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思維導圖」,提升閱讀效率,快速構建知識體系
這是『 小張先森說 』第 31篇原創文章
▼
前兩天重讀《運營之光2.0》,為了整理思路和加深印象,我打開電腦畫了一幅全書的「思維導圖」,見下圖:
「思維導圖」是目前流行的一種效率提升工具,它的應用比較廣泛,從個人旅遊規劃,項目決策,頭腦風暴,閱讀筆記都在使用。
科學證明,人腦對於圖像,色彩的記憶要遠遠超過單純的文字,而「思維導圖」不僅將平淡無奇的文字圖形化,還將其邏輯關係進行網路結構化,在讓我們理清思路的同時,更可以進一步加深記憶。
其實,很早之前,小張先森就簡單了解過「思維導圖」,但最終並沒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用。除了自己懶以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網上有些「思維導圖」教程故作高深,整一堆專門術語,雲里霧裡的把它描繪的太過於神奇,讓人有種無從著手的感覺。
還有就是,恰恰因為它的適應性比較廣泛,對我來說反倒沒有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學習的動力就不足。
而且,剛開始接觸的很多「思維導圖」都太專業、太複雜、太高大上,我潛意識裡就有了較高的門檻,容易讓人敬而遠之。
下面是我從網上找的一幅手繪「思維導圖」,是不是看起來很漂亮?但是,想達到這種水平,並不容易,至少需要一定的手繪功底。
而且,我感覺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也沒有必要如此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因為「思維導圖」對於我們來說,主要是一種提高效率和擴展思維的工具。如果去過度關注美化、色彩,手繪,可能有些捨本逐末。
那麼,作為我們普通人,怎麼樣才能用好「思維導圖」呢?
首先就是先畫起來。
從我個人來說,我習慣用電腦來畫「思維導圖」,常用的軟體是MindNode。「思維導圖」的軟體也很多,從XMind、MindManager到百度腦圖,從離線的到在線的,大體功能都相差不多。
如果你剛剛入門,一開始要學習這種思維方式,重在整理思路。「思維導圖」用不著畫太複雜,但層次、思路和脈絡一定要清楚。
所以,學習「思維導圖」,前提是排除畏難情緒,從最簡單的開始,從實際動手畫開始。
還有,是從手繪開始,還是電腦畫開始呢?這個其實也不重要。
如果你手繪功底好,就手繪,如果你用電腦更方便,就用電腦,甚至手機APP也可以,怎麼舒服怎麼來。
一定要記住,所有的工具都是來幫助我們提升效率的,不是給我們增加麻煩的。
▼
第一部分:什麼是「思維導圖」。
在學習「思維導圖」之前,首先,我們聊一聊什麼是「思維導圖」?
其實,「思維導圖」就是運用關鍵詞、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以具有邏輯性的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或非邏輯性的自由聯想,透過樹狀結構與網狀脈絡形式的組織結構,把大腦里的思維進行圖像化、視覺化的過程,是大腦思維的模擬呈現,所以又叫「腦圖」、「心智導圖」。
它表現了把一個主題從總到分的全過程,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 。簡單的說,它是一種將大腦思考過程形象化的方法。
而「思維導圖」背後的兩個底層思維模式:「發散性思維」和「全腦思維」,更促進了「思維導圖」的產生和推廣。
人大腦的潛力是無限的,神經元呈放射狀,可以進行無限聯想,這就是「發散性思維」。
我們都知道人的左腦注重順序、辭彙、數字、線性感、邏輯和分析;右腦注重的則是想像、白日夢、色彩、節奏、維度和空間感等。最理想的方式是左右腦協同運行,既「全腦思維」。
最終,模仿大腦神經元呈放射狀,並通過左右腦結合,利用關鍵詞,色彩,圖畫和維度等,進行視覺刺激加強記憶(通過強調和聯想)和激發思考(通過完整性和俯瞰),「思維導圖」應運而生,。
這也就是我們看到一幅優秀的「思維導圖」,除了邏輯清楚,簡潔明了以外,他們還需要充分利用了圖像,色彩,線條等元素。
比如下面這幅關於國慶節的「思維導圖」:
▼
第二部分:「思維導圖」在閱讀中的主要作用。
我們在閱讀一本新書時,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知識結構。而「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結構化思維的外在體現,是你學習的「心智地圖」。
通過「思維導圖」把一個主題從總到分,鏈接各知識點,加深理解,通過建立脈絡進行全局思考,最終提升閱讀效率,快速構建知識體系。
可視化的結構可以讓我們快速的理清思路,發現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作者思考的路徑。這就避免了傳統列條式的文字,讓人無法看清內容的整體架構和關鍵點。
通過小張先森個人學習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我感覺,「思維導圖」在閱讀中可能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作用。
一是可以讓你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二是可以讓你快速理清學習思路;
三是可以讓你反覆加深大腦記憶;
四是可以讓你直接提升理解效率;
五是可以讓你全面構建知識系統。
下圖是最近畫的一個「思維導圖」的局部:
▼
第三部分:要如何才能夠用好「思維導圖」?
