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戰》想到的一些
《寒戰》系列電影探討的話題圍繞著法治精神,「法治精神」這個詞也不時地出現在電影中人物的台詞上。尤其在劉傑輝作提綱挈領式的總結性話語時,「法治精神」作為香港治安,乃至整個政府體制的關鍵出現。全片緊湊的情節與配樂極為貼洽的結合,不得不說,當最終西裝革履的劉傑輝站在發言台上,鄭重莊嚴地將「法治精神」四個字緩緩說出時,觀眾,至少是我,被其中的正義感感染至深。然而,觀影之後,靜下來想想,究竟什麼才是法治精神?片中的人物,劉傑輝和李文彬,無論把誰作為法治的代表,都會在他們身上找到反法治的漏洞。但貫穿全片,卻不得不說,法治的氣質顯露無疑。而氣質是個很難量化的概念,法治精神卻可以通過各種法律條文,臨事的各種決定來體現。為了將這種朦朧,甚至有些不知何處而來的感覺解釋清楚,以下對劉傑輝,李文彬兩人做一些探討。
劉傑輝,始終作為香港治安堅決的捍衛者出現。他在第一部中奪權李文彬,第二部中在歷次權力鬥爭中始終堅持不倒,同時處理了衝鋒車案,原警員槍擊案,表現幹練果決。而他被蔡sir集團逼上立法院,甚至被罷免中,有一條就是不按程序辦事。於是第一個問題,法治是不是對既定程序、規則、法律的絕對執行。劉傑輝給出的答案是,不走程序和不守法絕對是兩個概念。而正如簡奧偉所說,是掌權人判斷的非常時期,是掌權人決定是否用非常方法,這合理嗎?作為老百姓,對掌權者的信任是不是意味著對掌權人一系列的無視程序的做法給予許可?無論是誰,恐怕都會有所忌憚。掌權人再光芒萬丈,他自己確定的非正常程序和非法界線,都難以使人信服。而法治精神治下的產物,不應該是一個讓老百姓忌憚的事物。但反觀劉傑輝的成果,幾次非常手段都取得了成功。如果說這是違背了法治的產物,一次奏效可以是特殊的戰果,又為什麼屢次奏效?第二個方面,李家駿鉗制劉傑輝的手段就是家人,劉傑輝為了自己的妻子,隻身押送犯人,而且帶著疑似炸彈進入人流密集的場合,這是一個公僕該做出的決斷嗎?劉傑輝始終作為法治的捍衛者出現,他的身上卻又有著人治的特徵,他自己說「家人都保護不了,還怎麼保護別人」(大意),但保護了家人,卻傷及了別人,又該怎麼決斷?李文彬對他兒子說香港警隊絕不會向恐怖分子妥協,他兒子說那是你,不是劉傑輝,劉傑輝真被他說得準確無誤,可見他的人治特徵並不是偶然地出現,而是成為他的弱點,被對手,法治所想打擊的對手利用。
李文彬,其實一開始都是作為正面的形象出現的,直到兒子被劉傑輝打死,才出現了對劉傑輝的報復。與劉傑輝相比,他或許更帶著人治的特點,他對兒子的愛,對權力的渴望,使他雖然反感蔡sir集團的做法,卻仍與他們為伍。還有影片中沒有交代清楚的95年的案件,他對兄弟的感情也是複雜的,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感性的嗎?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太多放不下的過去和情感左右著他。
當然,在個人的層面上討論法治是沒什麼太大意義的。既然是人,就難以擺脫人的情感、性格與經歷。劉傑輝的表現已經是很「公僕」了,但一條「不守程序」的辮子被對手拉了又拉。法治精神如果始終運轉在非程序下,除非歷次的決定都不失偏頗,比如劉傑輝的幾次決定,大概是為什麼他可以屢次在程序外獲得戰果。但就算是劉傑輝,也不可能保證他自己之後每次都能正確地判斷。就像劉傑輝所說,罷免的程序就是制衡,一個人的專斷之下,效率會提高,勝算會變大,但不能保證這種效果會持續。個人淺見,法治就是對人治的補充,它只補充一點,規避人的錯誤。其他,都不如一個正確的獨裁者來的有效。但就是這一點,使它不能被剔除。而法制也未必就是可以肯定規避人的錯誤的。簡奧偉對律政司長說:你這是司法干預立法;對劉傑輝說,有人利用議會剷除異己(大意)。蔡sir說:關鍵是人。法治如果作為補充,就無法擺脫人的影響。法治精神是體制的精神,但沒有人,也無法被反映出來。律政司長可以說出下一屆領導班子的規劃,可見人的謀劃,是體制既想抵制的,又無法控制的。法治精神說來說去,都離不開人的影響。中國封建時期歷代君主專制,有時臣子的權力會大一點,但也是集權於人,而不是由體製作出制衡。君主英明一些,基業穩固一些,就是太平,但稍失偏頗,就是民不聊生。這就是法治的必要,人治的不足。而一個英明的「君主」,是兩個體系都需要的。劉傑輝是英明的嗎?也許是。但他如果長期居於非程序的戰果之中,又會不會動搖對於法治的決心呢?當他發現,上層的謀劃並不只是一個蔡sir,蔡sir甚至只是棋子的時候,又會怎麼想呢?
只是想到一些寫一點。關於「法治」和「人治」平時也沒有特別的研究,如果有情節的錯誤或者原則性的觀點錯誤,歡迎指出。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提出。
推薦閱讀:
※香港電影最有影響力的七部佳作,每部都值得看上十遍
※盤點:昔日香港八大艷星
※做雞也要做到金雞
※香港鬼訂餐的真實事件還原,你不好奇嗎?
※香港電影朝聖之旅:尋訪《天若有情》取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