籌辦舞會時,必須以舞池面積為重要依據,規定參加者的具體數量,並予以認真掌握。

(3)定比。在較為正式的社交舞會上,根據慣例,來賓須同時邀請一位異性舞伴一同前來參加,是為了確保舞會者在性別上保持一定的均衡比例。要做到這一點,舞會的組織者就要採取一切可行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舞會的全體參加者在總量上做到男女比例大致相仿,基本上以各佔一半為準。

5.舞會的接待要確保舞會順利進行,在主人這一方,還有一些具體的接待工作需要認真做好。其中較為重要的工作,是確定舞會主持人、招待員,並且準備好適量的茶點。

(1)主持。任何一場正式的交誼舞會都必須有一位名義上的主人,因公舉辦交誼舞會上,應以舉辦單位的正職負責人作為舞會的主持,大都是男主人充當舞會主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當是男單身,無論如何都要約請一位異性,屆時充當女主人與之一道主持。較為正式的舞會上,通常需要由經驗豐富的、具有組織才能的人充當舞會主持人,一般情況下是男、女兩人擔任。在家庭舞會上女主人則是最佳人選。主持人的主要任務是:除了迎送接待賓客外,在舞會開始時還應該有一段簡短的致詞,一般不超過三分鐘;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調整場地的情緒,使舞會始終保持歡快、熱烈的氣氛。

(2)招待。在可能的情況下,主人一方還須組織一支精明強幹的招待人員隊伍。舞會招待人員主要包括:禮賓人員、接待人員、安全保衛人員、舞曲演奏人員、音響與燈光工作人員等等,他們應當由青年男女組成,並穿著統一的服裝,或佩戴統一的標誌。他們的職責一是迎送接待來賓;二是為來賓提供必要的服務;三是邀請單身前來的嘉賓共舞;四是為遭到異性糾纏的客人"排憂解難"。

(二)應邀者舞會前的準備

1.參加舞會前男士的禮儀

(1)容貌整潔。參加舞會時儀錶要整潔大方。舞會多在晚間舉行,赴會前應該先洗澡、漱口、理髮、刮鬍須,不吃蔥、不吃蒜、不要飲酒,頭髮梳理整齊,切不可像一隻"刺蝟"似的跑去參加舞會,因為這樣不但失禮於自己,也失禮於主人。

(2)服裝得體。參加舞會的服飾要與舞會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正式舞會按國際慣例在請柬上有註明的服飾要求,參加者應當自覺遵守。一般舞會請柬上服裝這一項都寫著"常服",所謂"常服"就是日常的服飾,你不必穿禮服,但也不能只穿襯衫赴會,也應該著西裝結領帶。如大型涉外商務舞會的請柬上註明"請著禮服",就應及早準備。男士禮服一般是黑色的燕尾服、黑色漆皮鞋,正式場合有的須戴白手套。有時男士也可穿正規的西裝,西裝顏色應符合西方傳統的深藍色、灰色西裝,結領帶。燈芯絨或格子呢的肘部打補丁的休閑西裝,不宜出現在十分正規的舞會上。男士必須穿長褲參加舞會,穿西裝短褲或沙灘褲去跳舞是不禮貌的行為,同時皮鞋應擦亮,不能穿拖鞋。要系好衣扣,不要當眾更衣或脫下外衣,患重感冒、傳染病及嚴重高血壓者不宜參加舞會。

3)找舞伴。一般請柬都是邀請嘉賓自帶舞伴前往。如果男士已經有太太或女友當然不愁沒有舞伴,如果既沒有太太又沒有女友也沒關係,因為舞伴也可以是女同事、女同學、自己的姐妹、表姐妹,不過記住要提早約好。找:不到舞伴的,也可單身去,但以有舞伴為佳。進門之後,首先要把女友介紹給主人,假如是親戚,那麼在介紹時要明確:這位是我的妹妹或表妹××小姐,那麼主人在介紹你的舞伴給其他人認識的時候,就會留意這點,不致誤會。假如是同事或同學就不需要特別聲明,一般介紹××小姐就行了。

2.參加舞會前的

(1)容貌整潔。女子參加舞會之前,也是同男士一樣需要梳洗一番,面部化妝要比白天稍濃,但不能太過,一定要保持自然美,因為舞會中人與人距離較近,過濃的化妝,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用香水也要適可而止,用得過多,味太濃也會起反效果。

