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指責,並非只有懟回去這條路

面對指責,並非只有懟回去這條路

來自專欄 步入愛的光影里

說一個我和先生的小故事:

有一天,先生下班回家,他也許是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心情不好,一回來就指責我:「既然沒在看電視,為什麼電視機的機頂盒又不關?說了幾次了,總當耳邊風,我已經幫你關好多次了。」

我第一反應是有點蒙圈,這樣的小事有什麼可指責的?雖然他確實提醒過我幾次,可我以前並沒有把他的不滿放在心上,每次都覺得他小題大做,然後是各種辯解:「我剛剛還在看呢,沒來得及關」或者「我一會還要看的,不用關來關去的吧,好麻煩」又或者「又費不了什麼電,有什麼所謂?」我這次下意識地又冒出來一句:「有什麼大不了的嘛,你浪費的停車費可比我用的這一點電費多多了。」

他馬上火大:「每次你都是這樣,從來各種理由,我說的總不對!我懷疑你是不是故意開著的!」

這時,我心裡突然有了覺知,這不是又回到老路上了嗎?眼看又要重複以前吵架模式,眼看吵架內容將擴大,最後就會扯出有的沒的陳芝麻爛穀子,難道我要的是就因為沒關機頂盒這樣小事,令期待的美好的夜晚泡湯?我趕緊把到口邊的各種巴拉巴拉吞回去。

不馬上跟進說些不過腦子的話,使我冷靜下來,意識到他說我「總把他說的話當耳旁風」,這句是關鍵,其實這透露出他其實是困擾於我對他的意見的不在意。我應該不去糾纏關機頂盒是多大的事,而要關注於回應他內心的焦慮:我沒有重視他的感受和意見。

我改變了應對方式,不像以前一樣急著辯解我不是故意的,而是回應對他的理解:「是啊,你說得對,我老是忘事,我知道你是在擔心我。」

他明顯臉上出現詫異的表情,本來做好準備要反駁我的各種借口的說辭,這下出不了門了,一時整個身體語言由備戰變成發生意外、不知怎麼應對,愣怔的樣子有點好玩。

我嬉皮笑臉地趁熱打鐵:「老公,怎麼辦呢?我以後老了,忘的事會越來越多,我會努力延緩衰老的,不過能力有限,以後說不定老年痴呆走丟,只能靠你了,不知在我衣服上綉上你的名字電話是不是容易被找回來些?」

他這下崩不住了,忘了指責我沒關機頂盒的事由,哈哈笑道:「對了,就像小狗一樣,脖子上掛個牌子,寫上主人的聯繫電話。」

然後,我們邊吃晚飯邊聊,越聊越歡樂,話題轉向要不要建議姐姐給她的小狗脖子上掛個牌子,姐姐忙,不如我們幫她辦吧......

但我修鍊不到家,還是期待他以後別為這些小事指責我,到晚上就寢前,我又不知死活地撿起這個話題:「......你看,我從來不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指責你,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都隨你去,難道你沒發現嗎?什麼襪子亂扔啊、在水杯邊剪指甲啊,我雖然覺得不好,也不說你,就是覺得我們在自己家裡的舒適,比什麼這規則那規矩重要,只要你在家舒服自在,我就隨你怎麼舒適怎麼來。」言下之意,是期待他也別太要求我生活中的小節完美無缺。

他本能地不服氣地又準備桿上來:「你總是覺得你是對的,好像我都是錯的、沒對過,什麼都是你說了算,我都不能發表意見......」話剛出口,他也開始意識到自己這樣說話有問題,這些帽子扣的有些大,也許是晚飯前我修改了對話方式影響到了他,我的覺知帶動了他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控制,他沒有像以前一樣只要覺得自己說不過我、就氣哼哼地轉過身再不說話,而只是停頓下來,搭在我腰上的手也沒有挪開。

我就這樣為自己的粗枝大葉找到了完美借口,而且他還覺得沒法說我了。因為我承認自己的缺點,並且他發現,就是得益於我的隨性,他的各種小毛病才會我忽略了、沒去嘮叨他,他在家裡才能這麼自在呢。

