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猩猩」是果子狸

《山海經》中的「猩猩」是果子狸

「猩猩」是《山海經》里有名的動物,從《爾雅》一書幾千年來眾說紛紜,猜測極多,但大多為猴子類,近代以來又多猜測為類人猿,甚至非洲的大猩猩。這些猜測與「猩猩」的真實身份南轅北轍。

我遍讀歷史文獻,查找《地方志》的記載,結合西南地區的民俗資料,最終考證《山海經?海內經》中的「猩猩」其實就是「果子狸」。也就是說,《山海經?海內經》中的「猩猩」不但真實存在,現在仍然活著,而且家喻戶曉,一直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曾經被認定為「SARS」病毒的宿主而蒙受奇怨,這個動物就是「果子狸」。

《山海經?海內經》:「窫有窫窳,龍首,是食人。有青獸,人面,名是曰猩猩。」這是《山海經》唯一提到「猩猩」的地方,描述及其簡略。那麼,「猩猩」到底是什麼動物,只能到歷史文獻中去查找。

1、歷史文獻中關於「猩猩」的描述:

《爾雅》曰:「猩猩,小兒啼。」(封溪出猩猩,狀如〈豸雚〉犭屯,聲似小兒啼)

《禮記》曰:「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春秋說題辭》曰:「猩猩者,矜精者也,故能言,可使陽烈之類以檢下。」(宋均曰:矜,謂使人自矜在。精,審也。猩猩言說人善惡,是陽氣之烈好善,王者所以檢下也。)

《廣志》曰:「猩猩似狟(獾,也叫狗獾),(音丸。)聲如兒啼,不聞其言。出交趾封溪縣。」

《山海經贊》曰:「猩猩似狐,走立行伏,懷木捅遠,少辛明目。」

《華陽國志》曰:「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孫卿子》曰:「猩猩能言笑,亦二足,無毛。而君子。」

《蜀志》曰:「封溪縣有獸曰猩猩,體似豬,面似人,音作小兒啼聲。既能語,又知人姓名。人知以酒取之,猩猩覺,初暫啜其羹,食其肉。故人非以二足無毛,以知禮也。

《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曰:"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淮南萬畢術》曰:「歸終知來,猩猩知往。」(注曰:歸終、猩猩,並神獸)

《括地圖》曰:「猩猩人面豕身,知人名。常之,得其味甘而飲之,終見羈纓也。」

酈善長注《水經》曰:「西蜀封溪縣猩猩,人面獸形,能言語。」

《南方草物狀》曰:「猩猩之獸,生在野中。狀如犭屯子(豚子,豬仔),民人捕取。交阯、武平、興古有之。」

郭璞《猩猩贊》曰:「能言之獸,是謂猩猩。厥狀似獾,號音若嬰。自然知往,頗測物情。」

2、雲南《地方志》中關於「猩猩」的描述:

《滇志?地理志?物產?順寧府》:「果類,猩猩,即酸棗,其仁入葯,補心血。」

嘉慶《大理府志》(明李元陽)?物產?果之屬三十七:「桃、梨、梅、杏……猩猩果……。」

《順寧府志》卷十三?食貨志?物產?果屬:「猩猩果。一統志,色紅味酸子即酸棗仁。」

《滇志》卷三?地理志?物產?順寧府:「果類,猩猩,即酸棗,其仁入葯,補心血。桐字,或是岩松,或是梧實,不敢知。」

在雲南大理的明、清《地方志》中,「猩猩」是「酸棗」的別名。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酸棗」在古代雲南大理還有一個名稱叫「猩猩」,或者「猩猩果」。

3、地方民俗中關於「猩猩」的描述:

「果子狸」在貴州一帶俗稱「酸棗狗」。

「果子狸」在四川的方言中叫「猥子」。

4、《山海經?海內經》中的「猩猩」是「果子狸」的資料考證:

猩猩果、酸棗、猩猩、果子狸之間的關係。

顯然,今天的酸棗在古代叫「猩猩果」、或者「猩猩」。

為什麼酸棗叫「猩猩果」呢?因為有一種叫「猩猩」的動物愛吃酸棗。那麼那種動物最愛吃酸棗呢?當然是「果子狸」。而「果子狸」俗稱「酸棗狗」,而酸棗古稱「猩猩」、或者「猩猩果」,那麼「猩猩」毫無疑問就是「果子狸」。

從漢字的演變考證星星、猩猩果(猩猩)、酸棗、果子狸之間的關係。

漢字是「象形文字」,從「星」的漢字演變就可以知道,「星」的象形就是「酸棗」,也就是說,「酸棗」的最早名稱叫「星星」。由於「果子狸」最愛吃「酸棗」,「果子狸」又象「狗」,所以「星星」(酸棗)就被寫成了「猩猩」,這樣,酸棗的名稱由「星星」變成了「猩猩」,或者「猩猩果」。後來,百物都有了自己新的名稱,「猩猩果」有了「酸棗」的名稱,「星星」一名變成了天上的「星宿」的總稱,「猩猩」有了「果子狸」的名稱。這樣,《山海經》中的「猩猩」到底是什麼動物的名稱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

所以,「猩猩」不是猿猴類,而是果子狸。

古人說「猩猩」像狗獾,確實如此。「果子狸」確實像「狗獾」。

果子狸(猩猩),別稱花面狸、白鼻狗、毛老鼠、白眉子等。果子狸肢體長48~50厘米,尾長37~41厘米,體重3600~5000克。體毛短而粗,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部毛色較黑,由額頭至鼻樑有一條明顯的四帶,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體毛灰棕色。後頭、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後半部為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縮性,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為靈貓科花面狸屬的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

果子狸(猩猩)為林緣獸類,主要棲息在森林、灌木叢、岩洞、樹洞或土穴中。喜歡在黃昏、夜間和日出前活動,以野果和穀物為主食,也吃樹枝葉,還到果園中吃水果,偶爾吃自己的糞便。肛門附近具臭腺,遭敵襲擊時會釋出異味。

果子狸(猩猩)野外分布於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華北以南的廣大地區,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陝西秦嶺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南到台灣、海南島和雲南南緣,其中指名亞種分布於東南部各省。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區皆有,但中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為主。我國江西、廣西、海南、福建和廣東等地有大量的人工飼養。

果子狸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素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裡好吃白鱔魚」的美稱。在我國南方,特別是雲貴高原及兩廣(廣東、廣西)地區,常被用以食用。果子狸屬皮毛獸,其皮可以制裘,是我國傳統的大宗出口毛皮之一。

2003年春天爆發了持續8個月,席捲26個國家,感染8096人,死亡774人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此後,SARS幾乎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大的疫情爆發。果子狸在當時被認定為SARS的元兇。然而,2017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終於在雲南的一個山洞裡找到了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菊頭蝠。

結論:「猩猩」就是果子狸。


推薦閱讀:

我們應該為這個世界的單調乏味負責……
如何拍攝一張黑洞的照片?
歐洲探測器第一張新軌道照片中的火星隕石坑
浙大誕生超級凈水膜:在薄膜上製造圖靈結構 | 中國發現
從海岸線的相似性到人體細胞中的DNA編碼信息,就是天人合一

TAG:山海經書籍 | 動物學 | 自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