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2017年的專輯,如果你也喜歡就好了
歷時五個月的拖延,我終於寫完了去年的作業。在絞盡腦汁把去年聽的所有專輯都回憶了無數遍之後,我終於選出了我最喜歡的幾張。(本來想湊十張,但是真的不夠啊摔!)
(來自5月16號的呼喊:我一共選了七張,今天金曲獎入圍公布,有三張都榜上有名哈哈哈哈,希望丁世光拿新人獎!)
《Replay》
獅子合唱團
關於我對獅子合唱團的評價我之前在長文里《為自己而唱,這才是獅子合唱團的Rock N Roll》寫過了。再補充幾句當時沒來得及寫的話。
我過去對他們的定位有點兒偏差,我原來以為蕭敬騰組樂團是為了「曲線救國」,實現他自己的搖滾夢,畢竟選秀出身的歌手,總覺得哪裡聽起來不那麼的Rock。
從這張《Replay》看來,他野心似乎更大。他好像是想徹底放棄「歌手蕭敬騰」這個標籤了,我甚至不能叫他主唱,只能是「獅子合唱團的蕭敬騰」這麼一個聽起來有些奇怪的稱呼。
《Replay》是一張翻唱專輯,質量不錯,也足夠好聽,但好像哪裡差了點兒什麼,可能是因為有點傳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拿這張專輯去報名金曲獎,2017年我團和蘇打綠都沒新作品,又沒有草東這樣的黑馬,看起來贏面可比前兩屆都大得多了。
《北京女孩》
張薔
去年朋友過生日的時候我拉著她去看了新褲子20周年在北京的展覽,順便安利了一首《手扶拖拉機斯基》給她。當時那個場館裡聽這首歌實在是太帶勁了。
張薔活躍的那個80年代我還沒出生,靠想像很難猜到當時的人都是什麼樣的。直到我第一次聽到張薔除了《愛你在心口難開》之外的歌。
這30年里,華語流行音樂的風向一直在變。搖滾、民謠、嘻哈和電子輪番登場。唯一沒變的,大概只有張薔的聲音和她的音樂。於是這個聲音,就成了我們這些年輕人和80年代共情的連接紐帶。
《北京女孩》這張專輯基本還是延續了上一張《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的風格,詞曲也幾乎都是由新褲子的彭磊和龐寬包攬。為了保留復古曲風甚至錄音的時候動用了很多80年代的設備。加上張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聲音,讓人瞬間穿越。無論過去她是因為什麼不可抗拒的原因淡出觀眾視線,她始終是她。
去年我有那麼一段時間每天循環聽,有一次在我爸開車的時候放了《羅馬尼亞的女孩》,張薔唱第一句我爸就聽出來了。回家給我媽聽,我媽說:呦這不是張薔嘛。確實是我們全家都過耳不忘的聲音了。
以後我老了,要用張薔的歌跳廣場舞。
「一遍一遍,重複過時的旋律,我們的歌早已不流行。不在乎,才不管,只要和你再一次跳迪斯科。」
《仍是異鄉人》
李劍青
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張完整的錄音室專輯,之所以還是想寫,是因為這張EP實在是太好聽了。
絕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好聽」。
李宗盛對這個作品的評價是: 『我們並沒有想著怎麼樣去打動人,我們甚至沒有預想發片這個事,我們甚至不能說是在精雕細琢,我們只是想要探索一個方向,想要探索這個浮躁的世界裡,平凡人的處境,想要為他們,用文學的筆觸,說出他們的故事,就自然的走到了這裡』。
《仍是異鄉人》像是一個擁有老靈魂的歌謠作品。