以自己的覺知和改變來牽引,避免情緒失控

由於面對指責時,我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得到了很好的結果,我嘗到了覺知力提高的甜頭。不僅我自己從中受益,明顯也影響到了家人的應對,我們的覺知,也帶動了對方思考,兩人的關係得到了升華。

回想過往,有多少次,我由著自己的性子吵鬧,說話離題萬里,一件小小的事就會引申出:你不愛我、不關心我的強烈感覺。現在我知道了,那是因為我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造成的,無論他為我做了多少事,只要當前有一件事引起我的不安,我就會用這一件事去覆蓋他做的其它事,才明白以前吵架時他說的那句:「在你眼裡,其實是點到我的要穴,只是我現在才有能力感受和明白這痛點。

每當吵到他說出:「我好像從來沒有為你做過什麼!」這句時,就是他打算退縮到一角,以沉默應對的時候。

這種沉默以對很可怕,你的情緒出來沒人接手、想溝通卻面對一堵「牆」,面對空氣唱獨角戲的感覺簡直會令人崩潰。我再也不要體驗這種沉默、冷戰的感覺了,怎麼辦?除了引導情緒,停下來一會,體會自己的覺知,不讓雙方的話趕話地走到這條路,我想不出其它辦法。

可能會有朋友說,為什麼總是要我先來覺知?憑什麼都要我來讓著他?為什麼他不能先覺知、先讓著我?

先不說他可能讓著你很久了,只是你沒有覺察到。就算是我們先覺知,先了解到面對指責,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然後我們去實踐,受益的難道不是我們自己、不是我與他之間的關係嗎?

如果他還是那個當初熱戀時的良人,面對對話模式的轉變,我不相信他不會覺察到不同,我的體會真是太深刻了,我自己一點點小小的改變,會引起的連鎖反應,就像蝴蝶效應一般,最後帶來整個家庭氛圍大的改變,何樂不為呢?

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要克服「我先低頭還是他先讓步」、「為什麼他不來遷就我」等等的計較心理,有時會有委屈:難道我不應該是被寵溺、被哄的那個嗎?

我不得不承認,總體而言,其實女性真的會比男性更關注於親密關係的微妙感受,如果我們不去主動求變、主動面對自己的選擇,而只是一廂情願地期待對方自己醒悟過來,是不切實際的,更是一種對他人的強迫。

消滅「火種」、避免「擦槍走火」,其實不難

大部分男性,特別是工作壓力比較大的男性,他們心目中的社會角色份量往往大於丈夫角色,一天「戰鬥」下來,回到家,需要有個角色轉換的過程。他們是普通人,不是聖人、更不是完美情人,短時間內又沒法提升,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我現在一般至少給回家後的他半小時緩衝,定定神、休息一下,讓他找到「在家」了、不是「在社會戰場」的覺知,這樣首先就減少了因為在外工作一天的「火氣」,在家裡濺出火星的可能性。

但難免有時還是會一不小心「擦槍走火」,每當我想發作、對抗時,我就提醒自己:如果我連自己都控制不好,還想有本事調整好我們的關係狀態嗎?穩住、穩住。

往往就在電光火石的一瞬,自己的情緒隨著覺知在轉換,除了懟回去,我找到了其他的應對方式,事件隨之轉換味道,甚至成了笑談。發生幾次後,開始了良性循環,我們能在家放鬆下來,矛盾越來越少、氣氛越來越好,各自的毛病可能還在,可是我們互相能接納和包容對方的缺點,那些問題已經不會成為引火索,比如,我仍然常常忘記關機頂盒,可他再不會為此發無名火啦。

如果對方真是有無法忍受也改變不了的惡習,我們怎麼改變溝通方式都是無果的,那麼,請及時止損,但我們不會從這個自我調整的過程中受損、只有獲益,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嘗試呢?


推薦閱讀:

在崩潰的邊緣,榮格用畫畫拯救了自己
《心靈捕手》對教育者有什麼啟示?
沒有定力的人,越聰明就越平庸???
家庭暴力的心理學機制初探—以李陽事件為例
李宗瑞事件會給受害者女性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TAG:情商 | 心理學 | 爭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