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識:不可不知的理財工具-理財工具簡明分類指北(下)

元知識:不可不知的理財工具-理財工具簡明分類指北(下)

來自專欄 知本主義-眾聲喧嘩 譯己所知

這部分,我們了解一下高風險產品。

5.股票

股票類的產品,是大多是投資人首先接觸的投資工具。

市場中有一種誇張的說法,就是16億中國人,3億是股民。雖然這是一種戲謔的說法,但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股票這種理財產品有多麼受國人青睞。中國股市這麼多年,走出驚天動地大行情,造成舉國震動的有兩次,一次是2007年6124點,一次是2015年5178點。這兩次我都經歷過。期間的感受夠自己再寫一篇萬字長文紀念了。說的有點遠,通過近10年的觀察,我認為,股票作為理財工具的作用就是博取高收益

經歷過股市的朋友應該對那句「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有深刻的認知。股市是高風險帶來高收益的市場。之前我曾經謝過一篇文章,講述的就是投資人的分層。每一個分層實際上也是股市參與者的真實寫照。

eric白:元知識-金字塔,你在投資者的哪個層級??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站在一個私募基金的角度,按照基金業協會的要求,投資者一定分合格投資者和非合格投資者。那麼協會判定的邏輯是什麼呢?其實按照協會的要求,就是投資人資產、市場參與程度及(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市場經驗)。

我是認可這個邏輯的。因為這個邏輯實際上代表了監管層對過去近30年來,應對金融風險,進行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經驗。在這個邏輯的基礎上,我還要加上認知因素。就是每個不同的投資人群體進行研究的因素。因為我本身是做研究的,我發現市場中研究的方法千奇百怪。我們的投資人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能抓住老鼠,都是好貓。

這裡多說一句,在金融市場中,檢驗我們投資人「成功」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只有兩個,第一,你是否能有效掙錢;第二,你是否能在這個市場中活的長久。一個是效用,一個是時間。兩個評判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底層邏輯,就是我們的市場是一個金字塔,所有的交易設計都是偏向大資金量,大知識量的機構的。

這是市場中為什麼很多新手被稱為「韭菜」的根本原因,因為新入場的選手,一定是既缺乏金錢(相對於自己不斷膨脹的慾望)又缺乏市場操作知識(相對於市場中的老鳥來說)。所以,如果接觸股票市場,最重要的是先降低賺錢的閾值,然後在認真學習股票市場操作知識。如果既缺錢有缺時間,那就「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吧。

6.期貨

期貨產品在我們國家有過三段歷史。建國前,20世紀90年代黃金期,06年之後的規範發展期。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期貨產品作為一種理財工具,風險性更高。最為直觀的就是T+0和雙向交易(可以賣空,並且理論上可以實時交易),同時交易所每日還會對倉位和手續費調整。因此,接觸期貨產品,要做好三方面功課,第一,實時的觀察市場,明白期貨管理機構進行監管的邏輯和市場交易規則;第二,對大宗商品期貨產品運行的邏輯有深入的了解;第三,明確市場共識。這三個功課是每個參與期貨市場投資人的必備功課,缺一不可。

期貨產品採取保證金制度,是一種天然帶有槓桿屬性的產品。因此,快節奏的漲跌,甚至平倉,往往會留下一地雞毛。關於期貨交易的一些細節,我們可以在隨後的文章中慢慢了解。

7.P2P

P2P產品是在2014年之後開始出現在市場上的一類理財產品。P2P一開始是帶有互聯網色彩的高收益理財工具,但是隨著這個市場的野蠻生長,它逐漸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異化為一種博取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和大家分享我接觸的P2P理財產品的四個側面,供大家參考。

第一次,接觸P2P是在2009-10年,當時的P2P還只是撮合網路在線借貸的一種模式,沒有現在這麼瘋狂。年華24%左右的產品滿天飛(不論什麼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超出一年期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部分,都是有風險收不回的)。當時除了覺得收益高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操作半年之後退出。

第二次,是在2014年, 身邊有個朋友(江浙某商會副會長的大兒子)拉了一幫人做P2P公司,就在北京東二環邊上的某著名建築中。做的是風生水起,當時我也很動心,但是在仔細權衡之後,我還是放棄了投資。當時放棄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我朋友在開公司的第三個月直接提了一輛瑪莎拉蒂;二是他們公司的風控總監畢業剛剛一年半,只是因為當時總監有在銀行做過半年催收的經驗,就直接被任命為合規風控負責人。最後,這家公司在隨後的整頓中關門大吉,朋友出國去避風頭了。

第三次,是在2015年,當時在釣魚台國賓館開了一次央行主辦的全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峰會。請了馬光遠當主持人。名頭很大,談的問題也比較深入。當時我的直觀印象就是,P2P領域已經要開始整合,很多P2P領域的巨頭已經體量夠大,他們強烈要求監管部門清理行業亂象,規範資金池操作。央行的官員當然也在注意事態的發展,半推半就之下就明確了監管的力度。從2015年開始,很多的P2P企業開始被清理出局。

第四次,也是在2015年,當時為了炒作概念,上市公司中居然有一家企業將自己的名字更改為「匹凸匹」,放在今天,是要被笑掉大牙了。

針對P2P理財產品,不是不能投,但是要注意風險的把控和倉位的控制。一般來說,有國企背景,資金第三方託管,銷售人員專業能力強,風控措施完善,沒有資金錯配,借舊還新的公司,還是值得去關注的。

8.其他另類投資(郵幣卡、現貨、外匯、區塊鏈)

為什麼把這些產品放在一起呢?因為這些產品代表著現在中產能在市場中碰到的所有高風險產品。每一種產品單拿出來,都夠寫一篇論文的。

我不能斷人財路,只能提醒一句,在購買類似產品的時候,你惦記的是高收益,平台方可能惦記的是你的本金。水深,入場時最好試試自己的深淺。

9.房地產

最後,我們聊聊房地產。為什麼放在最後,並不是說房地產這個產品本質上風險最高,而是說房地產作為家庭理財產品,現在的風險最高。

從1998年,我們國家正式以國家文件的形式進行全國範圍內的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房地產是所有家庭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財工具。

我十分同意一個觀點,就是房地產價格,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時至今日,房產的價格還能堅挺多長時間,是資本的逐利,市場的共識,也是政策引導合力的結果。有關房地產價格問題,我會專門抽出時間做詳細的整理,大家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米袋計劃交易額突破100億 正式擠身百億平台行業
悟空理財是不是騙人的?
如何成功薅理財APP的羊毛?3萬入場,最高收益1477元。
10萬元應該如何理財達到收益最大化
面對越來越「骨感」的互聯網理財收益,家庭25萬存款,如何在1年之內翻番?

TAG:理財 | 理財產品 | 金融 |