李劍青和李宗盛這樣一對詩人音樂人,在這套作品裡放下了情情愛愛,把筆墨都用在了寫鄉愁、寫懷舊這種更雋永更具有共鳴的主題上。這類主題倒也不能算新鮮,不過大李小李選擇了更具文學性的敘事方式,沒有具象地去寫創作者個人的情感,而是描繪了大時代下每一個平凡人的面容。這樣的畫面經常被我們忽視,卻也正因此而彌足珍貴。
除了內容,這張作品的音樂性也是非常出色,尤其是它高度統一的聽覺感受。
同樣是民謠類別的作品,李劍青卻和那些只學過吉他三月通的民謠歌手不同。他優秀的古典音樂功底在作品中展露無遺。無論是自己寫的弦樂聲部還是對交響樂器的熟練應用,包括比如《出城》里他自己演奏的小提琴和吉他以及和聲,你能聽到他作品的完成度都很高。
能寫能唱能彈能編,兼顧審美高度和市場嗅覺,李劍青可以說是我心中Sing-Songwriter的典範了。國內大多數所謂的原創歌手,都遠遠達不到「唱作人」水準。之前我還在朋友圈開玩笑說,希望我們能「抄」韓國《Breakers》這個節目,就是期待像李劍青、郭頂、丁世光這樣的唱作人也能走進大眾視野。(當然了,抄襲是肯定不行的)
PS:去年我五月天演唱會李劍青來做暖場嘉賓,沒想到當時觀眾席上認識他的人很少,但是他現場唱的真的很好,確實頗有李宗盛的風範。
《XXVII》
鹿晗
同樣是寫過的專輯。指路《鹿晗所做的,是在「調教」粉絲的音樂審美》。
這篇文章的評論區特別不太平,好多人在下面罵鹿晗什麼的,我真的感覺你們如果不喜歡他這個人完全沒必要關注其他人說他什麼,還有說他作品根本不行如何如何的,ball ball你們聽聽歌吧。
其實說實話,我當時寫這文章真的只是為了說一下這個作品,但是被好多粉絲當成了是專門為鹿晗寫的哈哈哈哈。沒關係,你們開心就好,反正我聽鹿晗的歌也挺開心的。
與鹿晗有關的詞條太多了,我們很容易就能檢索到比如他的戀情、他的新聞、他的廣告、他的綜藝,但對我來說,「他的音樂」才是唯一能代表他鹿晗本人的東西。
《偉大的渺小》
林俊傑
我沒搶到票啊啊啊啊啊啊生氣。
我真的欠老林一篇文章。立個flag,如果今年他拿金曲歌王,我肯定第一時間仔細寫寫他。
前幾天林俊傑和韓紅合作了一首歌叫《飛雲之下》,我當時在朋友圈裡說他的唱功和唱商是華語圈男歌手第一名不接受反駁。
這話當然很絕對了,但是用來形容我心裡對林俊傑的定位非常合適了。
你看他從2011年開始都做了什麼:
2011年——《學不會》
2013年——《因你而在》
2014年——《新地球》
2015年——《和自己對話 From M.E. To Myself》
2017年——《偉大的渺小》
這六七年里,林俊傑一共發了五張正式專輯,數量上來說非常穩定,歌曲質量和唱功卻是在飛速進步。尤其是從《新地球》開始的後三張專輯,他的唱功進步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我之前一直覺得大部分流行歌手都還是會在自己的唱片里給大家留出那麼一到兩首左右極具傳唱度的作品,畢竟宣傳期時間有限,「在KTV里點到就全場都會唱兩句」這種程度是持續熱度很重要的一個方式。
然而也差不多從《學不會》這個時候開始,林俊傑鮮少再有作品能像《江南》《曹操》這樣傳唱。
你現在會在ktv看到每一個包廂都會唱《告白氣球》和《等你下課》,但你很少能再見到有人唱《黑夜問白天》和《不為誰而作的歌》(確實不為誰作了,現在誰也唱不了了)。
是林俊傑不紅了嗎?顯然不是,不然我也不會因為搶不到演唱會門票而捶胸頓足。
從《和自己對話 From M.E. To Myself》採取「Dummy Head」假人頭錄音方式開始,林俊傑算是徹底拋棄了多數三線城市賣場的喇叭和大部分娛樂場所、KTV和各種土嗨短視頻的用戶群體。
