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雲原生體驗,阿里雲在Serverless容器與多雲上的探索

持續優化雲原生體驗,阿里雲在Serverless容器與多雲上的探索

摘要: 深度解讀阿里雲的Serverless Kubernetes, 介紹對Open Service Broker API標準的支持.

近日,阿里雲宣布推出Serverless Kubernetes服務此舉意在降低容器技術的使用門檻、簡化容器平台運維。並同時發布阿里雲服務對Open Service Broker API標準支持,通過一致、簡單、可擴展的介面,將各種類型開發服務便捷統一化地交付到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雲原生應用平台;輕鬆實現多雲環境下應用開發,讓用戶更多關注自身業務創新。

不斷演進的雲計算

如今大家已經不再質疑「是否應該採用雲計算」這個命題,更多的關注點則是「雲計算將怎樣進一步節省成本並創造業務價值」。

業界普遍認為,更進階的雲計算服務應該使得用戶無需關注環境配置、伺服器管理、維護升級等操作,即剝離掉與雲端資源層的耗時工作並將更多精力集中到業務層的開發與實現。

整個IT運維技術已經經歷了物理機、虛擬機和雲化三個階段,而新興的容器技術和Serverless則被業界視為雲計算的更高階段;即IT的角色重心從節省成本、提供支撐轉變為高效備戰、引領創新。容器技術和Serverless作為新興技術,相對於傳統龐大的單體架構而言,更加簡捷高效;是當下業界推崇的微服務和DevOps文化的重要工具。

容器技術創新點在於應用會以標準的形式打包成鏡像,鏡像中含有應用運行的所需全部信息,可以屏蔽差異性並快速啟若干容器,從而實現應用服務層面的彈性擴容。鏡像作為交付物使得開發、測試、運維、部署和發布各個環節更順暢高效。正如掀起容器浪潮的Docker公司所說,容器可以「Build, Ship, and Run Any App, Anywhere」。

與容器技術類似,serverless也有著『讓開發應用過程更簡單』的初心。Serverless是一個寬泛的且再不斷演進的概念,它意在讓用戶使用雲服務時不再有機器的概念,不需要手動管理底層資源便可以實時按需彈性伸縮。相對傳統的server-base模式,它更注重的將用戶從複雜繁瑣的配置管理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多地專註於自身業務邏輯的創新。

Kubernetes聯合創始人Brendan Burns表示,回顧整體容器技術發展可以發現兩個非常清晰的演進線索:其一是通過解耦業務架構可以明晰團隊職責,其二是研發人員需要更多地傾注於應用開發(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同時表示「Kubernetes的未來就是Serverless」, Kubernetes屏蔽掉底層的機器信息,為使用者們呈現容器提供無伺服器化運行的體驗。Kubernetes的建立是為了給開發人員面嚮應用的API,並希望讓使用者忘記掉機器和機器管理的細節,但是實際上兌現這個初心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預計未來大多數人的Kubernetes集群將是專用機器和無伺服器計算容器基礎設施之間的混合體。

忘掉伺服器管理的細節,無伺服器運行容器應用

阿里雲提供著國內最大規模的公共雲容器服務, 也是國內首家推出函數計算服務的供應商。如今,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間,阿里雲也提供了一種新形態的雲服務——Serverless Kubernetes容器服務。相比函數計算的代碼無伺服器化運行,Serverless Kubernetes提供容器應用的無伺服器運行環境,基於強大的阿里雲彈性計算基礎設施,具備簡單易用、按需付費、兼容並包、安全隔離、按需擴容、互聯互通等優勢。

在經典的Kubernetes容器集群模式中,用戶有高度的靈活性,可以對集群基礎設施和容器應用進行細粒度的控制,如可以選擇宿主機實例(如GPU實例、裸金屬伺服器)和操作系統、K8S版本、網路模型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都對集群進行升級、監控應用容器資源利用率、根據容量規劃手工或自動對集群擴縮容。

