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制度之三:從皇帝集權制到民主集權制(5)

論制度之三:從皇帝集權制到民主集權制(5)

來自專欄 名著·職場·智能系統

三·1

隋煬帝實際上站在漢武帝和宇文邕的肩膀上,就本帖而言,就對皇帝集權制的豐功偉績而言,隋煬帝比唐太宗更有資格而且必須被大書特書。

隋煬帝不是個政治家,更不是個戰略家,隋煬帝一上任就不停地瞎折騰,直到把隋政權和他自己送進閻羅殿。這不代表隋煬帝的政治感悟力和文化感悟力也低得一塌糊塗,正如秦始皇打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個大政治戰略家,卻不代表秦始皇像漢高祖那樣,擁有較高的文化感悟力一樣。同時,我們也不能因為唐太宗、魏徵及其大唐開國的「唐一代革命家」們有意抹黑隋煬帝,而看不見其無比輝煌的一面。

《隋書·帝紀第三》: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

煬帝是「帝二代」,白富美,煬帝幹了十四年,就讓部下們給直接弄死了,老婆蕭皇后沒辦法,只好讓宮女們把床上的席子拿來,一卷,再刨個坑,就把煬帝給解決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魏徵還順便告訴歷史:「發斂之始,容貌若生,眾咸異之。」

大家是過了很久,才想起來應該給自己的君主正式發喪的,那麼,被直接取了小命的煬帝,怎麼可能「容貌若生」?他那麼儀容堂堂,不得好死很久之後,是怎麼個「容貌若生」法?魏徵只用「眾咸異之」四字,草草了事,真是極端不負責任。

難道,是煬帝明知道自己對民族和社會制度的貢獻要被肆意抹殺,所以就裝模作樣嚇唬給自己後補辦後事的人,同時,也捎帶著噁心撰寫《隋書》的魏徵?

把煬帝死後許久挖出來還「容貌若生」,當一個話題,實在無聊透頂,但是,煬帝對文化和制度的貢獻,確實至今都「上美姿儀,少敏慧」而且「容貌若生」。

《隋書·百官》的某個角落裡,藏有這麼一段話:

舊有兵處,則刺史帶諸軍事以統之,至是別置都尉,副都尉。都尉正四品,領兵,與郡不相知……

對郡縣制而言,對任何一種政權而言,這都是一聲制度革命的驚雷,震耳欲聾,魏徵不大書特書,而是一筆帶過,只怕不是看不到其分量,而是看不得煬帝風流倜儻。

煬帝以前,是軍政一家,軍區司令員兼省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一手抓;煬帝以後,改規矩了,軍政分開,管政務的,是省長,管軍隊的是軍區司令。具體到大隋朝,就是刺史不再擔任都尉了,你只管好你的行政事務,國家「別置都尉,副都尉」,兩家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各不統屬。

實際上,煬帝以後,就不再有真正的「封疆大吏」了,因為他們手裡至多有封疆大吏一半的權力,要麼只有軍事指揮權,要麼只有行政管理權,誰想割據,都得好好看看身旁。

煬帝以後的一千多年來,全世界的人類政權都或早或晚向煬帝看齊,都覺得只有這樣,才對政權穩定和社會安定更有利,你說,煬帝以前的明君昏君暴君庸君,怎麼就把這個大功勞留給了煬帝?

後來,李唐政權被迫走到了「封疆大吏」的境況,就是軍閥割據,各地軍閥們,比著軍政一把抓,自己任命自己當一把手,老子死了,兒子接著人名字及當一把手,時不時就帶兵把首都長安給圍了起來:皇帝,你老小子出來對話!為什麼敢讓我心裡不痛快?你當皇帝的,難道不明白,你敢讓我不痛快,我就敢騎著你的脖子慷慨一撒?有這麼不懂世故的皇帝嗎?這時候的大唐皇帝怎麼辦?帶領文武百官,站在城頭上,乖乖認錯,深刻檢討,拍著胸脯表決心:我錯了,以後好好表現,行嗎?

這不怪煬帝沒有把社會制度完善提高,只怪李世民和李隆基沒有干好。

再後來,國民黨在大陸的時候,有過制度破碎的情況:省長就得當一個軍長,沒有軍權就坐不穩省長這個破椅子,軍長還得同時弄個省長,因為沒有政權就養不了軍隊。這也不怪煬帝,只怪常凱申和國民黨最值得稱道的戰略能力,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窩裡斗,搜刮民脂民膏,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就這種執政能力,成功了真的是豎子成名,失敗了是真的理所當然,苟延殘喘是拜大自然所賜,半屏山如果沒有斷開,還和大陸連在一起,我們肯定看不到今天的國民黨天天上演窩裡斗這種「容貌若生」。

煬帝的政治體制改革,才是大手筆,別的,只是修修補補,小打小鬧。從漢高祖到漢文帝漢武帝,再到宇文邕、楊廣,皇帝集權制圍繞著軍權、經濟運行主導權、規則制定權,從統一戰、邊界戰、外交戰,到文化戰、政治戰、經濟戰,一路蹣跚一路風雨一路跌跌撞撞,不斷前行,從硬體方面,已經達到了成熟和完善的層面。

推薦閱讀:

國家篇(一)朱熹與路德:印刷術引爆的精神革命
你正在失去的,不是你將要放棄的
國運之社會形態演變

TAG:政治制度 | 歷史政治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