(2)服裝得體。一般舞會,女子宜著裙擺較大、裙長及腳踝的裙子,使舞姿更飄逸動人。職業套裝不適宜舞會。

如果應邀參加大型正規的舞會,或者涉外舞會,這時的請柬上會註明"請著禮服"。接到這種請柬應儘早準備,正式場合的女子禮服一般是晚禮服。晚禮服源自法國,法語是"袒胸露背"的意思。有條件經常參加盛大晚會的女子應該準備有晚禮服,偶爾用一次的,可以向婚紗店租借。近年來,也有穿旗袍改良的晚禮服,既有中華民族的特色,又端莊典雅適合中國女性的氣質。

正規舞會,女子頭髮最好盤起來,梳成髮鬢;一般舞會則髮型隨意,可以是"清湯掛麵"式的直發,也可以將長波浪吹得蓬蓬鬆鬆的。

著晚禮服一定要佩戴首飾。露膚的晚禮服一定要戴成套的珠寶首飾:耳環、項鏈、手鐲。晚禮服是盛裝,因此最好要佩戴貴重的珠寶首飾,讓它們:在五彩斑斕的燈光照耀下為你增添光彩。

手袋是晚禮服的必須的配飾,手袋的裝飾作用非常重要,緞子或絲綢做的小手袋必不可少。參加舞會的鞋子必須穿高跟鞋。因為平底鞋跳舞不好看,而且非常吃力,容易累,也不要穿新鞋子,很容易把腳打起泡。同樣預定參加舞會的當天,千萬不要吃口氣重的食物和大量飲酒、吸煙,去前最好漱口,然後嚼幾塊口香糖。

(3)如果是參加"迪斯科專場"舞會,裝扮就不必受約束。T恤、牛仔褲、超短裙、運動鞋都可以穿,人們只求在扭擺中宣洩得酣暢淋漓,領帶、高跟鞋反倒成了累贅。

(4)掌握好舞會的時間。無論參加朋友的私人舞會還是參加大型的商務舞會或是交誼舞會,遵守時間是首要禮儀,要準時到達舞場。一般舞會都註明了舞會持續的時間,而沒有限定參加者到場和離場的時間,至於什麼時間離場較為合適:朋友的私人舞會最好堅持到舞會結束後再離去,也是對朋友的支持和對主人的尊重。至於其他舞會,只要不是只跳一支舞曲顯得應酬色彩過濃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來得晚走得早,也是極不禮貌的表現。

四、舞會中的禮儀

(一)舞會中男士禮儀

在較為正式的舞會上,根據禮儀規定,第一曲和最後結束曲是應該和一起來的舞伴共舞的,其他曲目可以酌情自擇舞伴。以下簡介一下男士邀請舞伴的合禮順序:

1.邀舞伴的順序

(1)就主人方面而言。自舞會第二支曲開始,男主人應當前去邀請男主賓的女伴跳舞,而男主賓則應回請女主人共舞。接下來,男主人還須依次邀請在禮賓序列上排位第二、第三的男士所帶女伴各跳一支舞曲,而那些被男主人依照禮賓序列相邀舞伴,則應同時回請女主人共舞。

(2)就來賓而言。有下列一些女士是男賓應當依禮相邀,共舞一曲的。她們主要包括:一是舞會的女主人;二是被介紹相識的女士;三是碰上的舊交女伴;四是坐在身邊的女士。以上的女士若被男賓相邀後,與其同來的男伴最好回請該男賓的女伴跳一曲。

(3)在家庭舞會上。對主人的太太或愛人或姊妹,都應該邀請她們共舞一次,跳完後又應該回到自己的舞伴身邊。男士應該隨時關心自己的舞伴有什麼需要,例如是否飲茶、喝水等等,不要讓對方為難。

2.邀請舞伴的禮節

(1)常規。在舞會上邀請舞伴的下述基本規範必須嚴格遵守,不然就會失敬於人,令人見笑。請舞伴時,通常是邀請異性。一般講究由男士邀請女士,不過女士可以拒絕。而女士邀請男士,男士則不能拒絕。在較為正式的舞會上,尤其在涉外舞會上,同性之人切勿相邀共舞。兩位男士共舞會給人以"同性戀"的感覺。