而在Serverless集群模式下,用戶只需指明應用容器鏡像、對CPU和內存需求,選定對外服務模式,即可直接啟動應用程序。簡單易用,用戶可以實現5秒創建集群、30秒部署應用、按需擴展;與現有Kubernetes應用完全兼容,支持標準的API、CLI來部署和管理應用;與專有網路(VPC)中已有應用、資料庫互聯互通的同時,應用容器之間依舊保持安全隔離、防止互相干擾,並且確保企業級的高可用和安全性。

Serverless Kubernetes結合容器的高移植性和高靈活性與阿里雲彈性計算提供的彈性調度和隔離性,其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可敏捷便利部署於包括web應用、移動應用後端服務、多媒體處理、數據處理、持續集成等多種場景,非常適合批量任務和突發工作。

阿里雲Serverless Kubernetes基於阿里雲基礎設施能力,與Kubernetes生態兼容,並且可以與用戶現有應用環境完全融合。

作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公共雲容器服務,阿里雲容器產品已經服務了超過數千家企業。容器服務的願景是幫助企業IT遷雲、實現多雲戰略,利用雲原生技術進行IT現代化改造,從而助推業務創新。而Serverless Kubernetes將給用戶一個更多的選擇,在與現有主流開源技術兼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使用容器技術的門檻,讓用戶關注在應用和創新。

尊重多雲意願,支持Open Service Broker API標準

在雲計算的時代,由於地域覆蓋、數據安全、成本等多種原因,企業們開始考慮選用混合雲或者多雲模式。為了給用戶更多選擇的自由,阿里雲提供了對Cloud Foundry、Kubernetes/Docker、Terraform、Ansible、Chef、Open Service Broker API等開源社區主流技術的支持,幫助用戶在雲端和本地數據中心有一致的應用和資源管理體驗。不久前,阿里雲成為Cloud Foundry認證雲基礎設計供應商,並成為CF基金會黃金會員。

5月2日,阿里雲容器服務正式發布對Open Service Broker API標準支持。用戶可以通過一致、簡單、可擴展的介面,將開發的各種類型服務便捷統一化地交付到如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多個不同的雲原生應用平台。

Open Service Broker API來源於Cloud Foundry Service Brokers組件, 並於2016年被貢獻成為獨立的社區開源項目。目前已成為業界關於雲應用集成和管理服務的事實標準。

在以往,如果選用了多種類雲服務,用戶往往需要編寫不同的代碼並執行不同的操作流程,才能實現應用的集中化集成與管理,使用起來複雜且低效。

而如今,阿里雲遵循Open Service Broker API 標準,提供一系列服務代理組件,實現了對阿里雲服務如雲資料庫服務RDS,對象存儲服務OSS等,以及主流開源服務如MySQL/MariaDB,Spark,RabbitMQ等的完美支持。具體而言,用戶可以在容器服務提供的服務目錄界面瀏覽到各種服務,便捷地創建和銷毀不同規格服務實例,實現服務實例與目標應用動態綁定,以安全的方式將服務實例的訪問信息注入到相應應用容器中。

在支持Open Service Broker API標準時,阿里雲特別考慮到了跨平台通用性。目前,用戶部署在阿里雲Kubernetes服務和Cloud Foundry中的應用,都能夠以同樣地方式創建、綁定、調用上述各種服務,並已有數家國內外客戶受益於此。

除了持續優化Cloud Foundry/Kubernetes生態與阿里雲的鏈接之外,未來用戶還可以通過Open Service Broker API將應用集成到其他雲平台或自有的服務。阿里雲幫助用戶實現多雲策略和混合雲方案,尊重用戶意願並為用戶提供極大的靈活性。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雲計算的市場現狀及未來路徑
阿里雲只有兩種合作夥伴:一種是ITP,一種不是。很榮幸,袋鼠雲是第一種。
雲計算未來發展的6大趨勢分析
2017太極股份年報透露出來7個重要消息
[技術深度]雲伺服器IaaS的資源虛擬化

TAG:阿里雲 | 雲服務 | 雲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