前面說了「思維導圖」的那麼多好處,那麼,在閱讀中,我們要如何才能夠使用好「思維導圖」,提升個人的閱讀效率,快速構建知識體系呢?
其實,在閱讀中用好「思維導圖」,最重要的不是畫那一張圖,而是首先要學會這種思維方式,否則最終你畫出來的也會不倫不類,主次不清。
我之前也走過彎路,後來慢慢有了一些個人的習慣,無論正確與否,但確實是我親身體會的經驗和總結。也希望你能在這基礎上,總結出比我更科學的方法。
一是在看一本新書之前,我一定會快速閱讀一遍書的目錄,因為要掌握一本書的整體架構,目錄是最快捷的方式。這樣可以在心中對這本書的知識架構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思維導圖」的大體輪廓也差不多有了。
二是認真閱讀前言,很多人其實是不太在意前言的。其實,前言的作用很大,前言有作者自述,也有推薦人寫的。不管哪類前言,都可以讓你快速進入第三者視角,找到這本書中最關鍵或者說最出彩的信息。
三是在每一章閱讀結束以後,提煉本章的重點或中心思想,找到各個知識點的關鍵詞。這也是為什麼我讀書,總喜歡在書上寫寫畫畫的原因。小時候還因為在書上亂寫亂畫,被老爸收拾過,哈哈。
四是閱讀之後的進一步整理。其實,這步與第三步是可以同步進行的。最後通過對全書各章節,每章節內的小節進行整理,發現它們之間的層次關係,建立整體的知識架構。
五是最重要的個人思考。其實,為什麼很多人閱讀效果最終不好,或者感覺沒有對自己的學習或者工作產生作用?我想最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在閱讀後,將作者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理解,你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和體會,把作者的話轉化為自己的話,這樣才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當然,能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應用更好。
最後反倒是最簡單的,如果以上五步你都扎紮實實的做完了,最終不管是用手繪,還是電腦畫,結果你一定能夠畫出一幅相對成功的「思維導圖」。
▼
第四部分:用好「思維導圖」的一些技巧。
最後,聊一聊用好「思維導圖」,你需要的一些技巧。
就像我前面說的,「思維導圖」,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畫什麼圖像,什麼線條,什麼色彩可能是更表層一點的東西。
而下面這些,是我個人感覺相對更重要的。
首先,你需要學會全局性思考。這是我學習「思維導圖」以來最大的感受,以前看書速度快,看完就丟了,不會在閱讀中思考,特別是結合全局,來看當前內容在整體架構中的位置和作用。
其次,你需要學習理清邏輯關係。如果你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要在閱讀中用好「思維導圖」,這一步是你必須要克服的,否則最終你的「思維導圖」就會是一團亂麻,沒有層次,讓人摸不著頭腦。
再次,你需要學會歸納總結。這個不用說了,不會歸納總結,必然無法掌握重點,也就難以構建整個知識架構。
最後,你需要學會提煉轉化。就像我在第三部分說的,一幅優秀的「思維導圖」,絕對不僅僅是作者目錄的簡單摘抄。它一定是你經過思考、提煉、轉化後形成的你自己的東西。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你還需要經常使用練習它。
其實,在閱讀中用好「思維導圖」並不難,最重要的是你要開始使用,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開始畫,不管你剛開始畫的好不好?
比如這幅,就是我寫這篇文章之前畫的「思維導圖」,你看,是不是很簡單。
我是小張先森,謝謝你的閱讀。
推薦閱讀:
※什麼是易記網址?
※論知識管理
※虎彩印藝陳成穩:找到知識源頭,提升效率
※關於交互設計是什麼的清單
※《商業的本質》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