而去年的這張《偉大的渺小》,以「真實」為驅動,嚴格意義上來說甚至沒有一首傳統情歌,反而都是對他自己和他眼中世界的思考。他通過鍥而不捨地修鍊,終於把技術和格局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林俊傑自己說:「這是一張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不說太多了,免得他拿金曲歌王的時候我沒東西可寫了哈哈哈。乖,去聽就行。
《Not Typical》
周筆暢
又一張寫過的專輯。指路《周筆暢:到底是大紅大紫重要,還是唱好歌重要?》。
這張《Not Typical》是我去年給公司的公眾號寫的唯一一張女歌手專輯,也是我正式投入電子音樂懷抱的第一張專輯。
《Not Typical》的發行方式和鹿晗的《XXVII》差不多,也是細水長流型。
整體音樂風格還是以House為主,復古的Disco和R&B元素兼而有之,算是在流行音樂和電子音樂之間選擇了一條融合的道路。感性層面上來講,態度大於概念大於文本。
周筆暢挺神奇的。我覺得她在那年爆紅之後,所謂的「初心」從來沒有變過。李宇春也是。
當越來越多的人急於給自己貼上標籤,急於賣自己的「人設」時,周筆暢卻是每當你對她有一個既定印象,她一定會做一件事來打破她。
《Not Typical》撕掉了她身上過去的標籤。就像《耳鳴》里唱的一樣:
「這世代的規矩,你儘管是你,我選擇是我。」
《神經志》
丁世光
我想了好久到底該用怎麼形容這張專輯。
如丁世光所說「人的性格有外向、內向之別,人對這個世界主要的探索方向,向外擴張影響力或是向內認知自己」。
《神經志》是以音樂為載體,緊握生活中的日常感,在內向認知和外向探索的過程中的隨性記錄的喜怒哀樂。
豐富的製作和創作經驗,丁世光太善於使用自己聲線的特色,將復古色彩的R&B演繹地極致自在和恰到好處,以致敬90黃金年代的姿態返璞歸真。
「神經志」分為各自獨立又互相關聯的五個篇章,無論是「夜與日」對紅衣女生的追尋;「感今懷昔」對成長中摩擦與刺痛的思考;幻想自己是「古今中外」不同角色的視角;「黑色幽默」的方式對不同時期的情感抒發;又或者面對離去和圓滿時的「悲歡離合」,丁世光在找尋愛的路上將不同故事的喜怒哀樂記錄下來。
在《神經志》的平行宇宙里,有令狐沖和小師妹的故事,有神探和紅衣女生的故事,有ET的故事,有丁世光和Simon的故事......所有的音樂設計都在表達【愛是永恆的主題】。
唱片工業趨向流水線製作的今天,《神經志》是一張難得的具有手工匠人精神的作品。
去年《神經志》發行的時候,我關注的好幾個大V都在推薦,甚至好多歌手都為他發了微博。
一時間,「丁世光」三個字頻繁出現在我社交賬號上。我原以為這是一種什麼特別的營銷方式,直到我聽了他的歌。
一點不誇張,聽完我向周圍所有朋友們都安利了丁世光。
不能只有我自己聽到這麼好的歌。不能只有我知道這麼厲害的唱作人。
這是一張值得一聽再聽的專輯,一張值得購買的專輯,一張值得向所有認為華語音樂不行的人推薦的專輯,一張沒有時代限制、沒有盲目追潮流又沒有刻意復古的專輯。
《神經志》屬於過去,屬於當下,也屬於未來,正在聽這張專輯的每一個人。
#音樂世界裡沒有法度,
#這個陣營中也沒有少數服從多數。
終於寫完了。為自己鼓掌。其實去年聽的歌不算多,寫這些也不想證明什麼,完全是個人取向。如果你也喜歡,那真是太好了。
參考:
《Replay》《北京女孩》《仍是異鄉人》《XXVII》《偉大的渺小》《Not Typical》《神經志》專輯文案及封面
推薦閱讀:
※2018.02.28專輯聽評
※長大的猴子王,帶上了金箍,變得好似一條狗啊——評《一隻猴子》(陳冠希)
※嗯,這張專輯很李榮浩——評《嗯》(李榮浩)
※2018.02.11專輯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