(2)方法。邀請他人跳舞,應當力求文明、大方、自然,並注意講究禮貌。千萬不要勉強對方,尤其不要出言不遜,或是與他人爭吵。

一般邀請舞伴有兩種辦法可行。①直接法。即自己主動上前邀請舞伴。男士可以走到女子面前,應先向她的男友招呼一下,表示想邀請她跳舞,這是禮節,然後目光溫和地注視著她,微微欠一欠身,禮貌地說:"我可以請你跳舞嗎?"或"能有幸和你跳一曲嗎?"當聽到女子說"可以"的時候,男士則試探性地伸出右手,如果女士沒有馬上把手遞給你,你可以順勢說聲"請",然後讓女子走在前面,由她在舞場中選一個地方再由男士帶著她跳,一曲終了,男士應把女子送回原來的座位,並說"謝謝"。②間接法。即自覺直接相邀不便,或者把握不是很大時,可以托請與彼此雙方相熟的人士代為引見介紹,牽線搭橋。

不論採用何種方法請人,萬一自己來到被邀請者面前,已有人捷足先登時,則須保持風度,遵守先來後到順序,禮讓對方先行邀請。如果被人委婉拒絕邀請,要聽話聽音,要有白知之明,知難而退,有台階就下。千萬不要自找沒趣,賴著不走,胡攪蠻纏。

3.共舞時的文明禮節 參加舞會,應該注意自己的舞姿和舞技,但更重要的是跳舞時的舉止風度,要符合文明禮儀的規範要求。

(1)舞姿與風度。步入舞池時,要尊重女舞伴,女在前,男在後,由女士選擇跳舞的位置;跳舞時則一般由男士領舞引導在先,女士配合在後;一曲終了,應立於原處,面向樂隊或主持人鼓掌表示感謝,再將女士送回原處。舞姿要標準,動作要協調,跳舞時要保持身體端正,雙方胸部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不要太近或太遠。男士應右臂前伸,右手輕扶住對方左側的腰部,左手使左臂以弧形向上與肩部成水平線舉起,掌心向上,拇指平展,將女伴的右掌輕輕托住。女士的左手輕輕地放在男士的右肩上,右臂彎曲舉起,手指併攏,手掌掌心向下,輕輕搭在男士的左手上。旋轉時,膝蓋應自然放鬆,步伐不要超過本人平時的自然跨度,並注意重心轉移。每個人在跳舞之時,身體都應保持平衡,步伐切勿零碎、雜亂。在需要前進或後退的時候,邁出的腳步大小、身體的重心轉移、力量的均衡應謹慎而準確,並且要注意移動自如。在跳舞時還要掌握運步的技巧,要記住,在變換各種方向時,均應以自己左腳或右腳的前腳掌為軸心進行轉動。

(2)舞姿與文明。男士不要把女士的手握得太緊,或把右手掌心向內側全貼在女士的腰上,也不要旋轉時把女士扯來扯去。女士不要把頭俯靠在男

士的肩上,或雙手套在男士的脖子上,更不能跳貼面、貼胸、貼腹舞,有意粘在一起。即使是夫妻或熱戀中的情侶,在舞會上也不要過分親昵,在社交場合這樣做是不禮貌的。不論與哪位舞伴共舞,都應該與對方保持適當的間距。男士還應該遷就女士的身材,不要把女士架得太高,這樣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也不好看;不要因為緊張把舞伴摟得太近,或把舞伴的手握

得太牢、太緊,這樣容易引起誤會和反感。無論舞步嫻熟與否,男士應帶領舞伴與舞池中其他人的舞蹈方向保持一致,一般按逆時針方向繞行,而不要在舞場中橫衝直撞。

跳舞時,除交談外,切勿長時間地緊盯著舞伴的雙眼,萬一碰到對方身體的其他部位或不小心踩了對方的腳,應馬上為自己的不慎說"對不起"。在跳快步舞曲時,切不可只顧自己高興,一股勁兒地猛轉,如果男士是高個子還要留意步子不可開得太大,舞曲結束時要慢慢地停下來,扶女士一下,幫她站穩,並對她說"謝謝",然後再陪送舞伴回原處。

第二曲開始,如果自已的舞伴已被別人邀請去跳舞,那麼,男士便可以去請別人跳舞。一場舞會中不要只和一個舞伴跳舞,這也是禮節。

在跳舞中還應該注意不要無休止地討論或爭論一件事情;跳舞時對方詢問有關自已的事情時,你大可坦白地告訴他,如果不願意讓其知道,也可以拒絕回答,但切勿編造謊言。這也體現了個人素質和修養。

