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總想著錢生錢,這是非常錯誤的思維
我有一位學員名叫阿聰,是個90後。才工作1年,就攢了 3 萬塊。他跑來問我:「老師,我現在手上有一些閑錢。你說我是拿來炒股票好呢,還是拿來理財?」我反問道:「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阿聰自豪地回答:「現在網上有個很流行的說法,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想讓這些錢生小錢錢呢。」我吐出一口老血。在投資和生意界打拚那麼多年,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年輕人別總想著錢生錢,你寄望通過理財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理財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打開手機,互聯網理財產品琳琅滿目,什麼理財通、餘額寶、京東錢包、小米錢包數不勝數。再看看它們的宣傳詞:「一元起購」、「為你打理每一分錢」、「日日生息」。
那你有沒有想過,假設你投一百元,按照年化 4% 的收益,理財一年能夠賺多少錢呢?
答案是 4 元。
我們再進一步假設,你投 1000 元進去,還是按照年化 4% 的收益,理財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答案是 40 元。
你今晚的宵夜別吃了,餓著肚子,就能把一年的財全「理」回來,順帶還減了肥。
再進一步講,假設你有10萬元。你小心翼翼的通過各種「優化配置」,一年賺到了 6% 的收益。你理財了多少錢呢。
答案是 100000 * 6% = 6000 元。這個錢夠你旅遊一趟了,感覺不錯。
且慢,如果你不費那麼多心思,直接把錢丟進微信理財通呢?一年也能賺個4%的收益。那麼對你來說,增加收益只有2%左右。絕大多數人上班研究下班規劃,增加的2%,拿10萬元來說一年才多賺2000元。
通貨膨脹也是複利的
這時有人搬出了理財致富學裡面的雞湯:「理財最關鍵是複利,雖然一開始很不起眼,但是積累個30年,你也可以成為千萬富翁!」
而事實的真相是,通貨膨脹也是複利的。
2008年,深圳一個高級白領的工資大概是 7000 元,一頓快餐大概 8 元。
2018年,深圳高級白領的工資大約 15000 元。一頓快餐大約 18 元。
同樣的工種,同樣的職位。為什麼工資不一樣?看似工資增加,其實是通脹帶來的。所以理財是複利增長,通脹也是複利增長。
你為了區區一萬元的收益,放棄了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
對於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年平均收入大概也就 7 - 10 萬元。拿這起錢肯定買不起房,理財的收益又太低,有人說我去炒股票吧。你每天看行情研究宏觀經濟,一年下來運氣好的話也許能賺個 10% 。別嫌收益太少,很多人連這個標準都達不到。最終一年下來,賺了 1 萬塊,你可能很開心。但實際上你是虧的,而且還是虧大了。
在20到30歲的時候,你最寶貴的是精力和時間。如果你把研究股票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上,你得到的工資回報遠遠不止這一萬塊。
你為了區區一萬元的收益,放棄了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又或者,你將這10萬元本金投資自己,肌膚保養、買一身高檔服裝、投資自己的大腦。你得到的回報何止好幾個10萬。
像我現在,花費在買書、學習、聽課的費用平均每個月超過5000元。如果換做普通上班族,可能相當於他一個月的工資了,花出去會很心疼。但是花出的這些錢給我帶來了超過十倍的回報。這個投資怎麼算都是超值的。
無形的財富,會伴隨你一輩子
有人會說,那萬一你投資失敗了,賺不回這些錢怎麼辦?
這怎麼可能呢?你投資在自己身上的錢永遠不會虧。無論形象、氣質、知識、格局,都是無形的財富,會伴隨你一輩子。
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竭盡全力來優化自己。因為有數據統計,一個人大學畢業以後,就算月月花光,到了30歲跟那些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理財的同齡人相比,凈財富相差不會超過20%。
那麼年輕人應該如何投資呢?我認為男孩子應該參加更多付費的圈子,結識更多人脈資源。在人情往來上,也應該投入更多,因為圈子決定了你的票子。有條件就多去旅遊,開闊自己的眼界。如果有個高級聚會能促成大單,就應該毫不猶豫穿地光鮮亮麗參加。
而女生就應該買有品質的包包和衣服,買好的口紅和化妝品,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多參加瑜伽課和禮儀課,提升自己的內在氣質。假如有一件衣服能增加你的求職機會,就應該毫不猶豫的買下它。
另外不論男生女生,都要投資自己的大腦。永遠要記得,有智慧的大腦,才是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的最大資本。
要有多少資產才適合錢生錢呢?
這些提升自己的方式,哪一個不是年輕人急需的東西?哪樣不花錢呢?在我身邊,敢於投資自己的朋友,我沒有看到誰沒有把當初花的錢掙回來的,只是掙回幾倍或者幾十倍的問題。
你的人生前景遠大,未來是要賺 50 萬一年,不缺你現在這幾千塊。
那要有多少資產才適合錢生錢呢,我認為最少要100萬。因為有了資本,你就可以開始做很多高回報的生意和開公司等等,讓別人來幫你賺錢。到了那個時候,你的人生會邁上另一個新台階。
推薦閱讀:
※美元兌日元:日元穩步上揚態勢將持續
※ICO、代投、炒幣……2018年區塊鏈主要是騙子賺傻子的錢
※股債聯動 會不會踩進溫柔的陷阱?
※美,需要投資
※烏蘇為的發展前景之所以能這麼廣,源自於它對產品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