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走兩步,沒病走兩步?
剛聽到這個段子,我很傷心。因為彼時正直接從事文化產業工作。重慶廣電集團總裁李曉楓,7年前就嚷嚷著打造百億集團,不想到了2013年總資產也只有78個億,資產負債率還是重慶四大國有文化集團最高的。真正讓他名噪一時的是,2010年10月李與妻子一道被從家中帶走,翌年被重慶一中院以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判處死緩。這牛皮吹的,這洋相出的。
現在離開那個崗位,再聽這個段子,我就笑得出來了。肉食者謀,不必間焉。超脫一點來看,咱們的文化產業的確有那麼一點小恙,或者說亞健康。因此,儘管從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到現在,中國文化產業已經11周歲了,走起路來總是感覺怪怪的,還老摔跤。特別在三個方面,走的讓人很捉急。
市場老是走不進去。文化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文化產業有四萬億的市場容量。但從數據來看,2012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18071億元,2013年樂觀估計2.1萬億元,缺口差不多50%。要知道,這還是國家統計局費了好大勁,把建築工程設計、野生動物保護、煙花爆竹生產等都算進去才有的結果。你要是聽到海信、康佳、長虹和TCL這些彩電巨頭,商社電器、蘇寧電器、國美電器這些家電賣場都成了文化企業,千萬不要吃驚,因為當今全國最大的文化企業據說是以到處修廣場而著稱的地產土豪萬達。那咱們的電視台呢,咱們的電影、圖書、報刊、演出和相關版權業呢?樂觀估計不會超過1萬億,相當於重慶市2011年經濟總量。有市場但你佔領不了,那這個市場你就沒能走進去。
國門老是走不出去。這些年國家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戰略。但從效果來看,文化走出去遠不及遊客走出去那麼洶湧澎湃、氣勢如虹。經常看到某某藝術家,某某藝術團走進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走進了肯尼迪藝術中心,走進了悉尼歌劇院,所到之處掌聲如雷一票難求,金髮碧眼的洋鬼子趨之若鶩好評如潮。其實那些演出都是送出去而不是賣出去的,甚而至於要大使館組織觀眾製造和諧局面,有關同志對此頗有腹誹。看看中國文化逆差現狀,文藝演出是1:10,圖書期刊1:5,音像製品1:10。2013年,國產電影佔總票房58.65%,扭轉了上年48.46%的頹勢,但要看到,咱們是拿245部上映影片去跟人家60部引進片抗衡,從影片的影響力和價值觀輸出來看,國產片都是完敗。本土作戰自己的陣地都守不住,中國視聽產品在海外的銷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強大的電影動漫圖書戲劇和電視劇集團衝鋒,單靠建幾百個孔子學院,中國文化是走不出去的。
質量老是走不上去。今年5月發布的第六屆中國文化企業30強,其中保利、萬達、宋城、華僑城、西安曲江等均有深厚的地產背景,甚至可以說就是以地產為主業,附屬做一些演藝、影視、文化旅遊、主題公園等輔業裝點門面。另有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集團等具有相對壟斷資源的國字頭文化單位。再有江蘇鳳凰出版、湖南出版、安徽出版等地產比重較大的出版公司,以及江蘇廣電網路、湖南電廣傳媒、北廣傳媒等壟斷有線電視網路傳輸資源的企業。真正以內容生產、文化科技賺錢的其實不多。在報業、廣電等最具潛力的媒體領域,文化體制改革還有很多政策性障礙。一方面,他們享受了政策壟斷保護,一方面,他們又受困於手腳束縛無法放手一搏。而整個文化系統多年來的事業單位思維,與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還格格不入。作為產業最核心的要素,市場主體做不起來,這個產業的質量能好到哪兒去?
又一輪深化改革開始了,中國文化產業站在十字路口。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由誰來做頂層設計,宣傳部門?文化廳局?還是財政甚至國資口?中央文資辦設在財政部,各個省市卻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標準。國有文化事業單位、國有文化企業何去何從?短期來看,報業、廣電都不可能整體轉企,但如果只是廣告、發行、電視劇製作以及其他一些輔業剝離轉制,這個市場主體就缺乏說服力,甚至遠不及同業的民營企業更有效率。出版、發行、網路、文藝院團已經轉企,但生存狀態大相徑庭:出版、發行的資源、渠道和多年的積累,足以讓他們短時期內高枕無憂,但相應地缺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動力,隨著主業萎縮和市場開放,極有可能變成徒有虛名的文化企業。成為i企業的政府新聞網站,現在還主要依靠母體——傳媒集團和蔭庇和政府採購支撐,他的盈利模式實在太過脆弱。至於國有文藝院團,我們本來就不需要這麼多,只是事業單位、事業編製有如上個世紀的城鎮戶口,實在讓人割捨不下。
很多題是我們自己出的,也要靠我們自己回答。文化產業,走兩步,沒病走兩步?
推薦閱讀:
※探尋中國漫畫的產業化
※守住文化的尊嚴
※探尋2017年的爆款短視頻的規律,「費啟鳴」們憑什麼那麼火?!
※收藏|陳少峰:文化產業十個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
※20年重播16次 ,《還珠格格》用什麼征服觀眾?一起重溫那些年追過的經典!
TAG:文化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