4.離場的禮節 假如有其他原因需提早離開舞會,要預先向主人說明,到離開的時候,不必喧嚷以免破壞舞會的氣氛,也不用再向主人告辭。在有樂隊演奏時,一曲舞畢,跳舞者應首先面向樂隊立正鼓掌,以示感謝,方可離去。當舞會結束時,播出結束曲,這時大家要鼓掌致謝,這也是一種禮節。

(二)舞會中女士禮儀

1.儀態 在舞會中,女士要特別留意自己的儀態。對剛認識的新朋友要大方談吐,不可作神聖不可侵犯之狀,不過也不要高談闊論或大笑,也不要和相熟的人指手畫腳談論他人。休息時坐在一旁,坐的姿勢也要留意,雙腿不要交疊,也不要叉開兩隻腳,更不要搔首弄姿,應端莊自然。

2.舞會中拒絕的態度與託詞 一般情況下,當本人在舞場上被邀請時.,通常不要輕易拒絕,更不要生硬地拒絕,萬一確實要回絕他人邀請時,則務必注意態度和措詞,勿傷及對方的自尊心。

(1)態度。在拒絕他人的邀請時,態度要友好、自然,表現要彬彬有禮。不要讓對方有被"晾"在一邊而下不了台的感覺,也不要對對方視而不見。口頭拒絕對方時,最好起身相告具體原因,並且勿忘向對方致謝,同時說上~聲:"實在對不起",或者"抱歉之至"。拒絕一個人的邀請後,不要馬上接受另一個人的邀請,尤其是不要當著前者的面,堂而皇之地這樣做,否則會被視為是侮辱。要知道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所以千萬別令人難堪,或受到傷害。

(2)託詞。拒絕他人時,語言不宜僵硬、粗魯,不宜說:"您是誰呀"、"一邊呆著去"、"請別來煩我"、"也不看看我是誰"等等。通常拒絕別人應在說明原因時使用委婉、暗示的託詞。最常見的有八種:

1)"謝謝,已經有人邀請我了。"

2)"我累了,想單獨休息一會。"

3)三是,"我不會跳這種舞。"

4)"我不喜歡跳這種舞。"

5)"我不熟悉這首舞曲。"

6)"我不喜歡這首舞曲。"

7)"我很累,下一曲再跳吧。"

8)"我已經有人送了,謝謝你!"

3.邀請舞伴舞會中一般女士等待男士邀請才步入舞池,切勿同性共舞,否:則,等於在說明:"沒有男士相邀",所以迫不及待以此舉動呼籲男士們"見義勇為"。在特殊情況下,需要請長者或者是貴賓時,則可以不失身份地表達:"先生,請您賞光",或者"我能有幸請您嗎?"。在共舞時,請小心不要把口紅沾染在男伴的衣襟或領帶上。

(三)舞會中的文明交際

鑒於舞會多以交際為主,故此舞會亦稱交誼舞會。參加舞會時,不能只圖跳舞盡興,而忘卻了本應該進行的交際活動。

1.敘舊在舞會上碰見老朋友、老關係,除了要爭取邀請對方或其舞伴共舞一曲之外,還要盡量抽時間找對方敘上一敘,致以必要的問候,傳遞恰當的信息,千萬不能在舞會上表現"喜新厭舊",為了新朋友,而對舊交不屑一顧。

2.交友 在舞會上結交新朋友,通常有兩種方法可行。

①是主動把自己介紹給對方。②請主人或其他與雙方都熟悉的人士代為引見,通過邀請舞伴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認識對方。在舞會上結識新朋友之後,一般不宜長時間深談,可在此後適當的時間,主動打電話邀請或交談,以進一步推進雙方的關係。

與不認識的舞伴跳舞時,也可略作交談。其內容以稱道對方的舞技、表揚樂隊的演奏等為佳。有時也可以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交談時不宜打探對方的個人隱私、貶低他人的舞技或是胡吹八卦。無論如何,都不要在跳舞時伺機向對方提出單獨約會的要求,或者心急火燎、急不可耐地向其表白"一見鍾情"的愛慕之意。

  
推薦閱讀:

赴美生子簽證的禮儀
12個漢字,道盡人生真諦!
鹽計劃裝腔指南|觀影禮儀:嘿,關掉你的語音彈幕好嗎?
婚禮賓客到場率直線下降?那你可知道好友、淺交、同事…邀請方式各不同!
關於做人的一些最基本的禮貌和素養

TAG: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